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目标引领、行动策略与保障要素

2023-08-27罗亮简文涵

行政与法 2023年8期
关键词:编码数字农村

罗亮 简文涵

摘      要: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自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以来,中央与各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直接影响着数字乡村建设。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53份中央与省级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文件的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重点从目标引领、行动策略与保障要素三方面着手。首先,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要确立总体目标,还要细化分解成具体目标,以有效引领数字乡村建设的方向;其次,在行动策略部分,可以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四个方面推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再次,必须从组织、政策、示范建设、安全、人员、宣传保障六个层面为数字乡村建设战略实施提供保障与支撑。

关  键  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3)08-0058-12

作者简介:罗亮,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政治学博士,江西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网络政治与政治发展;简文涵,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政治与政治发展。

基金項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网络空间主权及其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CZZ018;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招标项目“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乡村治理体系与政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CZX003。

引  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数字乡村建设“四步走”发展战略规划。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开展数字乡村试点”。这是党和国家推进“三农”工作的不断深化,是实现农业农村充分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均衡和融合发展,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1]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文件、政策和规划,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当前,我国农村地区4G、5G、光纤网络的覆盖率大幅度提升,智慧农业、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农村电商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不断完善,各地数字乡村建设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积极探索阶段。

数字乡村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合理地运用数字赋能,能够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等。总体来说,数字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场景,但在实践中,数字乡村建设也出现诸如技术排斥、形式主义、数字鸿沟等现实问题,因此亟须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稳步推进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

一、文献综述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较晚,建设时间不长,学界对数字乡村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将数字乡村研究成果主要归类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数字乡村建设内涵如何界定的研究。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数字乡村进行了多样化的界定。谢文帅等人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既是农村数字化生产力发展及其推动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发展过程。[2]刘少杰、罗胤斌从数字乡村建设战略目的出发,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是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3]王廷勇等人从“经济—社会”的角度,将数字乡村建设定义为通过数字经济及数字技术的延伸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构过程、方式及状态。[4]王胜等人认为,数字乡村不仅是数字技术的简单叠加,而且是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延伸,更是指依托数字经济的发展,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推动力,重构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过程和状态。[5]

第二,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某一领域的研究。对此,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呈现多元化,其中包括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环境保护、人口变化等各个方面。杨江华、刘亚辉从产业振兴的角度出发认为数字乡村建设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将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走出困境、焕发活力的重要方向。[6]杨江华、王玉洁提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推动新人口红利的生成。[7]丁波认为,数字治理应该以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目标。[8]郝爱民、谭家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体系韧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农村产业融合和流通数字化发展水平相对高时,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体系韧性的促进效应相对更大。[9]李博、刘佳璇认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优越性与脱贫地区的困境具有极高的适配性和互补性。[10]武小龙认为,建立健全数字乡村治理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治理基础、驱动机制与保障体系。[11]

第三,关于数字乡村建设内在机理与实践的研究。内在机理与实践方式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文丰安认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主要表现在政策体系不完善、技术支持不到位、多元主体赋能不足。[12]朱红根认为,新时代数字乡村发展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东—中—西”递减状态,可以从产供销环节分维度、分区域有序发展和协调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强化数字乡村发展环境。[13]陆益龙认为,数字乡村建设并非单向的工具性行动,而是一个共进共变过程,需要构建多主题共建机制、新平台共享机制作为保障。[14]

第四,关于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乡村建设能否赋能乡村振兴,怎么样赋能乡村振兴,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刘灵辉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县域数字乡村分别通过乡村经济数字化与乡村生活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但由于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的滞后,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应有效应并未产生。[15]董志勇等人认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改善基建,提供创新技术供给,提高居民数字素养,完善顶层设计四个方面的措施赋能乡村振兴。[16]李健从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出发,提出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经济发展、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17]

