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灵运《登池上楼》:受陶渊明之影响与独创
——中国山水诗之创立

2023-08-27北京邓小军

名作欣赏 2023年22期
关键词:谢灵运诗文陶渊明

北京|邓小军

谢灵运《登池上楼》(423 年):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①

作为中国山水诗创立之作,谢灵运的《登池上楼》(423)受到陶渊明诗文尤其中国田园诗创立之作《归园田居五首》其一(406)的影响,包括十一次使用陶渊明之诗文及名字之今典,就自己的人生道路与陶渊明进行潜在对话;同时具备自己的独创,包括神来之笔各有千秋,形成与陶诗的艺术比赛。今试从陶渊明、颜延之、谢灵运在晋宋之际,陶渊明诗文传播到谢灵运之途径,《登池上楼》全诗笺释等进路,来讨论之。

陶渊明、颜延之、谢灵运在晋宋之际

陶渊明(365—427)、颜延之(384—456)、谢灵运(385—433)是晋宋之际中国文化程度最深的士人。颜延之、谢灵运是同辈好友,比陶渊明晚一辈,颜延之是陶渊明的忘年交。

东晋曾经是魏晋南北朝政治最好的朝代。东晋前期,王导辅佐元帝建立东晋(317),抗御外侮,使南中国不亡于五胡;明帝、王导君臣能够正面反省西晋早期之阴暗历史,并表示惭愧(相当于政治道歉);陶侃(陶渊明曾祖父)平定苏峻之乱(329),巩固了东晋之稳定;东晋中叶,谢安(谢灵运从曾祖父)领导名将谢玄(谢灵运祖父)取得淝水大捷(383),打败了前秦苻坚大军南侵,保卫了东晋之安全。及至东晋后期,军阀崛起,政治恶化。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刘裕密弑安帝、立恭帝,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篡晋立宋,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刘裕密弑已废之恭帝,并虚伪地制造为恭帝举哀的骗局。《资治通鉴》卷一一九宋永初二年九月南宋胡三省注指出:“自是以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九《〈宋书〉书晋宋革易之际》:“此其悖逆凶毒,为自古所未有。”②陶渊明、颜延之、谢灵运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关系到自己的出处、命运甚至生死。

东晋末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③,为的是自由、尊严、不受奴役,和保全自己的生命权利。《归去来兮辞并序》:“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曾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情在骏奔,自免去职。”“质性自然”,即本性自由。《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牢笼,例如屠宰场关住鸡鸭猪羊的牢笼,喻指官场。《晋书·阮籍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魏晋之际、晋宋之际,政治黑暗,许多士人惨遭政治权力杀害。陶渊明的家园,是在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次年义熙二年(406)春夏间,陶渊明作《归园田居五首》,标志着中国田园诗的创立。④陶渊明在晋亡后的隐居不仕,则为的是做晋遗民,不奉刘宋正朔,不承认刘宋政权具有合法性。宋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作《述酒》:“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峨峨西岭内,偃息得所亲。”诗言我早已如陶朱公归隐养生,远离世间纷争;而今则更如伯夷、叔齐高隐西山,做殷之遗民,义不食周粟。⑤《陶渊明集》附录萧统《陶渊明传》:“(宋)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若乃巢、由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长卿弃官,稚宾自免,子之悟之,何早之辨。赋辞《归来》,高蹈独善”,“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明也,是惟道性。”《宋书》卷九三《陶潜传》:“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自晋恭帝元熙元年(419)至宋武帝永初三年(422)之间,颜延之任博士、世子舍人等职,谢灵运任太子左卫率,俱任职于京师(今江苏南京),与庐陵王刘义真(407—424)建立深厚友谊,义真因而受中国文化影响甚深。《宋书》卷六一《庐陵孝献王义真传》:“高祖始践阼,义真意色不悦,侍读博士蔡茂之问其故,义真曰:‘安不忘危,休泰何可恃。’……高祖不豫……出镇历阳。……义真聪明爱文义……与陈郡谢灵运、琅邪颜延之、慧琳道人并周旋异常……徐羡之等嫌义真与灵运、延之昵狎过甚……乃废义真为庶人,徙新安郡。……景平二年六月癸未,羡之等遣使杀义真于徙所,时年十八。”《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庐陵王义真颇好辞义,待接甚厚,徐羡之等疑延之为同异,意甚不悦。少帝即位,以为正员郎,兼中书,寻徙员外常侍,出为始安太守。”永初元年(420)刘裕篡晋,义真意色不悦,被安插在身边的耳目蔡茂之所追问,义真所作掩饰,反而暴露出自己对其父刘裕篡晋是持不同政见。由上可见,义真、延之、灵运等人实为一持不同政见集团,故刘宋权臣徐羡之等视义真、延之、灵运等人为心腹大患。永初三年(422),义真出为南豫州刺史,出镇历阳(今安徽和县),转徙新安(今浙江淳安西),灵运出为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延之出为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太守,谢灵运是在刘宋恐怖政治下被贬永嘉的。八月,谢灵运至永嘉。冬,卧病在床⑥。次年宋少帝景平元年(423)春,谢灵运在永嘉久病初起,作《登池上楼》诗,标志着中国山水诗之创立。

