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养殖业抗生素滥用危害及预防措施

2023-08-20杨祎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农业农村局

北方牧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寡糖兽药病原

□杨祎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农业农村局)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国民对畜禽产品(肉、蛋和奶等)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国内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 而兽用抗生素因其具有抗菌防疫功能广泛应用畜禽养殖业。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 我国畜禽业养殖技术较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为落后, 且很多养殖人员养殖知识和技术相对较低, 导致养殖场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或滥用现象十分常见。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可导致多种负面影响, 其中其中包括影响畜禽健康和畜禽产品的品质、 抗生素残留影响消费者健康和耐药菌株出现与流行等, 造成相关经济损失巨大。

为减少抗生素使用, 我国农业农村部颁布相关文件要求2020 年7 月前饲料企业应停止生产含抗生素的饲料, 这意味着养殖业需要积极开展减抗或替抗。 然而,部分养殖户不知晓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或不知道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开展减抗或替抗, 导致其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或滥用现象。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 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或滥用的危害, 以及避免滥用抗生素的预防措施, 旨在为提高养殖户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一、 抗生素的定义及分类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动植物产生或分泌的一种可杀灭细菌、 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治疗或预防以上病原感染引起的疾病。 此外,部分抗生素因具有促生长作用, 长期被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目前畜禽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抗生素根据抗菌原理可分为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等。 常见的磺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磺胺甲氧嘧啶、 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甲咪唑等,其可通过抑制细菌核酸(叶酸)合成发挥抗菌功能; 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金霉素和四环素等, 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30S 亚基结合抑制其肽链增长和细菌蛋白合成发挥抗菌功能;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泰乐菌素、 克拉霉素和红霉素等,其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功能,此外该类抗生素还对支原体、 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病原感染具有较强的治疗效果;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链霉素、 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等,其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但部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毒性 (如肾毒性)。

二、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保障了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不仅可治疗或预防部分病原(主要为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减少养殖企业(户)经济损失; 在饲料中添加部分具有促生长功效抗生素还可降低畜禽料肉比,缩短畜禽出栏周期等,给养殖企业(户)创造更多的利润。

诚然,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滥用)虽提高了养殖效率且降低成本, 但所导致巨大危害也不容忽视,且近年来危害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 耐药菌株出现与流行

长期使用抗生素虽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生长,但也可导致耐药菌株出现与流行。 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养殖, 低浓度抗生素可“筛选”出耐药菌株,养殖户继而选用其他种类抗生素作为添加剂或药物治疗。 长此以往下去,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导致可用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 逐渐到无药可用的地步。

(二)降低畜禽免疫力,影响畜禽健康

长期使用抗生素也可抑制畜禽肠道益生菌增殖,由此引发肠道菌群失调,影响畜禽肠道吸收营养物质效率,提高料肉比等;此外,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肠组织结构,造成畜禽机体紊乱,对肠道病原(如病毒)更加易感,由此引发腹泻等疾病几率增高。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导致部分抗生素通过血液迅速进入全身,损害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继而免疫力下降,感染其他病原(如细菌和病毒)风险提高;或影响机体正常发育和器官损伤等。如长期使用四环素可造成肝损伤和肾损伤等,还可影响幼畜骨骼发育等。

(三)抗生素残留降低畜禽产品品质,影响消费者健康

一方面, 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易造成畜禽产品(如肉类、蛋类和乳类产品)抗生素残留或超标;另一方面,抗生素大量使用易使畜禽抵抗力下降,畜禽感染病原后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可能降低畜禽产品保质期等, 继而影响畜禽产品的品质。 由于国内畜禽产品抗生素含量超标或残留, 目前有很多国家已禁止从我国进口相关畜禽产品,如2003 年日本禁止从国内进口鳗鱼相关产品主要原因是抗生素含量超标。

消费者长期食用抗生素残留畜禽产品可能导致体内出现耐药细菌株几率增高, 甚至出现“超级耐药菌”, 出现用于治疗疾病的抗生素效果差等。 此外,部分消费者经常食用四环素或青霉素抗生素残留畜禽产品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 甚至出现急性血管性水肿和呼吸困难等。

