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芬奇密码》中的他者颠覆者及失语者

2023-08-25闫亚如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国文学布朗女性主义

闫亚如

内容摘要:《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重要代表作,基于小说的影响,这部作品被拍为同名电影并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融入宗教、历史、艺术绘画与建筑等知识背景,通过符号、密码等因素的运用塑造富有悬念、惊悚的侦探故事。丹·布朗通过丰富的故事内容来突出女性地位。书写传统宗教中强权男性统治下的女性“他者”形象,对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宗教信仰进行颠覆与解构,以此来重构女性崇高地位。丹·布朗通过作品来倡导男女性平等,重视女性在宗教思想中的地位,使男性与女性处于平衡状态之中,发展更为需要与时代相结合的宗教信仰来支撑人们面对未来的变化。

关键词:《达·芬奇密码》 男性主义 女性主义 丹·布朗 美国文学

丹·布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在其作品中往往融入历史、宗教、科技、建筑、绘画等知识因素,充满着悬念与推理的侦探式叙述,深为大众所喜爱。《达·芬奇密码》融入了侦探、惊悚、符号、宗教等多种元素,其中对宗教与女性的解读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随着小说的传播,基于作品内容于2006年拍摄为同名电影上映,通过影片更加具象的呈现故事内容,其叙事结构与反应主题等受到更多的关注于思考。《达·芬奇密码》以侦探小说式的结构模式展开叙述,故事以卢浮宫博物馆馆长雅克·索尼埃被塞拉斯杀害为开端,以索尼埃留下的线索串联故事人物:警察贝祖·法希调查凶杀案,索尼埃孙女索菲·奈芙与美国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解码,以层层密码的破译探索宗教历史与真正谋杀背后的秘密,通过虚构宗教的神秘并融入历史与符号元素,以基督教耶稣为宗教背景,描写了耶稣与抹大拉的玛利亚的故事。以玛利亚为主要的女性人物形象来探索宗教的秘密,体现出对女性主义的深层思考。丹·布朗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中对历史、宗教及名画进行颠覆性解读,对男权文化的历史进行解构,通过全新解读“圣杯”体现了男权文化下压抑的女性意识,而女性成为男权文化统治中的“他者”与历史中的“失语者”。

“女性主義理论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男女平等在全人类的最终实现”。[1]女性主义要求作为人的一切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地位。女性主义相比女权主义的发展减弱了自身所具有的激进色彩。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反抗的重要途径逐渐转向从西方文化重要来源的基督教中寻求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基督教神学思想中女性所遭遇的歧视与压迫古已有之,古希腊罗马时期便有对男性与女性的信仰。但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阐释,尤其是耶稣之后的基督教更是体现了男性的主导地位,对女性思想的压制与排挤在基督教的教义与神学思想中具有深厚的积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正是唤起女性的话语权,揭示父权制影响下宗教对女性的蔑视与压迫。因此,丹·布朗通过文学作品来强调女性应有的崇高与独立人格,强调女性应与男性具有同等的地位与尊严。

一.强权男性中的“他者”

由于长久的性别歧视,及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束缚,女性长期受到男性文化的压迫与歧视,成为西方男权文化下的“他者”与历史长河中的“失语者”,在《达·芬奇密码》中体现了对女性文化的重视,坚持男女平等的意识。

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以父权制的男性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信仰耶稣为代表的宗教精神。而古已有之的女性崇拜信仰被压抑,成为宗教信仰中弱势。女性崇拜的观念在早期的宗教信仰便已存在,最早可以追溯于古希腊文明时期,在古希腊罗马多神教中便体现着对女神的崇拜,如玛利亚圣母形象无论在文学还是艺术中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体现一种精神信仰。东正教中索菲亚女神,遍布的索菲亚教堂,是俄罗斯宗教信仰的核心因素。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与演变,男性主义思想统治着基督教发展,而女性神学的崇拜则被逐渐终结,女性主义成为男性主义统治下的“他者”。

在基督教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男性文化逐渐占主导地位,女性文化意识则被削弱,正如第三世界的强者统治弱者。在阿普费尔·马格林的第三世界观念中,他认为第三世界中的女性是存在的个体,是反对歧视尊重差异,追求两性和谐的目的,形成与社会各民族、自然环境保持着相和谐的关系,女性主义强调重视女性话语与第三世界中的殖民话语一样,以西方为主体的女性与受压迫的非西方女性这种二元对立中。因此,女性主义在第三世界中对女性自身的权益与关怀都具有现实意义。

在《达·芬奇密码》中多处体现了男性主义对女性的压迫,使女性信仰处于宗教的边缘,成为男权主流下的“他者”。姓氏的继承便是父权文化下男性主义主宰与优越性的体现。如索菲身世的揭秘,其王室姓氏的继承。同样体现了男性主义影响的根深蒂固。在作品中更多体现男性中心意识,如以阿林加洛沙主教为代表的天主教信仰以耶稣的正统基督教,想尽一切办法毁掉圣杯。圣杯的意蕴具有不同的解读,在中世纪时,圣杯意象更多指向耶稣使用的杯子,象征着以耶稣为代表的男性宗教信仰。在传统宗教思想中圣杯充满着男性气质,体现男性主义中心下的基督教等级秩序。在《圣血与圣杯》中,圣杯还代表着耶稣的血脉。但在丹·布朗作品中对圣杯的传统意义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圣杯不仅是一个符号象征,代表能够孕育新生命的女性子宫,在这里对圣杯的追寻暗示着世人对抹大拉玛利亚的信仰与崇拜。信仰基督教的天主教对圣杯毁坏的计划中不惜跨越底线,其目的便是使女性信仰无根无缘,体现了男性主义宗教思想中对女性的压抑与迫害。