综合现有文献来看,学术界对数字乡村的研究呈现逐渐增多趋势,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化。目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主要倾向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拟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以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发布以来的党和国家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文本为研究素材,通过对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文本分析,力图对各地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设计和建设规划进行系统考察,进而从总体上把握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方向与重点。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由古德曼和斯特劳斯提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旨在对经验数据和材料进行总结归纳、对比分析,从而完成理论构建与创新。扎根理论的主要步骤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核心编码等,通过一级一级地抽象归纳,最终对研究资料实现拆解与概括,构建理论框架。运用扎根理论在进行此研究时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扎根理论与研究资料的契合性。数字乡村建设是国家的政治任务,以国家政策文本为依据。二是扎根理论可以极大地避免研究者的主观性,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便于研究者从下至上层层归纳与抽象,最终总结出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样本选择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由于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是数字经济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部分,因此本文选取中央及省一级的包括数字乡村建设的文件共53份作为研究样本,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央网信办、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的《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云南省制定的《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福建省制定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三)编码过程

由于部分政策文本存在大量与数字乡村建设无关的内容,因而在进行编码之前对部分政策文本进行信息摘取,去除部分与数字乡村建设无关的内容,以保证研究内容的准确性。为保证研究过程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本文严格遵循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核心编码的分析步骤,对所搜集的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

第一,開放性编码。首先将53份政策文本导入Nvivo12 plus分析软件,对于信息量较为丰富的政策文本以句子为分析单元进行手动编码,对于信息量较少的政策文本以段落为分析单元进行手动编码。开放性编码是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对材料的句子和段落进行理解归纳与对比分析,合并同类项,最终从原始语句中提炼出开放性编码(见表1)。

第二,主轴编码与核心编码。在扎根理论中,主轴编码即二级编码,是指把开放性编码的概念连接起来,构建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主轴编码是扎根理论中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在对已完成的开放性编码进行进一步提炼,发现其共性并总结出具有概括性的主轴编码之外,还要重新审视已得出的开放性编码,对其进行调整以增强理论框架的完备性和可靠性。在对开放性编码进行对比分析与归类后,总结出了12个主轴编码。在此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编码基本契合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选取了其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4个词作为部分主轴编码,这也反映了作为研究资料的政策文本很好地践行了乡村振兴总体战略。核心编码即三级编码,是在主轴编码基础上将主轴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总结,以深化对研究资料的理解。在这一阶段,将发现其中重要的模式与主题,以提供更具有深度的视角。在对已有的12个主轴编码之间进行关联性挖掘和性质划分后,得到了目标引导、行动策略、保障要素3个核心编码(见表2)。

通过对各级编码之间关系的梳理,发现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以目标设计为引导,以行动策略为实现基础,同时为达成目标提供各类保障要素的系统性工程。其中,目标设计分为产业目标与民生目标,产业目标是民生目标的基础,民生目标是产业目标的目的。为实现这两大目标,在行动层面主要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4个方面,其中产业兴旺对应产业目标,其余3个则对应民生目标,反映了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对民生目标的重视程度。为使行动落到实处,目标得以完成,提供了组织、政策、示范建设等非常全面的保障(见图1)。

三、研究发现

根据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目前数字乡村正处于2020-2025年的第二个战略目标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完善乡村网络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推动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技术打造新型农业;优化乡村物流体系,推动乡村物流智慧化。需要注意的是,数字乡村建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计划,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是被置于国家更大的战略框架之下。数字乡村建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一步。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仍然处于一个攻坚探索阶段,从中央与省一级的政策来看,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目标引导、行动策略与保障要素。

(一)目标引导

在新时代数字乡村的建设上,主要有两类目标。一是振兴产业提振农村经济的产业目标,二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民生目标(见表3)。

第一,产业目标。振兴乡村产业,提振乡村经济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我国提出了“解放农村数字生产力”“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体系”的总体目标,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打造乡村经济新面貌。此外,我国还提出涵盖广泛的各类具体目标。如在数据技术应用方面,提出要“构建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要“发展数字农业”“提高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建设养殖数字化基地”等。数字乡村建设将助推乡村形成全新产业格局,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第二,民生目标。改善民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合理的民生目标规划是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成功的前提。在民生方面,我国提出了“提高乡村宜居度”的总体目标和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发展、乡村治理、乡村生态环境、乡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要“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在文化发展与乡村治理方面,提出要“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等。

