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研究

2023-08-23陈思奇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关系

摘   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明确清晰的科学内涵对我们深入认识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入认识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明确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而要理解两者的关系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泉;二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化;三是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目标一致,从这三个方面能够捋清二者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系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3.04.011

文章编号:1009-6922(2023)04-95-08

[收稿日期]2023-05-23

[作者简介]陈思奇(1995—),男,四川中江人,中共乐山市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2022年度乐山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辩证关系研究”(项目编号:SKL2022D09)。

重视总结实践,从实践中升华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改造世界,形成了极具人民性、感召性、系统性、时代性的精神体系,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用两句话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8。“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8。这两句话从科学内涵、关系研究、精神标识诞生条件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值得我们研究。

一、科学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标识的集中体现

对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研究呈现出“内在结构”说、“精神阐释”说、“本质属性”说、“问题导向”说、“内涵外延”二维说[2]等多维度研究视角。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为研究起始点,从大历史观的视角,通过定位中国历史的长时段来界定其内涵。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及信仰滋养。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这一段历史,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分阶段推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的一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斗目标地位,党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指导自己的实践。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这是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础上所制定的,表明党开始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在而后的革命实践中,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上存在一定不足,出现了诸如王明表现出来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产生了消极影响。面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3]。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方式。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热火朝天地进行。但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由于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极大困难,“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作了错误解释或教条化的搬用”[4]。总体来说,这一段时期里党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正确方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并以此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民族独立,成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生动实践。

经过革命和建设时期实践的验证,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断得以彰显。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在此期间,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这段时期党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上。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实现了拨乱反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进。“一九七八年五月十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五月十一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5]402文章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实际上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总结,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开了思想枷锁,实际上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一次实践。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89,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398,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断[6]460。而后,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導思想,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过程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为:继续推进理论创新,解决新时代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7]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性贡献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8]95。党的二十大则对关乎国家事业、民族事业、人民事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阐述。新时代,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基础上推进了理论创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真实反映。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8]1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在这样的状况下有两对最主要的矛盾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饱含着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成为了时代难题,当时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尝试均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结构性矛盾所催生的必然产物”[9],其出场的价值旨归就是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社会矛盾。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每个时期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与矛盾,但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初心和使命,经历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民族独立的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有了最基本的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始带领人民探索符合我國实际的发展道路,如党的八大就对我国的基本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判断。这一时期,我们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荡涤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为改革开放顺利实施积累了制度、物质等基本条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在这段时期,党对内抓紧改革、对外积极开放,不断在改革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带领人民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飞跃,人民幸福感大幅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会主题,以党的全会的形式再次在全党强调坚守初心和使命,标志着党始终在为了初心使命而奋斗。在这段时期里,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余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贯穿始终,进行了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伟大壮举,书写了壮丽的诗篇,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意志。意志作为精神层面的存在,是对主体自身行为关系的反映,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意志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世界基础上改造世界并为此而付诸的实践。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认识人民事业、民族事业、共产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坚定为了伟大事业牺牲、斗争的精神。“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10]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发展成如今拥有9804.1万名党员的大党[11],靠的就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百年来从弱小到强大的重要法宝,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党意识到“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的辩证法原理,党才在百余年历程中战胜了所面对的种种困难而愈加强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品质,“共产党员应该作到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12]。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始终践行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如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严重受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从高潮转向失败。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在困境中认识到必须组建共产党自己领导的军队,认识到批判的武装不能代替武装的批判,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这一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依旧强调要进行伟大斗争。1962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同志提出:“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13]30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面对改革开放后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目前和今后的阶级斗争,显然不同于过去历史上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这也是客观的事实,我们不能否认,否认了也要犯严重的错误。”[1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15]这些论述鲜明地指向一个事实,即这些论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程中的牺牲实践、斗争实践。和平建设时期,斗争的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暴力斗争逐渐被非暴力斗争所取代,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我们面临着意识形态冲击、西方文化渗透等问题,这些都要求必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不断以实际行动彰显着伟大精神,在血与火中带领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党员的内在规定性,是政治性、人民性的鲜明体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一是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体现。马克思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16]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了有关“纪律”的问题,无数中国共产党员以生命与青春践行着对党忠诚的誓言。中国共产党经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对党忠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不负人民。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院众议长菲科时,提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民的深切情怀,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生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均要求其坚持人民立场,脱离了人民立场,党的性质也就发生了改变。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的实践随时代而接续传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为人民求独立,获得基本的独立自主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为人民求富裕,使人民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为了满足人民更加立体化、更加多层次的需求。面对各个时代人民需求的变化,党始终践行着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时,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价值指向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民而生、因民而兴,是为最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的,那么只有做到对党忠诚,做到政治上坚定,才能真正做到不负人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本体归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泉

源泉不只是开头而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对其后的历史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无论历史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前进,中国共产党都必須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前进。

(一)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原始起点

所谓精神一定有其所对应的主体和客体,一定有其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其对应的客体就是党领导下的伟大实践,其精神之源就是革命先驱在创建党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时间、创建主体和长期历程、科学内涵,伟大建党精神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

