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2023-08-22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师家崖小学张小东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西瓜生活化数学知识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师家崖小学 张小东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对小学生而言理解数学知识具有一定难度。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字的运算方式,教师可在授课中引入生活化元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将数学运算从复杂抽象的数字规律转变为生活经验,为学生理解数学模型、掌握数学规律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相互融合,能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数学知识服务生活,使学生深入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为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形象化的生活内容,改变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保证教学质量。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以单一重复的题型训练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和做题的“机器”。对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反复做题的过程,长此以往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而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重新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围绕生活场景探究数学知识应用方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入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化情境脱胎于情境创设教学法,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生活环境、生活场景和实物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将学生的生活常识引入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熟悉感,为学生后续学习数学概念提供保障。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单纯地认为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同,导致创设的生活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需要先行消耗宝贵的课堂时间理解情境内涵,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致使教学活动偏离学生视角生活化教学初衷。举例说明,部分教师在讲述数学乘法知识时,尝试将银行储蓄和利率等概念引入课堂教学环境中,希望通过利率计算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内涵。但部分学生由于在生活中较少接触利率相关知识,因此对教师描述的生活情境缺少熟悉感。而教师必须先行解释银行、利率、储蓄等概念,本课教学任务“乘法”教学时间减少,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为此,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之前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运算规律,教师可从学校场景中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首先,情境一——行道树。教师:“同学们,大家每天出门都能看到门口的行道树对吧,老师昨天下班时因为好奇,数了数自己左手边的行道树数量,数到最后发现一共有23棵行道树,大家说学校里一共有多少行道树啊?”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后给出自己的想法:“老师,我们观察后发现道路左右两边的行道树数量一一对应,因此左右两边的行道树应该是一样的”。此时,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两排行道树的数量一样,现在我们要求行道树的总数,能否列出这样的算式呢,即行道树总数=单排行道树的数量×2?”

其次,情境二——数苹果。学生将已知条件代入算式中,发现自己并未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此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再次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师:“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一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如果我和小明的手中都有9个苹果,加在一起就是18个苹果。如果我和小明各有11个苹果,那么加在一起就是22 个苹果,大家发现了吗,11 的个位数和十位数都乘以2 就是22,那如果是22 乘以2 呢?22 乘以4呢?是不是个位数和十位数都乘以相同的数字就能计算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果呢?”教师通过数苹果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完成数字关系的推导。

最后,情境互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内容解答前一个情境中的行道树数量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生活场景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鼓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工具类学科的特征,知识的应用性较强,在生活要素融入小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形式探究数学知识,推导数学规律,验证数学猜想。

在探究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在课上提出问题,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深度思考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最朴素的形式探究问题,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理解新知,发现事物之间隐藏的数学规律,并尝试利用掌握的数学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其在成就感的推动下继续在实践中探究新知,以实现良性循环。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课时“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为例,为了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师可借助数学中的经典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以实践的方式探究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首先,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现已知农场有鸡和兔子共10 只,鸡兔脚数共34 只,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引导学生自行结合生活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其次,以疑促思。有的学生提出利用穷举法进行关系配对,数量条件与题目已知条件相同时即可求出问题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方程法解决问题,将鸡数量设为X,用(10-X)代表兔子的数量,用2X+4(10-X)=34 说明题目条件,求解X。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纸上用卡通图案表示鸡和兔子,引导学生思考鸡和兔子腿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从这一方向入手考虑问题。部分学生尝试性提出解题方向,即半只兔子等于1 只鸡,以此为基础尝试解题,在探究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部分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原有的思路难以推导出正确的结果。此时,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及时对学生的探究精神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从其他方向入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避免失败影响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

(三)引入生活问题,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来源于人们对生产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环境,可以发现数字和图形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教师在授课中可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潜藏的数学知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思维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简化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的内涵,让学生能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现实生活,用好、学好数学知识。

