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师数据素养能力的提升路径

2023-08-26吴明宇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数据素养构成要素提升路径

吴明宇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发展中涉及的数据内容、数据类型不断增多,对于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要求也逐步提升。面对高校教学细节可视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数据量化思维展开学生行为能力、教学问题分析,并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探寻教学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合理优化与调整教学策略。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素养培育成为高校教师培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立足大数据时代,分析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要素,并从政策驱动、实践应用、职业培训、课群项目渗透幾个方面探讨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的可行性路径,旨在促进高校经济教学向数据教学的转变,增强教育规划设计及教学决策制定的科学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教师;数据素养;构成要素;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3-0127-03

相较于传统数据而言,大数据不仅体量庞大、类型复杂,还具备时效性强、价值密度低的特征。大数据的诞生促进了人们工作思维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我国将教师数据素养作为高校教师能力的新要求,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在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作为引导与指导主体,其数据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的实施成效。因此,高校需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形势,结合教育部提出的人才任用要求,针对性强化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能力,以便为“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师资基础。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要素

(一)数据感知意识

数据感知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各类数据的敏感程度[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应立足数据层面,对教学行为的正确与否进行认知、感受与评估,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感知数据来源,及时感知教学中存在的数据、判断出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可有效认知与评价课堂教学中自身行为及学生行为相关数据,并总结出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能够深度挖掘数据内涵及存在价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与发展规律的有效揭示。在良好的数据感知意识下,教师能够运用数据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据获取能力

基于教学过程、运用数据采集系统及信息收集工具,提取与整合教师自身行为及学生行为的能力便是数据获取能力。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需要以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作为教学工作规划与落实的重要依据。在互联网应用逐渐普及的背景下,高校逐步引入了慕课、微课等多元教育形式,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体量大增,高校教师需要对数据获取具备正确认知,并具备学生个人数据、课堂教学数据、常规评价数据、学习考核数据、沟通交流数据等各方面数据采集的能力,从而为数据规则的科学揭示奠定基础,为教学工作优化提供翔实、全面的数据依据。

(三)数据分析能力

教师在获取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解译、组合、优化的能力是高校教师的重要数据素养。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基础性的测量工作,通过大规模数据的整合分析,将其中冗余的数据进行删除,并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模型、适合的数据分析工具、可行性的数据分析方法,了解数据规律,实现数据的清晰展示。通过条形、饼形、折线等各种图形展示方式生成数据信息图,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展示与描述教师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实现数据规律的正确把握,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为教学行为调整提供导向,从而驱动高校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开展。

(四)数据研判能力

数据研判是指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在关联思维应用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通过行为数据关系模型的构建,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发展变化走向、学生心理诉求产生趋势展开研究,进而针对性调整课堂教学规划及教学措施,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2]。自进入大数据时代以

来,数据体量增速不断加快,数据成为学生学习行为变动轨迹、学生兴趣喜好、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记录载体。大规模数据当中,存在显性及隐性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教师要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大规模数据的分析识别正确解读学生行为,通过科学的数据研判精准预测学生成长发展趋势,进而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确保教学工作深入性、实效性开展。

(五)数据决策能力

数据决策是指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教学经验、教学观念的限制,运用可量化的教师行为及学生行为数据,客观制定课堂教学决策,消除主观因素影响,增强教学决策制定的科学性、精准性,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要求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数据量化思维与能力,能够从独特的视角发出,利用新的方式审视与化解课堂教学问题,教师要以数据模型为基础、在可量化的数据应用下,对可视化数据进行正确的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契合学生学习需求、适合当前高校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的科学化教学决策,为高校精准、高效教学提供导向。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路径

(一)有序开放数据资源,通过政策驱动优化数据素养培育环境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推动作用,借鉴其他国家的教师数据素养提升成功经验,为高校教师数据素养强化提供导向。首先,我国教育管理层要重视教师数据素养培养工作,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有序开放公共数据资源,实现数据资源有效共享[3]。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如在教师入职资格考试中增设数据素养考核内容,从而为新入职教师的数据素养自主强化产生有力驱动。还可参照美国教师数据素养培育方式,推出相应的数据决策项目,针对高校管理、教学两个岗位的教师制定不同的数据素养测试标准,并以此标准作为高校教师数据素养能力评判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导高校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数据素养。此外,还要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将数据素养培养作为重点,在中小学各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落实数据素养教育,整体提升我国公民的数据意识,创设一个良性的数据文化氛围,为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提升产生有力驱动。

(二)通过数据分析推动教学改革,借助教学实践提升数据素养

1.引导教师主动应用数据分析实施改革。实践是强化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重要路径,高校需要依托教学实践,将数据分析应用于教学改革创新过程,在正确了解教师数据素养形成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借助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应要求教师主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要求教师以数据整合分析为基础,针对性调整与优化教学方式,利用数据分析推动教学活动优化开展。同时,还要在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教学实践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践逐步强化自身的数据感知能力,同时也可有效积累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研判、数据决策各方面经验,教师可在实践活动完成后,通过反思总结分析数据应用方面的不足,进而通过自主调整与优化强化自身的数据素养。

