APP下载

产业学院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为例

2023-08-28牛文学赵永来刘志强

南方农机 2023年18期
关键词:吉利校企实训

牛文学 ,贺 丹 ,赵永来 ,刘志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1]。2020 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2]。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3]。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应用型高校开展产业学院建设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为主线,以培养“精技能、重创新”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为抓手,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延伸体系为载体,以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社会服务为发展动力,立足汽车制造产业,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科技创新,服务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2021 年10 月12 日,该院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建“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

1 “二二三”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针对汽车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偏弱、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类应用型本科专业“二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和大中型汽车生产及维修类企业紧密合作,实施“二基地、二循环、三贯穿”人才培养模式。“二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生产车间)。“二循环”:第一循环,在课堂和校内实训基地之间进行循环,培养学生各专项技能;第二循环,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之间进行循环,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三贯穿”:劳动教育、德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的“近距离”对接,为新时代所需的“工匠精神”“双创素养”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4]。

2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1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产制造、装配、营销、检测、维修岗位要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新能源汽车“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的要求,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按照“调研与论证典型工作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教学内容序化”的基本思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岗位核心技能,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售后环节中的生产制造、装配调整等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了“基础认知—安全训练—大小三电—售后关键技能”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配备了“新能源汽车电学基础与高压安全”“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5门核心课程[5]。

2.2 教学模式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全面推行教法改革与创新,依托新能源汽车生产、装配、检测、维修产业链,内容涵盖新能源汽车制造、检测、维修等职业岗位群,对接新能源汽车技能等级标准,与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通识课程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活页化、培训课程手册化的系列信息化新型教材,并融入思政元素,教材内容实时更新[6]。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精准把握学生学习倾向和职业发展方向,组建校企双元模块化教学团队,开展跨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改革。如在专业群综合项目教学中,分岗位搭建不同课程组成的综合能力项目包,并实施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合格的岗位综合能力。理实虚立体化教学借助VR/AR 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实训条件、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相结合,打造理实虚立体化的教学环境,解决看不见、进不去、难再现的实践难题;空中课堂教学组建校企双元课程教学小组,建设网络远程连接的空中课堂,将企业工作场景与校内课堂对接,实时采集和应用现场教学资源,远程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实现自主性、个性化、泛在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7]。

2.3 校企共建模块化课程资源建设

依据模块化课程建设方案,结合新能源汽车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将职业资格等级核心能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纳入课程资源建设中,形成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融为一体的校企共建模块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内容包含“新能源汽车电学基础与高压安全”“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维修”“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智能网联汽车概论”“Arduino 编程控制与应用”“ROS 原理与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技术与应用”9 门核心课程和“企业文化与素质”课程[8]。在教学资源上,将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料库,以核心课程为重点,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教学资源库为资源标准,建设体现岗位技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等级核心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实现硬件配套课程支撑教学。

2.4 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制的实施

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制,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选题定位为“实用、创新”,将毕业设计与企业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相结合,运用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具有创新性、有效性、可行性的改善方案,通过企业导师资源支持,共同推进方案的实施落地,将论文写在车间上,为企业创造价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运用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3824 法”改善工具,对毕业论文(设计)全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如图2 所示。开题前,安排“3824 法”课程学习与考试,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工具。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该工具进行团队组建、痛点识别、目标订立、过程实施、项目闭环,并按该工具要求,进行答辩材料编写[9]。

图2 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3824法”改善工具逻辑图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学院与企业优势,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学分置换方案,共置换“汽车总装工艺”“生产安全管理”“车身焊接工艺”“基地过程质量一致性控制策划”“车身冲压工艺”“车身涂装工艺”“岗位历练实训”等14 门课程,共合计22 学分376 学时,及时将企业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突出课程体系实用性,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课程学习、岗位实习、就业无缝衔接。已有211 名学生在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学交替联合培养,先后有446 名优秀学生完成岗位实习留企任职,其中31名优秀毕业生已成为企业工程师、工段长、班组长,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有7 名同学在集团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

