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及改善对策

2023-08-25李颖

求知导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新课改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入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发现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形成,提升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以及改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作者简介:李颖(1987—),女,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社会各界对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基本的信息素养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之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以来,一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忽视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等的培养。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开展育人活动,做到兼顾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优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树立信息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信息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学生关键能力以及必备品质的形成提供助力。但是,就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况来看,距离新课改的育人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对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

(一)校方: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关注度不高

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备受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让更多学生进入优质学府,会将学校的教学重点放在高考考查的几门学科上,如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物理、化学等[1]。高中阶段的课时相对紧张,校方在课时安排上会更加倾向于高考考查的学科,给信息技术课留有的课时较少,部分学校甚至还会默认其他学科教师占用信息技术课时的情况,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关注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减少,难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这阻碍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够深入,个人素养不足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标内容,领悟新课标的精神,以有效发挥出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避免教学偏离正确方向。与以往的课程标准不同,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为总体思路,强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关系,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同时要求教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使学生在利用信息、媒体、工具等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社会服務能力[2]。但是,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内容解读不够深入,不能透彻地领悟新课标的精神,而且一些教师个人信息技术素养不足,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时代性、技术性以及前沿性等特征,这对信息技术课的整体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不足,信息意识不强

大量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与学习质量的好坏存在密切的关系,部分高中生在学习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很少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中生无法从信息技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不能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价值。此外,高中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信息技术学习的成果以及运用能力差距较大,一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信息意识不强,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这阻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善对策

(一)观念先行,扭转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无论是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都需要学校领导、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端正思想观念,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的教与学,为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3]。因此,要想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校领导应提升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注度,重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并给予信息技术教师更多支持与帮助,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合理地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时间,开展校内或本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信息技术教学交流会,争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一线教师在落实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只有真正地了解新课标要求,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地落实新课改要求。对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建立教学任务探索小组,积极地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以此让教师汲取更多的养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以及个人专业素养提升。同时,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参与一些专题讲座,建立信息技术研究小组,实现校内教师互动、校际教师交流、跨区域经验分享等,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更好的氛围,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改革与创新奠定基础。

教师还要扭转学生的认知偏差,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在对高中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高中生在高考的压力下,更愿意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上投入的精力极少,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对自身未来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对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信息技术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意识到没有掌握信息技术会影响其未来的学习或工作的发展,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新方法,生成素养

当前,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为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促使学生产生信息技术学习热情,掌握信息技能,发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信息社会责任感。在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根据问题需要搜集与处理信息,具备一定的信息敏锐性,能夠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所需内容,并对信息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及科学的判断的能力。为了帮助高中生形成信息意识,教师要从生活入手,选择贴近高中生生活的元素创设情境,引导其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积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4]。如在有关信息安全与保护的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CIH病毒、爱虫病毒了解较少,在运用计算机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预防病毒的侵入,缺乏安全意识。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黑客木马病毒入手,创设计算机被木马病毒入侵的情境,促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与保护的重要性,形成保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并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对信息安全方面知识的了解。

第二,分析任务需求,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促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尝试建立数学模型,锻炼计算思维。比如,在编程的教学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比较经典的算法,如二分查找迭代、递推和递归等,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项目式学习任务,带领学生在编程的学习中经历主动分析、综合计算、总结等过程,引领学生找到问题的规律,探索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法思想,发展抽象思维,提升计算思维水平。

第三,开展数字化教学,鼓励学生创新与创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如微课、翻转课堂等,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的优势,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了解数字化技术,尝试创新地使用数字化技术。例如,在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运用微课展示词云图示例,让学生说一说观后感,然后给学生介绍词云图的制作过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学会修改其中的关键代码,掌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鼓励学生修改词云图内容,生成自己的词云图,促进学生数字化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四,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许多学生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在虚拟的世界中可以肆意妄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同样需要遵循网络道德规则,做到不危害他人、社会的权益,形成强烈的信息社会责任感。例如,在信息技术与社会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网络社会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可提问学生:“资讯科技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你能举例说一说社会中信息技术运用的现状吗?”由此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金融、交通等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随后,教师可继续追问:“有一些人利用信息技术侵犯了他人的权益,你对此有何看法?”教师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能促使学生形成信息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信息社会的秩序。

(三)成果分享,交流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反馈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体会到成功,获得成就感,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成果分享的机会,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实现知识的交换,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

泰勒认为教育评价是确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5]。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学习反馈,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为了保障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可以制定学生表现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如:“操作能力”项目的评价标准可以是“计算机操作水平熟练,表达逻辑清晰,技术运用合理,操作行为具有计划性与针对性”;“问题意识”项目的评价标准可以是“能提取需解决的问题,明确问题出现的原因,主动地搜集解决问题所需的材料,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等。为了促进学生在评价环节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多元主体评价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分享学习成果之后,对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或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语

总之,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教师应认真地研读新课标的内容,以新课标为导向,革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入手,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促进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邓彩红.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91-92.

夏庆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20(74):19-20.

王延玲.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7):78-80.

陶玉洋.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幻画报,2022(4):108-109.

郭井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450-453.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