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3-08-28杨柳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农业现代化

杨柳

摘 要:数字要素和信息技术为乡村产业、生活、治理以及人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数字经济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赋能;数字化服务促使乡村生活现代化;数字素养助力实现人的现代化。与此同时,对数据要素社会和经济价值的低估与轻视限制了其作用的释放;农民数字素养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乡村数字治理的共建共享机制尚不成熟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数字乡村的建设。针对困境和不足要坚持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深度挖掘数据要素的社会价值,以实现治理现代化;推进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型,以实现人的现代化。

关键词:数字乡村;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23.03.024

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YANG Liu

〔Party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Xian 710068,China〕

Abstract:Digital elem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rought tremendous changes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life, governance and human. The digital economy boost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s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digital services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life; digital literacy helps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s of data elements are underestimated, which limits the release of their effects.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farmer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echanism of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is not yet mature. These factors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villages. In view of difficulties and shortcomings,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 to achiev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eply excavate the social value of data element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farmers to “new farmers” to realize human modernization.

Key words:digital countryside; rural moder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为农村发展增添活力关键抓手,是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全面升级。农业农村现代化既包括农业现代化,也包括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全面改造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业供应链,提升农业价值链[1,通过引入新要素和新技术推动农村生产力、生产方式、經营模式的现代化转型。实现农村现代化就是通过创新乡村治理调整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促进传统乡村与城市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向融合,具体包括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活方式现代化以及促进个体发展的人的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向乡村下沉,已经成为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2018年“数字乡村”被正式提出,数字要素和信息技术作为关键变量将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与传统乡村社会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互融互嵌,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背景下深入推进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化转型。

一、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逻辑

(一)数字经济:助推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是农村现代化的保障,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现代化[2,主要体现在生产力技术水平的提升、新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劳动者组织形式的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一是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和改造生产力,实现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拓展数字技术在农场、果园、养殖场、牧场、渔场等特色农业产业中的运用场景。利用数字技术、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完善农业生产的硬件设施设备,促进“硬件”“软件”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农业生产数据分析的智慧化,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的人力成本、克服了传统农业生产中数据采集滞后、对环境监测和判断依赖人工不准确的问题。

二是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革新了农产品的价值实现方式。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依托精准的、海量的数据对农作物生长状态、环境情况的监测、分析和处理实现自动灌溉、自动降温等自动化控制,有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异化操作和管理。

三是各种农业生产经营要素的数字化呈现推动了要素聚集、流动、链接、配置。借助数字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将原本分散的、规模小的、弱势的、资源禀赋差异大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聚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上的互补、项目上的合作,利益上的联结,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抗风险能力强的、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助成熟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与大市场的链接,利用短视频推广、直播带货等形式将特色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创新了农产品经营和销售的模式。

(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数字技术条件下,互联网和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搭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平台,激发乡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关注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3。信息化、数字化的信息传递技术为农民提供了获取涉农信息、惠农信息以及农村公共事务信息的渠道。定制化、个性化、菜单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农民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解决了乡村社会治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数字化的综合治理服务平台还为乡村治理主体提供了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搭建了参与乡村治理的场域,解决了大量乡村流动人口因脱离乡村的生活场景而无法有效参与乡村治理的问题。

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有关乡村社会公共事务的信息很难精准有效地传达给广大农民,加之乡村“议事”机制和渠道的限制,传统的乡村治理决策往往过度依赖行政领导和乡村精英的经验判断。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再利用算法得到精准的数字信息和需求分析以此作为乡村治理决策的依据,大大提升了乡村社会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变,农民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主动生产、筛选、参与信息传播。在多种信息传播工具的助力下,农民能够及时地、有效地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极大地提高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水平。

