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校协同推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海淀经验

2023-08-26吴颖惠刘建琦肖明王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小学校智慧校园

吴颖惠 刘建琦 肖明 王健

【摘 要】2023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指导中小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以智慧校园建设引领学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发展。本文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基于区校协同推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经验,从基础环境、学校特色、教科研引领、数据赋能等方面对《规范》进行了解读,以期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区校协同;中小学校;智慧校园;海淀经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8-010-03

2022年初,随着教育部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行动战略,全国积极探索数字教育新机制、新模式和新形态,以数字化驱动教育转型升级进入了快车道。学校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验场域、实践场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从而促进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1]。为抢抓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指导中小学校更好地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2023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以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发展。那么,区域和各中小学校该如何利用《规范》指导自身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本文结合海淀区基于区校协同推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经验,对《规范》进行解读。

北京市海淀区作为首都基础教育规模大区和强区,始终秉持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理念,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不断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先后于2020年8月获批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创建区,2021年2月获批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这标志着海淀区智慧教育已进入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新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海淀区紧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脉搏,深入思考智慧教育内涵,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指导原则,充分发挥区域统筹作用,抓住环境、应用、数据等信息化要素,最大化发挥区域教育资源禀赋、最优化配置区域资源、最强化提供保障措施,确保高质量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应用和发展。

区域统筹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智慧校园发展基础

推动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更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撐,要创新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方法,加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建设[2]。《规范》也指出,做好智慧校园整体规划,倡导区域统筹,推进市区校协同,“云网一体化”,优先集约统筹、云化服务,促进均衡公平发展。

海淀区坚持实用化发展,基于真实的、核心的教育业务场景需求,按照区域统筹、集约高效、绿色安全、自主可控的原则打造了新型“云网一体化”的智慧教育支撑体系,大规模、精准化提升区域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先后统筹实施了教育智慧云中枢、智慧教室、互联网统一出口等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已有86个业务系统平台迁移入海淀智慧教育云,为构建精细化、协同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体系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全区中小学智慧教室经过三期建设,共计完成4790间教室的互动触控一体机及其教学绿板的升级改造工作和7845套双师课堂教学系统的部署安装工作,实现全区95%以上的教学教室具备开展“三个课堂”的环境支撑保障。完成全区40G互联网统一出口的建设,以及全区333所教委办学校的网络割接工作,实现了教育系统各学校、各单位与网络管控中心间无缝衔接,并进行了信息安全策略的统一部署、网络运行状态的统一监测和预警。

此外,在软件平台基础支撑方面,海淀区统筹区域各类教育软件平台的存量与增量设施,注重盘活存量,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平台系统的集成整合,强化共性关键功能与内容的开发,建设完成教育系统数据交换和整合应用的基础平台——海淀区智慧教育软件服务支撑平台,形成了开放共享的区级智慧教育数字底座、能力中台和数据中台,为海淀区各类智慧教育平台系统提供统一支撑,实现各平台系统集中授权、单点登录等统一用户管理。

目前,海淀区智慧教育软件服务支撑平台已接入4个市级业务系统、12个区级业务系统,累计近120万条数据;建立主题分析专用数据集129个,制作报表112类,为5个区级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共享服务,持续推进海淀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纵向深化、横向融通。通过区域统筹智慧教育基础支撑环境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系统各级各类用户对基础设施资源的共性需求,为区域中小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需求牵引、应用为王,各学校智慧校园特色发展、百花齐放

教育信息化向智慧化升级、数字化转型,既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实效化原则,通过先行先试、总结成效、沉淀标准、凝练模式、形成路径,示范引领、促进规模化复制。《规范》指出,学校应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求出发,鼓励学校深度应用与特色发展,构建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校园信息化新样态。

海淀区在区域统筹的基础上,鼓励区域内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实际需求,深耕特色化应用场景,呈现出智慧校园建设百花齐放的繁荣生态。例如,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围绕“智慧·生态”教育理念,探索智慧与人文并举的未来学校发展模式,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及科大讯飞、中科大脑等科技企业共同创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前沿计算中心实验室、先进与智能车辆技术创新实验室、计算所芯片集成电路实验室等创新学习空间,并探索出了40余个创新应用场景。2022年4月,北京市首届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召开,该校各个智慧教育应用场景的试验模式和产出成果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高度肯定。学校总结出了集团化办学中资源、教学、课程、管理等信息化的标准和模式,优先打造总校区智慧教育群落式生态圈,然后进行模式输出,用于建设集团校的其他分校。

