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 培育基础学科未来“领跑者”

2023-08-15文/彭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丘成桐基础学科领跑者

□ 文/彭 刚 程 曦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曾就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论述。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就相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清华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一贯高度重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始终坚信“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不断积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经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更多基础学科功底扎实、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深入创新探索、勇于突破常规,构筑拔尖人才培养特区

2009年,学校推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学堂计划”),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特区,并于2010年首批入选“拔尖计划”。“学堂计划”历经11年大胆创新、深入改革、因材施教,在理念创新、氛围营造、机制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7年以来,“学堂计划”新增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哲学班、经济学班,7个学科基地入选“拔尖计划2.0”基地,目前“学堂计划”在校生规模超过800人。十余年来,“学堂计划”已累计培养毕业生1,400余名,9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攻读基础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学堂计划”相关成果获2018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强基计划”,学校于2020年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实体书院,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其中,致理、日新两个书院旨在选拔培养在基础理科和基础文科领域有突出特长且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生,与“学堂计划”并轨运行;未央、探微、行健三个理工双学位书院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基础和核心专业素养的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强基书院通过打通选拔、培养和后续发展多个环节,积极探索科教协同、理工融合、导师制、本研衔接等新型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强基书院在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的作用。

在中央和教育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自2020年底开始实施“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并于2021年成立求真书院,支持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在基础科学领域培养中国自己的“八百铁骑”。求真书院突破传统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尽早找到数学领军人才的“好苗子”,给予他们从使命到志趣、从人文到科学、从精神到体魄的全面培养和塑造。这是学校在基础学科领域大力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在中国本土实现一流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次重要尝试。2022年2月,求真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美国普特南数学竞赛①模拟赛,成绩优异,超过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同年段学生的平均水平。

匹配优质资源、深化教育改革,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聘请一流学者,培养未来拔尖人才。杨振宁、丘成桐、姚期智三位大师级人物,都对清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学堂班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除丘成桐、姚期智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张希、施一公、郑泉水,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万俊人、钱颖一等著名学者担任各学堂班首任首席教授,主持项目培养体系设计并参与学生培养。学校聘请五位科研教学造诣深厚、管理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担任各强基书院首任院长,并从各院系聘请400余位教师担任导师,每周与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书院师生间的“从游”氛围和“濡染观摩之效”逐渐形成。在求真书院,丘成桐先生为学生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和研学活动,邀请菲尔兹奖获得者考切尔·比尔卡尔等全职加盟清华大学,促使高水平师资与数学英才深入互动,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育人空间。

二是改革课程体系,凸显创新培养特色。学堂班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开设提升挑战度的基础课程、培养复合型学术人才的交叉课程和提升科研能力的实践创新课程。强基书院在教学改革中更进一步,强调培养方案“宁留白不超载”,努力实现“让最适合的人上最需要的课”,养成学生深厚的科学、人文基础与核心专业素养。各书院2021年开设定制课程80余门,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脉络,培养探本溯源、突破定式的思维方式。例如:行健书院引入钱学森力学班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而行之有效的“进阶式研究学习系统”,提供创新挑战问题(X-Idea)、增强版学生研究训练(ESRT)、开放挑战性创新研究(ORIC)、高年级学生研究员计划(SURF)、综合论文写作等贯穿大学四年的科研兴趣发现与科研能力发展体系。书院在提升课程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有学术志趣、学术潜力的学生提供“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方案,率先开展本研贯通培养的试点工作。

三是强化使命驱动,坚持成人成才并重。学校明确价值塑造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首要地位,在学堂班和强基书院的开班开学典礼、集体活动中因势利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学堂班首席教授联袂开设“学术之道”必修课,激励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树立报效国家、贡献人类社会的远大志向。强基书院激励学生“以自强精神夯实人才成长之基、筑牢民族复兴之基”,通过上百期的微沙龙、从游坊等学术活动,邀请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书院精心打造8门中国历史文化系列通识课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并通过入学教育、党团班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首批入党186人,每年都有超过半数的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书。

学校作为高质量教育、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技创新的结合点,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显著提升基础学科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注释:

①普特南数学竞赛,The William Lowell Putnam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简称Putnam数学竞赛,是由美国数学会主办的一项历史悠久的赛事,属于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天花板”级别的竞赛,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

猜你喜欢

丘成桐基础学科领跑者
以战略远见促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网易向北京丘成桐科学基金会捐赠6600万元
丘成桐不拿薪水
丘成桐不拿薪水
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领跑者 去乘风破浪永不止步
Running Your Race in an Ever Changing Place
背诵《葬花词》的丘成桐
临床医院培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探索与思考
蛮拼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