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研究

2023-08-28张心怡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培育素养大学生

摘  要:近两年,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的“00后”走进大学、走入职场,教育对象的新特点促使高校网络环境、舆论生态发生改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对“00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运用“三股力量”、筑牢“五大阵地”,探索建立“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确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0-0083-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批“00后”走进大学校园,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动态与思想关系着高校能否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能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网络平台、海量数据正在以指数函数的速度野蛮扩张,内容良莠不齐,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和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网络行为和接受特点,切实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问题提出:“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事关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

(一)事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高校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1]。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把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日益迅猛,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受到多元因素影响。因此,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意识形态信仰尤为关键。

(二)事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网上正面宣传能力,培育中国好网民”[2]。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政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到,“培养网络力量,实施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鼓励他们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参与网络社交,倡导文明网络行为,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

(三)事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辅导员九大职责之一,应“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网民年龄结构”和“网民职业结构”显示:20—29岁的学生是目前中国基数最大、最为活跃的网民群体[3]。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塑造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关键阵地。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信息辨识能力,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从而在数字时代更好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精神状态。

二、概念阐述:网络素养的起源、发展与内涵

(一)网络素养的起源:保护主义

英国学者利维斯、丹尼斯·汤普森在《文化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中,站在保护主义的立场上,反对传播媒介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批评大众文化缺乏“道德的严肃性”和“审美价值”,会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对年轻人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他主张通过“训练公民的分辨能力和抵抗能力”来培养年轻人的媒介批判意识,以抵制大众媒介中“低水平的满足”。网络素养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使受众能够独立自主地区分、选择、评估媒体及其相关内容,确立对于媒体的批判性态度、理性接受方式。

(二)网络素养的发展:超越保护主义

随着以Web2.0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出现,信息传播由原来的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向传播发展,基于公众对传播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为核心的“用户中心”的传播形式影响越来越大。帕金翰认为网络素养不再被视为一种甄别方式或洞察隐蔽的意识形态的方法,而是受众作为用户和作者的双重身份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决策。这一时期网络素养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辨能力,教育大众觉察到媒体信息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失当和失范;二是使用能力,要能够快捷地获取资讯、延伸视野,顺利展开互动、实现社会沟通,通过媒体有序、自由、公平地发表意见;三是转化能力,了解新媒体具有平民性、开放性、快捷性等特征,充分利用其公共空间的独特优势。

(三)网络素养的内涵:认知、解读、批判、应用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网络素养的界定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都暗含以下几个关键词:认知、接触、解读、批判、应用。即网络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数字信息时表现出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等。

三、現状梳理:“5W”要素的内在更迭引发媒介环境的根本变革

(一)传播主体的变化

传统媒体是由专业的从业者进行内容的生产和发布,传播的权利掌握在专业媒介手中;新媒体让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成为积极的信息源。传播主体多元化、广泛化的改变,使传播由“一种声音”变成“多种声音”,信息的真实性、信源的公信力更容易受到质疑,并伴随谣言及虚假信息的产生。

(二)传播内容的变化

传统媒体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严格按照传播要素、专业标准进行筛选,传播内容基于媒体的专业性选择。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多是基于个人兴趣和知识背景,传播内容丰富多样。传播内容实现了从“专业生产内容(PGC)”到“用户和生产内容(UGC)”的转变,但也导致了传播内容良莠不齐。

(三)传播载体的变化

传播载体从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等,变成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新闻客户端等短视频平台、信息平台。传播载体的变化帮助我们更大限度地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传播与接收。

(四)传播对象的变化

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模式,媒体发布信息内容,受众则处在被动接收端。新媒体是传者与受者两者间的“互播”模式,传者和受者的界限被打破,用户处于网状的传播结构中,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加工者。

(五)传播效果的变化

从微观效果来看,由于新媒体圈子化的倾向,信息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特征,能够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从宏观效果来看,新媒体多对多的传播模式搭建了一个相对平等、开放的“公共空间”,形成了一种网民相互联系的网状社会结构。

随着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越来越深入,真实和虚拟的边界正在打破。媒介变革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赋予个体传播权利、话语权力的同时,传播活动的管理越来越困难。新媒体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造成信息过剩,增加了信息筛选的难度。丰富的传播载体在潜移默化之间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以交互性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模式,在吸引受众、增强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谣言、网络暴力、媒介审判等负面影响。

“00后”的自主认知能力与自我意识相对较高,他们能够保持一种自我反省,理性地处理人和媒介的关系[5]。

四、数据分析:高校辅导员与“00后”大学生之间存在网络素养“数字鸿沟”

为了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情况,特编制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围绕高校辅导员、“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展开调研。本次调研累计回收问卷2122份,抽样了来自河南、江苏、山西等10个不同的省份,覆盖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层次。调研显示:

