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对抗结核药物所致恶心呕吐反应的影响

2023-08-17吴洁如施伎蝉徐瑶琪廖德珺叶新春毛牵弟

新中医 2023年15期
关键词:神阙穴抗结核恶心

吴洁如,施伎蝉,徐瑶琪,廖德珺,叶新春,毛牵弟

1. 温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浙江 温州 325000

2. 温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浙江 温州 325000

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浙江温州325027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肺部疾病,具有很高传染性。当前控制肺结核最有效的手段是督导短程化疗方案(DOTS),研究发现多种抗结核药联合使用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以恶心呕吐反应最为常见,严重时会使患者被迫终止治疗,延误患者病情[1]。中药穴位贴敷能将中药方剂与经络穴位效应相结合,通过吸收、渗透等过程,将药效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减轻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2]。本研究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17)》[3]中涂阳初治肺结核的诊断标准。2 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1 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且胸部影像学检查阳性;1 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1 份痰标本分枝杆菌培养提示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符合上述任意1 项即可确诊。

1.2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0~80 岁;试验前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无乏力、肝脾肿大,且肝功能正常;患者自愿接受本试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入院时合并胃肠道不适;神阙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相应位置皮肤有破损、感染;因各种原因终止治疗。

1.4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6 月—2021 年12 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0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2 例。治疗组男25 例,女27 例;年龄[43.50(33.00,57.00)]岁;病程[5.00(3.00,7.00)]周。对照组男27 例,女25 例;年龄[44.50(34.00,61.75)]岁;病程[5.00(3.25,7.00)周]。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温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批号:2019-01-012)。

2 治疗方法

2 组均给予DOTS 治疗。口服异烟肼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636),每次300 mg,每天1 次;利福平(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33020235),体质量<50 kg,每次450 mg,体质量>50 kg,每次600 mg,每天1 次;吡嗪酰胺(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54),每次1 500 mg,每天1 次;乙胺丁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602),每次750 mg,每天1 次。

2.1 对照组在常规应用DOTS 基础上给予面粉贴敷治疗,取3 g 面粉用0.9%氯化钠溶液调成糊状,放置于空白敷贴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当天开始,分别敷于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及神阙穴上,持续6 h,第2 天将新敷贴贴于对侧对应穴位(神阙穴除外),如此往复左右两侧对应穴位轮流贴敷,直至观察疗程结束。

2.2 治疗组在DOTS 化疗方案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贴治疗。处方:党参、丁香、半夏、吴茱萸、肉桂按3∶3∶3∶4∶1 比例混合后,使用研磨机打磨成细粉,每次取3 g,加适量生姜汁调成糊状,放置于空白敷贴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当天开始,敷于患者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及神阙穴上,持续6 h,第2 天将新敷贴贴于对侧对应穴位(神阙穴除外),如此往复左右两侧对应穴位轮流贴敷,直至观察疗程结束。

2 组均连续治疗3 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恶心呕吐反应出现时间。观察2 组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1 d 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时间。②恶心呕吐反应分级。参考文献[4]将恶心呕吐反应分为0~Ⅳ级,其中0 级:无恶心无呕吐;Ⅰ级:有恶心无呕吐,不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Ⅱ级:每天呕吐1~2 次,不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Ⅲ级:每天有呕吐3~5 次,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Ⅳ级:每天呕吐>5 次,卧床,不能进食和日常生活。③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非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考文献[4-5]结合恶心呕吐反应分级拟定。完全控制(CR):恶心呕吐反应分级0 级;部分控制(PR):恶心呕吐反应分级Ⅰ级;轻微控制(MR):恶心呕吐反应分级Ⅱ级;未缓解(NR):恶心呕吐反应分级Ⅲ、Ⅳ级。总有效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

4.2 2 组恶心呕吐反应出现时间比较对照组恶心呕吐反应出现时间[4.00(2.00,5.00)]d,治疗组恶心呕吐反应出现时间[4.50(3.00,6.00)]d,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3 2 组恶心呕吐反应分级比较见表1。治疗后21 d,治疗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分级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组恶心呕吐反应分级比较例

4.4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21 d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5 2 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21 d后,治疗组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4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77%;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49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23%,2 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多种抗结核药联合使用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反应,严重时会使患者被迫终止治疗,延误治疗。中医认为肺结核药物所致的胃肠反应多与患者素体虚弱,加之抗结核药物药性峻猛,易致脾气受损,脾虚生湿,湿生则气滞,胃气失于下行,运化失司,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恶心欲呕等不适。临床上对于抗结核药物出现的胃肠反应常以健脾化湿、降逆止呕为治则。本研究采用的处方是根据吴茱萸汤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来的自拟经验方,配合中医经络理论,外用贴敷于特定穴位,使药物透过皮肤,通过经络巡行作用于人体来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方中半夏降逆止吐、镇咳祛痰,生姜汁为“呕家圣药”,散寒解表、降逆止呕,丁香温中降逆,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助阳、开郁化滞,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肉桂温中理气、活血祛瘀通络。诸药联用,起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本研究所选用腧穴为内关穴、神阙穴、足三里穴,均为临床止呕要穴。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八脉交会穴;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为胃经合穴,两穴配合使用有和中降逆功效。神阙穴位于人体的脐部,位任脉要穴,与带脉关联,和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相通,为“元气”之根本。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内关穴、神阙穴、足三里穴行药物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反应分级、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防治DOTS 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减轻呕吐恶心症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甾醇类、有机酸、多糖等,具有止咳平喘、抗肿瘤、止呕等药理作用[6];生姜主要成分姜酮和姜烯酮混合物有显著末梢性镇吐作用[7];丁香既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强消化功能,缓解恶心呕吐,又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8];吴茱萸富含的吴茱萸次碱有胃黏膜保护作用[9]。其含有的肉桂挥发油及其成分桂皮醛能松弛离体豚鼠回肠纵肌,具有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作用[10]。同时,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均含挥发油,容易被皮肤吸收。但2 组恶心呕吐反应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可能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疗效主要是体现在恶心呕吐反应症状的改善方面,并不能改变恶心呕吐反应出现时间;另外也可能与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偏少、研究时间较短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防治DOTS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能减轻患者呕吐恶心症状。

猜你喜欢

神阙穴抗结核恶心
自拟骨痨汤联合神阙穴拔罐对老年脊柱结核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莱菔子热奄包外敷神阙穴联合按摩疗法治疗胃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中药敷贴神阙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