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援藏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生成与理论升华

2023-08-21蓝华生

关键词:昌都方略对口

蓝华生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研究基地、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对西藏的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新时代治边稳藏和援藏工作,事关西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梳理和分析习近平同志援藏工作重要论述,有助于完善我国区域发展援助的政策体系、指导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实践工作。

一、新中国治藏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援藏工作的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完成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成立自治区等历史任务,使西藏成为我国边疆地区的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并且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社会制度跨越。198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截至2020年,中央共召开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治藏方略不断完善,援藏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促进了西藏社会面貌的历史性巨变。

(一)改革开放前党的西藏工作奠基

从1949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着手谋划西藏和平解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西藏的实际社会情况,制定了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西藏得以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积极执行“十七条协议”,鉴于当时西藏的社会状况,没有进行较大的社会改革,而是积极处理与西藏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维护了西藏内部的团结稳定。1959年,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撕毁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举行武装叛乱,中央政府迅速平息了叛乱,开始对西藏社会进行民主改革,推翻落后的剥削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196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西藏自治区逐步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到1976年,西藏农牧区、民族手工业、城镇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在西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西藏实现了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向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社会制度跨越。(1)杨力源:《习近平治藏方略的生成逻辑》,《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改革开放前,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相对比较落后,但中国共产党通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新时期西藏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前,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西藏工作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党在西藏工作的重心主要是保持稳定和休养生息,但党中央仍然重视对西藏的援助,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就明确指出,党在西藏的任务是,必须用长期的帮助来实现西藏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央大力支持青藏、川藏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带动了西藏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央主要的援藏形式是从内地调拨物资到西藏、从内地抽调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支援西藏。(2)杨明洪:《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对口支援西藏政策变迁研究》,《中国藏学》2019年第4期。

(二)新时期党的西藏工作治理方略的探索、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至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央先后在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2010年召开了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工作进行了战略安排和精心部署,不断探索、发展治理方略。

198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会议针对西藏的特殊情况确定了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让农牧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尽快富裕起来。在这次座谈会上,“全国援藏”的概念初步形成。中央的援助和特殊政策,使西藏出现了一批前所未有的现代工业和交通设施,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提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西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开发能源,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农牧林业和民族手工业发展,办好教育和文化,加强对内对外交流,切实做好民族、统战、宗教工作。(3)格桑益西、旦增:《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效》,《西藏研究》2018年第5期。在这次会议上,为了促进西藏的发展,中央确定了43项涉及民生的援藏工程项目,开始了全国性的援藏工作。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和稳定,确保西藏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长治久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4)《西藏工作文献选编(一九四九—二○○五)》,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479-480页。会议作出了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决策,由中央各部门与15个省市“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使全国性的援藏工作深入推进。会议号召全国各地方和中央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西藏的建设。

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继续强调“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并要求“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促进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转变到跨越式发展,社会局势从局部稳定发展到长治久安”。(5)《西藏工作文献选编(一九四九—二○○五)》,第550-551页。会议指出,全国支持西藏是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支援西藏的工作。

2010年,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深入分析了西藏的社会主要矛盾及特殊矛盾,提出西藏工作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会议在以往西藏工作强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确保”,增加了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目标任务。会议强调援藏工作要加大对口支援力度,要继续坚持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办法,要完善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6)侯尤峰:《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8年。

新时期党的西藏工作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形势不一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问题紧迫性放缓,发展与稳定的问题不断凸显,新时期党的治藏方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央根据西藏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持续的部署,历次工作会议都强调西藏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各种措施支援西藏工作。(7)肖京:《治藏方略的历史演进、当代探索构建与新时代治藏方略》,《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在全国性的对口支援推动下,西藏保持了社会局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的态势。

(三)新时代党的西藏工作治理方略的形成、完善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高度重视,逐渐形成、完善了治藏方略。

2013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8)《谱写雪域高原中国梦的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西藏发展纪实》,《人民日报》2015年9月6日,第1版。习近平同志从党和国家工作战略全局出发,强调边疆治理、西藏稳定是国家治理的重点,把保持西藏社会稳定,促进西藏长治久安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优先考虑。

2015年,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同志总结了我党60多年的西藏治理经验,提出了“六个必须”的治藏方略,对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治藏方略的战略要求、重要原则做了系统阐述。对于援藏工作,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搞好对口支援,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把优秀人才选派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的地区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西藏干部群众也要把自身的艰苦奋斗与中央关心、全国支援紧密结合,做好西藏工作。(9)《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人民日报》2015年8月26日,第1版。

2020年,中央召开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同志总结了党对西藏治理的成功经验,创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十个必须”,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10)《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第1版。对于援藏工作,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长期坚持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政策,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渐形成、完善了治藏方略,把治藏方略提升到新的高度,明确了治藏方略的总目标、重要原则、着眼点着力点,以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推动了西藏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援藏工作继续坚持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政策,并不断总结经验,援藏力度更大、目标更加精准、方法更加科学,由此,开创了援藏工作的新局面。

