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研究

2023-08-22张明潘磊张静王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5期
关键词:协同培养产学研用十四五

张明 潘磊 张静 王艳

[摘 要] 以“十四五”时期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背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理念定位、机制建立、质态提升、成效分析等方面提出模式构建策略。同时,结合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成功应用案例,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定位和特色、小而精的试点机制引领建立大而全的正式机制、夯实校企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的质态、成效评价体系与支撑保障体系促进良性循环发展等举措,构建具有特色的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创新创业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十四五时期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研究”(GJKTYB202003);2022年度江苏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项目“检测资源共享云平台研发”(BY2022530)

[作者简介] 张 明(1978—),男,江苏徐州人,博士,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嵌入式智能信息处理与机器学习研究;潘 磊(1980—),男,江苏镇江人,硕士,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研究;王 艳(1980—),女,江苏靖江人,硕士,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软件工程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5-0164-04 [收稿日期] 2023-03-17

引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1],意义重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

经过专门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独立的个性,包括首创意识、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奋斗能力,以及技术、金融、社交和管理技能等,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最受肯定、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形式,在各国高等教育中属于最为优先培养的对象序列,也是所有行业企业最为看重的人才类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十四五”时期,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旨在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以高校为主体的单边结构,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互补的培养理念、培养环境、培养手段和培养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夯实基础理论能力为主的高校学术教育与以直接获取实际生产应用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的企业技能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互补互助的人才培养双边结构。在生产(产)、教学(学)、研究(研)、应用(用)等过程中,高校与企业致力于实现深度协同、共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顽疾,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在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发展后,基于“十四五”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当前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质量。

一、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业绩成果,涌现出以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杭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集群、武汉机器人产业集群、南京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无锡物联网与芯片设计制造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领域排头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群体和以华为、阿里、腾讯等为代表的企业群体协同培养了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高端人才。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高质量业绩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负面影响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的进程。

(一)思想不够解放,意识不够创新

在现行高校教育水平评价体系的影响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惯性思维,导致“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主体、以市场趋势为引领导向、以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为依托支撑”的人才培养理念在部分高校中影响较为薄弱,传统的单边结构人才培养体系依旧主导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产出人才的综合能力与行业市场企业的实际需求契合程度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第三方委托的调研结果显示,70%以上的企业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差距,60%以上的企业用人单位需要为新进人才提供六个月以上的产业技能水平再教育,增加了企业人才教育的成本支出。

(二)思路不够明确,步调不够统一

一些高校的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机制尚不够完善,部分人才培养机制甚至流于形式。在体制结构、评价标准、主管人员调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能力素质要求、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较难形成长期统一有效的工作思路,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始终存在沟通不畅、效能偏低、反馈延时、达成度不高等缺陷。第三方委托的調研结果显示,约有50%的高校和企业较为频繁地更换协同培养合作对象,或更改协同培养合作模式,具有明确性、长期性、持续性、稳定性的校企协同合作培养人才成熟案例尚不多见。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应用性与实效性不强

人才培养模式未与市场企业要求充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向性存在一定的偏离,重获奖而轻实效,成果脱离实际,落地难、转化难,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目标脱节、内容脱节、对象脱节、时间脱节等现象,方式方法始终不够完善。企业介入人才教学培养环节的力度较小,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两本账”“两个体系”等问题仍然长期存在于相当数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当中。

(四)高校远离真实市场,缺乏了解和认同

大部分高校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学院一线教师和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体系当中,远离真实行业市场,对市场和企业的实际工作了解较少,且对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感。从高校人员工作水平评价体系的角度出发,由于大多数高校的业绩考核体系和职务职称晋升体系重高水平论文、重纵向科研、重科研获奖,而基于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的工作成果难以量化,无法直接作用于业绩考核提升和职务职称晋升,导致高校人员不愿意主动投入较多的精力参与相关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些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填鸭式”“灌输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不足,难以为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足够的正向蓝本。

针对以上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工作中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3];《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4];《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提出,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5]。通过对政策的研究解读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可在理念定位、机制建立、质态提升、成效分析等方面对当前的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进行改良优化,使之更好地满足“十四五”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

二、构建校企产学研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与实践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达成更好的契合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

