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长江航运现代化

2023-08-15刘亮

中国水运 2023年7期
关键词:航道航运港口

刘亮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湖北 武汉 430000)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阳逻港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盘点十年来长江航运发展成效,系统谋划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长江航运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长江航运新篇章。

一、十年来长江航运发展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航运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江航运基础设施能力、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保持国内国际内河航运领先地位。

一是高等级、标准化航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2 年底,长江水系内河高等级航道达到1.11 万公里,与2012年相比增长75.5%,基本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主轴,以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和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水、湘江、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等支流及运河高等级航道为主脉,干支衔接、局部成网的总体格局。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5 米深水航道、武汉至安庆 6 米水深航道贯通运行,实现5 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万吨级船舶直达武汉,武汉以下航道区段标准基本统一。

二是港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2 年底,长江水系内河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散货、件杂货通过能力44.2 亿吨、集装箱3294 万TEU,与2012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2.6%、91.9%。长江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全部完成整改,万吨级生产性泊位从2012年360 个增加到2022 年447 个,亿吨大港从10 个增加到15 个,占全国亿吨大港的1/3。

三是船舶大型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2022 年长江水系内河运输船舶9.34 万艘/1.25 亿载重吨,与2012 年相比,船舶数量减少35%、运力增长49%,货船平均吨位增长129%。长江干线内河货船平均吨位达到2067 载重吨,三峡过闸货船平均吨位达到5102 载重吨、船型标准化率达到 91.4%。

四是锚地、停泊区、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长江经济带建成岸电泊位 9000 余个;长江干线建成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 17 处、水上洗舱站 13 座,主要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基本普及。

五是水路运输生产快速增长。2022 年长江水系省市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50.6 亿吨,与2012 年相比增长41%,占全国内河的比例从79%提高到90%。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12 年的19.7 亿吨增长至2022年的35.9 亿吨,增长82%,年均增速6.2%。从国际上来看,长江航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二、锚定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三区”

长江航运战略地位突出,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个国家级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依托,是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长江航运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期,要锚定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长江航运连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对于畅通经济循环具有特殊重要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于经济循环流转,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这就需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提供更高水平、更有效率的水运服务,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

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江航运市场规模庞大,但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主体较为分散,缺少具备一定市场占有率、能够发挥引领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企业间竞争激烈,运价持续低迷,空载、待闸等情况造成运力资源浪费,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市场活力,也严重制约了运输服务质量提升和船舶装备技术升级。事实证明,走以往的粗放式发展道路、追求规模速度的方式在当下是行不通了。可以说,高质量发展是长江航运唯一的出路、必然的选择。

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长江航运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面向未来,长江航运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高质量攻坚突破上来,着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聚焦长江航运与沿江综合立体交通的衔接,加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为引领,在重点领域、优势领域、急需领域或关键环节先行一步,提升长江“含新量”,将长江航运打造成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坚持把绿色作为长江航运的底色,协同推进航运降碳、减污、扩绿,全面推行船舶“零排放”模式,大力推动“电化长江”,着力构建“船—港—城”一体化治污新格局,提升长江“含绿量”,将长江打造成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以“两个纲要”为基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加快航运新技术应用、新业态培育,着力解决长江航运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推动黄金水道建成经济通道、生态廊道,提升长江航运“含金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三、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展望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长江航运现代化,必须坚持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145”总体思路,将智慧长江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131”为智慧长江建设路径,奋力谱写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长江航运新篇章。

“131”智慧长江建设路径,即:构建1 个体系——长江航运信用管理体系,打造3 个平台——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综合保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规范1 个市场——建设统一开放的长江航运市场。其中,以信息化建设为引擎,以信用管理为基础,以3 个平台为支撑,以建设统一开放的长江航运市场为目标,全力推进智能安全、绿色低碳、协同高效、健康有序的智慧长江建设。

