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路径

2023-08-28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实验幼儿园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创设理念科学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实验幼儿园 沈 怡

STEM教育理念源于国外,其将多门学科整合,要求教师立足幼儿发展需求,打造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综合性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多项技能的提升,在探究学习中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科学活动是开阔幼儿认知视野、丰富科学经验储备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立足科学活动的特性,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展开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成效。文章对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路径展开探讨,简述该理念教育内涵及活动开展原则,从教学目标、学习情境、自主探究、领域融合四个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可行性教育建议,以优化科学探究活动质量,促进幼儿能力提升。

一、STEM教育理念概述

STEM教育理念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学科整合,通过综合性的学习项目让受教育者在一次活动中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多项能力的提升。该理念并非将四个学科功能叠加,而是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多项能力的提升,进而打造更具科学化的教育体系。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融合,将强化幼儿核心素养视为教育目的,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整合与加工,在充满探究性、实践性、学习性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能力,实现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实践意识的同步发展。

二、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的原则

(一)活动程序有序化

有序化的科学活动开展,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内容,通过有序的活动程序,将科学探究活动转化为多个有目的性、有操作性的子任务。各项任务相互关联并形成一套良好的操作体系。游戏化科学活动程序可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与搭建的过程中获取自由、宽广的学习空间,在探索中促使其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使科学活动更具挑战性与趣味性,在自主探究中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认知与学习体验。

(二)难度具备适宜性

3—6岁幼儿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学习能力有限。在课程活动的创设中,教师应创设难度适宜的课程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让其顺利获得知识与技能。STEM教育理念将多个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具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趣味学习中实现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注重调整活动目标及活动过程的难度,立足幼儿的发展阶段创设科学活动,在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让幼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活动材料结构性

STEM教育理念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打造综合化学习活动,进而实现能力的提升。在该理念下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应突出活动及理念蕴含的教育功能,以结构性学习材料为主,抓住满足幼儿动手操作与实践学习的契机,将具有生活化与操作性的材料应用于该活动,既能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又能让其在尝试与实践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获取更为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科学活动的教育功效。

三、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有效路径

(一)灵活调整目标,构建科学活动

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对课程起到保障作用,对幼儿能力提升起到积极功效。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立足幼儿发展及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科学性的游戏活动,围绕目标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从而达成预期教育效果。

1.多元化活动目标。

STEM教育理念将多个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并结合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打造具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该理念下的科学活动构建中,教师应围绕活动特性制定活动目标,立足幼儿发展阶段及学习之情,对活动内容展开判断,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在目标的推动下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在多元化活动目标创设中,教师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年龄特性设定目标方向,保证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如面对综合能力较低、学习意识较差、好奇心重的小班幼儿时,教师可选择游戏化科学活动,以游戏为教育活动载体,围绕游戏设定活动目标。以STEM活动《吹泡泡》为例,泡泡作为幼儿较为熟知的元素,教师可在户外构建本次活动,根据四个不同的学科创设不同教育目标。科学目标可设定为学会正确使用泡泡工具,了解泡泡水的调配比例;技术目标设定为正确使用吹泡泡工具;工程目标设定为学会组装吹泡泡机;数学目标为学会用不同的道具吹出大小不一的泡泡等。本次活动以游戏为教育载体,立足幼儿发展与活动特点,从各个学科出发为幼儿打造具有多元化的活动目标,进一步拓展小班幼儿思维。

2.目标应具挑战性。

幼儿的能力是在不断操作与实践中得到发展的。受年龄、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会主动地对活动内容展开探究与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渐得到培养。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目标,针对科学活动不断调整学习难度,打造具有“渐进性”的教育模式,在多个目标的推动下让幼儿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凸显STEM教育理念的价值,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实效性。

以大班STEM活动《滚动的车轮》为例,本次活动以“工程”学科为主题,通过对汽车的观察与理解,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做出滚动的小车。首先,在科学活动开展初期,教师可将活动目标设定为让车轮滚动起来,引导幼儿研究“车轴”与“车轮”间的关系,通过亲身实践与操作让轮胎滚动起来,尝试“车轴固定车轮”与“车轮固定车轴”两种模式,在对比分析中找到正确的活动技巧,初步了解本次STEM活动内涵。

其次,在设定好车轮问题后,活动目标也随之提升,在原有“工程”基础上融入“数学”与“技术”,打造第二阶段活动“动感小车”。在该阶段活动中,需要幼儿探讨问题“什么样的车开得远”,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总结“影响车速”的因素,如车身大小、车身长短、车轮大小、底盘高低等。在原有活动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拓展,进一步提高科学活动深度,让幼儿在明确的目标与计划中展开科学活动。