(一)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定位和特色

理念定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直接作用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领域。当前,综合性理论研究型大学的数量不宜太多,大部分高校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应用实践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树立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同时,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意识地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找准行业市场的切入点和合作企业类型,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特色,促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所处行业市场中奠定口碑,打出品牌。

多年来,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市场为本、以应用实践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主动对接船舶与海洋工程、互联网与物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国家重点扶持行业的领先企业,建立健全有特色、有影响、有成效的校企协同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为行业市场培养输送了大批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相关行业领域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循环效应。

(二)小而精的试点机制引领建立大而全的正式机制

高校院系专业众多,专业之间差别较大。考虑到办学和人才培养的稳定性,以及投入成本资源的有限性,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构建工作不可能同时在多个专业共同推进,只宜挑选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专业进行试点机制研究。一方面,能够聚集学校和企业的人财物力,集中力量突破一点,打开全局;另一方面,由此形成的标杆性和示范性,能够为其他专业提供良好的参照案例,有利于后期大而全的机制建设。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根据专业历史发展沿革和行业市场实际情况,首先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试点工作,以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三级力量为依托,成立工作专班,与腾讯、华为、中兴、软通等业内代表企业对接合作,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在取得良好的成效后,目前已将相关经验全面推广到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等其他所属专业当中。

(三)夯实校企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的质态

校企合作双方在互信互促的基础上,应从多个方面实质性提升合作的质态。首先,合作双方应精准刻画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的理念及其定位,从宏观上确立合作的导向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确保双方合作的框架和指导思想保持高度统一。其次,校企双方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深入探索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養不同阶段的运行机制。最后,建立健全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对教学质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成效等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内容的指导和辐射机制。当前,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如何通过合适的产学研用方式,深度切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保证学生理论学习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在整个协同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以最大的诚意和优质的师资保障人才合作培养的质态提升,目前与合作伙伴单位的合作时间均达到5年以上,稳定性强,双方信任度高,形成了统一的发展目标和合作方式。校企双方均通过建立专班的方式确保人才合作培养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行。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毕业设计等重要培养环节的教学中,企业人员的参与度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在实习实训项目环节中,组织大学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赴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的驻厂学习。目前,实质化的合作质态已收获良好的效应,一些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脚踏实地、可靠性强、可用性高”,学生反馈“学习内容务实致用、学习方式吸引力强、能有效解决高质量就业问题”。

(四)成效评价体系与支撑保障体系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为有效总结经验,考察运行效果,建设以学校、教师、学生、第三方机构、企业等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五条线”全覆盖体系,对各条线的评价方案分别设定相应的细分指标和权重,据此计算量化结果,对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的应用成效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隐性的线索和信息,形成规律和知识,为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各环节的迭代更新提供精确的数据依据。在政策、人员、财物、环境等方面,通过激励性的支撑保障体系,切实提升教师、学生、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等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扩大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的应用者和受众者范围。

在成效評价建设方面,形成主管教学院长、主管学生书记“双领衔”责任制,建立了在校生、毕业生、教师、企业、第三方委托机构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以实名、匿名等手段,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方式,综合考评成效,并建立专人跟踪制度解决成效评价过程中的问题。此外,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职务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深度参与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模式研究应用的教职工,以较好地解决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

结语

目前,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一些高校已经出现以工程实践班、企业班等为表现形式的典型案例。然而,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行业企业也具有不同的特征,普适性的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很难具体应用于特定的高校和企业。在“十四五”时期,各高校与各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共同构建具有特色的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3-02-16].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A/OL].(2021-09-22)[2023-02-16].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7349.htm.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A/OL].(2015-05-13)[2023-02-16].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ivk_sa=1024320u.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A/OL].(2017-12-19)[2023-02-16].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20〕1号[A/OL].(2020-01-08)[2023-0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1/t20200120_416153.html.

Abstract: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model, and propose strategies to build the model in terms of concept orient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effectiveness analysis, etc. Meanwhile, combining with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cases in th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should identify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orien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build a small but precise pilot mechanism to lea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arge but comprehensive formal mechanism, lay a solid quality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use” cooperation in training talents, and construct a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the 14th Five-Year Pla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application;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猜你喜欢

协同培养产学研用十四五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对丹东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
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