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主题与思政育人切入点研究

2023-08-21郎佳红程木田郑诗程任明凡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程

郎佳红,程木田,郑诗程,任明凡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其他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各门类课程同向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2]。 中国现有各类高校3000 余所,根据学科特点,有文史哲类、理工类、经管法类等7 大类,其中大学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师、专业知识学习分别占到相应的80%[3],因此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应成为课程思政的主场之一。 不论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程,皆是知识、思维、技能结合体,是内涵了价值与理念的载体,是德与智的深度融合物。 它们不仅是科学规律的发现,也是人类思想凝聚的结晶,更是人类文明的文字载体。 不仅是理论、科技、思想、文化的凝聚,也是内含了人类探索理论、追求科学、探寻规律的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所在。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开展课程思政,牢记新时代教育使命,“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必然实现培养的新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结果。

1 课程思政推进制度建设

根据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所有高校积极建设思政机制,优化教学体系,高校上下形成课程思政好氛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各高校组织座谈会,集思广益,集中思想,深刻领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牢记“教书育人、育人为先、德育为重”本质要求,履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使命,秉持课课可育人,人人可思政的理念,推进课程思政机制的建设,促进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优化。

明确责任、注重细节。 学校党委领导下各级党委要树立立德树人意识,明确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细化基层系室课程思政实施任务要求,激励课程教师开展思政育人。 做到课程思政有据可依,需要做好课程思政源头细节工作。

科学组织,统一协调。 浓郁课程思政氛围,确保思政育人有序开展,需要学校各教学单位与各职能部门工作联动、统筹协调,相互合作、彼此支撑,形成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课程教学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项目支持,评价保障。 学校做好课程思政有力推手,设置思政课题专项。 通过设置课程思政专项资助,激发教师开展思政课题的研究,助力提升课程思政的技巧和水准,推进课程思政的内涵式发展,推动教师多实践多积累以形成思政育人特色。

2 课程思政育人主题分析

自有史以来,人类的发现、发明、文化、文明、精神、信仰等一系列成果大多溶解于各类书刊典籍之中。 精读文献典籍、教材课本等文字读物,欣赏曲艺杂谈、音乐影像等素材,挖掘溶入其中的规律、真理、精神和力量,必能找到打动心田的东西,正如常感动于读者的人物事迹报告、故事影像,其实并不是感动于文字和影像音律本身,而是文字影像驮载的精神与力量。 遵循教育规律,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回归“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根本,课程教师需要开拓课程思政主题,并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融入思政育人中,宣扬民族自信心国家自豪感。

主题一,宣传国家发展战略、方针政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线下教学优势,宣传中国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弘扬国家主旋律,传播时代正能量。

主题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的,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铸就“中国梦”。 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自觉把人生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结合起来。

主题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是社会之根,社会为人之本。 在课程教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层面,培育与引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主题四,宣扬红色文化及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性和排他性,特指中国红色文化。 它蕴含着深刻的进取精神,舍身忘我的革命情怀。 经过百年的沉淀,华夏大地沉积了厚重的红色文化,流淌着着红色基因。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继承不畏艰难的毅力,前赴后继家国情怀。 给学生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主题五,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躬耕不辍、拼搏进取,创造了博大深邃、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文化。经过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壮大,源源不断地传承着厚实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前进动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元素,不仅是在传承先人的精神精髓,也是新时代发展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激发当代国人创新新时代文化动力。。

主题六,培养科技伦理和职业操守。 科技伦理是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 敬业精神是人们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境界,先人后己自然情怀。 作为教师,带头遵守学术规范与科研伦理,以宽阔的科学视野,深邃的专业知识,并结合自身的科研教学感悟,将科学精神、敬业精神融入教书育人活动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实事求是作风,恪守科学伦理,秉持职业操守。

主题七,开展创新思维教育。 创新就是以现有的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中,旨在更好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创造想象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质疑、解疑,突破定势、别出心裁地解决实际疑惑;鼓励学生以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的改进方法、方案、思路或者发明、创造出新的事物。

主题八,开展人文情怀教育。 人文情怀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关切,对自身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与维护。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切入人文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明道理、辨是非、勇争先、敢担当。 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

主题九,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教育。 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鼓励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发现人生美德,找到人生追求,奉献小我,服务大我。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志愿学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3 课程思政育人切入点分析

上文探讨了课程思政的育人主题,下面讨论如何挖掘与组织思政素材。 根据专业特点挖掘富有意义的思政素材,根据育人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组织,以使思政育人鲜活有灵魂,让学生“心动”,促其深思,引发共鸣,有感悟有启发。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有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文史哲类、经管法类、艺术类、教育学类等7 大类专业。 对于不同特点的专业、不同性质的课程,思政育人主题、思政素材的选择、组织是不一样的。

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旨在教育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引用大国工匠精神、功勋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旨在教育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辩证观,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关于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建立绿水青兴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旨在引导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处理医疗领域中实际问题,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方针与政策,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尊重规律,实事求是。 在课程教学中,切入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培养先人后己、乐于奉献职业操守。