3 师资培养思路及实训基地建设

3.1 师资培养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主流教师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缺乏企业最新技术、设备操作能力及相关知识;另一类为“企盲”教师,即大学毕业未经企业打磨直接从事职业教育,这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快速构建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及企业所需培养内容的教师团队是十分重要的。有计划地安排合作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师资研修、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工作,使教师快速掌握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开放“双师”入企历练平台,通过理实一体化授课、讲师认证,校企双方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研发及技术服务等,最终培养一批校企互通的“双师”队伍[10]。

3.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按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提出的“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的任务要求,联合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吉利汽车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由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统一规划设计场地、制定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并捐赠200 余万元的实习实训教学设备。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投入新能源汽车实训车、燃油汽车实训车、混合动力汽车实训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最新技术产品、设备,由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实施。确保实习实训基地具备以下功能:具有满足学校培养中、高级汽车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实习实训教学需求的功能;具备汽车相关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功能;具备企业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进行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功能;具备承担汽车相关专业的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的条件和能力。同时,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机械行业吉利汽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联盟”,联合联盟内部企业,对实训场地进行规划设计,提供设计和规划方案;最后推动完成专业课程资源的建设、实训教师的培养、校企的互动交流及相关教材的开发等[11]。

4 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4.1 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不足

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公众、媒体、家长及学生等是影响校企合作的全部要素,尤其是媒体引导、公众认可、家长支持及学生积极参加,才能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已确定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并未真正建立起四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联动提升的有效机制。

1)产业学院校企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企业文化融入学校建设体系基本形成,但各类文化建设项目各成体系,尚未形成完善的实施方案,特色不够明显,文化育人效果不够突出。

2)校企双方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有待提高。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吉时学”平台累计1 000 余门课程的资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校企合作开发的资源比较少,导致线上资源侧重于员工培训,同时学校学生和教师对线上资源的使用比较少。

3)产业学院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促进产业学院更好更快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效益的重要保障。目前,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已组建智能制造、汽车生产、新能源三大类型累计16 家产业学院,但对产业学院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奖惩机制有待完善。

4.2 产业学院建设改进措施

1)树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典型,并大力宣传引导全社会改变观念,重视对职业教育各方的投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加强政策主导,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做好校企合作组织协调工作、建立监督保障体系并制定相关政策,如产业政策、技术导向政策、资金支持政策、税收鼓励政策等,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突出行业组织作用,并明确其主导作用,赋予行业组织在人才预测、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资格等方面的责权,使其成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的主体。促进职教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校企融合。高校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与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好校企双方的职责与义务,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为校企合作服务,充分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与就业相关的合作教育,不断增强学校合作能力。

2)打造“让吉利文化入于心见于行”的育人环境。构建“文化融教学、工匠进校园、环境育新人”的吉利文化育人方案,开设“吉匠”学堂。实施吉利文化融入课程计划,把吉利文化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素养,列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接企业和行业规范,细化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教学质量标准。实施吉利匠心育人计划,以“匠人空间”云作坊和“汽车工匠”工作室为依托,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匠心育人平台。搭建学生大劳动实践平台,让吉利文化入于每位师生的心灵深处,让吉利文化见于每位师生的具体行动。

3)构建基于“吉时学”平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将学历教育与岗位培养相融合、教学工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遵循课程对接岗位、项目对接技能的原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基于工作内容的课程资源,构建基于“吉时学”平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助力产业学院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和持续改进,考核评估侧重产业学院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实践性,重点对创新绩效、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服务业绩以及开放共享程度等进行考核评估,形成完善的产业学院评价体系。

5 结语

通过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校企双方均取得较大的成果与效益。校企深度联合培养,促进改革实现校企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企业得到了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学校制订了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培养标准。同时,在实施产业学院育人模式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企业应提前充分了解院校的迫切需求与专业特点,通过校企研讨共创的形式设计培养方案,规划资源配置,构建课程体系,明确项目/活动互动计划,以确保学生培养、教师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进目标的实现,以实现最大程度地尊重院校的个性需求。

2)大型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合作高校基数较大,合理的资源配比能够最大化促进合作关系,提升人员培养输出,同时需要文化的引领及职业规划定位引导。

3)中小型企业在实际应用中,用工需求较少,资源不足,需要在合作中考虑突出优势、统筹兼顾的策略模式,这样更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吉利校企实训
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吉利4A军团出战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