最后,在调试完之后,可将目标难度再次提升,在理论基础上展开实践活动,构建“动感小车测试与改进”活动,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小车放在坡道上进行测试,将数学学科中的“测量”融入其中,比一比谁的小车跑得更远、更快。在测试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实践经验对车轮进行“改装”,找到更优质的解决办法,再度升华科学活动质量,让幼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STEM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目标,让幼儿在点滴生活中不断提高学习难度,丰富活动经验,促使其在学习体验过程中有自己的发现和收获,提升幼儿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思考、协商、探究、改进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将STEM教育理念优势发挥到最大,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获得全方面、多方位的成长与发展。

3.突出领域独特性。

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应突出“科学活动”的教育特性,立足学科优势创设科学活动,让教育活动更适配幼儿的发展要求,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成效。科学活动是幼儿园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充幼儿科学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科学活动分为“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个阶段,并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基于文件精神与活动特点,教师应将STEM理念合理融入其中,打造更适用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

以STEM活动《蔬菜种植》为例,《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教师可将自然作为科学教育活动载体,将科学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关联,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蔬菜种植》活动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求幼儿掌握蔬菜种植的基本方法,并能主动了解与自然生物相关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科学学科——动手动脑,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了解事物前后发生的变化;工程学科——学会搭建蔬菜架;数学学科——学会丈量土地的基本方法,了解卷尺的使用方式;技术学科——掌握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技巧。

本次活动目标与科学领域活动相呼应,既能将STEM教育理念优势发挥到最大,也能落实《指南》文件中的教育精神,进一步提高科学活动质量,让幼儿积累丰富的探索经验。

(二)融合真实情境,激活探究兴趣

《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融入也应当秉承这一教育原则,让课程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联,在趣味学习中融入真实的教育情境,激活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利用真实的学习环境逐步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幼儿能力与课程质量的同步提升,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以中班STEM活动《飞机模型》为例,本次科学活动的创设源于幼儿实际生活。在户外活动中,幼儿观察到天空中的直升机并提出了问题:“飞机翅膀有哪些功能?在飞行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针对幼儿这一探究疑问,教师可创设科学探究活动《飞机模型》。在活动前期,需要幼儿收集与飞机相关的资料,利用绘本故事、视频讲解等形式了解相关知识点。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分析飞机模型的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将“工程”与“技术”学科融入其中,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制作完模型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到户外环境中,以实践学习为主,通过实践测试模型的稳固性,引导幼儿调整与尝试。

这一教育活动的创设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借助生活构建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情境,既能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又能提升其学习能力,激活其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多项能力的提升。

(三)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幼儿自主探究

打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愉悦舒心的活动氛围,是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要保障。STEM教育更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其自主探究、自主构建为主,在良好学习氛围下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幼儿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面对活动内容及生活现象常常会询问“为什么”。因此,在科学活动构建中,教师要学会退出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对探究内容展开深度思考,鼓励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体会到教育活动的快乐。

以STEM活动《万花筒》为例,本次活动源于区域活动,幼儿在科学区操作万花筒时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如万花筒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这个样子?都由哪些图像组成?等。针对幼儿的疑问,教师可为幼儿构建本次学习活动,并将其分为几大环节:仔细观察万花筒分别由哪些材料组成——不同的万花筒都有哪些不同——万花筒怎样制作出来的——创作观察筒与观察孔——测试万花筒——总结经验。这一活动流程的创设将STEM教育理念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立足幼儿好奇心创设自主探究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助力幼儿积累探索经验。

(四)领域学习融合,提高综合素养

《指南》指出:“应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原则”。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各个目标互相关联又互相影响。科学活动包含“科学探索”与“数学认知”两个方面,因此,在STEM教育理念与科学活动的融合中,教师可创设具有融合性的教育活动,拓宽活动的广度、加深活动的深度,在综合性学习中不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发挥活动的教育优势。

科学活动包含丰富的内容,工程、技术、数学等活动也蕴含在其中。教师可借助领域学科的特点创设活动,如科学活动《趣味传声筒》,引导幼儿利用软管、一次性纸杯、胶带等道具制作传声筒,将工程与技术体现在课程活动中,提升幼儿实践能力;科学活动《滚动的车轮》,整合STEM教育理念的要素,将数学知识“摩擦力”融入其中,让幼儿了解相关内容。总之,教师应将STEM视为探究支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为科学活动带来全新的教学思路,不断强化幼儿学习素养、凸显教育实效性,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STE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进行探讨,结合活动特性及理念概念,提出几点课程融合策略,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几点可行性教育活动开展策略。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为幼儿打造具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充满探究性、学习性的课程活动中培养幼儿逻辑能力与综合性思维能力,在多学科的带动下让其从不同角度出发体会到学习活动的快乐,感受科学知识的独有魅力,在实际操作中积累探索经验,为未来学习与发展做充足准备。

猜你喜欢

创设理念科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科学拔牙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