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递课堂研究现状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2023-08-26杨晓娟张胜礼黄威荣吴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杨晓娟 张胜礼 黄威荣 吴娇

关键词:专递课堂;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0 引言

我国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1],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研的形式和途径,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当前教育新常态。专递课堂作为教育数字化助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的具体抓手,能有效解决现阶段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的难题,满足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2],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知网可视化分析和CiteSpace软件对我国专递课堂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对专递课堂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客观评价,为专递课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专递课堂”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2014年01月01日至2022 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文献267篇,剔除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报纸、会议、征文等文献,符合条件的文献总量为24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6篇。

1.2 研究工具

研究中选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V5.7版本作为聚类分析工具[3-4],对我国专递课堂的研究热点、前沿、作者、合作网络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梳理,对相关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呈现[5],将CNKI中所有专递课堂研究的文献导出为Ref-works格式,通过CiteSpaceV5.7 软件进行格式转换,TopN选择为50,由于有关专递课堂研究的数据较少,将时间阈值设定为2014-2022,间隔为1年。运行CiteSpace进行计量可视化呈现知识图谱,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关键词、研究机构等进行共现知识图谱绘制, 根据关键词突显图谱挖掘并追踪专递课堂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2 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知网可视化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对研究热点、前沿、作者、合作网络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梳理,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以了解我国专递课堂研究动态。

2.1 专递课堂发文趋势分析

逐年发文量反映了此研究领域的变化趋势和所受关注度[6],利用知网可视化分析绘制了专递课堂文献年度发表趋势图(图1) 。(发文量/篇)从图1可知,专递课堂的研究始于2014年,此后呈整体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我国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教育部先后颁发了教育“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文件中均指出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强调了以数字资源推进教育改革和智能升级,这些政策和号召吸引了一众学者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需求,而专递课堂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专递课堂成为愈来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该类研究深度不断加深,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展。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研究领域中科研团队的合作状况一定程度决定了该领域成果的推广和研究质量[7]。专递课堂的研究在近年才开始上升,数据较少,提取“频次=1”的作者,运行CiteSpace分析文献得到发文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图2) 。

从图2可知,共有240个节点,230条连线,网络整体密度为0.008。每一种颜色和节点网络都表示一个作者合作的小团体,连线的粗细代表合作的活跃度,连线越粗,合作越为密切,网络密度(Density) 是社会网络分析中衡量成员之间紧密联系程度的常用指标。可以得出专递课堂研究的作者小团体较多,但团体间比较分散,作者间均有联系,但联系程度相对较低,专递课堂的研究形成以了王继新、张伟平、王萱、田俊、刘清堂等学者为核心的合作网络。

2.3 文献机构分析

对样本文献进行机构字段提取后发现,发文量排在前十位的机构共发表论文63篇,占样本文献总量的31.03%。统计数据显示,发文最多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共42篇,其中教育信息技术学院8篇、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7篇、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4篇),其余为西南大学(6篇)、内蒙古师范大学(3篇)、贵州师范大学(3篇)、甘肃省嘉峪关市文殊镇中心小学(3篇)、宁夏大学(3篇)和云南师范大学(3篇)。

运行CiteSpace进行机构分析,得到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图3) ,从研究主力机构看,当前关于专递课堂研究的主力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从主力机构分布看,除华中师范大学外其余機构均在西部地区,华中师范大学已成为研究专递课堂最具有活力的院校。这充分说明专递课堂的研究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特别是西部地区提升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中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也是高等师范院校研究基础教育的热点之一。

3 专递课堂热点与前沿分析

3.1 专递课堂研究热点分析

3.1.1 专递课堂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 CiteSpace 的参数进行设置,依据研究需要,将时间跨度设置2014-2022,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 设置为一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TopN设置为50,其他参数设置为默认值,点击Go运行,生成近十年专递课堂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4) 。

从图4可知,共生成节点数 N=253,连线数量 E= 377,网 络 密 度(Density) 为 0.0118,密度值相对较低,说明网络比较松散,目前关注同步课堂的研究者还比较少。在共现网络图谱中,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专递课堂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专递课堂为主题的研究、教学模式、同步课堂、教育均衡、信息化、教学点等方面。结合高频关键词,能够分析目前该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提取专递课堂出现频次>=5的节点,对专递课堂关键词统计(图5) 。

从图5可知,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资源的共享一直都受到关注,自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了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和三个课堂支持政策,教育均衡和优质资源共享是全民共同的期盼和目标,从高频关键词来看,“教学点”的专递课堂是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而教学点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教育公平需要达成的目标,“教学模式”还需要研究者的持续探索作为理论指导、两地教师的合作达成效率和两地师生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此,专递课堂中的教学交互和教学交互设计,即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是目前该领域中需要突破的重难点。

3.1.2 专递课堂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研究在进行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图6) 。