(二)行动策略

基于表4编码和参考点覆盖率可以发现,产业兴旺与治理有效覆盖率相对较高,这说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与构建数字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形成了较为系统规范的行动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数字乡村建设必须得到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财政资金对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倾斜与投入只能起到引导作用。以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才是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型农业,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将为农村数字经济带来巨大活力。但相比于城市的数字化建设,乡村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信息资源分散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发挥乡村数字经济驱动作用,党和国家着眼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强化精准数字帮扶四个方面。

一是重点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第一步,也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普及度决定着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开展的进度。要优先建设,加强保障。要优先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需求,对相关建设工程进行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或者引入社会资金支持。要保证财政资金投入的力度,认识到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要三端(电视、电脑、手机)普及,全面覆盖,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基础性的网络通信设施如4G基站、有线宽带、广播电视等,要普及化建设,补缺扫盲,实现乡村全覆盖。对于一些建设以及使用成本较高、应用场景不广非基础性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如5G基站、千兆光纤,应当根据各个地区乡村的不同情况按需建设,不可盲目推进。

二是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数字经济。乡村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传统乡村的产业结构往往存在着自然资源未能有效利用、經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如今,数字化技术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活力,农村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将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动机。要推动农业智慧化,催生农村新经济,培育乡村发展新业态。在基础研究上,要大力加强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资源。在智慧农业基础建设上,要推动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建设升级农村物流体系。在农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方面,推进数字育种技术应用,提高育种质量。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全方位数字升级,推进“农产品电商化”,扩大农村产品销路,提供人员支持技术保障。同时,要解决消费痛点,推动农村消费升级。与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但由于物流体系落后、销售网络未覆盖、交通不便等问题,农村居民想要购买到心仪的高质量产品往往有心无力。对此,要扩大电商对农村的覆盖,让农村居民有足够便利的渠道购买高质量商品。此外,还要支持农村品牌消费,帮助品牌商品进入农村。

三是推进产业数据平台建设。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就是财富,建立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不但能使国家对农村工作的把握更为精准,更能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经济成本,提升农村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整合数据打基础,搜集、用好涉及农业农村的各种数据资源,升级农业农村数据收集手段,为一些重点产业建设有针对性的资源共享平台。要构建平台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同时通过质量监管透明化提高农业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四是提升居民数字技能素养。再先进的技术,最终也是人来使用。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和职业技能是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对农村居民进行数字素养和相关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培训教育工作方面,要利用好现有的数据资源平台,打造专门的数字农民学习平台,对农民进行普及性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农民培训工作的质量,同时拓宽农村居民收集就业信息的渠道。

第二,提升生态宜居水平。社会服务水平与生态环境状况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当地的宜居度。便利、贴心的社会服务使人心情愉悦,医疗保障、义务教育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保障则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广大乡村生活保障基础薄弱,往往存在着社会服务质量不高、社会保障不充分或申报手续繁琐等问题。数字技术将扩大社会服务与保障的覆盖广度和深度,让农村居民获得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与更充分的社会保障。

一是推进乡村医疗保障的信息化。医疗服务一直以来都是保证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例子屡见不鲜。通过数字医疗的普及,能够在目前的医疗资源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惠及乡村惠及农民。要推动医疗服务下沉,利用好中医药宝库,加强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同时,完善远程医疗网络服务,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户也能就医,降低远赴城市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要优化居民健康管理,构建全国性的医疗机构信息统一平台,打通医疗机构信息壁垒,让农村居民更全面地了解医疗机构信息。强化国家对居民健康的监测与管理,优化医保费用结算流程,实现医疗费用跨省结算保底,解决医保跨省报销的难题。

