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08-28贵州省沿河县谯家镇中心完全小学校谯小松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思维

□贵州省沿河县谯家镇中心完全小学校 谯小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通用能力,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借助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本研究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以更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一、逻辑思维概述

(一)逻辑思维内涵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思维和推理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基本能力,指在识别、分析、推理信息时所采用的一种严谨思维方式,强调合理、准确、明确的概念和结论,是一种通过规则和原则来推导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的特性可以从多个角度阐述。首先,逻辑思维是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人类独有思维方式之一。逻辑思维是一种严密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强调逻辑关系正确性和严谨性,需要遵循一定规则和原则。其次,逻辑思维是一种理智思维方式,依据事实和证据进行推断和论证,不受情感和偏见影响。最后,逻辑思维是一种发展性思维方式。随着经验和知识积累,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提升。

逻辑思维具有多种特征和功能,既强调结论严密性和正确性,能够有效避免思维偏差和误导,又注重概念准确性和明确性,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阐述问题,更好地区分真假和是非,提高人们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总之,逻辑思维是人类独有思维方式之一,强调严谨、合理和准确,具有多种特征,是人们认识思维和推理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逻辑思维的形式

逻辑思维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归纳推理:从部分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总结出一般规律或结论;其次演绎推理: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根据已知前提和规则,推导出结论的推理方式;再次比较分析: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对象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对正确认识;最后形式推理:根据规则、公理、定理等规范性语言形式进行推理,如数理逻辑和谓词逻辑等。可见,逻辑思维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方式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中,认识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基础。数学学习中,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厘清思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比较、分类、推理等方法,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等概念。

其次,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开阔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则可以通过创新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如何平均分配一定量物品等。

再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其批判性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信息进行客观、科学、合理判断。学生则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方法,对题目中条件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最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从而为其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对思维能力进行实践运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注重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裴主事有些紧张:“华老板从地摊上收来一只旧香囊,绣工很精,说兴许是宫里流出来的,只是太脏太旧。老板让厨娘清洗一下,看看再说。厨娘将里面的残香倒出来,放在窗台上晒。黑咕隆咚的一小坨,也看不出好坏。”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首先,教师习惯性忽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没有重视学生逻辑思维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其次,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案,难以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系统性培养。部分教师采用死板、机械教学方式,缺乏变革和创新,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最后,缺乏个性化教学。教师往往将学生视为整体,不够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未实施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二)学生逻辑推理应用意识不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十分重要,然而学生逻辑推理应用意识不强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期间应用逻辑推理意识薄弱。学生容易陷入死记硬背学习模式,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以及灵活应用。其次,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不具备逻辑推理应用能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注重计算结果,忽略问题分析和推理过程,导致问题解法单一、思路呆板,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最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认识。学生对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认知程度不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和兴趣,难以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强

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教师依赖心理较强,导致自身思维能力发展受限,难以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首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其次,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思考和探究精神,难以充分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实践性体验和操作,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传授知识而缺乏启发性引导,加之学校实践性教学设施和资源缺少等因素,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学习依赖心理过强的影响因素。

(四)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然而,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首先,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讲解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探究机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其次,教师重视应试教育,过分追求学生成绩,导致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够关注,进一步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效果;最后,教师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深度掌握数学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课堂教学互动不足,讲求快速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较少鼓励学生表达想法和观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以问题为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受到更多重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情境整合新旧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日常生活场景,开展数学新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性质和关系。比如,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电视屏幕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形状,在生活情境中对数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段和能力,提出不同难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逐渐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增强其学习主人翁意识,并着重引导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建立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依托问题引导,引发学生的逻辑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对思维潜力进行拓展,同时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能够增强学生逻辑推理应用意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小明家里买了3袋牛奶,每袋牛奶有500毫升,他一共买了多少毫升牛奶?”借助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在问题引导基础上,引发学生逻辑思考,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应用意识。

教师还可以提出有关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一年级共有6个班级,每个班级有40名学生,一年级全体学生共有多少名?”引导学生该如何通过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更多数学活动、带领学生探究解题技巧等方式,增强学生逻辑推理应用意识,比如,带领学生一起解决一些高难度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可见,依托问题引导引发学生逻辑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拓展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既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其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应采取措施拓展综合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应用价值,如出门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如制作各种游戏、模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比如,在“几何”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学校附近公园、广场等地实地观察各种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的应用范围;在“概率”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掷骰子、猜拳等游戏来体验概率知识的应用途径,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拓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比如,通过网络课堂、在线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拓展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等方式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应用魅力,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教师主动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同时,教师需转变角色,从知识传输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开发学生思维潜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其次,教师应注重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理念更新,同时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素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后,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更富多样性,以更好地配合教学理念实施,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同时,教师需借助评价改进教学计划,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探究和实践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促进学生展开思考,综合实践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