“数字乡村+公共服务”筑牢了乡村社会的民生保障网,提高了社会治理体系对乡村人民需求的回应性。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乡村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跃升,缩小了城乡数字基础设施的差距,农村居民可以和城市居民同样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便利和革新。以陕西省为例,乡村远程医疗覆盖率达到了60%以上,贫困地区学校互联网实现了100%接入。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的深入融合过程实际上就是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下沉的过程。

(三)数字服务:助推乡村生活现代化

乡村生活现代化反映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形态、文化水平、精神状态,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思想观念更新的标志。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引入和利用数字技术、营造数字运用的生态环境,达到调整乡村生活方式的作用,促进“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化、现代化演变”[4

获取信息的内容、方式、数量以及群体在信息传播中所处的位置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受众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以及行为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处于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的洼地。农民没有信息筛选的手段和机制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更不具备生产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无法通过信息渠道表达观点、维护权利。这导致了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休闲方式、交往方式等传统且固化,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引入了多种多样的网络化传媒,农民可以足不出户知天下事,也可以通过自媒体生产信息内容、发表意见、创造商业价值、参与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信息对接方式扩充了农民的信息获取量、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改变了农民在信息生产中的位置。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信息筛选、借助算法选择自己喜欢或有用的信息,回避无效信息。通过生产和创作自媒体内容表达观点、争取权利、参与治理。信息技术打破了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对农民的制约,使农民与更广阔的世界建立联系、开阔眼界、更新观念。

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打造网络服务平台,使资金、市场、文化产品、公共服务等优质资源与乡村社会精准对接,实现了乡村与城市的要素平等。远程教育帮助农村链接了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孩子能够和北京的孩子共上一堂课,劳动者可以获得专家的远程指导。电商平台将市场与农产品销售无缝对接,农业生产者和销售者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到市场需求的变化。“数字技术+乡村文化”让极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走上了更为广阔的舞台,通过现代化、数字化的表现形式获得了繁荣和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带来了各种资源要素与农村经济社会的无限链接,打破了地域、资源对农村的束缚,丰富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形态。

(四)数字素养:实现人的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才具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5數字技术给乡村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治理方式、组织结构等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同时也推动了农民思维方式、能力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提供了物理接入互联网的基本条件和硬件设施。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具备了发展数字经济、享受数字生活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一半,农村网民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6月农村网民增长了1039万[6。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备以及各种应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学习掌握了手机端、pc端以及各种app的使用技能。通过这些端口农民群众可以接受信息、发表意见、享受公共服务。一些人还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成为网络红人,实现了流量变现。湖南农民工高小健拍摄以工地为背景的幽默视频在抖音吸引1929.4万粉丝,从2022年3月开始已开启带货直播160多场,通过数字网络平台实现了价值创造。

二、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对乡村产业现代化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尚未充分释放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融入式运用,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产业迭代、价值链创新、智能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数据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基本要素。但是,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数据要素依然存在认知不全面,利用不充分的问题。绝大部分的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治理主体并没有意识到数据是重要的价值源泉,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缺乏主动收集、运用数据的意识。因此,在数据收集、分析、处理方面的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入有限,已经获取的数据要素多半处于“闲置”状态,更是缺乏从外部引入数据以支持生产的意识。

另外,对数据要素的作用认识片面也严重限制了数据要素在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作用。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治理主体对数据要素最直观的感受、最直接的利用是“流量”。电子商务借助数据的运算和推送获取“流量”销售农产品,社会治理借助数据分析和数据交互实现公共服务的精准匹配。但是,由于缺乏贯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链、治理全过程、各领域的数据链条,数据无法充分利用且形成价值回路7。因此,对于通过数据要素贯通业务流程间的界限,借助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决策、智能化决策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尚不具备充分利用的条件。