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刘宋杀义真于徙所新安。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刘宋杀谢灵运于广州(今广州)。《宋书·颜延之传》:“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湛之取义熙元年除身,以延之兼侍中,邑吏送札,延之醉投札于地曰:‘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由元嘉十三年(436)刘宋虚伪地以前晋臣为晋恭思皇后举行葬礼,命颜延之参加,延之乘醉投札于地曰“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可知晋亡十六年来,延之内心始终同情东晋,痛愤刘裕篡弑,并为自己背晋仕宋而深感惭愧,其屈身仕宋,实非心甘情愿。

陶渊明在东晋末为了自由、尊严和生命权利而弃官归田,在晋亡后做晋遗民隐居不仕,义不奉刘宋正朔,这正是谢灵运、颜延之认同和敬爱陶渊明其人并给予崇高评价的根本原因。此点关系到了解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

陶渊明诗文传播到谢灵运之途径

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实受到陶渊明诗文的影响,而文献未见陶渊明与谢灵运交往之记载,谢灵运获读陶渊明之诗文,当来自颜延之的传送。

关于颜谢之间交流诗文。颜延之、谢灵运同在京师任职,前后有两度,一是在晋元熙元年(419)至宋永初三年(422)间,颜延之任博士、世子舍人等职,谢灵运任太子左卫率。二是在元嘉三年、四年间(426—427),颜延之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等职,谢灵运征为秘书监。⑦《宋书》卷九三《王弘之传》:“灵运《与庐陵王义真笺》曰:‘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每意昔闻,虚想岩穴,若遣一介,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可见晋元熙元年至宋永初三年(419—422)间庐陵王义真、颜延之、谢灵运相交游时,皆敬仰隐士。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426):“夫子照情素,探怀授往篇。”颜延之《和谢监灵运》:“伊昔遘多幸,秉笔侍两闺。”又云:“亲仁敷情昵,兴玩究辞悽。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尽言非报章,聊用布所怀。”可见晋元熙元年至宋永初三年(419—422),颜谢从游于庐陵王义真时,常讨论文学,相互酬唱,交流诗文,二人后来俱不能忘怀,至元嘉三年、四年间(426—427)二人同在京师任职时,仍相互酬唱,交流诗文。由上可见,颜延之将素所钦佩的隐士陶渊明之诗文,交付与谢灵运欣赏,自是情理中之事。颜谢之间交流诗文,除上述两度同在京师任职时,在第一度同在京师任职之后,即永初三年(422)之后,亦有可能通过书信往来交流诗文。

颜延之获读陶渊明诗文的证据,是颜延之《陶征士(渊明)诔并序》二十二次使用陶渊明诗文之今典⑧。只举一例。颜《诔》“汲流旧巘,葺宇家林。晨烟暮霭,春煦秋阴”,“汲流旧巘”,用陶渊明《自祭文》“含欢谷汲,行歌负薪”;“葺宇家林”,用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和刘柴桑》“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晨烟暮霭,春煦秋阴”,用《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自祭文》“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其中“烟”“霭”“煦”“阴”,化用陶诗文“暧暧”“依依”“翳翳”,这表明,颜延之和谢灵运(参见下文)一样,认为“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陶诗中最精彩的诗句。

陶颜第一度交往,是在义熙十一年(415)至十二年。《宋书·陶潜传》:“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自尔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檐邻舍。宵盘昼憩,非舟非驾。”即指此度交往。时犹在晋世,延之年三十二三岁。⑨谢灵运《登池上楼》用语今典所自出的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403)、《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404)、《归园田居五首》(406)、《命子》(406)、《和刘柴桑》(409)、《己酉岁九月九日》(409)、《与子俨等疏》(415)、《闲情赋并序》(415 年以前)、《感士不遇赋并序》(415 年以前),当为陶颜第一度交往后,得之于颜延之。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有其他传播途径。