从图6 可知,Modularity Q值为0.8163,而Modu? larity网络图谱模块化的评价指标,Modularity值越接近1,图谱聚类效果越明显,Silhouette值大于0.5时表示聚类合理,Silhouette值大于0.7时,表示聚类令人信服,本次聚类 S值为0.9627,聚类可信度高;聚类得到14个聚类主题,其中专递课堂、主讲教师、义务教育、网络联校、教育公平、教学模式、教育均衡等聚类标签表示了与专递课堂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背景、技术支撑、教学策略和教学质量诉求等。对聚类4、聚类5和聚类7标签进行文献挖掘,发现王萱等在分析专递课堂当前面临的两大困境是教学交互和临场感缺失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专递课堂教学强交互模式,以促进专递课堂中两地师生教学交互和帮助提升学生临场感,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付卫东等从隐性知识共享的角度分析专递课堂对教学点教师的影响,论证了专递课堂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情感态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都有显著影响,提出教学点课程开设问题应与提升教师质量结合起来。由此说明目前专递课堂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交互、交互设计、交互模式、优质资源共享、教学点和教育均衡等方面,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目标是教育均衡发展,各方需要协同联动,通过教学点内部自我驱动和政府、企业、高校的外部驱动结合的形式,持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2 专递课堂研究前沿分析

了解了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对专递课堂研究前沿的分析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掌握该领域未来走向。将Burstness设置γ=0.5,Minimum Duration为1,提取同步课堂关键词突变率的前25位,运行软件得到专递课堂关键词突变图(图7) 。

从图7可知,“教学模式”的突变率最高,为2.2,原因为该年度发布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指出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应用模式,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教学点和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中小学;“教学策略”在2019年的突显率最高,此年学者主要关注专递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专递课堂教学互动及其优化策略研究;“网络联校”在2021年成为研究前沿,这是由于专递课堂宽带卫星联校模式切实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升教学点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点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8];“三个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成为2021以来一直持续的研究前沿,原因与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有关。因此,自2021年3月政策颁布以后,专递课堂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持续提升,例如胡小勇等[9]在梳理“三个课堂”政策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专递课堂以区域统筹为主体,基于"虚拟课表"实现以点带面的跨区帮扶策略;杜玉霞等[2]梳理了区域推进专递课堂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指出构建“互联网+”环境下传递课堂建设和常态化应用需要构建组织领导机制、支持服务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刘善槐[10]等指出信息技术是提高编制配置效率、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辅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建构纳入课程信息化度的教师编制测算模型来评估信息技术对农村教师编制需求的调节空间,提出需要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优化技术应用环境以及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支持体系支持信息技术和教师资源的深度融合。

4 研究趋势

对我国近十年专递课堂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未来专递课堂研究发展的思考和策略如下。

4.1 價值导向,唤醒课程变革内力

专递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交互、交互设计、交互模式、优质资源共享、教学点和教育均衡等方面,教学交互、交互设计和教学临场感都是当前专递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受到了以王继新、王萱等一些学者的关注;专递课堂在学科中的应用主要是英语、音乐和美术,其他学科也有涉猎,但对专递课堂的研究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研究体系和研究范式,尤其专递课堂教学交互和临场感研究成果仍需要研究者继续探索。所以,将专递课堂的价值导向到对专递课堂教学交互和临场感教学实践中,唤醒课程变革的内生力量,形成教学交互和增强临场感系列研究范式,能在解决“开齐”“开足”课的基础上“开好”课。

4.2 协同联动,共促专递课堂发展

对文献作者和机构进行分析,再结合时间线来看,我国研究专递课堂属于前期阶段,一方面,政府、高校、企业和小学尚未形成典型的专递课堂区域研学模式;另一方面,目前专递课堂研究机构和研究者较少,绝大多数来自师范院校,其中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代表在专递课堂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发文质量高,但各院校间合作较少,难以形成学术合力共同引领专递课堂有效发展。因此,需从外部政府、高校、企业和一线教师应该协同联动,形成政府政策支持、高校理论引领、企业技术支撑、一线教师实践反馈的协同模式,内部各院校相互交流合作,进行思想碰撞,以共同促进专递课堂的发展。

4.3 追本溯源,注重师生主体地位

专递课堂中主要元素包括优质校师生和教学点师生,从聚焦的热点和前沿来看,研究者对专递课堂中师生教学交互、交互设计、临场感和师生对交互系统接受度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交互匮乏导致优质校教师工作繁重,教学点教师角色不认同,影响教学点学生的归属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感,专递课堂各教学环节脱节降低教学效果。因此,在关注各方协同联动的同时,更要注重专递课堂中师生的主体地位,研究者需要关注师生教学交互效果和对交互系统的接受度,提升此方面研究质量及研究成果的产出,激发师生内部的自我驱动,才能增强专递课堂教学交互效果。

4.4 以评促交,增强教学交互效果

目前专递课堂的所有现状研究中,有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评价的研究,较少有交互设计的研究,对于专递课堂教学评价、专递课堂教学交互评价体系及其实证分析的研究鲜少,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专递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专递课堂教学交互评价指标体系,鉴于专递课堂中教学交互和交互设计是急需突破的难点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要加强对专递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学交互评价的研究,帮助促进专递课堂中两地师生交互、教学点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从而提升专递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