二是提升乡村多媒体教育质量。教育一直是农村的薄弱环节,传统手段对农村教育的改善往往面临着成本高、连续性不足、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教育数字化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要实现教育基础设施数字化。对农村学校进行数字教育基础设施覆盖,建设稳定的乡村学校网络,确保网络承载量能够满足学校教学需求。要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千里之外也能接受全国名师的指点,这是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要大力推进名校课堂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乡村。要开展教育科普、数字教育设备使用培训等活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三是以数字监管保障美丽乡村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直接关系到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不断改善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與人居环境的质量,要抓住以下两个重点。其一,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要提升村镇污水垃圾治理水平,将农村卫生环境治理进行信息化升级,建立人居环境监测系统,强化农村居民在线监管。其二,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农村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数字赋能。加强生态灾害预警,减小生态灾害风险及损失。对于出现的生态问题,要利用好预警监测机制,早发现早干预。

第三,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乡村文化缺失是许多农村地区的“顽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建设不受重视,缺少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代价高昂等。要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改善乡村文化缺失的状况,应该抓住以下工作重点。要保护遗产延续“文脉”。通过将乡村优秀文化数字化,建成全国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的方式,最大程度保护乡村数字文化的传承,同时以此为基础加强乡村优秀文化的宣传。要鼓励创作加强“供给”。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创作适宜乡村文化环境的优秀文化作品。进行智慧广电建设,为乡村居民自身提供一个创作分享平台,挖掘“草根”优秀文化创作者。要保障安全维护乡风。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必须让优质的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作品占据主导地位。在对有害信息传播的阻断方面,要加强党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强化党的教育宣传工作。

第四,确保乡村治理有效。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本质上是一种上层建筑的变革,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将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激发经济基础的活力。乡村数字治理的建设处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地位,关系到数字乡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必须拓展数字治理场景,探索新型治理模式。乡村数字治理构建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推进数字化政务。扩大“互联网+政务”应用范围,推进涉农服务办理便捷化,建设数字政务统一平台,提升农村政务管理水平,让农村居民少跑腿多办事,大力推进农村政务公开。二是推进数字化社会管理。构建乡村智慧化社区,推广信息化技术,维护乡村社会治安,保证农村网络信息安全,打造乡村智慧社区,运用网络预报技术减少突发自然灾害与险情带来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损失,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的治理参与。

(三)保障要素

保障要素是将数字乡村建设落到实处,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行动策略顺利实施的必要措施。根据对政策文本的分析,保障要素相关内容一般被置于政策文本的最后一部分。因此,根据文本内容编码研究,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保障措施可以分为组织、政策、示范建设、人员、安全、宣传保障六个部分(见表5)。

第一,组织保障。组织保障是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推进起到协调、监管与督促作用,主要包括做好建设规划与抓好工作落实两个部分。在做好建设规划方面,要统筹兼顾,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标准,提高相关部门与人员的数字乡村建设理论水平,明确工作重点难点,确保重大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在抓好工作落实方面,要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数字乡村建设标准,让数字乡村建设有规可循。促进部门合作,建立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同时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评价工作,严格检查有关工作落实情况。

第二,政策保障。政策保障主要包括提供资金支持与整合社会资源两部分内容。在提供资金支持方面,首先要保证资金投入,保证政府财政资金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同时运用专项资金支持等一些具体方面的建设,如运用资金支持绿色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数字教育专项建设工程等。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汇集社会资源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同时加强金融支持、用好金融工具,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优质的涉农贷款,缓解个人、村镇的资金压力。

第三,示范建设保障。示范建设保障的目的是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和建设模板,提高数字乡村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减少建设中的试错成本。示范建设面临着选择哪些村镇作为示范、怎么具体开展等问题,因此数字乡村的示范建设工作需要构建一套统筹协调机制,在这一机制下规划统筹开展示范工作,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吸取有益经验教训,为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大范围铺开提供助力。