二、习近平援藏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

1994年,中央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决定对口支援西藏。1995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分管援藏工作,在亲自进藏推进福建援藏工作的实践中,逐渐提出了许多援藏工作的重要论述。本文按照工作内容分类和论述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对习近平同志援藏工作重要论述进行梳理,深入挖掘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始终从党和国家大局高度考虑援藏工作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亲自领导、部署和推动对口援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思想理念。1998年6月,习近平同志亲自挑选、护送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提出了“藏族汉族是一家人”,“福建和西藏林芝的友情,像雅鲁藏布江一样源远流长”等明确要求。(11)《1998年,跟随习近平进藏》,《人民日报》2015年8月24日,第1版。在林芝欢迎援藏干部大会上指出:“支援西藏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林芝地区的事,就是我们省的事。”(12)《1998年,跟随习近平进藏》,《人民日报》2015年8月24日,第1版。在西藏自治区党政座谈会上发言:“来不来西藏体会大不一样。来了,看了西藏的情况和面貌,对援藏工作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我们认为,中央关于全国支援西藏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全国的发展是各省、区、市共同的任务,各省、区、市的发展也不只是自己的事,都是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13)《1998年,跟随习近平进藏》,《人民日报》2015年8月24日,第1版。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14)《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第1版。

(二)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务

福建省的援藏工作是从1995年开始的,习近平同志时任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这期间,他把自己在福建宁德形成的脱贫思路用于西藏的实践,指导福建援藏干部建设了由高海拔贫困村易地搬迁至林芝米林县卧龙乡的唐崩巴新村。习近平同志任省委副书记以后,就确定了福建援藏的具体项目,主要通过解决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来推进西藏发展。1998年6月,习近平同志护送援藏干部进藏时,提出了“援藏工作就像接力棒”(15)《1998年,跟随习近平进藏》,《人民日报》2015年8月24日,第1版。,做好援藏工作要踏踏实实、久久为功,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从西藏返回福建后,习近平同志始终关注援藏工作,坚持援藏必须持续不断地关注和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项目,每一件事,都问得很具体详细。见到华而不实的援藏项目,他说:“你们要拿出几个能改善和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项目来,其他的不要讲太多。”(16)《习近平在福建》(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第301页。2011年7月,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努力做到“五个始终”:一是始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建立健全对口支援长效机制;二是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务;三是始终坚持国家支持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四是始终加强对口支援干部工作;五是始终注重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对口支援工作水平。(17)李海红、徐凤江、刘洋:《西藏百年发展与对口支援》,《知与行》2020年第5期。

(三)始终重视援藏干部人才的选拔优化

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选拔优秀干部人才援藏,1998年6月,他在林芝欢迎援藏干部大会上介绍,福建1995年送到林芝地区的第一批援藏干部,是从1 300多名报名者中精选出的;1998年又从1 500多名报名者中精选出第二批23名援藏干部。“要派最优秀的干部来,好中选优。”(18)杜尚泽、申琳、张晓松,等:《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人民日报》2021年7月25日,第1版。在2015年8月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搞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19)《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人民日报》2015年8月26日,第1版。

(四)始终以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激励援藏干部

1998年,在林芝八一镇同第一批援藏干部座谈时,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头上援藏的光环会慢慢地淡去,但是你们必须保持援藏的精神,回去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不要把当官作为目标,要把做事、做好事作为方向。”(20)《习近平在福建》(下),第296页。2021年7月,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接见了援藏干部代表,十分动情地提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锻炼了干部、成长了队伍。援藏应该是你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21)杜尚泽、申琳、张晓松,等:《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人民日报》2021年7月25日,第1版。

三、习近平援藏工作重要论述的福建生动实践和理论升华

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是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正如前文梳理的习近平同志援藏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所示,习近平同志对援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很多内容来自他在福建任职期间分管援藏工作和亲自进藏推进福建援藏工作的实践。这些重要论述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习近平同志援藏工作重要论述不仅有其在福建工作时的宝贵思想、理念、精神、作风做支撑,适应了新时期党对西藏治理的工作大局,指导了福建援藏工作的生动实践,助推西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理论升华,最终凝聚成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逻辑,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摆脱贫困》、“闽宁模式”实践生成到“长期建藏”治藏原则的理论升华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对闽东地区的脱贫工作有着深刻的思考,对对口帮扶宁夏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在援藏工作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援藏工作就像接力棒”,做好援藏工作要踏踏实实、久久为功,一件事、一件事去做等重要论述;他注重挑选优秀援藏干部,高度重视西藏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经过理论的升华,突出体现在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长期建藏”重要原则上。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深刻的理念方法,例如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等,深刻回答了如何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西藏昌都是西藏贫困人口最多、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脱贫攻坚是昌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突出任务,也是福建援藏最大的政治任务。福建援藏队坚持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把消除昌都绝对贫困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在对口支援项目规划安排中坚持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向民生倾斜。福建对口支援的八宿、左贡、洛隆、边坝四个县贫困发生率降至零,全部高质量提前完成脱贫任务。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亲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直接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形成了系统的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思路,亲自创立了“闽宁模式”,确立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成为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成功典范。福建援藏队积极借鉴“闽宁模式”的高层统筹、民生优先、产业对接、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五条经验,结合昌都实际,把“闽宁模式”运用到援助昌都的具体工作中,结合中组部关于开展“小组团”援藏工作要求,创新援藏组织模式,携手受援地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建起各类专业配套、精干高效的援藏“小组团”,在产业带动、项目落地、扶贫攻坚、民生发展、交流交往等多层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福建援藏队探索形成了巩固脱贫成果、增进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

