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课程设计

2023-08-24白梓欣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自画像初中生

摘要: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初中阶段处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面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时期,亟须教师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在“我的自画像”主题课中,心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自画像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认识自我;自画像

自我又称为自我意识,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发展,渴望独立,但其思维相对片面,难以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也容易出现一些自我意识偏差,如过度敏感、过度自尊、过度独立、过度自责和强烈的无能体验等。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理论依据

(一)培养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件的重要举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规定,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中学阶段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客观化时期,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其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通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初中生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的内部品质的深入评价,有利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与客观的自我评价是初中生探索自我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积极自我信念的培养,自我认同是青少年时期主要的发展任务。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时期(12~18岁)称为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自我同一性可以理解为个体对于内部和外部的整合與适应之感。因此,要建立自我同一性就必须对内部的自我和外部的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否则便会造成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比较典型的表现是“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埃里克森指出,同一性的形成是青少年人格成熟的主要标志。因此,正确认识自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

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学会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尝试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能在学校、家庭或其他集体中获得良好的归属感,将有利于其形成自我同一性。反之,学生将承受角色混乱带来的痛苦,甚至会为了寻找归属感而误入歧途。因此,笔者设计了以正确认识自我为主题的心理课“我的自画像”。

二、“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第一,能够自由地描绘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第二,能够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深入评价,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第三,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悦纳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

(二)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采用的是小游戏“抱团取暖”的方式。游戏规则为:全班采取“红蓝粘贴”分组方式,拿到“红色粘贴”的学生代表1块钱,拿到“蓝色粘贴”的学生代表5毛钱。大家打乱顺序,围成一个圈走动,这时教师喊口号“5毛和1块”,同学们接着一起喊“大家一起来”;教师喊出一个价格,所有同学按口令迅速自由组合成一队。组合之后迅速安静下来。热身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开展2~3轮即可。游戏活动结束后,呈现问题,让学生分享感受。

师:只要我们被人需要,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人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举止,却很少能够向内看看自己——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用一种非常特别又有趣的方式来认识自己。

通过游戏的形式,教师营造轻松活跃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探索自我的积极性,从而导入课题“我的自画像”。

2.主题活动

【活动一:画自画像】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画一幅自画像。大家要用除了人以外的其他形象来代表自己,比如说你喜欢花,就可以画一朵花代表自己;或者你喜欢小狗,就可以画一只小狗代表自己。

当学生对活动规则有疑问时,教师要适时解释,进行举例,如“老师很喜欢大树,所以我就把自己画成了一棵大树,它最能代表我自己。同学们想一想,什么事物能代表你呢?”

通过自画像这种投射技术,可以反映学生内在的潜意识,将其有效应用于认识自我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外在我”到“内在我”的不断探索,映射出学生的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从而使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诠释出更加鲜明的自我意识。

【活动二:为自画像写成长故事】

师:下面我们为自画像写一个成长故事。老师先分享自己写的——“我”开始是一颗种子,慢慢地“我”发芽了。下了一场小雨后,“我”逐渐长大了。在“我”还是小树苗的时候,刮了一场很大的风,风刮断了一根小树枝,“我”痛得哭了起来。但是,“我”很快就恢复了活力,长出了新的枝丫。就这样,经历了风吹雨打,“我”越长越大,越长越高,叶子越来越茂密,最后“我”长成了一棵很壮实的大树。

(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编写成长故事)

师:同学们写的故事一定非常精彩。写完后组内交流分享,然后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

生:我画的是问号。“我”有很多副面具,每副面具的表情都不一样,也代表着不同的自己。有一次,“我”想环游世界,但是刚出门就遇见了第一个人。第一个人说:“我不喜欢这样的你”,于是“我”就把第一副面具摘下来了。“我”继续往前走,遇到了第二个人。第二个人说:“我也不喜欢这样的你”,所以“我”又把第二副面具摘下来了。“我”走得越来越远,面具也剩得越来越少,最后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我”也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大家最喜欢这个故事的哪个方面?

生:“问号”反映了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他人的眼中,我们都是不一样的人。实际上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处于一个充满问号的状态。

师:同学分享的“问号”的故事道理很深刻,触发我们深思。可能很多同学现在都有这样的困惑——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有困惑是正常的,因为这是我们成长必经的阶段。生活里,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所以才需要去探索自我,这个探索自我的过程是自身成长的过程。随着不断地探索,我们会逐渐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心理教师通过编写并分享故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在一次次细致的分析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初步建立了积极的自我认同,做到客观评价自我。

【活动三:为自画像增光添彩】

师:大家想一想还可以添加什么能让自己的画变得更好呢?比如老师想在自己画的大树上加上几朵花,最好能有几颗小果子。

师:我看到你们又为自己的画添加了很多内容,谁愿意解释一下自己的改动理由?

生:我为自己画的小树添加了一群小鸟,有了这群小鸟,这棵小树变得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每一幅画中的主人公都有精彩的故事。通过分享,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是一棵大树,“你”是一个问号,“他”是一只翱翔在蓝天的雄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未来你想变成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权在于你自己。

心理教师通过为自画像增光添彩的活动,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悦纳自己,树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

3.总结深化

学生分享感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接着,学生齐读: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特别。

大千世界,我是唯一的。

我是最棒的,做真实的自己。

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师:(播放歌曲《我真的很不错》)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心中的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心理教师在结束环节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谈感悟,再在学生共同的朗读中增强其自我认同感,最后又以欢快、励志的歌曲结束本课,鼓励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悦纳自我。

三、课例反思

(一)脉络清晰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活动内容切合主题、逐层递进。教师采用先让学生画自画像,再让学生为自画像写成长故事,最后让学生对自画像进行完善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入地探索自我,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感,使其做到客观评价自我。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游戏体验、绘画、故事分享等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创造安全、信任的环境,重视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注重教学实效。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

心理课往往需要师生按照教师提问、学生体验、学生分享、教师澄清的方式进行互动。体验是心理健康课的核心和灵魂。本节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暴露,更加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如若学生出现不适情绪,教师要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运用教育机智,确保学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提问时需要注重语言凝练、清晰具体,避免全封闭式提问,让学生开拓思维;二是适时运用具体化、重复等心理技术,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进一步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郝圳宁.心理健康课程之自我意识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1.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責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简介:白梓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学校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自画像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五月·自画像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我的自画像
自画像的内心独白
我的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