2.构建多元化数据应用场景。高校需要立足多个维度打造数据应用场景,为教师数据素养提供创造条件。可在原本单一化的教学情境中有效融入数据统计、数据评价内容,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深度,促进教师深入解读学生行为数据,进而在数据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与延展的基础上,逐步强化教师的数据素养,通过多元数据应用情境的构建,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数据理解能力以及数据迁移能力。高校教学工作开展中,可利用摄像机录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分析自身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以英语专业教学为例,可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某个单词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出现频次,进而正确认识知识吸收与场景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此作为教学方案调整的依据。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及数据应用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3.打造多元数据应用推广平台。数据是教学过程开展进度、效果的外在体现形式,数据应用过程、数据利用效果展现的规律性较强,为有效强化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需要以数据有效应用为导向,构建一个数据应用推广平台,在此平台支持下,可为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支持[4]。教师可利用钉钉、微信等软件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收集学生行为数据、在线考核成绩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不断调整与优化教学计划,并可利用平台对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推广。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也有助于教师数据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强化。教师之间可借助微博、论坛等互相分享与交流数字化技术应用经验、化解数据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可对教师主动应用数据优化教学工作产生驱动,进而在有效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强化教师的数据素养。

(三)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活动,依托全过程培训强化教师数据素养

1.将数据素养培育纳入师范专业教育目标体系。高校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教育专业学校,然而目前针对师范生开展的课程体系当中,主要还是以专业知识培育作为重点,未能着重强化师范专业学生的数据素养,因而其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之后可能存在数据知识不足、数据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要强化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需要从教师培育阶段入手,针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增设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研判等相关课程,通过专业课程中数据素养知识技能相关内容的合理嵌入,结合针对性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强化师范专业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数据诠释能力以及数据利用能力,使之数据素养契合教师岗位要求,从而通过专业人才数据能力培育强化提升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

2.做好新入职教师职前数据素养强化培训。职前教育是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重要手段。高校需要认识到数据素养已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应将数据素养作为高校教师招聘与甄选的一项重要能力标准。需要严格把控人才引进大关,重点考核与检测应聘教师的数据素养,筛选出符合各学科专业数据应用要求的专业教师人才,从而增强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数据素养水平。同时,在教师正式上岗之前,高校需要组织针对性的职前培训,并将数据素养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内容,着重强化新进教师的数据感知意识,通过对应的培训课程,有效提升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与数据应用能力。

3.科学开展在职教师数据素养培训活动。对于高校目标在职教师,也需要定期开展数据素养培育教学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高校教师的大数据技术应用需求,除了教师自主学习以外,还应利用校本培训、网络培训等多元在职培训方式,并鼓励教师参与省级培训及国家级培训课程,以此强化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培训内容应涵盖利用数据促进教学、运用数据评估绩效文化等课程,并应注意引导教师了解数据应用意义,进而通过在职培训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高校需要以教师基础信息、工作档案相关数据的分析作为依据,通过合理的培训策略,科学制定教师数据素养培训目标,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活动,进而有效提升其数据素养。

(四)依托的课程群研发及项目实践,利用专项培训方式强化教师数据素养

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培育,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各项资源,应以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在各个部门协同配合下,打造针对教师的专项培训活动,依托学科课程、研究项目等资源,针对性强化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可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借助学科课程培育教师的数据素养。例如,学校图书馆员可针对大气科学系教师开展“空间地理和数据监护”课程,此课程以空间地理全生命周期作为内容,学校图书馆员应为高校教师的数据发现、数据获取、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共享各方面技术的应用提供全方位指导,并引入实例,有效强化该专业教师的数据收集与利用能力[5]。同时还可借助项目实践提升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例如,可在实践学习中心中开设面向地方社会服务机构的项目,校图书馆馆员可协助高校教师共同完成工程设计项目,在此过程中能够针对性强化高校教师的数据管理能力,可客观评价其设计成果,针对性组织项目討论会议,为教师获取项目数据、制定数据管理方案提供支持与辅助。通过这两种专项培训方式的应用,能够针对性强化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核心技能,进而增强高校教师与大数据时代的适应性。

三、结束语

面对当前高校教师数据素养能力欠佳的问题,高校需要正确把握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要素,科学制定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的可行性策略。应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数据资源的有序开放,在政策驱动下优化高校数据素养培育环境。同时学校要做好引导,鼓励教师主动应用数据分析改革教学过程,打造多元化数据应用场景,建设多元数据应用推广平台,通过教学实践助力教师提升数据素养。还需要加强师范专业学生培育、教师职前培训及在职培训过程,并通过课群研发、项目实践等方式针对性强化教师数据素养,从而增强高校教师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以数据为基础合理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制定教学策略,确保高校教学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晴,陆熠娟,王汝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6):135-138.

[2]   韩照祥,张梦亦,朱惠娟.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1(6):151-152,155.

[3]   孙经纬,李斌,吴静涛.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内涵及培养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12):68-70.

[4]   顾瑞,卢加元.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机制[J].大学教育,2018(5):178-180.

[5]   宋来.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提升路径分析[J].数码世界,2017(9):83.

[责任编辑   文   欣]

猜你喜欢

数据素养构成要素提升路径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