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香型稻鼎香占高产栽培技术

2023-08-23伍世坤

耕作与栽培 2023年2期
关键词:分蘖力试种晚稻

伍世坤

(陆川县温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广西 玉林 537700)

香米香味浓郁、口感好 , 能增强人们的食欲, 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其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丰富 ,尤其是8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较丰富, 表现出优良的营养品质,在水稻生长期及稻米蒸煮过程中可散发出特殊的香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香米生产供不应求,卖价高,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当前香稻育种及香稻种植已成为我国水稻的热门课题。目前广西生产上应用的优质高产且带有香味的水稻品种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丰产稳产且抗倒性较好的品种还是相对欠缺,远未能满足水稻生产应用的实际需要。因此,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的香稻品种,对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增产增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鼎香占是广西鼎烽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广东农科院水稻所引进的矮秆、抗倒性强的“丰矮占1号”作母本,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的香稻“玉美占”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4年7代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水稻香型新品种,该品种株型适中、有效穗多、丰产稳产性好,米饭软熟,饭香可口,2021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21176号)。2020年早造开始在陆川县进行试验试种,表现丰产稳产性好,容易种植,米质优,卖价高,深受农户和市场的欢迎。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该品种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后期青枝腊秆,熟色好。叶鞘绿色,叶片中绿色,剑叶正卷;柱头白色,颖壳浅黄色,穗二次枝梗多,穗顶端有浅黄色极短芒,谷粒长9.27 mm,长宽比3.88,有效穗数298.5万/hm2,株高112.9 cm,穗长22.4 cm,每穗总粒数141.4粒,结实率85.7%,千粒重22.0 g。

1.2 生育期

鼎香占在广西省全生育期早稻126.8 d,比柳沙油占202(ck)长2.2 d,晚稻107.8 d,比柳沙油占202(ck)长2.0 d,熟期适中,非常有利桂南地区种植,特别是晚造收割后,能抢早冬种。

1.3 抗 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19年苗叶瘟5级,穗瘟发病率65%,9级,穗瘟损失率21.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抗性综合指数6.0,抗性评价:中感;2020年苗叶瘟4级,穗瘟发病率46%,7级,穗瘟损失率6.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抗性综合指数4.3,抗性评价:中感。白叶枯病年度分别是7级、7级,感白叶枯病。

1.4 稻米品质

2019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1.6%,整精米率70.9%,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6 mm,直链淀粉含量16.6%,粒长6.7 mm,长宽比3.4,符合部标优质一等食用长粒形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香味分值为72分。该品种外观品质好,蒸煮品质特佳,饭味飘香,软滑可口,食味佳。

1.5 适应性

鼎香占属感温优质常规香型籼稻品种,可以早晚兼用,适应性广,适宜在桂南、桂中、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华南气候相似的稻作区也可以引种试种。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

2019年参加广西晚稻优质常规稻组区试,6个试点平均产量为7 605 kg/hm2,比ck增产6.02%(不显著),增产点比例83.3%,结实率<65%的试点数0个;2020年早稻复试,6个试点平均产量为7 095 kg/hm2,比ck增产4.48%(不显著),增产点比例80.0%,结实率<65%的试点数0个;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7 350 kg/hm2,比ck增产5.25%。

2.2 生产试验

2020年参加广西早稻常规优质稻组生产试验,5个试点平均产量为6 697 kg/hm2,比ck增产5.48%,增产点比例100%,结实率<70%的试点数0个。

2.3 引进试种

2020年晚造开始在陆川县温泉镇风淳村小面积试种2.5 hm2,经农户实收晒干称重,平均产量为7 512 kg/hm2;2021年早造在陆川县温泉镇官田村试种53 hm2,大部分农户反映该品种丰产稳产,平均产量为7 521 kg/hm2;2021年晚造其中在陆川县乌石镇蒙村连片试种102 hm2,成熟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产量为7 479 kg/hm2,深受农户欢迎。

3 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根据鼎香占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的品种特点,再结合玉林市“631施肥技术”[1]进行合理水肥管理,使该品种获得丰产丰收。

3.1 适时播种、适时插(抛)秧

桂南早稻3月上旬、晚稻7月上旬播种;桂中早稻3月中旬、晚稻7月上旬初播种;桂北早稻3月下旬、晚稻6月20日[2]前播种;适宜移栽叶龄以4~4.5叶为宜,抛秧叶龄3.0~3.5叶为宜。

3.2 大田栽插前的田间处理

抛(插)秧前15 d进行第一次犁耙沤田,抛插前1~2 d施足基肥后耙平。最好每隔4~5 m开一条排水沟,利于排灌和进行田间作业。有福寿螺危害的田块用茶麩150 kg/hm2进行撒施或用化学杀螺剂兑水稻喷施,可在整个嫩苗期有效防止福寿螺危害。

3.3 精量播种,合理密植

手插(抛)秧30~37.5 kg/hm2,机插秧45 kg/hm2左右。合理稀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使水稻健壮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栽插密度有利于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肥力田插(抛)27万~30万蔸/hm2,每蔸插(抛)3~4苗,争取有效穗数达到285万/hm2。

3.4 合理施肥

3.4.1基肥和分蘖肥

按产量7 500 kg/hm2,施45%(15-15-15)的复合肥300 kg/hm2,结合大田翻耕时一次施入。早施重施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移栽后5~7 d施尿素105~135 kg/hm2,氯化钾(含K2O为60%)90 kg/hm2;移栽后12~15 d,看苗情施尿素45~60 kg/hm2,氯化钾7.5 kg/hm2(不缺肥不施)。

3.4.2巧施穗肥

群体叶色落黄,依据褪色情况确定,在主茎幼穗分化2~3期施肥,一般施用尿素45~75 kg/hm2,复合肥255~300 kg/hm2,氯化钾105~150 kg/hm2。

3.4.3妙施叶面肥

为了增加小穗高度使无效穗成为有效穗,在抽穗85%左右(每蔸含1~2个苞)时施用,谷粒饱30包/hm2或者920(赤霉素)15~30 g/hm2兑水675 kg喷施叶面(可结合打药一起施用)。

3.5 科学管水

科学管水要与精确施肥紧密结合,重点围绕“健身栽培,稳健生长”的原则,做到前期早生快发不暴苗,中期够苗不披叶,后期防衰不贪青。因此,全过程必须做到泥皮水抛秧,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适时晒田,浅水孕穗,切忌干旱,干湿交替灌溉促灌浆,抽穗后干干湿湿壮籽,以气养根,以根保叶[3],防止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灌浆结实,宜在收获前5~7 d断水。

3.6 适时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观察和病虫预报, 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等迁飞性昆虫,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重点在移栽前2 d分别喷施对口农药防治秧田稻蓟马、稻飞虱及稻瘟病等,将主要病虫害在秧田集中扑灭, 严防带人大田,扩散危害,可有效减轻大田前期的病虫害。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及时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在破口期重点防治一次稻瘟病及跗线螨。其余应结合当地的病虫情报和田间实际病虫发生情况进行适时适当防治。

4 小 结

鼎香占分蘖力强,有效穗多,要获得高产稳产,一定要良种良法配套,在各个关键的时期要对种植户进行实地指导,发放高产栽培技术资料等,让种植户真正掌握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助推广西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分蘖力试种晚稻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Conductive polymer hydrogel-coated nanopipette sensor with tunable size
2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安麦1350 在不同地区的分蘖力和产量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太湖县2015年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