陶颜第二度交往,是在永初三年(422)颜延之被贬出为始安太守道经寻阳时,与渊明延盘桓留连。《文选》卷五七颜延年《陶征士诔并序》唐李善注:“(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曰:‘延之为始安郡,道经寻阳,常饮渊明舍,自晨达昏。及渊明卒,延之为《诔》,极其思致。’”《宋书·陶潜传》:“(颜延之)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时延之三十九岁,已经历刘裕篡晋弑帝以及义真、延之、灵运遭权臣猜忌而被贬出等国家与个人命运之沧桑剧变。两人交谈内容,亦较过去深刻。颜《诔》:“念昔宴私,举觞相诲:‘独正者危,至方则碍。哲人卷舒,布在前载。取鉴不远,吾规子佩。’尔实愀然,中言而发:‘违众速尤,迕风先蹶。身才非实,荣声有歇!’”记述陶渊明神情“愀然”地告诫延之:现在邦无道(“哲人卷舒”典出《论语·泰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你要听从我的规劝,韬光养晦,否则将祸及性命,身名俱灭。即指此度晤谈。谢灵运《登池上楼》用语今典所自出的陶渊明《九日闲居一首并序》(约418)、《述酒》(422)、《饮酒》(422)⑩,当为陶颜第二度交往后,得之于颜延之的来信。

《登池上楼》全诗笺释

登池上楼: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九《江南东道十一·温州》:“温州永嘉郡,今理永嘉县。……谢公池,在州西北三里,其池在积谷山东。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云:‘池塘生春草,园栁变鸣禽。’”相传故址在今温州市鹿城区积谷山谢公池景区。宋红《谢灵运年谱汇考》自述2004 年实地考察云:“今温州市中山公园积谷山西麓有池上楼,然是在清代私家庭园基础上复建之纪念性建筑。……鹿城区有东公廨街和西公廨街,东、西公廨街之间,当即旧衙之所在,两街恰好标出旧衙位置。……靠近东公廨街的实验中学即清末温州中学旧址,校园内球场旁边有一块抹了水泥的空地,温州师范学院黄世中教授见告:‘这里原也建有池上楼。’当即判定此楼才是谢灵运所登者。因谢客久病初愈,若衙内有楼,则不会跑到衙外去登楼。”⑪其说可参。

(一)愧对隐逸躬耕的陶渊明;八次用陶诗文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本诗全部对偶。开头四句,并采用错综句法,第一、四句写潜虬和自己愧对潜虬,第二、三句写飞鸿和自己愧对飞鸿。潜虬、飞鸿皆是象征隐逸躬耕的隐士,即第六句所述及的“退耕”者——陶渊明。

唐李善注:“虬以深潜而保真,鸿以高飞而远害,今已婴俗网,故有愧虬鸿也。”唐吕延济注:“虬,龙。怍,惭。虬以潜处而自保,鸿以远飞而去患,灵运既羁世网,故有愧惭虬鸿之义。”顾少柏《谢灵运集校注》:“(潜虬句)媚,美好。意动用法。幽姿,深隐的姿势。此句用《易·乾》‘潜龙勿用’意。”⑫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飞鸿句)意本《周易·渐卦》‘鸿渐于陆’。”⑬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五《大榭·登池上楼》:“谢诗多取陶意。如此起二语,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也。”《昭昧詹言》已指出谢诗使用陶渊明诗文今典,是卓见。谢灵运、颜延诗文有关陶渊明之用典,往往是层累地用典:使用一个典故,是同时贯穿地使用了原始古典,和陶渊明诗文之今典,且陶之今典较原始古典更为重要。

“潜虬媚幽姿”:“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一“潜”:“藏也。”今典出自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并序》“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及“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并射(指)陶潜之“潜”。《宋书·陶潜传》:“陶潜,字渊明。”萧统《陶渊明传》:“对曰:‘潜也何敢望贤。’”(用陶之1)

“潜虬”,古典出自《周易·乾卦·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三国魏王弼注:不为世俗所移易也。)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今典出自陶渊明《命子》“幽人在丘,逸虬绕云”,《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临水愧游鱼”(鱼、龙同为水族),《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池鱼思故渊”“复得返自然”。(用陶之2)

“媚”,汉孔鲋《小尔雅·广诂》“媚”:“美也。”《说文解字》卷十二:“媚,说(悦)也。”“媚”,意动用法,即主语“潜虬”自以其隐逸之风姿为美、为可悦。今典出自陶渊明《闲情赋并序》“神仪妩媚,举止详妍”,尤其“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用陶之3)陶赋“月媚景于云端”,“媚”字系意动用法,乃是谢诗“潜虬媚幽姿”之“媚”字意动用法之蓝本。

“幽姿”,“幽”,隐,《说文解字》卷四:“幽,隐也。”“幽姿”,今典出自陶渊明《命子》“幽人在丘”。(用陶之4)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之“幽居”,今典出处相同。

“媚”字用得俏皮,是描写潜龙——隐士陶渊明——的画龙点睛之笔。“潜虬媚幽姿”谓潜龙自以其隐逸之风姿为美、为可悦,是谢灵运认为(褒义)陶渊明自以其隐逸之风姿为美、为可悦——如陶渊明“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五柳先生传》所自画像者是也。