(四)对环境的危害

研究表明, 进行抗生素治疗后大部分药物会随畜禽粪便和尿液等排入自然界, 这些含抗生素的废弃物可通过多种降解方式(如水解、微生物降解和吸附等)进入生态环境,以污染水源和土壤等。 以土壤为例,抗生素可通过粪污还田进入土壤,继而通过渗透等方式污染水源,改变水源中微生物环境; 抗生素通过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改变食物链生物(如草食动物)机体内微生物环境,导致耐药菌株流行等。 消费者作为食物链顶端生物, 其受抗生素残留的负面影响也是最大的。

三、 畜禽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预防措施

(一)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

一般而言, 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可保障畜禽健康,继而减少抗生素使用。 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为畜禽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 明确不同畜禽品种的饲养方式, 精细化管理饲养, 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均衡,从而达到提高畜禽个体抵抗力和群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对于疫病的防控应注意以疫苗免疫接种为主,抗生素治疗为辅。 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特点, 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从正规渠道购买疫苗,规范化操作对畜禽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及时清理粪污,定期对全场进行消毒、开展灭蚊驱鼠等工作;建立发病动物隔离区,定期观察动物健康状态,一旦发现疑似发病动物及时隔离饲养, 并利用实验室诊断技术确定致病原,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病原从外界进入养殖场,需对入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不从疫区引种等,对引种动物进行严格的病原监测和隔离饲养等。

(二)治疗疾病科学用药

动物发病时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需先确定致病因,其后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所有疾病经过兽医诊断,确诊后由职业兽医师开具处方药, 若畜禽发病是由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所引起, 其针对性防控措施则包括紧急疫苗免疫(病毒感染)或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寄生虫)。 若为细菌感染引起, 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场)可分离细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以筛选细菌敏感药物,继而使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其不但可有效治疗疾病,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此外,对于细菌病的治疗,需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周期,制定正确的给药方案和联合用药等, 以减少耐药菌株出现几率。

(三)选择抗生素“替代品”

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和养殖业对 “替抗、减抗”的重视,目前已有多种抗生素“替代品”应用于畜禽养殖,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常见的替代品有微生态制剂、寡糖和中草药等。

1.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对宿主生长发育有利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研发的制剂, 其不具有耐药性、药物残留和毒副作用等缺点。 常见的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等厌氧菌,其可定植于肠道形成一层生物膜,有利于抑制致病菌定植肠道, 同时也可以增强宿主消化能力和营养吸收能力,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降低发病几率等。 此外,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显著减少肠道致病菌增殖, 从而减少粪便中挥发性氨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改善舍内环境。

2.寡糖

寡糖可分为普通性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其中普通性低聚糖包括乳糖、蔗糖等,可被机体消化水解为葡萄糖并吸收; 功能性低聚糖则包括果寡糖、木寡糖等。 功能性低聚糖有多种优点: 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繁殖, 抑制有害菌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结合或吸附病原菌,且部分寡糖具有免疫佐剂或免疫调节的作用,可结合某些毒素或病毒; 寡糖代谢物可降低肠道PH值,提高肠道对矿物质吸收能力,提高消化能力和营养物质吸收能力等。

3.中兽药

我国中兽药来源广泛且资源丰富, 部分中兽药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控,其具有来源天然、作用多样、经济环保和安全可靠等特点。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中兽药添加剂具有多重功效:如山楂和陈皮等因其独特的香味而提高饲料适口性和增强动物的食欲等;部分中兽药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可通过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而提高抗菌能力,或抑制细菌结构或代谢发挥杀菌能力;部分中兽药可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提高血清中IgA 和IgG 等抗体水平,如黄芪多糖、蒲公英和金银花等;部分中兽药具有降低动物热应激作用,如夏枯草、甘草和芦根混合制成中草药添加剂可抑制奶牛热应激,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奶品质等。

猜你喜欢

寡糖兽药病原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壳寡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5%氨基寡糖素AS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兽药
兽药GSP认证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