此外,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集团在“双减”背景下,深度融合作业和教学场景;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集团全流程、多维度、系统化深入推进“双师课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通过打造“智慧共生”教育场景,推动“协同育人”内涵发展;北京市十一学校教育集团实施信息技术在教、学、考、评、管等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信息化支撑下的教育改革模式;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通过建设数字教学系统、数字学习系统、数字办公系统和数字服务体系等智慧校园平台,建立了互联互通的智能教育运行模式;北京市育英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学生行为数据,为建构学生的数字画像、学情数据模型、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提供了有效依据。

开创基层群体教科研模式,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中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规范》指出,推进学校科研活动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促进研训一体化,科研开放协同化,科研活动社群化,逐年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参与比例和参与课题质量。利用科研支持系统、平台及服务,开展网络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的学校科研活动。

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科研优势,统筹和引领全区各中小学校聚焦海淀智慧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因素,以课题或项目为依托,精耕细作、持久发力,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探索性创建了“点上突破、面上推进、整体提升”的基层群体教育科研模式,培育了一大批智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有效提升了教育科研推进海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服务能力和支撑作用。此外,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建设与运行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将已有资源和再建资源进行整合,更新理念、全盘规划、创新机制、改革方式,建立了以“一体、二网、三层、四目标”为核心的区域教育科研网络管理新模式,实现了集管理、培训、交流、宣传于一体的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阵地。

仅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依托教育科研管理平台的支撑,通过基层群体教育科研模式,相继设立了教科研种子教师、学习科学与游戏化学习、课堂大数据分析等20多个群体课题组,带领全区中小学在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教育教学与智慧学习、智慧教育助力“双减”、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数字化资源构建与应用等研究领域成功立项的市级课题达81项。通过引领全区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破解了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困难,探索出了一条以教科研活动促进智慧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数据赋能,助力学校因材施教和区域教育管理的创新应用

教育改革的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探索基于各种生态的课堂教学过程数字化方式,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让课堂教学过程的数据可用好用,真正实现服务学生新型能力的培养[3]。《规范》强调指出,面向教育教学全场景、全业务流程,关注各业务环节数据价值,汇集备课、授课、作业、考试、评价等环节生成性数据,面向学情诊断、精准教学、考试评价分析、错题本等推进应用,支持教学全过程学习分析,解决学情数据采集、学情动态诊断、作业智能批改与学生个性化成长等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或创新教育教学场景。

在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学校因材施教实现减负增效方面,海淀区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智能阅卷等技术,通过搭建学校大數据精准教学平台,多渠道、智能化采集线上线下学生学业数据,建立精准的学业画像;构建学科知识图谱,根据学生画像为教师推荐精准班级学情分析和教学辅导资源,高效提升教学效率和精准性;为学生匹配个性化学习资源,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截至2022年12月,海淀区已有包括北京一零一中、海淀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学校、八一学校、北京十九中、中关村中学、育英中学、理工附中、首师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等在内的58所中小学校、8521名学科教师常态化应用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来开展日常考试阅卷、质量评价、精准教学、学情跟踪及题库组卷。该教学平台共支撑28 937次考试练习与学业数据采集,为教师提供50余万道练习试题,累计为师生智能生成8500余万份学情分析报告,实现了信息技术支撑下师生教与学的减负增效。其中,育英中学按照“学科试点—重点拓展—全面启动”的建设机制,初步形成了覆盖初中与高中9大学科的数字化试题资源库;采用定制试题集、课题组作业设计、测验试卷设计等方式构建了792套校本试卷、2090套北京题库,实现了基于学情数据支持的作业、练习个性化分层与动态调整。

在依托数据赋能助力区域智慧教育管理创新应用方面,海淀教育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教师交流管理系统,以综合分析、学区和集团校分析、学科教师分析、学生成绩和体质健康分析等7个维度,建设10个数据模型,对近70万条数据进行全维度分析,对38个教育集团中的134所学校进行精准画像,最终锁定127所符合输出教育资源要求的学校,有6814名可轮岗教师。由此,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促进教育治理进一步精准化和教育服务供给品质化的提升。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举措,更是数字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中小学智慧校园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基石,如何更好地建设、应用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及各中小学校深入学习、研究《规范》,并以此为指导开展相关工作,必将会助力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黄荣怀.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J]. 人民教育,2022(3): 28-32.

杨宗凯. 用好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数字底座”[N].光明日报,2021-08-09(2).

黄荣怀,杨俊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N]. 中国教育报,2022-04-06(4).

猜你喜欢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
探讨中小学校虚拟演播室的改建
关于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食堂管理的几点思考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研究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