第四,人员保障。人员保障就是要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与供给,充分发挥多种人才作用,建立一套可持续的高效的数字乡村建设人才供给机制。人员保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培养新的数字人才与用好已有的数字人才。在培养新的数字人才方面,要开展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提高农民数字素养、能力与网络安全意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功能,鼓励高校开设对口专业;在数字知识普及工作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地方不同情况适时调整工作策略,提升工作展开的效果。在用好已有人才方面,要引导各种技术人才下沉到农村,推动信息化人才下乡,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的领导模范作用。

第五,安全保障。安全保障旨在增强乡村数字技术的安全性,营造一个安全的乡村互联网环境。安全保障主要分为两个内容,即安全防护措施与安全意识培养。在安全防护措施方面,要推动建立网络安全保护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打击互联网涉农诈骗等各种涉农网络犯罪,加大安全保障工作监管力度。在安全意识培养方面,要通过开展培训宣传等活动增强农民网络安全意识,进行乡村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形成全民参与的网络安全防护氛围。

第六,宣传保障。宣传保障是通过宣传引导凝聚数字乡村建设共识,使各社会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宣传方式上,要在保证传统媒体宣传质量的前提下,探索新的宣传方式,在新型社交平台上构筑宣传阵地。在宣传内容上,要强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新数字乡村建设文艺作品,讲好数字乡村故事,吸引社会大众关注农业农村问题,营造重视农业农村的社会氛围,同时通过宣传有益经验,提高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效。

結  语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在党的领导下,贯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战略。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文本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引导、行动策略与保障要素三个层面。在目标引导中,总体目标侧重于全局规划,具体目标明确建设重点。在行动策略上,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四个方面着手数字乡村建设,支持鼓励发展农村新型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盘活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发展乡村文化,打造文明风尚,推进数字治理,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在保障要素层面,从组织、政策、示范建设、人员、安全、宣传保障六个方面构建数字乡村建设的保障机制。由此可见,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形成了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保障建设上同步推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体系。未来中国的乡村要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提升乡村居住吸引力;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就业吸引力;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繁荣,提升文化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胡伟斌,毛迎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18(2):127-130.

[2]谢文帅,等.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内在机理、衔接机制与实践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93-103.

[3]刘少杰,罗胤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182-189.

[4]王廷勇,等.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及对策建议[J].西南金融,2021(12):43-55.

[5]王胜,等.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4):45-59.

[6]杨江华,刘亚辉.数字乡村建设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190-200.

[7]杨江华,王玉洁.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新人口红利的生成逻辑[J].人文杂志,2022(4):81-89.

[8]丁波.数字治理:数字乡村下村庄治理新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9-15.

[9]郝爱民,谭家银.数字乡村建设对我国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0-24.

[10]李博,刘佳璇.数字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逻辑: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12-120.

[11]武小龙.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能:一个总体性的分析框架[J].电子政务,2022(6):37-48.

[12]文丰安.数字乡村建设:重要性、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2(4):147-153.

[13]朱红根,陈晖.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水平测度、时空演变及推进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3(4):1-14.

[14]陆益龙.“数字下乡”:数字乡村建设的经验、困境及方向[J].社会科学研究,2022(3):126-134.

[15]刘灵辉,等.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内在机制与实证检验[J].世界农业,2022(8):51-65.

[16]董志勇,等.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2(6):39-46.

[17]李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政策创新[J].经济体制改革,2022(3):77-83.

(责任编辑:刘家彤)

Abstract: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gital rural strategy,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provinces have issued relevant policy documents,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digital ru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xts of 53 central and provincial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policy document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focus of promoting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is to start from three aspects:goal guidance,action strategy and guarantee elements.First of all,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should not only establish the overall goal,but also be decomposed into specific goals to effectively lead the direction of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Secondly,in the part of action strategy,we can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village strategy from four aspects:industrial prosperity, ecological livability,rural civilization and effective governance.Once again,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guarantee and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gital rural strategy from the six levels of organization,policy,demonstration construction,safety,personnel and publicity guarantee.

Key words:digital village;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grounded theory

猜你喜欢

编码数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