“飞鸿响远音”:“鸿”,大雁,《楚辞》卷九宋玉《招魂》“煎鸿鸧些”汉王逸章句:“鸿,鸿雁也。”“飞鸿响远音”,古典出自《周易·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王弼注:“进处高洁。”今典出自陶渊明《命子》“凤隐于林”(凤、鸟同为鸟类),《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望云惭高鸟”,《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羁鸟恋旧林”,“复得返自然”,《九日闲居一首并序》“去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用陶之5)

“响远音”,与上句“媚幽姿”对偶,对偶往往具有互文效果,故“响远音”亦带有“媚幽姿”自以其隐逸之风姿为美、为可悦之色彩,是飞鸿响亮之远音,亦带有自由、快乐之色彩矣。

“薄霄愧云浮”:《楚辞》卷四屈原《涉江》“芳不得薄兮”宋洪兴祖补注:“薄,迫也,逼近之意。”《六臣注文选》卷四晋左思《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唐张铣注:“霄,天也。” “霄”,此指高天。《尔雅·释言》:“愧,惭也。”“薄霄”,今典出自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丛雁鸣云霄”。(用陶之6)

“栖川怍渊沉”:《六臣注文选》卷五三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于情”唐李周翰注:“栖,居也。”《重修广韵》卷二“川”:“蔡邕《月令章句》曰:众流注海曰川。”《说文解字》卷十:“怍,惭也。”《礼记·中庸》:“渊渊其渊。”唐孔颖达疏:“渊,水深之貌也。”“栖川渊沉”,古典出自《周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诗经·小雅·鹤鸣》:“鱼潜在渊。”汉郑玄笺:“喻贤者世乱则隐。”陶渊明今典见上文“潜虬”注。“渊”,射陶渊明之“渊”。(用陶之7)

“薄霄愧云浮”之“愧”、“栖川怍渊沉”之“怍”,今典出自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之“惭”“愧”。陶此诗作于弃官归田之前。身在官场失去自由,面对自由自感惭愧,曾是昨日陶渊明之心情,正是今日谢灵运之心情。

“进德智所拙”:李善注:“《周易》:子曰: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进德”与“退耕”相对,是借指建功立业。《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为临川(今江西抚州)内史,加秩中二千石,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司徒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收灵运,灵运执录望生,兴兵叛逸,遂有逆志。为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追讨禽之,送廷尉治罪,廷尉奏灵运率部众反叛,论正斩刑……太祖诏于广州行弃市刑,临死作诗曰:‘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网网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诗所称龚胜、李业,犹前诗子房、鲁连之意也。时元嘉十年,年四十九。”唐许嵩《建康实录》卷十二宋太祖文皇帝元嘉九年:“临川内史谢灵运于广州弃市。灵运之居也,雅不治职。前是,临川内史司马协少子来投义,故灵运舍诸正寝为居,始如酣笑,久而不止,非隐其事,讽主者以黩货劾焉。江州部从事收灵运,乃徙广州,勅于南海行刑。”敦煌写本《文选》唐佚名注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五言》题下“谢灵运”条目注:“为临川内史,秩中二千石,于临川取晋之疏从弟子养之,意欲兴晋。”⑭

按谢灵运《拒捕诗》“韩亡”“秦帝”,借指刘裕篡晋称帝;“子房奋”“鲁连耻”,借张子房椎秦报韩、鲁仲连义不帝秦,指自己欲灭宋报晋、义不帝宋。“本自江海人”,典出《庄子·德充符》“闲游江海山林之士”,“忠义感君子”,典出汉荀悦《汉纪》卷十五《前汉孝武皇帝纪六》“义感君子”,诗言自己本是闲游江海山林之人,只因忠义感发,所以君子奋起。谢灵运《临终诗》所述龚胜、李业、嵇康、霍原,同为易代之际同情旧朝、不屈于新朝而被杀害,谢灵运是以四位古人自喻,如《宋书》所说“诗所称龚胜、李业,犹前诗子房、鲁连之意也”。“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邂逅”典出《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指期愿已久的机遇,诗言我心期愿的机遇,究竟何时才会到来?我所悲悯者,并非一己生命之长短。言外之意,留下无限悲悯者,是不遇期愿已久之机会。由上可知,谢灵运内心痛愤刘裕篡晋,其屈身仕宋实非心甘情愿,盖欲将以有为也;但当时并无所期愿之机遇,实际并无灭宋报晋其事;及至刘宋以种种莫须有之罪名逮捕谢灵运,谢灵运始奋起反抗,刘宋遂以“反叛”之罪名杀害谢灵运。⑮“拙”,《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进德智所拙”,诗言欲建功立业,而智慧不足,是暗指“韩亡子房奋”,“邂逅竟几何”——欲将以有为,而不得其时。