(一)“00后”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总体的网络素养可观,然而由于网络世界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学生自制能力有所欠缺等原因,还是有互联网依赖现象存在。虽然学生都接受过学校组织的网络素质教育,但教育力度不足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网络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依赖程度:网络成为“00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使用习惯:“00后”学生最关注时事政治热点问题、网络课程,主动性、选择性强,但批判意识欠缺。三是批判意识:“00后”学生有主动过滤信息的意识,但缺乏直面谣言、虚假信息的行动力;少部分学生存在“媒介依赖症”,无条件接受媒介信息且缺乏思考。四是价值观念:“00后”学生未曾理解到媒介背后的权力博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五是行为方式:炫耀性、展示性消费现象风头尚劲;“网恋奔现”成为被大多数认可接受的行为;“网络诈骗”等风险性行为尚有生存空间。六是网络素养认知:“00后”学生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缺乏了解,认为学校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十分有必要[4-6]。

(二)高校輔导员方面

一是主动引导意识:能够“密切关注、频繁转发”媒体平台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和评论,第一时间引导学生。二是政策熟知程度:仍有极少数高校辅导员表示“知道我国有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但完全不了解/完全不知道”。三是信息研判能力:看到学生发布的媒介信息时,绝大部分高校辅导员会主动研判该信息是否涉及隐私、性别或文化问题,或知道它包含(或隐含)了某种理念或价值观。四是媒介应用水平:仅有小部分高校辅导员能够及时捕捉网络热点,制作网络文化作品开展价值引领工作[7]。

五、培育机制:运用“三股力量”、筑牢“五大阵地”,共同推动“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

(一)网络素养培育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贯穿结合融入,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二是坚持落小落细落实,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结合;三是坚持日常、经常、平常,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二)运用“三股力量”,筑牢网络素养培育根基

一是顶层力量: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虚实转化,灵活掌握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尺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8]。

二是中坚力量:加强“两支队伍”建设,配齐建强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立场鲜明、素质优良”的宣传工作队伍;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高校教师媒介使用能力培训,弥补与学生之间的数字鸿沟,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意识形态引导。

三是基层力量:辅导员要着力培养一批学生意见领袖,组建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定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培养校园好网民,支持学生建立新媒体社团;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活动,激发、挖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作能力、引导能力、再传播能力[9-10]。

(三)打牢“五大阵地”,构建网络素养培育机制

一是认知阵地:主要培育内容为网络素养基本知识与理论,主要培育目标是网络素养中的接收素养、评估素养,培育载体为开展“网络新媒体爱好者”网络素养培训班。认知是网络素养培育的初阶,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普适性也比较高,可通过探索加入专业选修课、通知课的方式,拓宽辐射半径,为抓取、遴选潜在“校园好网民”提供基本盘[11]。

二是伦理阵地:主要培育内容为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培育目标是网络素养中的质疑素养、评估素养,培育载体为以每年的“网络安全周”为契机,举办校园网络安全文化节。伦理是网络素养培育的前提,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明确网络安全涉及的社会伦理。

三是信息阵地:主要培育内容为选择、使用、解析网络讯息,主要培育目标是网络素养中的解析素养、思辨素养,培育载体为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园,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专题讲座。技能是网络素养培育的升级,在前期明确尺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网络世界的万千奥秘[12]。

四是交流阵地:主要培育内容为鼓励教师、学生建立对话的平台、账号,主要培育目标是网络素养中的审美素养、交流素养,培育载体为建设并活跃有公信力、影响力的校园媒体。沟通是网络素养培育的转化,运动媒介的最终旨归是沟通、交流、记录,在这个阶段应鼓励师生充分探索良性、有效沟通的平台、机制与对话方式。

五是队伍阵地:主要培育内容为挖掘潜在的“校园好网民”,主要培育目标是网络素养中的创造和制作素养、再传播素养,培育载体为开展校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活动。搭建平台与阵地,开展短视频评选、微电影评选、优秀网文评选、“我身边的意见领袖”评选等活动,充分挖掘、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生态[13]。

参考文献:

[1] 张潇月.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76-77.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1(05):12.

[4] 段海超,郑雨. 媒体融合视域下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23-126.

[5] 玄铮. 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88-90.

[6] 王玉龙. “00后”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现实表征及优化理路——基于四重维度的实证调查[J]. 文化软实力,2021,6(01):62-68.

[7] 王成宁,李小安,袁长鹏,等. 自媒體环境下提升“00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途径的研究——以青海大学为例[J]. 公关世界,2022(12):33-34.

[8] 刘蔚. 移动互联背景下“00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特征及培育路径探究[J]. 高教论坛,2020(01):47-52.

[9] 周月. 新媒体环境下“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实困境及培育对策研究[J]. 魅力中国,2021(39):356-357.

[10] 屈洁莹. “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与思政教育关系探索——基于苏州市S大学数据的实证分析[J]. 空中美语,2021(10):515-516.

[11] 张心怡. “0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价值取向——以河南高校为例[J]. 智库时代,2020(41):176-177.

[12] 贺钟玉. “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引导策略研究——以陕西高校为例[D]. 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21.

[13] 池文汇,王玉琳. 网络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20(38):34-35.

(荐稿人:郭荣幸,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困境及化解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BKS026)阶段性成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校园好网民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ZYJ202110)。

作者简介:张心怡(1992—),女,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宇航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培育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