(二)从“晋江经验”“数字福建”“三明医改”实践生成到“富民兴藏”治藏原则的理论升华

福建援藏队扎实践行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形成的“晋江经验”“数字福建”等宝贵思想、理念,以及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的“三明医改”经验,推动了对口支援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经过理论的升华,突出体现在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富民兴藏”重要原则上。

“晋江经验”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晋江发展得失的科学总结,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七下晋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提炼了以“六个始终坚持”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即“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22)《习近平在福建》(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第309页。这是对县域发展特别是市场主体建设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成果。福建援藏队扎实践行“晋江经验”,充分依托福建民营经济发达的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对接福建省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在藏福建商会等,以商引商、以商招商,吸引更多项目在昌都洽谈、合作、落地实施。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谋划信息化战略,大力推动“数字福建”建设,成为“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福建援藏队把“数字福建”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推广到“智慧昌都”建设中。在福建多方资源支持下,昌都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昌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寺庙、电子政务、雪亮工程、平安昌都、平安校园等信息化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由“智慧昌都”项目拉动基础通信保障设施的建设,走在“数字西藏”“宽带西藏”建设前列。

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多次对深化医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福建省三明市以调整医药目录、压缩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薪酬分配和监督考核,推动资源下沉和服务模式转变。福建省总结提升三明医改经验、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探索出许多有益经验,得到中央高度肯定。福建援藏队针对昌都县乡医疗人才缺乏、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引入福建三明医改理念,以福建援建的左贡县为试点,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智力医疗援藏,改革财政资金投入运行模式,全面推进县乡一体化、紧密型医共体,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医改政策体系和实施路径,打造了县域医改的雪域高原样板。

(三)从“古田会议”精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到“凝聚人心”治藏原则、援藏精神的理论升华

福建援藏队以源自福建上杭的“古田会议”精神为激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和践行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工作作风,把援藏干部和对口支援地区干部锻造成素质高、作风好、凝聚力强的队伍,经过理论的升华,成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凝聚人心”的重要原则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

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实现了人民军队浴火重生、凤凰涅槃。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古田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立了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引领全军重整行装再出发。两次不同时期的古田会议充分展示了不忘初心、方能本色前行的重大意义。2018年,福建援藏队会同福建龙岩市委在昌都市举办古田会议精神雪域行——“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展览,充分体现了福建与昌都红色基因一脉相承的革命历史渊源。福建援藏队通过大力传承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了福建与对口支援地区在红色文化、基层党建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福建援藏队还举办昌都干部赴闽培训班,安排学员到古田会议旧址、长汀苏区政府、谷文昌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通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等活动,抓好党性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使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成为昌都干部人才的新风尚。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和践行的优良作风。福建援藏队员以建设、发展、稳定、繁荣西藏为己任,通过组织昌都干部赴福建各地及机关、企业参观学习,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带到所在单位、带动党员干部、孕育优良作风。援藏干部人才以“援藏”促“在藏”,先后牵头组建起一个个“小组团”,在援藏实践中有效增强昌都干部的服务意识,行政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四)从福建“生态省”建设经验到新时代党的“十个必须”治藏方略的理论升华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推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木兰溪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创新实践。福建率先实施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经常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制度等一系列生态建设成果在全国推广。福建援藏队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生态建设实践经验,把对口支援地区昌都打造成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治藏方略中,强调“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福建生态建设实践和福建援藏生态实践的理论升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3)《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第1版。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地处三江源的昌都是这一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24)《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第1版。福建援藏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莆田木兰溪治理等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昌都实际相结合,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当地的治理效能,园林绿化植物物种数量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大幅度提升;推动生态建设与农林牧、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使福建生态文明之花绽放在雪域高原。

习近平同志在亲自推进援藏工作中,做了许多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福建援藏队始终全面贯彻习近平同志援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把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留下的宝贵思想、理念、精神、作风带到雪域高原,融入援藏工作,从林芝到昌都,形成福建援藏工作的生动实践,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援藏工作任务。习近平同志援藏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了福建援藏工作的生动实践,又通过再实践再认识,理论升华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昌都方略对口
物理复课有方略 三轮复习见成效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论用“势”的方略
昌都市灌溉地麦类作物增产栽培技术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简析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