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基点,把握度,重融合”策略下的跨学科学习

2023-08-22张昱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感言跨学科红色

张昱

新课标中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旨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对教师而言,就要整合课程资源,重构学习场景,关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跨出”学科间壁垒,“跨好”单元整体教学,“跨回”语文本身。以“奋斗的历程”为例,笔者统合其中七篇革命与建设题材的文章,运用“模块组合、独立互联、任务驱动”三结合的思路,找准“跨”的基点,把握“跨”的度,做好“跨”的融合,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对革命人物的立体探究。

一、找准“跨”之基,指向目标

(一)坚守学科本位,抓住语文缰绳

设计环节,坚持以语文学科为本,以“阅读、深究、交流、综合运用”为主要学习方式。基于第三学段“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技能”特点,编排“开展阅读分享会”“制作小诗集”和“写自己的心愿”三个活动版块。通过多种方式,展示研学成果并运用多样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并分享奇思妙想。

(二)解读文本,明确目标

基于本单元前几课对阅读方法逐一体现,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搜集、整理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分享多样的经验与感受、体验,是第三学段跨学科学习的重要目标。

1.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阅读材料”,充分感受文章表达的方法,再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2.通过阅读材料,回顾六年革命与建设题材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材料中革命人物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理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感情,也为接下来的习作提供更大空间和可能。

二、把握“跨”之度,巧设情境

(一)链接现实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本单元以“追忆奋斗的历程 红色档案我来做”为大任务情境,每一课都安排整理别具一格的人物档案,主要以姓名、生活年代、主要事迹、个人志向为主,综合实践部分,迅速形成一本较为完整的电子人物档案,活动包括自行设计封面、厘清目录、写卷首语等较为真实的任务情境,逐层推进,连读七篇阅读材料,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相机回顾六年革命与建设题材的文章,感受奋斗的历程更为深刻的含义。课后搜集红色诗歌线上朗诵,制作“我的红色诗歌我讲解”幻灯片。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学习任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从而支撑他们完成学习过程,享受解决问题、实现自我的快乐,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拉近与人物距离。

(二)支架搭建,自主发挥

七篇阅读材料的“阅读分享会”要实现有效组织,四个“一”逐层推进尤为关键:阅读一段历史;分享一个故事;回顾一段历程;写一段感言。阅读一段历史中,学生在学习课文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自行制作红色档案的封面,整理之前所学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分享一段故事环节,可给出两个话题探究,话题一: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自己的收获;话题二:七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主题一致、阅读方法不同等。回顾一段历程和写一段感言同时进行,纵观小学六年革命与建设题材的文章,补充拓展新时代革命者的材料,再写感言,从而对整个单元,甚至六年的革命与建设题材的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和思维的提升。

三、实现“跨”之融,提升素养

(一)多元整合,立体探究

从档案的封面设计、目录设计、感言撰写,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与生活加强联系。将档案的重要组成——红色诗歌,抽取后独立开展“我的红色诗歌我讲解”活动,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文字的运用能力。这样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及技能去解决问题,在真实情境中历练、生长,同时还关联了数学、信息科技的简单数据整理与分析,结合了美术,学科之间自然融合。

(二)成果展示,素养落地

“我是阅读者”的活動,包含给出自我评价标准,既成为表达者、阅读者,也成为倾听者,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红色档案”,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习问题,并尝试解决。在布置的课后作业搜索“红色诗歌”,线上“红色诗会”中,自行配乐诵读,在班级诗歌分享会上共享心得,通过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理解、迁移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猜你喜欢

感言跨学科红色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红色是什么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红色在哪里?
我的获奖感言
《老米》创作感言
追忆红色浪漫
获奖感言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