“退耕力不任”:“退耕”,指弃官归耕自养,李善注:“《尸子》曰:为令尹而不喜,退耕而不忧,此孙叔敖之德也。”今典出自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并序》:“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用陶之8)“力不任”,唐刘良注:“言进德济世,智则疏拙;退耕自给,力不堪任。”

“潜虬”六句诗言志,潜龙沉渊之幽姿,飞鸿薄霄之远音,那是隐逸、自由的象征,是隐士——陶渊明——的象征;隐士固然是自以其隐逸之风姿为美、为可悦矣,却令身在宦海的自己倍感惭愧。我欲建功立业,智慧不足,欲退隐躬耕,力气难以胜任。此是委婉修辞,言外之意是,自己仕宋,欲将以有为也。

由“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可见谢灵运和颜延之一样,爱戴陶渊明的为人,认同陶渊明的价值观和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但是,“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谢灵运还是隐藏地表达了自己之仕宋,是欲将以有为的志向。这是谢灵运在内心和诗中,就自己的人生道路与陶渊明的潜在对话。

由《登池上楼》开头六句可见,对于陶渊明隐逸躬耕的敬佩,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以及内心与陶渊明的对话,是谢灵运自去年八月被贬到永嘉以来最大的内心情结。这一内心情结在《登池上楼》诗中淋漓尽致(前四句)而又吞吐曲折(第五六句)的披露,使这首中国山水诗的创立之作具有了历史和思想的深度。

(二)全身心体验大自然;第九次用陶诗文

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徇禄反穷海”:李善注:“赵岐《孟子注》曰:徇,从也。”“徇禄”,指为了俸禄而仕宋,实际上亦是委婉修辞,如上所述,谢灵运之仕宋,盖欲将以有为也。

“反”,返,归。《孟子·尽心下》“君子反经而已矣”汉赵岐注:“反,归也。”谢灵运家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嵊州三界镇),何以称至永嘉为 “反”?谢灵运永嘉诗《游岭门山》:“早莅建德乡,民怀虞芮意。”上句典出《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下句典出《史记·周本纪》:“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周文王),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由谢灵运赞美永嘉人民如建德之民少私寡欲、如虞芮之人民俗俱能让,可见其意识中是以永嘉为家乡矣,故曰“反”。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定风波》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皆是谢灵运之后来者矣。

“穷海”,滨海,指永嘉。《六臣注文选》卷五四刘孝标《辨命论》“或言命以穷性灵”唐吕向注:“穷,至也。”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温州永嘉》:“东至大海八十里。” 谢灵运《游岭门山》“海岸常寥寥”,称永嘉为“海岸”“穷海”,意同。

“卧痾对空林”:李善注:“《说文》曰:痾,病也。”“空林”,空无人声的树林。卧病在床,并非看见树林空无人迹,而是听见树林空无人声。孤独之意,见于言外。

“衾枕昧节候”:唐五臣注:“(李)善本无此两句。(吕)向曰:卧病于衾枕,暗于节候,故云褰开帷帘,窥临景物也。”“衾枕”,枕、被,指缠绵病榻。“昧”,不明,《楚辞》卷一屈原《离骚》“幽昧以险隘”汉王逸章句:“幽昧,不明也。”“节候”,季节、气候。

“褰开暂窥临”:“褰”,撩起,《诗经·郑风·褰裳》“褰裳涉溱”汉郑玄笺:“揭衣渡溱水。”此指拉开窗帘。“开”,此指打开窗户。“暂”,瞬间,宋司马光《类篇》卷十九“暂”:“须臾也。”此指拉开窗帘、打开窗户面对大自然的当下瞬间。

“窥”,本义是偷看,汉扬雄《方言》卷十:“凡相窃视,南楚谓之窥”;此借指惊愕地、小心翼翼地看,写出乍见冬去春来的惊愕感、陌生感。心理描写暨动作描写之传神,臻于极致。“临”,面对,惊愕、陌生已经过去,现在是惊喜交加来面对和拥抱大自然矣。

“褰”“开”“窥”“临”,一句连下四个动作词,描写出卧病已久、不知冬去春来之人,此刻急不可待地全身心去拥抱大自然。心灵的悸动,扑扑然跃上笔端。

“倾耳聆波澜”:“倾耳”,李善注:“《礼记》曰:倾耳而听之。《广雅》曰:聆,听也。”侧耳倾听,才能听得真,见出心之切。今典出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写听下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以及《述酒》写听鸡鸣:“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用陶之9)“波澜”,波纹、波浪,代指春水。“倾耳聆波澜”,指侧耳倾听楼下池塘春水风吹波澜之声音。陶渊明写听下雪“倾耳无希声”,极是韵事,谢灵运“倾耳聆波澜”,未遑多让。