一方面,从两者所形成的时间来考察,伟大建党精神毫无疑问在时间上是先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用“创建了”和“形成了”两个词分别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时间和科学内涵进行了说明。即在党的先驱们创建党的实践中孕育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形态。在这一特殊的时间点上创建了党这一政治组织以及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党百年历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凝练、不断总结的结果。从时间意义上来说,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时间先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及不断完善丰富的时间。另一方面,从两者的精神形态来观察,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母体或者说起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立足点在于某一主题,如英雄模范人物、地域、事件。而伟大建党精神虽然形成于建党实践,但其指向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后的所有奋斗历程,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会随着中国共产党实践的不断推进而继续表现为某种具体的精神形态。

(二)伟大建党精神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理念

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通过与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化为特殊的精神形态。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由党在百年实践中形成的独立而又具有系统性的精神形态所构成的,其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实践。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明显的主题和指向,因而其所呈现的形态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特殊性,但其精神内核则生动地体现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理念。从内涵研究这一角度出发,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理念。一是明确了指导思想。百余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持人民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科学认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百余年历史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了各个时期的精神谱系。二是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使命内核。作为具体的精神形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反映了党在各个时期为人民、民族的具体奋斗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求得民族独立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伟大长征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精神谱系的核心理念无不是使命的展现。三是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意志内核。井冈山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直面革命的艰苦,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抗美援朝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决心;北大荒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开拓、艰苦奋斗的品质。四是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政治内核。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践行了这一政治内核,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各精神标识,虽然其侧重点不同,但其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三、认识生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化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地域、个体特征,实质上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时期的具化,主要体现为以英雄模范人物、典型特定地域、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科技创新和奋进实干命名的精神标识[17]。

(一)具化为以英雄模范人物命名的伟大精神

在实践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诞生了一系列的代表性人物,形成了一系列以人物命名的精神标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英雄模范人物命名的精神标识仅有“张思德精神”。张思德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评价张思德同志“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则有“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王杰精神”。这些精神标识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国家、人民而敢于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内核。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突出将某一集体或群体作为英雄模范人物而进行命名,如“劳模精神”“科学家精神”。

(二)具化为以典型特定地域命名的伟大精神

在百余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一系列以典型特定地域命名的精神标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地域命名的精神标识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别山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地域命名的精神标識有“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地域命名的精神标识仅有“特区精神”。在党中央批准的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未包含有以典型特定地域命名的精神标识。这些精神标识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以典型的地域为命名范式,反映了党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实践使这些精神标识的名称具有特殊性。但是这些精神所蕴含的内涵却具有普遍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实践的普遍反映。如“井冈山精神”虽以井冈山这一地域命名,却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求得民族独立的实践,并且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三)具化为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伟大精神

把握重大历史事件是把握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党在百余年长时段的奋斗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形成了一系列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精神标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精神标识有“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精神标识有“抗美援朝精神”“西迁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精神标识有“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精神标识有“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其中,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精神标识明显超过前两个时期,呈现增多的趋势。这些精神标识是以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反映了各个时期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在各个时期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精神体系。

(四)具化为以重大科技创新命名和体现奋进实干的伟大精神

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奋进实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形成了一系列以重大科技创新命名的精神标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实现国家、民族独立是这一时期最关键的问题,加上这一阶段不具备开展科技创新的条件,因而未产生以重大科技创新命名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重大科技创新命名的精神标识为“‘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重大科技创新命名的精神标识为“载人航天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重大科技创新命名的精神标识有“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这些精神标识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是积极推动民族、国家建设的时代印记。

总体来说,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各主体、各领域、各地域形成了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精神标识,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时期具象化的体现。

四、价值取向: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目标一致

(一)聚焦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规定性,它深刻地决定了政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19],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毛泽东同志也将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13]116,并认为只有经过这两个阶段才能够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20]邓小平同志的论断更是直接表明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党的十九大也直接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1]这些论断都表明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期性,体现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特征决定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从这一特征出发。一是伟大建党精神明确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聚焦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一最高奋斗目标。二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指引下,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百余年的奋斗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指引下,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

(二)聚焦于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

党诞生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刻决定了党必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建党实践就决定了形成于这一实践的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是能够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百余年来党也始终以实际行动坚持着伟大建党精神所要求的初心和使命。纵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性和人民性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这是精神谱系的聚焦点。一方面,只有聚焦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精神标识才有被纳入精神谱系的可能性,这就从自身内涵方面规定了精神谱系必须聚焦于初心使命。另一方面,精神谱系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阶段所进行的实践,这些实践本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从这个实践中产生的精神谱系自然就聚焦于党的初心和使命。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程中产生的精神,对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卢旭东,赵袁媛.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2):7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79.

[4]张晓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5:1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16.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9]张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关系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1):21.

[10]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

[1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23-06-30)[2023-07-01].https://www.gov.cn/govweb/yaowen/liebiao/202306/content_6889177.htm.

[12]毛澤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3.

[1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2.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3.

[17]周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角下英模精神的共性特征及传承路径[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1):79.

[1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99.

[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

[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关系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唯物史观视域中“伟大建党精神”四重维度探析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