文史哲类专业课程思政,旨在引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围绕政治认同、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个人诚信等方面选择、组织课程思政素材,系统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针政策、民族尊严、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道德法治、职业操守等开展教育,加强“四个服务”、“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核心价值教育,真正体现文史哲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旨在引导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观和辩证法、方法论等基本原理认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方针政策、规划战略。 课程教学中切入思政育人,训练学生的管理思维、前瞻意识、科学决策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中国经济管理新思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丰富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与方法,培养德才兼备富有创造力富有经济管理良策,敢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旨在在弘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方针政策、规划建设,引导学生在文艺作品创作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握和谐文化、生态文化的科学内涵,创作反映新时代中国新风尚的优秀文艺作品。

4 课程思政实施思路设计

课程思政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需长期坚持而又要注意每一个育人细节。 课程思政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实施主体,即课程教师。 课程教师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坚实的知识基础、硬实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勤勉的教学态度,开阔的育人视野,灵活的育人技巧。 “水积不厚,无力负舟”、“打铁还需自身硬”。 实施课程思政既不是从物理层面上进行思政元素的简单添加,也不是在讲课中生硬穿插所谓的思政素材,更不是针对某个事件评头论足甚至发牢骚,而是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需要。教书育人是一名老师精心教书、用心育人天然的责任与使命。 在思政育人中,课程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国家发展道路、方针政策、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传统继承、志愿服务、科技创新、职业操守等育人元素结合授课内容,利用此境此景、此情此感的有利时机,恰到好处地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智育与德育双丰收。 怎样设计课程思政思路呢? 一是课程教师把握课程思政理念,理解透课程思政的内涵,从顶层完成课程思政机制建设;二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目标,梳理课程结构、把握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内容深层蕴含的育人点;三是做好课程思政相关思政素材的储备,对可融入教学的思政素材进行系统化精选、组织、设计;四是构思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设置思政切入点,规划育人主题;五是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情境等特定条件,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由教学内容平滑切入思政育人教学。 六是把持课程思政力度和时间,春风细雨润物无声,保证育人犹如学习过程中注入暖暖的“甜”点心,犹如田野漫步中短暂的小休憩;七是把握回切时机与会切点,自然回到课程教学主干上来。 课程思政不是撇开课程教学,而进行课程“思政化”说教,而是利用课程教学中育人元素、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总之,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思政育人,要保证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保证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

5 关注思政细节确保育人实效

开展课程思政育人需要根据课程教学中的特定环境,灵活切入到特定育人主题,开展思政育人在特定环境中,组织思政素材,切入思政主题,进行内容亲和、意义深刻思政育人。 思政育人要具有针对性、目的性,保证育人的鲜活有灵魂,确实让学生“心动”,引发共鸣,促其深思,获得感悟,得到启发与力量。

课程思政是在教书育人中进行立德树人的职责本分,是教师使命担当,从育人点自然而然中升华到育人的惯性使然。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有理工类、文史哲类等7 大类专业课程。 对于不同特点的专业、不同性质的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主题确定、思政素材的选择与组织是不一样的。 根据课程性质与作用、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条件可切入到思政育人主题一。 通过相关专业科技发展、技术应用、成果效果、功勋人物事迹等方面,切入到思政主题二,开展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等方面开展思政育人。 从学生的素质塑造、人文情怀、社会担当、主人翁责任等方面切入思政主题三,从学习环境、人才培养、态度端正、韧性塑造、成就达成等方面切入思政主题四,从身边的文化传承、行为习惯、特定节日、民族气节等切入到思政主题五,从课程关联的新知识、新理念、新发展、新应用、新成就、功勋人物事迹等方面切入主题六,从平时教学、实验实训、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新规律新技术发现等方面切入思政主题七,从集体活动、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切入思政主题九,鼓励学生学业有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放弃小我服务大我。

如何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特定环境开展思政育人,授课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而且还需要有非常坚定的国家民族认同和高度的政治站位,同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做到正确把握,对课程知识点深层精神内涵深度把握,对课程教学中平滑回切思政育人的技巧运用自如。

6 结语

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是一项多方协作、全局规划的精细育人工作。 不仅需要学校上下一盘棋做好课程思政保障制度建设,还需要从学校层面、教师个人层面做好课程思政素材建设与储备。 除此之外,课程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师需要具备综合教学素质,不仅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硬实的教学能力、务实的教学方法、踏实的教学态度,还需要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开阔的教学视野和灵活的思政技巧,以及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性与执着。 在完善的课程思政“三育人”大环境里,具有了全面思政素养的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才能更灵活根据特定环境,通过内容引申、情景渲染、情境转场等方法,因势利导、因时利导、因事利导、因人利导,把握有利时机,恰到好处切入思政点,依据适宜思政主题开展针对性思政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鲜活而亲切,简约而深刻,心动而共鸣,感悟而深受启发,真正让思政育人落到实效。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