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时“分数除法”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分数除法的重要性,教师可将生活中常见的“分西瓜”“分蛋糕”等生活问题引入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围绕生活要素提出问题:“同学们,夏天到了,又可以品尝美味的西瓜了,可是西瓜那么大,我们该怎么分呢?如果我们想要将一个西瓜平均分开,可以在西瓜的中间切一刀,将西瓜分成两半。如果我们想要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可以用十字切法将西瓜切开。但如果我们要将西瓜平均分成3 份呢?或要将西瓜按照班级中的人数平均分成40份,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该怎么分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生活经验能够解决的问题相对有限,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为此,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够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将看待问题的视角从生活经验逐渐转向数学知识,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课堂教学推进中,考虑学生的思维尚不成熟,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讨论小组,相互分享经验和想法,尝试解决问题。部分小组提出可根据西瓜的重量将西瓜平均分为所需的若干份,以此保证西瓜分配的公平性。此时,其他小组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相反意见:“西瓜由果肉和果皮两部分组成,如果单纯依靠重量均分西瓜,可能会出现部分人分到的果肉较多、部分人分到的果皮较多的情况,仍然不能实现公平均分”。学生在继续探究如何均分西瓜的过程中提出分数思想,通过分数除法保证所得每一块西瓜的大小均相等。部分讨论小组补充,还可在分西瓜的过程中尝试引入平面图形知识,利用圆的性质相关知识均分西瓜,保证每一块西瓜的角度都相等,进一步提高均分西瓜的可操作性。

在进入课堂教学尾声时,教师可在课上拿出西瓜,要求学生结合此前所学知识内容按照班级人数均分西瓜,在学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维习惯看待周围的生活环境,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四)应用生活语言,分析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性强,课上的注意力集中性较差,而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容易在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为此,教师可尝试在授课中用生活化的语言暂时替代数学语言,帮助学生从侧面了解数学知识,更加轻松地理解所学知识内容。此外,生活化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上所讲述的知识内容,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课时“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教师可在授课中以生活化的语言帮助学生梳理以往所学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迁移新旧知识的过程中使用生活化语言,引导学生推导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在讲解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教师可用生活语言解释说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原理:“同学们有没有留意道路上用彩色地砖铺成的图案呢,老师昨天下课时走在路上看到后,突发奇想,我们是否能用墙砖在游乐园里搭建一座迷宫呢?大家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图案形状应用到迷宫内部,相信成品一定很有趣!”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复杂多边形的俯视图,并继续进行介绍:“为保证成品的视觉效果,老师想要在迷宫围墙的俯视面部分刷一层油漆,强化视觉效果,一桶油漆大概能刷2 平方米的墙面,大家说老师要完成这个游乐园迷宫的俯视图案至少需要准备多少桶油漆才行呢?”利用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理解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降低学生在理解题目条件时需要花费的时间,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在讲解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借助生活中的麻将要素说明多边形面积的求取方式:“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求取方式,老师从家中带来了一套麻将,老师将麻将摆成与迷宫设计图纸相近的图案后,发现一共用了74 块麻将,此时教师把74 块麻将打乱顺序,并按照正常的顺序摆放在一起,大家发现了吗,麻将块竟然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多边形面积不容易计算,但长方形的面积使用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可轻松完成计算,那我们是否也能用这样的方式完成其他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呢?”教师通过生活化的语言重新解释数学概念和面积计算方式,必要时借助生活实物和图片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重新理解数学问题的内涵,为学生深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应用生活化语言提出问题:“同学们,老师家里现在想要铺一层木制地板,地面的长度是8米,宽度是5米,木制地板块是5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老师最少应该买多少块木制地板才能在不浪费的情况下完成地面装修呢?”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无障碍融入学习氛围,快速接触四边形面积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展开奠定知识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入手,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的联系性,结合生活化要素打造新型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深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构建高效的生活化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西瓜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大小西瓜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报喜不报忧 西瓜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