二.西方宗教神学的“颠覆者”

在传统的宗教神学观念中是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信仰体系,而女性则是处于从属男性的地位,甚至在基督教的发展演变中将女性排除宗教外。因此在传统的基督教神学观念中便形成了男性与女性、主导与从属等二元对立的观念。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中,男性更优越于女性,具有理性意识与深厚的思想观念,是更高层次的存在。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更具有物质性,是生育繁殖的躯体,更易于征服与控制。

露丝·伊莉格瑞认为这种男性与女性二元对立的观点与形而上学的模式相契合,“女性总是在男性的参数内被设定的。男性总是作为本源性、先在性的本体论而被定位,而女性总是作为男性的补充物、对立面和客体被看待。”[2]处于被动的、被压抑的女性成为主动男性的“他者”,女性排挤并隐没在男性主导的社会历史文化之中。形而上学思想中的理性与自我意识在西方传统观念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逻各斯中心主义更多体现其二元对立观点,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批判,对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与二元对立观点进行解构。德里达在海德格尔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对二元对立观点进行了解构并通过理论对等级秩序进行颠倒。

“《达·芬奇密码》彻底颠覆了作为男权象征的男性基督,并将之还原为女神形象”。[3]在传统的宗教神学观念中,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信仰体系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形成了男性与女性、主导与从属等二元对立的观念。丹·布朗则对基督教神学中的二元论观念进行解构。丹·布朗通过对符号的运用与对传统经典的颠覆传达女性的崇高地位。对充满男性气质的圣杯进行颠覆经典的解读,将其解释为抹大拉的玛利亚的圣体,圣杯形状代表着孕育生命的女性子宫,对基督教的等级秩序进行解构。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充分展现着符号密码。五芒星、玫瑰与Ⅴ型符号等符号的运用都指向对女性的崇拜。由此颠覆男权统治的宗教秩序,体现了对女神崇拜思想。

在《达·芬奇密码》中,人物不在是传统基督教神学中的人物形象。女性具有新时代女性主义独立自主的特质。其中重要的女性人物索菲的形象已不在是软弱、没有自我的从属者。而是具有独立自主、勇敢的现代女性形象,并担任着男性为主的密码破译工作,与兰登教授合作解开层层密码,并帮助处于困难中的兰登。丹·布朗认为女性同男性一样拥有智慧与理性思想,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在于自然属性,而不在于主导与从属,男女地位平等。在这里,传统基督教神学中的女性形象被颠覆,并对二元对立的观点进行解构与批评。

三.男性中心压迫下的“失语者”

在传统基督教神学观念中,占统治地位的男性相较于被压迫的女性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在男性主义影响下基督教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其弊端,充满着暴力、战争等呈现动荡不安,呈现出一种宗教信仰危机。时代的变化发展,人们急需适应时代的宗教信仰力量,被男性主义压抑的女性崇拜逐渐唤醒。随着女权运动的展开,要求男女平等,女性主义在宗教方面研究的著作逐渐增多,对女性文化的研究逐渐得以重视,通过女性主义的发展对所处的正统基督教文化进行反抗与质疑,在冲突中形成符合新世纪人类精神发展的信仰观念。在《达·芬奇密码》中,运用多重线索叙事,“讲述的是一个寻找圣杯真正秘密的故事,事实上暗示的是女性神圣地位的回归重构,对抹大拉的玛利亚的崇拜实际上昭示的是女性尊严和地位的提升。”[4]并运用符号、绘画等多种元素对文本进行解读,倡导男女平等,重视女性在历史上的地位。对以女性崇拜为特征的异教思想开始反叛以男性为中心的正统基督教文化,通过男性与女性的冲突对抗,使宗教文化发展更趋向于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存的观念,成为新世纪的新希望、新信仰。《达·芬奇密码》便是在新时代中重构女性崇拜观念,倡导男女平等,使宗教文化观念更符合新世纪的发展。

