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药物性肾损害

2023-08-26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游怀舟

保健医苑 2023年8期
关键词:药物性造影剂肾功能

文/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 游怀舟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治疗疾病,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身体的损伤。肾脏是人体清除代谢废物的主要器官,也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场所之一。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需要在肾脏经过多个环节处理,最终实现药物的清除。因此,由于药物对肾脏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容易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称为药物性肾损害。临床上用药不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肾损害屡见不鲜,因此药物性肾损害应引起大众足够的重视。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害

肾脏疾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往往对药物的肾损伤易感性增加,另外肾脏疾病患者常伴有肾脏功能下降,肾脏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退,这些都增加了发生药物性肾损害的风险。

老年人群:随着增龄,人体肾脏功能逐渐下降。同时,老年人常常罹患多种疾患,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均会导致肾功能减退。此外,一些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常常服用多种药物,大大增加了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风险。

其他人群:如腹泻、低血压等情况导致肾脏血流量不足的人群;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已经对肾脏造成损伤的人群等。

实际上,若药物使用不当,任何人都可能发生药物性肾损害。老年人和肾脏疾病患者更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在药物的使用方面需要更加谨慎。

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害

1.服用肾脏毒性药物

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是治疗发热、疼痛的常用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多种不同品牌的感冒药中往往含有上述成分。解热镇痛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可能引起肾脏血管、肾间质、肾小管或肾小球等损伤。因此,对于前述的高危人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确需使用时应根据医嘱使用对肾脏影响最小的药物并严格注意使用剂量和疗程。

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第一代头孢菌素、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等),如果用药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不当可具有一定的肾毒性;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等)可能导致肾内结晶的产生,从而导致梗阻性肾病等。因此,抗生素亦应遵医嘱根据感染和自身情况谨慎使用。

抗肿瘤药物:不同肿瘤患者使用的一些化疗药物(如顺铂、5-氟尿嘧啶、氨甲蝶呤等)或靶向药物等,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因此,在应用上述药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

造影剂:有些患者因为某些疾病需要做增强CT扫描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需要往静脉中注射造影剂。对于某些患者,如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以及肾功能下降的患者,造影剂的使用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引起造影剂肾病。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在行造影剂相关检查之前,应该将病史详细告诉医生,这样医生会重新评估是否可以使用造影剂。若确需使用,医生会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并谨慎选择造影剂类型和剂量。

中药:中药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全都是安全无毒的,某些中药具有肾毒性,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木防己、汉防己、朱砂莲、朱砂、铅丹等。因此,对于中药,切勿擅自服用,用药前需要特别注意咨询医生,遵医嘱服用。

2.药物剂量使用不当

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需要根据肾脏功能调整剂量,可以通过减少给药剂量、延长药物使用间期,或是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整。如果药物剂量未根据肾功能调整,会造成过量药物在体内蓄积,进而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肾毒性。

3.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导致药物肾毒性风险增加。

药物性肾损害有哪些表现

药物性肾损害的表现各异,因个体差异和药物种类不同而异,可以从无明显症状到出现以下表现:尿量减少或停止、尿色发红、尿液泡沫增加、水肿、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进行尿液检查可发现尿液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异常成分;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异常改变。

如何应对药物性肾损害

若能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某些药物性肾损害是可以逆转的;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就可能会造成永久性肾损伤。因此,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以上疑似药物性肾损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以便医生评估是否存在药物性肾损害,并完善尿液以及肾功能等检查。

若经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化验检查等考虑药物性肾损害可能性大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包括停用导致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必要时做肾脏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根据症状给予对症治疗等。

如何预防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重在预防,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防患于未然,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

1.避免滥用药物。根据医嘱应用药物,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偏方等肾毒性药物。

2.高危人群用药提高警惕。老年人、肾脏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注意根据年龄、肾功能、体重等选择药物和调整药物剂量及使用时间。

3.尽量避免多药共用。老年人等人群由于患有多种疾病,常存在同时使用了5 种以上药物现象,称之为多重用药。对于多重用药人群,就诊时应将所有应用的药物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多重用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存在药物的相互作用,是否多重用药会导致或加重肾脏损伤等。

4.监测用药过程。在某些药物的应用过程中,患者应根据医嘱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药物性肾损害;若出现尿量尿色异常、浮肿、腰酸无力等情况,应立即就诊。

5.记录特殊药物史。若既往曾经发生药物过敏、药物肾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应记录在案,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再次用药导致肾损害的发生。

药物性肾损害的危害不容忽视,老年人和肾病患者是药物性肾损害的高危人群,须提高警惕。增强对药物性肾损害的认识,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对维护我们自身的健康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药物性造影剂肾功能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