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玛县大棚彩椒栽培技术要点

2023-08-25吴兆坤

南方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彩椒温度控制粉剂

吴兆坤

(呼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呼玛 165199)

呼玛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之滨,与俄罗斯施马诺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内市和马格达加奇区只有一江之隔。呼玛县对俄边境线长达371 km,占大兴安岭地区对俄边境总长的近1/2,也是黑龙江省对俄边境线最长的县,开展对俄出口彩椒栽培产业,地理优势明显。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呼玛县大棚彩椒生产面积达2 万m2,占呼玛县大棚生产总面积的30%以上,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现将呼玛县大棚彩椒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呼玛县年平均气温-2 ℃,无霜期短,因此宜选用生长快、早熟高产、耐低温、商品性佳的红太极、塔兰多彩椒作为主要栽培品种。其中,红太极彩椒果实颜色为红色,单果质量在600 g 左右;塔兰多彩椒果实颜色为黄色,单果质量在400 g左右[1]。

2 播种育苗

2.1 苗床准备

育苗床宜选在温室内光照、温度条件较好的位置,整地做畦,畦面宽90~100 cm。将草炭土、有机肥、珍珠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4∶1∶1∶0.0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育苗基质,并均匀覆盖在苗床上。浇足水,以畦面下10 cm深度湿润为宜[2]。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筛选过的种子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 min进行消毒,用清水淋洗后,转入55 ℃温水中搅拌至水温降至室温,静置2~4 h。捞出种子,用湿纱布包裹放于培养皿中,转入28 ℃恒温箱中催芽,待2/3胚根露白时即可播种[3]。

2.3 播种

呼玛县大棚彩椒一般在3 月中旬播种。播种时,将已露白的种子按照2 cm 间距均匀摆在畦面上,覆盖0.8~1.0 cm 厚的营养土,厚度要均匀,有利于出苗一致。覆土后,在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持苗床温度和湿度。待种子出苗率超过40%后,即可将塑料薄膜撤去[4]。

2.4 苗床管理

播种后2~3 d内,白天温度控制在30~35 ℃,夜间温度控制在14~18 ℃。待幼苗破土后,要及时降低育苗温度防止徒长,白天温度控制25~28 ℃,夜间温度控制在10~17 ℃[5]。

当彩椒幼苗有2 片子叶完全展开后,需要进行分苗。将草炭土、有机肥、珍珠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3.5∶1.5∶1.0∶0.01 的质量比配制成营养土,并装入规格为8 cm×8 cm 的营养钵。舒展幼苗根系并将其移栽入钵内,而后压实土壤,浇足水。与传统辣椒分苗培育相比,彩椒采用一钵一苗方式,可为植株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6]。

分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 ℃。缓苗后,要及时进行通风降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温度控制在10~16 ℃。每隔7 d 随水冲施一次拉姆拉高氮型水溶肥,施用量为45 kg·hm-2。定植前7~10 d 开始低温炼苗,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 ℃,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 ℃[7]。

3 定植

3.1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15~20 d 扣棚整地。整地前施入基肥,每公顷施加有机肥4.5 t、氮磷钾复合肥450 kg,深翻20~30 cm,耙平。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垄高15~20 cm,垄面宽90 cm,两垄之间的作业道宽30 cm。顺垄铺设3 条滴孔间距为15 cm 的滴灌带,滴孔朝上。铺设好滴灌带后,铺上黑色地膜。

3.2 定植

在满足大棚内温度稳定在10 ℃以上、彩椒苗有3~5 片真叶和天气晴朗等条件时,即可进行定植。每垄定植2 行,行距65 cm,株距45 cm,定植深度不宜过深,彩椒茎基部要高于垄面,预防茎基腐病的发生。定植后,及时在定植穴中浇足定根水[8]。

4 棚内管理

4.1 温湿度管理

定植7 d 内,大棚内要保持高温高湿的环境,白天棚温控制在28 ℃左右,夜间棚温控制在18 ℃以上,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一般不通风,温度过高时,要用遮阳网等工具进行适当遮阴,以控温缓苗;温度过低时,要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如在棚膜上覆盖草帘子或毡子等保暖工具进行保温。

缓苗后白天棚温控制在28 ℃左右,夜间棚温控制在15 ℃以上,空气湿度控制在50%~60%[9]。

4.2 光照管理

彩椒转色期果实不耐强光,因此在8 月上旬,要及时覆盖遮阳率在50%左右的遮阳网进行遮光,预防果实日灼病的发生。

4.3 水肥管理

缓苗后,田间浇水坚持小水勤浇的原则。春秋低温季节,应选在晴天上午浇水,可提高夜间土温;夏天高温季节,应选在下午浇水,可以降低夜间土温,降低呼吸作用的影响。

开花前,每隔7~8 d 浇1 次水。当门椒果实直径在2~4 cm 时,增加浇水次数。结果盛期,每隔4~5 d浇1次水。坐果盛期,结合浇水追施拉姆拉平衡型水溶肥75 kg·hm-2,以后每隔10 d 追施1 次肥料。彩椒采收前15 d,适当控水,并追施拉姆拉高钾型的水溶肥60 kg·hm-2,利于果实转色[10]。