“举目眺岖嵚”:《六臣注文选》卷二十范晔《乐游应诏诗》“随山上岖嵚”李周翰注:“岖嵚,不平貌。”此指峰峦曲线起伏貌。谢灵运永嘉诗《晚出西射堂》“连障叠巘崿”,“连障(嶂)”之“连”,是一条曲线起伏相连,“叠巘崿”,是几条曲线起伏相叠,足资发明“岖嵚”。永嘉多山而美。《明史》卷四四《地理志五·浙江·温州府》:“永嘉倚西有岷冈山,又有铁场岭,南有大罗山。”明王弼《柳中书山水小景次王修撰韵》:“永嘉山色秀成堆。”吴景文《池上楼流风遗韻》:“嘉庆间,张(讳瑞溥,字百泉)公引疾归里,于大谢池上楼遗址旁,觅得隙地十八亩,经营如园。临池建楼三楹,德清蔡之定申甫榜书‘池上楼’匾额,以存谢公之旧。楼头映蔚峰峦,青来帘外,涟漪涌泉,渌透池中。”⑯可知池上楼可以望见峰峦起伏之曲线。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李善注:“《楚辞》曰:款秋冬之绪风。王逸曰:绪,余也。《神农本草》曰: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吕延济注:“初景,初春也。革,改。”

“徇禄”八句诗写景,诗言仕宋被贬,归至海边之永嘉,一冬卧病不起,徒对寂静空林。缠绵病榻已久,不知道季节已经变化,直至今天拉开窗帘,打开窗户,拥抱大自然的当下瞬间,始知冬去春来。春水波澜哗哗之声音,吸引我侧耳倾听;群山峰峦起伏之曲线,吸引我举目眺望;早春的阳光,驱除了残余的冬风;新春,已代替了残冬。象外之意是,诗人全部生命投入大自然,忧伤和生病的生命,从春回大地生机勃勃之中,获得了温暖和复苏。

就艺术造诣说,“倾耳聆波澜”,听觉、视觉双管齐下,不仅描写出春水波澜哗哗之声音,同时又描写出春水波澜层层之曲线。“举目眺岖嵚”,则画出群山峰峦起伏、重重叠叠之曲线。诗中有画,别致在于线条描写。后来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亦是诗中有画,别致在于线条描写。

(三)春天第一个瞬间的画面;第十次用陶诗文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池塘生春草”:李善注:“塘,堤也。”池塘堤岸上生出了春草,一抹新绿——这是描写出春天第一个瞬间之画面,宛如一幅清新明快的水彩画。诗句是从当下心头跳出来的,伫兴而就,不假思索。诗句明白如话,放在今天,也一听就懂,但是韵味无穷。

“池塘生春草”,写春天第一个瞬间之春草,纯是谢灵运原创,陶渊明无此描写。《归园田居五首》其三“道狭草木长”,《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拟古九首》其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皆是写春深之后之春草。

“园柳变鸣禽”:今典出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用陶之10)刘良注:“鸣禽,莺也。”“园柳变鸣禽”,亦是听觉、视觉双管齐下,不仅暗示出园柳新绿的颜色,同时又描写出鸣禽——黄莺——的新声。

“池塘”二句诗继续写景并臻于神韵,描写出春天的第一个瞬间,池塘生出了春草,一抹悦目的新绿,园柳的枝条上,鸟鸣的声音变了——雀鸟的啁啾,变成了黄莺悦耳的歌唱。象外之意,仍是人心受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感动和美的感动,苦闷的心情在当下获得复苏。

以上十句诗皆描写山水自然春天风景,和自己全身心体验大自然,从大自然获得精神的复苏和自由解放,这即是庄子所说“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庄子·大宗师》)、“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孟子所说“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的精神境界。这是对忧患意识的一种克服和超越。

梁钟嵘《诗品》卷中:“《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这表示,“池塘生春草”的艺术特色,是神来之笔(就创作论讲)——也就是神韵之句(就作品论讲)。

神来之笔、神韵之句,乃是中国诗艺术的尖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神来之笔“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描写出春天第一瞬间的大自然画面,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神来之笔“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写出古朴、安祥、优美的黄昏农村画面,形成了顶尖的艺术比赛,各有千秋。中国山水诗创立之初,就已经具有了可与中国田园诗并驾齐驱的顶尖成就。唯谢诗“园柳变鸣禽”,实出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非尽出于原创,是谢仅稍微逊色于陶。