《达·芬奇密码》以索尼埃被谋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一连串符号密码,其中他在自己腹部留下了五芒星的图案,五芒星是一种古老的符号,在早期的古希腊时期代表着对女神的敬意,是女神的象征,但在宗教的历史发展中,五芒星在基督教内被误解为一种邪恶的、恶魔的象征。而这意蕴的改变也暗示着女性在宗教历史中被消隐的状态。丹·布朗多处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来突出女性主义的主题。提彬爵士是一位历史学家,拥有惊人财富与高贵地位,对宗教有深厚的研究,致力于推翻信仰耶稣的正统基督教,推翻耶稣的神性,并揭开耶稣与抹大拉的玛利亚孕育后人的秘密。但提彬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于自身的贪婪与虚伪,为了揭开秘密,设计天主教会与郇山隐修会成为一连串凶杀案的幕后黑手。贝祖·法希警官则是一位刚愎自用的人物形象,在索尼埃留下的线索中,自认为兰登即为凶手,用没有证实的证据对兰登进行盘问逼其就范,并对兰登与索菲进行刻不容缓的追捕。男主人公兰登同样具有自身的不足,在解开层层密码的过程中离不开索菲的帮助,并在索菲的帮助下缓解了自小留下的阴影:幽闭恐惧症。丹·布朗对小说中男性人物有弱化意识并将他们的弱点不遗余力的展露出来,对提彬与法希形象的刻画象征着在男性主义统治下的宗教所暴露的弊端,契合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宗教信仰历史中仰逐渐暴露出男性统治的弊端,以此来强调女性的独立与耐性,在宗教文化中离不开女性的声音,建构新时代的女性主义话语,使被压抑的女性崇拜思想得以复苏,在宗教的发展中重新重视女性的地位,构建新时代新的精神支撑。

四.二者的“融合”

新时代的变化,传统宗教观念已不再足以支撑人们的精神信仰,需要更为强大与时代相结合的思想信仰来支撑人们面对未来的变化。在男性主义价值观的宗教引领下,一方的主导将会使思想产生偏离,在历史长河与人类欲望的发展中将会迷失自我。基督教中以男性为主导压抑女性的宗教信仰中将会产生偏颇,时代的发展急需恢复被基督教压抑的思想,重视女性在宗教思想中的地位,使男性与女性处于平衡状态之中,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新时代。

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通过符号与绘画等方面的解读强调女性的重要地位,突出女性以传达男女平等地位并和谐相处的观念。丹·布朗在作品中塑造的索菲·奈芙是新时代女性形象,具有独立的思想,其地位与智慧和男性不分伯仲,男女差别更多在于其自然属性。除此外,丹·布朗还从多处细节体现所宣扬的男女平等观念。因为“满足我们心灵的是神秘感和好奇心,而非圣杯本身。圣杯之美,在于那种非世俗的本质”。[5]保护圣杯秘密的郇山隐修会并没有想要将圣杯的真相公之于众,索菲祖母潇洒地回答说:“人们正通过艺术、音乐以及著书的形式讲述她的历史。”[5]P422通过对《蒙娜丽莎》与名字的颠覆性解读,层层密码的谜底都暗含着男性与女性的整体意味,体现男性与女性的平衡地位。

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传达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使男性与女性在宗教中和谐相处与平衡状态。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的最后有解释:“剑刃与圣杯。合二为一。”[6]P424其中大卫之星符号解读象征着男女两性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相处状态,但同时深层次的暗含了宗教文化的和谐共处之道,丹·布朗通过天主教会信仰的耶稣男性宗教文化与郇山隐修会信仰的女性宗教文化的冲突来传达宗教文化信仰的两面,任何一端的极度发展都不会长远,只有男性宗教信仰与女性宗教信仰相结合才会共同推进宗教文化的发展。两者的冲突的过程也是寻求真理的过程,寻求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宗教信仰,“密码”的真正内涵也正在于此。最终破译的密码就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应该和谐相处”。[7]

丹·布朗作品中往往充满着悬念与推理,一步步紧扣的线索吸引着读者去推理事件的原委。在《达·芬奇密码》中借用侦探小说的形式对宗教、历史与艺术等方面的重新解读,使故事融入深厚的知识背景更耐人寻味。通过凶杀案开篇,以密码与符号为工具解读历史名画与宗教传统为线索,揭示凶杀案真相背后的宗教意味,由此引出传统宗教中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实问题,即在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宗教发展中被压抑的女性,女性成为强权男性中的“他者”与“失语者”,进而对男性主义进行解构,强调女性在宗教信仰中的话语权,重构女性宗教信仰重视女性的地位。同时,在《达·芬奇密码》中体现了丹·布朗呼吁建立新信仰,在新时代中重构女性宗教信仰,倡导男女平等,使宗教文化发展更趋向于男女两性和谐共存。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人们需要更强大的信仰支撑以迎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菊.《达芬奇密码》中女性主义的表现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9).

[2]侯林梅.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2,(08).

[3]朱振武.丹·布朗小说的伦理抉择[J].外国文学研究,2014,36(05).

[4]刘洋洋.由《达·芬奇密码》解析新时代女性主义[J].青春岁月,2014,(17).

[5]杨慧林.“圣杯”的象征系统及其“解码——”《达·芬奇密碼》的符号考释[J].文艺研究,2005,(12).

[6]丹·布朗.达·芬奇密码[M].朱振武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刘建军.密码:化解文化冲突的“醒世恒言”——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中所蕴含的现代文化智慧[J].当代外国文学,2017,38(03).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美国文学布朗女性主义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乔·布朗
你好,我是布朗熊
你好,我是布朗熊
丹·布朗主要作品
浅析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形象的变化
英美文学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美国文学作品中华人形象变化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