开花期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流体硼叶面肥1~2 次,利于保花保果。膨果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流体硼和糖醇钙叶面肥,促进果实膨大。转色期,喷施速溶型硫酸钾叶面肥,利于果实提前转色成熟,提高果实品质。

4.4 植株调整

4.4.1 立支架

当彩椒秧苗分杈后,要及时搭建支架进行支撑,固定其主干和枝杈,预防倒伏。

4.4.2 整枝打杈

当彩椒坐住门椒后,保留植株上3 个角度和位置好、枝条粗壮的一级分枝为主枝,每个一级分枝上再保留1 个角度和位置好、枝条健壮、开花结果能力强的二级分枝为结果枝。从根基部和一级枝基部将其他所有的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全部疏除,此后根据辣椒的长势随时疏除植株上生长过密,角度、位置差,采光不良的无效枝芽。

4.4.3 保花保果

花期,椒农可及时用浓度为25~30 mg·L-1防落素喷花促坐果。注意选择合适的喷花时机,过早易出现僵果,过晚易出现裂果或果实发育不良。

4.4.4 留果

每级一个结果枝至少保留l 个优质果实,每株不超过6个,防止果实贪青晚熟影响品质。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5.1.1 猝倒病

猝倒病由真菌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主要发生在彩椒苗期,常造成烂种、幼苗猝倒,严重时幼苗成片死亡。椒农可用15%噁霉灵水剂450 倍液,或3%甲霜·噁霉灵水剂6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

5.1.2 茎基腐病

茎基腐病由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多发于在幼苗定植后,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基部、地下部位和侧根。发病后,彩椒茎基部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扩展,致皮层腐烂整株枯死。椒农可用40%百菌清悬浮剂500 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3 000 倍液,或2.1%丁子·香芹酚水剂200倍进行灌根。

5.1.3 病毒病

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病毒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干旱季节,由种子和蚜虫等途径传播,发病时会造成彩椒落花、落叶、落果,严重减产。椒农可用5.9%辛菌·吗啉胍水剂1 000倍液,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或50%菌毒清水剂300倍液喷雾防治。

5.1.4 疫病

疫病由真菌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彩椒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病周期短,传染速度快,受害植株从上到下叶色变深,下部变绿,脱叶死亡。重病地块发病率达70%,严重影响辣椒产量。椒农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喷雾防治,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

5.1.5 青枯病

青枯病由细菌青枯假单胞杆菌侵染所致。青枯病对辣椒为害极大,发病初期植株中午萎蔫,早晚能恢复,拔出植株可发现多数须根坏死,茎基部产生不定根,维管束变褐,茎叶因得不到水分供应而萎蔫。椒农可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800倍液进行灌根,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5.1.6 菌核病

菌核病由真菌核盘菌侵染所致,多发生于彩椒叶、果实、茎等部位。叶片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初呈水渍状,淡绿色,空气湿度大时出现白霉、软腐,后病斑变黑色,蔓延速度快,可致全叶腐烂枯死;茎部染病多由叶柄基部侵入,呈灰白色,绕茎一周后向上下扩展;果实染病后,病斑从果柄开始向果面蔓延,使未成熟的果实似水烫过,产生白霉,后在霉层上产生黑色菌核。椒农可用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5.2 虫害防治

5.2.1 白粉虱

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在彩椒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吸吮植株汁液,使叶片褪绿、斑驳,甚至黄化萎蔫,导致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可枯死。白粉虱在吸吮植株汁液的同时,还分泌蜜露污染叶片、果实等,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此外,白粉虱还是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椒农可用10%联苯菊酯乳油5 000~6 000 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5 000喷雾防治。

5.2.2 蚜虫

蚜虫以成虫及若虫栖息在彩椒叶背面、嫩梢、嫩茎上吸食汁液。辣椒幼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为害严重时整张叶片卷成一团,植株矮小,严重减产。同时,蚜虫可传播病毒,使辣椒叶片卷缩。椒农可用3%啶虫脒乳油2 000 倍液、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

5.2.3 蓟马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为害彩椒植株嫩梢、嫩叶、花、果实等。被害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叶面上密集小白点或长条形斑块,后期被害叶变黄、变脆、易脱落;被害花器产生白斑,逐渐枯萎;被害果实产生疤痕,逐渐木栓化,严重时落花落果。椒农可用3%啶虫脒乳油1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氟虫腈1 500倍液喷雾防治。

6 采收

彩椒果实转色程度达到30%即可采收。呼玛县一般在8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各采收1次。采收时统一标准,保留2 cm 长的果柄,根据品种和转色程度不同进行分拣装箱,利于提质增收。

猜你喜欢

彩椒温度控制粉剂
船舶主机温度控制方法优化
深冬管理彩椒需重视养根叶
彩椒产业圆了农民致富梦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彩椒
彩椒的最佳搭配
锻造温度控制
基于模糊控制的PLC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