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产城教融合 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2023-08-15张启鸿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开发区产教校企

□ 文/张启鸿

产城教融合发展探究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发挥着培养能工巧匠与大国工匠、传承技术与技能、促进就业与创业等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北京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职业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高职教育在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中承担着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前提基础。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必须紧靠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强化“产城教融合”、校企合作,紧抓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不断打造自身品牌,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产城教融合”源自于产城融合和产教融合的理论。关于产城教融合的概念,目前已有的研究不多。美国和荷兰的学者早期提出了官产学三者关系的三螺旋理论[1]。产城教融合在学术界的探讨则以潘中多等(2021年)为代表,他将三螺旋模型中的“大学”扩展为包含各类型的大学及职业学院等;“产业”从科技产业扩展为广义的产业范畴,涵盖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政府”则包含了各级政府,涉及省市、区县、乡镇等[2]。这一扩充赋予了三螺旋模型更广泛的应用空间,用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基础,冯春盛等(2020年)认为,产教城概念主要是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产、教、城分离现象,配合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而产生的[3];柯玲等(2017年)认为,产教城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在产业、职业教育和新型城镇化三者之间形成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态势[4]。而这里我们所采用的产城教融合的概念是以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基础,探究如何立足区域、以职业教育产城教融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受制于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产城教融合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产城教融合的深化改革,是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立足开发区办高职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围绕产城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具有北电科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明显成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了9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140余个,工业总产值占全市22%。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6亿元,单位土地投资、产出强度等主要效益指标稳居全国开发区第一位。2015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整体迁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开发区唯一高校。学校确立了“依托开发区办高职、依托产业办专业”的发展道路,明确了“建在开发区、服务开发区”的办学目标,深入分析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精准对接开发区“4+2+1”产业体系,形成了深度融入“高端汽车、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五条线”,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一是建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组建由北京市教委、经开区以及企业组成的发展理事会,与经开区签署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由153家单位组成的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助推北京经开区出台《新区关于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细则》等文件。

二是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学校出台产业学院建设等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超过90家,与百度Apollo、久其软件公司等企业共建4个产业学院,建设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70多个生产性实训项目。

三是深化双主体育人成效。校企共同构建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SCI)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32个,开设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国航班、奔驰班等20个订单定向班,现代学徒制学生超过600人。目前,学校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超过300家,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

以深化产城教融合进一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到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部署要求。学校将立足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科学规划学校事业发展布局,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以深化产城教融合为引擎进一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一是着力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学校将始终坚持把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放到新时代首都发展中谋划推进,聚焦北京市委市政府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在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办学中找准定位,明确战略方位,以分类发展和开展职业本科建设为契机,以建立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产教城融合发展模式为关键抓手,切实提升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贡献度,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二是着力构建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围绕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超大城市运行管理和高品质民生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创建以专业群为基础的产业链、职业链、知识链、实践链“四链”衔接融合的产教融合新范式,全面探索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联合国内外知名和行业头部企业建设10个左右特色产业学院,高标准新建一批大师工作室、中试基地、工程师学院、学徒制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标准建设产教融合工程中心。

三是着力培养具有大国工匠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将认真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突出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深化“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全链条全过程培育“工匠精神”,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产业引领、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适应性,形成“首善标准、职教特色”育人体系,为首都各行各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开发区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