“草色遥看近却无”,唐代韩愈的诗,深得“池塘生春草”之神理。

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

(〔宋〕吴可:《学诗诗》)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这是文学史上对“池塘生春草”的崇高的艺术评价:惊天动地,万古如新。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此二韵四句,是诗中最美的写景之句,同时特具声韵之美。“岖嵚”,双声;“鸣禽”,叠韵⑰;“岖嵚”“生春”,双阴平声调,阴平声调音最高(音最明亮)、音最长。双声、叠韵、双阴平声调使用的效果,是以语音的明亮和绵延不尽,天衣无缝地配合了画面描写的明亮,和抒情的绵延不尽,形成语音乐感与诗情画意的重叠韵致。而与“岖嵚”相互对偶的“波澜”,虽非双声叠韵,但二字偏旁均从水,则是以字形的形象之美,配上了“岖嵚”的双声之美。

(四)克服忧患意识,证入超越境界;第十一次用陶诗文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祁祁伤豳歌”:《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毛传:“蘩,白蒿也,所以生蚕。祁祁,众多也。”

“萋萋感楚吟”:《楚辞》卷十二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宋洪兴祖补注:“五臣云:萋萋,草色。”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索居”“离群”,离开人群独自居处一方。古典出自《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汉郑玄注:“群,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今典出自陶渊明《和刘柴桑》:“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饮酒》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用陶之11)“离群”,实指去年永初三年(422),义真出为南豫州刺史、出镇历阳(今安徽和县),延之出为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灵运出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昔日众好友早已被拆散,天各一方。

“持操岂独古”:“持操”,节操。李善注:“《庄子》:罔两责影曰: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持操与?”当晋宋之际,陶渊明是颜延之、谢灵运心目中士人节操之典范。颜延之《静节征士诔并序》:“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持操岂独古”,与本诗开头“潜虬”“飞鸿”“退耕”相呼应,是指向隐士陶渊明,但亦包含自勉之意。

“无闷征在今”:“无闷”,无有忧闷,指克服忧患意识,臻于超越境界。《周易·乾卦·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王弼注:不为世俗所移易也。)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征”,验证。《尚书·周书·洪范》“庶征”唐孔颖达疏:“征,验也。”“征在今”,李周翰注:“执持雅操,岂独于古无闷也;道验之于我,将为之矣。”本句重点是自勉,但亦可包含陶渊明。以上二句句法,使用互文修辞。

“祁祁”六句写出克服忧患意识,证入超越境界,诗言面对万物发荣,春草萋萋,不由得感伤自己被贬、卧病;孤独容易感觉永久,好友离散难以为怀;但是,坚持节操的人,难道只有古人?克服和超越忧患意识,就验证在今人——验证在陶渊明,也验证在今天的我。

如《登池上楼》全诗历历所述,克服忧患意识,臻于超越境界,来自全身心体验大自然,从大自然获得精神的复苏和自由解放的体验,还有来自《周易》《庄子》哲学的印证,“遁世无闷”“确乎其不可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上下与天地同流”。东晋玄言诗的哲理成分,诗人自己的自然和哲学体验,被有机地融摄进山水诗中,成为山水意境的画龙点睛之笔。

结束语

(一)谢灵运《登池上楼》(423)受到陶渊明诗文的直接影响,体现在十一次使用陶渊明之诗文及名字之今典。其中,包括就自己的人生道路与陶渊明的潜在对话,丰富和深化了自己的诗的历史和思想蕴含(“潜虬”六句),和增添了自然景色描写的多姿多彩、声情并茂(“倾耳”二句、“园柳”一句)。

(二)《登池上楼》(423)的创作受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406)的启发影响。

1.文体。《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十韵二十句,除结尾一韵二句为散句外,其余九韵全部为对偶句;《登池上楼》十一韵二十二句,全部对偶;文体接近唐代的五言长律诗。

2.思想。陶诗揭示酷爱自由是人的本性,淡泊心是自由心的根本,叙述在官受奴役、弃官归田、回归自由;谢诗叙述仕宋欲将以有为、遭到贬谪,揭示全身心体验大自然、向大自然获得精神的自由解放、超越忧患意识;主题思想相近,但并不相同。

3.风景描写。陶诗大幅田园生活风景之描写(自“开荒南野际”至“虚室有余闲”12 句),奠定了中国田园诗的基础;谢诗大幅山水自然风景之描写(自“徇禄反穷海”至“萋萋感楚吟”10 句),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基础。风景描写性质、篇幅相近,但各为原创。

4.神来之笔。陶诗神来之笔“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写出古朴、安祥、优美的黄昏农村画面;谢诗神来之笔“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描写出春天第一瞬间的大自然画面,形成了顶尖的艺术比赛,各有千秋。

这同时表明,谢灵运和颜延之(已详上文)一样,皆认为“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陶诗最精彩诗句。这是看似无声的,其实非常重要的文学评价。

