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乡镇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23-08-27韩逸菲刘一雯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4期
关键词:县域乡镇现代化

韩逸菲 刘一雯

(作者单位: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党和国家始终关注农业产业的建设。为确保农业生产要素朝着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必须融合资源要素和信息技术,构筑新业态。乡镇农业产业作为主体,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探索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措施,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为中心,促进农村经济向现代化转型。

一、推进乡镇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则

(一)人民性原则

推进乡镇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原则是人民性原则,这与西方乡镇农业现代化存在本质差异。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先进发展思想。我国将近5 亿农村人口既是乡镇农业现代化与乡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又是乡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发展农村经济要从保护农民的利益出发,继续坚守人民性原则。

(二)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是乡镇迈上农业现代化“快车道”的客观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便以工业化为导向,以城市与工业为发展重心后,出现了城乡、工农之间关系不平衡的现象。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不仅仅是城市的现代化,也还是乡村的现代化、工农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因此,要以乡镇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在协调发展、城乡互补、工农互促理念的指引下,最终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1]。

(三)共享性原则

共享性原则是乡镇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我国近十年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到实现“农民小康”再到实现“农民富裕”的发展路线,彰显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将共同富裕作为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归宿,让所有农民均能享受到现代化建设成果,回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2]。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乡镇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需要聚焦农业机制建设与科技创新领域。农业机制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保障,针对目前土地、户籍等制度中与新时期发展要求不符的内容,应该及时改进和补充,为其注入更多活力。《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指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 年的53.5%提高到2017 年的57.5%,科技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仍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要加强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农业科技的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支持。

(五)绿色性原则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农村经济增长,还需要遵循绿色性原则。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更要关注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生态环境本身存在脆弱性,自然资源保护问题较为严峻。农业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决定了农业发展方向的生态性、绿色性、环保性。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考虑资源的集约运用、环境保护等,才能保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3]。

二、推进乡镇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资金是乡镇农业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要求当地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帮扶当地农业进行现代化转型,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例如,广东省以往在农林牧渔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小,为解决该问题,政府加大了财政支农力度。在《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省政府加大了农业支出在政府总资金支出中的比重,重点增加对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地区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强当地乡镇农业经济活力。为激发农民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广东省政府还采用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等方法,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使公共财政朝“三农”方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总投入对地方财政资金走向的指引作用,让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更多流入农村。此外,广东省政府还增加了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额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展创新型研究。同时,优化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严抓农业科研项目品质,使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更多可行的解决方案,使乡镇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更具活力,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强化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县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实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从县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为此,应注重维持县域内城乡要素流动的平衡性,将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镇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提高县域产业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县域内乡镇功能互补。例如,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按照“三块地”制度改革路线,以承包地改革为核心,深化了宅基地的流转,维持了城乡土地要素的流动平衡。一是健全宅基地流转、抵押、退出等环节的流程规定,清除了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内的市场机制阻碍,拓展了宅基地内的农业土地资源用途。二是当地政府改进了乡村人才管理细则,凭借人才引进、评价、激励等制度的力量,吸引了更多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维护了澧县内外专业人才的合法权益。三是投入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四是促进城乡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县域内实施城乡产业联结战略和利益共享机制。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澧县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了当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产业融合的优势,提高了现代化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农业产业化转型的条件下,保证了在发挥市场调控、政府统筹城乡公共资源作用的同时均衡配置县域内的城乡公共资源[4]。

(三)实施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新型农业经营机制是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应对农业经营新挑战、加速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各地政府均按照中央的指示,作出诸多农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尝试。例如,江苏省在国家颁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不久,就制订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实施的计划。首先,南通市如东县稳定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土地确权成果的应用,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创新土地承包权实现模式,重点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减少、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不强等问题,探索土地承包权的互换、出租、入股等方式,为土地经营流转的实施提供了多种选择,同时优化政策制度保护,维护了农民土地经营流转时涉及的权益。其次,如东县政府还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国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如东县将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抓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以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的发展为核心,鼓励该类主体采用多种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战略。在政府的努力下,如东县坚持发展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指引农业规模经营户转变为更具活力的家庭农场,规范了农业合作社的运行,强化了对农业合作社的监督。最后,积极做好农业社会化专业性服务组织培训工作,发展壮大农民社会化的专业性服务组织。如东县优先将种子、设备、技术等引入小型农户,加深小型农户与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培育新型高素质农民中的引领作用,使所有新型农民均能具备更高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竞争力。目前,如东县归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的规模经营户约4 600 家,家庭农场总经营面积约32 600 m2,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5]。

(四)加快农业信息化转型

农业信息化是乡镇农业现代化转型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全面深化农业信息化转型需要以“智慧农业”思想为中心,为农业信息化转型提供更多信息和技术支持。例如,在河北省商务厅的指导下,2019 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政府在涞水县同北京易同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了“京涞派”县域公共品牌发展咨询会,正式授牌涞水县的公共品牌“京涞派”,打造了县域公共品牌同智慧农业运营有机结合的全新模式。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了“数字化赋能”等目标,希望通过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用数字赋能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而涞水县政府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经过多年研究和反复实践,打造出了智慧农业模式,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对各环节的信息加以采集与分析,为农业全生命周期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更加专业、精确的指导,与传统农业相比,智慧农业模式的优势更明显。此外,涞水县的智慧农业模式强化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视觉识别技术,可以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种子品质的数据分析,为生产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外加无人机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表现,使农业生产实现了精准作业的目标。在发展智慧农业的条件下,涞水县政府还侧重于将智慧农业与精细农业融合,关注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增强智能农业机械设备的适应性。政府颁布了推动智能化农机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规范了智能化农机的补贴标准,并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智慧农业发展经验,建成部分智能化农机、技术的示范区,起到了技术推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了智能化农机在县域内的应用范围,推动了乡镇农业现代化转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

(五)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

乡镇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涉及农业产品方面,在我国倡导绿色农产品的今天,更要关注和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当地政府可以在打造单一类型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基础上,集中资源提高该品牌下农产品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而农产品经营主体则要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宣传和营销模式创新工作。例如,甘肃省临洮县对于农产品绿色品牌的打造进行“狠抓落实”,政府安排农业合作社与高校餐饮联盟合作,打造品牌亮点,践行了“定西马铃薯走进高校”计划,同时安排农业企业在非竞业类企业中组织市场帮扶。临洮县政府重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建设和经营理念创新,加强土地治理,建成了诸多高标准农田,在播种施肥时选用绿色农药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创造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同时,临洮县的市场监管局严格规范市场,适当增加了农产品抽样检查的样本数量和检查频率,确保所有检查都有翔实记录与备案,以便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能够迅速应对,并且同步加大了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经销商的惩罚力度,采取增加罚款金额和吊销经营资格证等措施,为绿色农产品的营销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

三、结语

发展乡镇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因此,政府要高举创新旗帜,致力于解决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加快农业信息化转型、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等,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县域乡镇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