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2023-08-16杨红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不仅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还包括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以及组织振兴。因此,应着眼于加强乡村文化教育,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借此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

关键词:乡村文化;民族地区博物馆;乡村振兴

就乡村振兴而言,乡村文化振兴是其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丰沃的物质是发展基础,正是因为文化的注入,它才有了丰富的内涵与灵魂。对乡村的振兴来说,不仅仅要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高的层次在于开展文化宣传,加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无论何时,加强乡村文化教育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梁漱溟所言,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乡村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乡村文化内涵与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一)乡村文化的内涵

不同于城市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其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农耕文明史的大国,如果说乡村是“根”,那么乡村文化则是精神铸就而成的“魂”。作为乡村居民精神生活的产物、心灵依托所在,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赖以生存的根基,是乡村居民田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乡村居民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的动态体现。在长期历史积淀过程中,乡村居民形成的乡风民俗、生活习惯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都是乡村文化的生动反映。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推进和更新,乡村文化也呈现动态化发展趋势,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推陈出新。基于此,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提高乡村居民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二)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相适应、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其中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要求。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农村的发展,也阻碍着国家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心所在。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以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

乡村是居民生活的共同体,乡村文化则是乡村居民群体生活智慧的长久积淀,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也能够有效增强乡村居民的凝聚力。本文从五个方面出发,详细分析以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

(一)以科技文化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助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组织等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基础,产业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的实现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新形势下,简单的生产显然已经与现在乡村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科技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加强针对乡村居民的科技文化宣传,能有效发挥科技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围绕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展开科技文化建设,可以组织科技人员到农业发展一线进行实用生产技术的传授,确保科学化种植;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教授乡村居民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发挥线上与线下同步销售的作用,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

(二)以主体意识建设为乡村人才振兴助力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居民主体意识的发挥。实践证明,乡村居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实施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充分调动乡村居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可通过进行主体意识培育的直接方式,加强主体意识建设,其中,尊重乡村居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应加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相适应的主体意识培养,使乡村居民认识到自己才是促进乡村发展的主人,从而加深对自身存在意义和实现乡村振興终极价值的认识。

(三)以礼俗文化宣传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在空间排列上形成的相对固化的礼俗社会,礼俗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文化发展对于社会发展进步都具有推动作用。文化建设可以启智育人、凝神聚气,所以以礼俗文化宣传唤醒乡村居民的自主意识,可激发其产生建设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古至今,“礼”都是我国传统社会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礼俗文化能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促使人们选择、调整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基于不同地区礼俗文化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礼俗文化宣传,将尊老爱幼、团结邻里、重情重义等思想深耕于每一位乡村居民心中,进而孕育出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四)以生态文化建设为乡村生态振兴助力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乡村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乡村居民既是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主体,同时也是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的主体。因此,转变人们的生态观念,对乡村生态振兴及乡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乡村经济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导,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可促使乡村居民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促进乡村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组织振兴助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主心骨,因此需要综合分析当前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基层干部素质情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基层干部发挥着凝聚民心的作用,其应积极引导全员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增强乡村居民的认同感,进而为乡村组织振兴助力。

三、民族地区博物馆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中往往有着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藏品,还有很多记录着地区发展轨迹的文化硕果,其是人们开展文化学习研究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另外,博物馆还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对所有人群开放的公益性场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优势日益凸显。之所以民族地区博物馆可以发挥良好的文化传承作用,是因为民族地区拥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有形的文化形式来传承无形的文化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保护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其保持较强的原始性和独特性,可以更好地推进当地的文化建设。在社会经济的影响下,文旅融合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为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更加明显,同时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服务功能。

四、基于民族地区博物馆加强文化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加强文化传承功能,延续文化事业建设

有关部门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强化管理的措施,依托自身的文化宣传优势,尽力克服乡村地区文博资源匮乏的问题,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对地方的文化建设计划加以梳理。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博物馆的宣传力度,确保其发展可以获得乡村群众的支持,使其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下能够在各大新闻媒体中展示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可以使用充分的事例来介绍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宣传氛围;另一方面,博物馆方要积极整合当地的乡村文化资源,对资源进行收集和保存,将其作为开展文化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做好后续的文化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民族地区博物馆要从多途径、多方面出发为现实服务,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收集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各类资源,以便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二)发挥宣传教育功能,为乡村文化建设造势

在推进乡村地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将关注点放在人民群众身上。为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管理者要注重文化造势,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建设服务氛围。博物馆方可以面向社会大众,按照文化建设的要求,将自身作为教育基地,将革命历史文物纳入馆中,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博物馆可以通过陈列文物、展览文物及出版文献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新时期乡村人民的精神风貌,激发乡村地区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在国庆节、建军节等特殊节日,民族地区博物馆可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引导乡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共同保护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其可以在文化学习中提升精神认知水平,从而彰显民族地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三)发挥服务功能,为乡村文化建设强基

博物馆中的文物都是真实可触的,属于文化的有形载体,其在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在乡村地区的社会公众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民族地区博物馆在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有效加大对馆藏资源的开发力度,并且要树立正确文博观,不要因为处于乡村地区就限制发展眼光。在当下文旅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博物馆要注重对当地建设发展历史的保护,为当地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工作提供有效服务。同时,民族地区博物馆应当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有价值的文化活动,拉近乡村地区人民群众与民族地区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建设需求,积极筛选适合编研、推动文化发展的题材。此外,民族地区博物馆要尽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中心辐射能力,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方式优化服务体系,稳固自身的文化建设成果。

(四)坚持以人为本,为乡村文化建设固本

民族地区博物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因此必须在了解乡村地区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发展符合乡村地区民情的文化事业。因此,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要从思想观念上实现转变,而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借助一切有效的方法方式,加强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文化沟通,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氛围,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建设创造人文依托。民族地区博物馆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由政府部门直接拨款,用于民族地区博物馆的优化建设。在诸多的文化服务机构中,民族地区博物馆始终是政府部门主导的重要机构。将此作为文化活动与辅导中心,建立完整的乡村地区文化体系,需要以民族地区博物馆中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为其他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五、结语

对乡村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是其“精神原乡”。得益于优秀乡村文化的浸润,我国诸多乡村仍然保持着人文风尚和民俗风情之韵,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料,人们应当注意对这些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民族地区博物馆的职能之一就是抢救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只有加强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发挥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确保其起到团结带领各族同胞的积极作用。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其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在当今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振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评价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的软指标。虽然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已经逐渐步入世界前列,但“三农”问题仍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推动乡村与城市建设實现均衡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应立足群众需求、财政能力和文化特色,把乡村地区博物馆建设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力保障,促使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培育和促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

参考文献:

[1]马琳,于彩芹,李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J].乡村科技,2020(16):26-27.

[2]傅智佳,陈鸿腾,杨倩.“互联网+”助力乡村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0(21):231-232.

[3]王忠武.乡村文明的价值结构与新时代重构:实现乡村振兴的文明复兴之路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8(5):43-48.

作者简介:

杨红艳,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文物博物系列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利用。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