(三)谢灵运虽受陶渊明的影响,但是完全无妨于自己的独创。谢灵运最大的独创,是创立中国山水诗,可以比美于陶渊明创立中国田园诗。

(四)谢灵运《登池上楼》(423)十一次使用陶渊明之诗文及名字之今典,并受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的启发影响,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427)二十二次使用陶渊明诗文之今典,这表明谢灵运、颜延之佩服和激赏陶渊明诗文,曾经像钻研古典经典那样钻研陶渊明诗文以至于非常娴熟。这实际就是对陶渊明诗文所给予的崇高评价。

①《六臣注文选》卷二二,第11 叶b—第12 叶b,《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南宋建州刻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年版。李善注《文选》本无“衾枕”两句,此本有之,文义完足,是为足本,故本文依据此本。

②笔者对东晋(前中期)是魏晋南北朝政治最好的朝代的认识,始见于《陶渊明〈述酒〉诗补证——兼论陶渊明在魏晋之际的政治态度及其隐居前后两期的不同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 年第1 期),较完整的表述,见于《陶渊明〈述酒〉笺证》(《铜仁学院学报》2017 年第1 期)。这一认识,是来自陶渊明诗和东晋史料。

③关于陶渊明生平事迹及诗文系年,除给出注释者之外,参阅《宋书》卷九三《陶潜传》;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附录《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④参阅邓小军:《〈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笺释》,《中学语文教学》2015 年第2 期。

⑤参阅邓小军:《陶渊明〈述酒〉笺证》,《铜仁学院学报》2017 年第1 期。

⑥参阅宋红:《谢灵运年谱汇考》,范子烨编:《中古作家年谱汇考辑要》卷二,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2014 年版,第351 页。

⑦关于颜延之、谢灵运生平事迹及诗文系年,参阅《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缪钺:《颜延之年谱》,《读史存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年版;宋红:《谢灵运年谱汇考》,范子烨编:《中古作家年谱汇考辑要》卷二,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2014 年版。

⑧拙作《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笺证》,计颜《诔》使用陶渊明诗文之今典二十次(《北京大学学报》2005 年第5 期),今增订为二十二次。增订二次,即在颜《诔》“汲流旧巘”四句。

⑨参阅邓小军《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笺证》,《北京大学学报》2005 年第5 期。

⑩《述酒》《饮酒》作年,请参阅邓小军:《陶渊明〈述酒〉笺证》,《铜仁学院学报》2017 年第1 期;《陶渊明〈饮酒〉诗作年考》,《晋阳学刊》2007 年第5 期。

⑪ 范子烨编:《中古作家年谱汇考辑要》卷二,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2014 年版,第352 页。

⑫ 顾少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第64 页。

⑬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 年版,第44 页。

⑭《俄藏敦煌文献》第6 册卷首,彩色图版《一Ф242《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版。

⑮ 参阅邓小军:《三教圆融的临终关怀——谢灵运〈临终诗〉考释》,《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术丛书·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版,第349—361 页。张润平《元嘉三大家研究》:“元嘉七年,刘道济任益州刺史……民怨沸腾……导致马飞龙率众起义,《宋书(刘道济传)》载:‘有司马飞龙者,自称晋之宗室,晋末走仇池。闻道济绥抚失和,遂自仇池人绵竹,崩动群小,得千余人,破巴兴县,杀令王贞之。’……益州民变触动了宋文帝对‘晋氏遗民’特别是东晋豪门谢士家族的怀疑猜忌,偏偏在这节骨眼上谢灵运‘于临川取晋之疏从(纵)弟子养之’,无疑授人以柄。故且不管所告发之事是否真实,朝廷便宁可错杀以儆效尤。”(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289—290 页)这是从刘宋方面讨论杀害谢灵运之原因,可备一说。

⑯《鹿城文史资料》第11 辑,政协温州市鹿城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 年,第448 页。

⑰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前人谈双声叠韵一般都是比较宽,声母或韵部相近而不尽相同的;也认为是双声叠韵。”(中华书局1999 年版,第546 页)足资参考。《乐府诗集》卷四六宋民间所作《读曲歌八十九首》其五十二:“阔面行负情,诈我言端的。画背作天图,子将负星历。”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双关》:“(子将负星历)‘星’‘心’双关。”(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年版,第99页)《乐府诗集》卷四五梁王金珠《子夜四时歌八首·夏歌二首》其二:“垂帘倦烦热,卷幌乘清阴。风吹合欢帐,直动相思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双关》:“(直动相思琴)‘琴’‘情’双关。”(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年版,第99 页)宋梁诗歌“星心”“琴情’”为前后鼻音韵母相近字谐音双关,与谢灵运诗“鸣禽”为前后鼻音韵母相近字叠韵,原理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谢灵运诗文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UP THE MOUNTAINS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不为五斗米折腰
南山南,谁的诗里别有洞天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