(二)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数字治理平台及共享机制尚不成熟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终端的使用两个方面。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农民接入互联网的物理障碍已经基本破除。当前,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数字素养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数字终端的使用和利用上。使用电脑、手机、APP等终端设备和软件不是目的,通过熟练操作有效利用这些软件和硬件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产业价值,实现增收,改善生活才是最终的目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对我国乡村素养的调查中显示,有35.8%的农村居民仅把智能手机当作娱乐设备,32.9%的人不认为手机会对他们增收、创业起作用。农村居民对智能手机和数字平台的娱乐化使用会触发“信息牢笼”。使农村居民始终接触不到真正有价值的、能够帮助增收、创业、改善生活条件的信息。

(三)数字素养欠缺制约农村生活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发展

乡村数字治理的实现过程是数字技术与治理理念、政府治理模式、治理主体参与治理能力相协调的过程。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必然会对传统的行政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带来挑战。目前,乡村基层领导干部以及村民依然对传统的行政治理模式存在依赖性。仅仅将数字治理平台作为工具,没有对行政组织、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动员形式、决策形式等做出适应性改造。这导致数字治理平台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对公共事务信息选择性、倾向性的公布,对群众的提问、建议反馈不及时,存在公式化的、模糊性的回复等问题,无法满足乡村治理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对信息传递、互动反馈、信息共享的需求。乡村社会的数字生态无法满足社会治理共建共享的需求。数字要素依然被禁锢在小范围之内,无法形成数据共享的数字生态。数字信息的低流动性和封闭性无法带动更多资源的流动与共享,这进一步为乡村社会共建共享格局的建设增添了阻碍。

三、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数字化是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利用大数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生产、管理、经营进行改造升级。借助数字技术破解农业发展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制约,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匹配8。通过“数字平台+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升农户在全产业链中的参与度,将分散农户组织化,集成化,再通过数字平台进行精准的资源配置。综合运用物联网、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推动智慧化、无人化的作业方式,降低农业的人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监测和监管,利用计算机智能分析确保农产品处于适合的温度、湿度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产品网络化销售以及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和预警。

(二)以数据共享推进数据要素社会价值的深度挖掘,实现治理现代化

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首先要激发乡村治理主体的活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氛围。利用数字技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矛盾调节平台。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提升涉农信息发布的精准化,惠农信息普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直播、短视频等确保信息能够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形式传播;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搭建社会治理主体平等互动、及时交流的平台和渠道。

此外,要深刻认识到数据要素的社会价值,建立能够促进数据要素发挥作用的机制。加快推进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统一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的格式和技术、明确数据的归属、采集、管理责任,细化數据的共享清单9和使用办法。加快推进社会治理资源的数据化呈现和配置,优化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供给,借助数据共享带动治理资源的共享。

(三)以数字素养提高推进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型,实现人的现代化

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关于中国乡村数字素养的调查报告中,农民的数字素养得分仅为18.6分,比平均值低57%。这说明,当前我们要着力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变。推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深入融合,不断拓展数字技术的使用场景,让农民群众在使用中提升数字素养。通过农业生产智能设备的使用提升农民的设施设备操作能力;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和直播带货提升农民对“爆款”视频内容的创作和生产能力以及提升对流量经济的理解;通过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的建设推进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型。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方面要拓宽培训的渠道,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借助电商项目、智慧农业项目的孵化过程,在孵化项目的同时达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志雄.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辨析、问题挑战与实现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10.

[2]张红杰,张旭.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基本逻辑和发展趋势[J].经济纵横,2023(2):14-22.

[3]刘泽峰,陈彬.我国乡村治理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路径:基于近十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内容的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22(1):72-80.

[4]李媛,阮连杰.數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拓展路径与政策取向[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3(3).

[5]王晓毅,梁昕,杨蓉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23(1):29-36,2.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5):12.

[7]何苏燕.数据生产要素化及其价值创造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23(1):79-87.

[8]孙久文,张翱.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乡村建设:意义、挑战与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27-134.

[9]胡卫卫,申文静.技术赋能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与运行机制: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61-67,75.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农业现代化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浅谈数字乡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
新时代以打造“数字乡村”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