(一)长江航运信用管理体系

重点是建立全线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管理系统,实施标准统一的信用评价机制、联动应用机制,以“三船”(船公司、船舶、船员)为重点,逐步延伸至港口、货主,探索应用“绿蓝黄红”四色码管理,实现“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今年将在长航局系统内建立统一标准和配套制度,后续逐步建立长江航运信用管理体系,推动和各省市交通运输部门进行信息对接、共享,条件允许时与海事法院、金融、海关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通过以上方式,形成行业融合互动、部门齐抓共管、企业协同联动的良好局面,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二)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

重点是在长江流域拓展运用数字孪生、BIM、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集“精准感知、智能分析、监测预警、远程管理”等功能的长江立体数字化实景地图,积极推动“电化长江”,汇聚航道、港口、船舶、人员、货物、管理等要素信息,融合后台数据,让“实体数字化、数字实体化”,做到“一图看长江、一图管航运”,实现长江航运管理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过程监管,形成一个长江航运全要素智能管理体系。

——航道标准化、网络化、信息化。硬件愿景:推进长江干线武汉以上航道标准化,万吨船直达重庆。在“645”工程框架内,加快推进荆江二期工程,开展松滋至荆州段航道疏浚,破解荆江水道水深不足问题,实现5000 吨级江海船直达宜昌。同时,加快推动新通道建设,打通三峡瓶颈制约,配合荆汉运河建设,使武汉至重庆航道水深达到5.5 米,万吨级船舶能够直达重庆。推动水系航运沟通工程,织密高等级航道网。推动浙赣粤大运河、芜申运河、江淮运河、湘桂运河、江海运河等一系列水系连通工程的实施,充分挖掘上中下游、干支流、江河海的航运发展潜力。软件愿景:建立运行三维数字化地图,提升航道数字化水平。推进电子航道图干支联通,力争逐步实现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的电子航道“一张图”,形成内河航道“一张图、一张网、一标准、一体系”的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工作机制。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开发二三维动静态一体化的长江流域实景地图,作为智能管理平台的底图,实时提供航标、水深、水位、潮位等航道信息,精准预测航道变化趋势,并叠加融入各类航运要素信息等数据资源。

——港口枢纽化、数字化、集约化。提升港口枢纽功能,重点推动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加强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港口枢纽和要素资源集聚功能,推动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重要港口枢纽功能日趋完善;提升港口数字化水平,加快建设信息化系统,对长江干线 27 家重点港口企业开展每日统计调查,动态反映港口码头主要生产作业情况,数据可向各省厅开放共享。今年,江苏区段将推广港口生产作业调度全流程服务系统,后期将在长江水系逐步推广;提升港口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推动优化港口布局,港口岸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实现长江干线港口与水域、陆域、生态自然的和谐共生,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

——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推动“电化长江”,以公务船、港作船、区间客船、滚装船及中短途货船等为重点,推进纯电、氢燃料、甲醇、氨、LNG 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产业发展,使船舶具备电动化特征或电动化改造的基础;推动船舶智能化,重点以船舶运行状态感知为中心,加快推进船舶智能化试点应用。依托北斗终端和船载摄像头,汇集船舶运行关键信息,自动识别船舶、船员违章行为,提供船舶精准定位、远程申报、船员身份信息远程采集及在线核查、助导航、指离泊、船务管理等服务,推动新一代航运系统在长江的建设和应用,实现船舶向智能化转变。

——建立长江船员行程码。借助北斗船载智能终端实现船员身份信息远程采集和比对,依托移动终端、船载摄像头、重要卡口,实现人和船、人和证、船和证信息跟踪、比对。破解现场监管与服务效率低、船舶船员识别难、船员履职情况监管难等难题,彻底解决船舶配员不足、人岗不适等问题。

——实现货物全程跟踪。以危化品运输为重点,根据货物类别实施分类管理,应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对货物从出港到进港的实时全程跟踪和动态查询。特别是危化品船舶到桥区等重点水域时,提醒船员谨慎驾驶。

(三)长江航运综合保障平台

长航局系统规模比较大,职能职责较为复杂,要统筹管理好,必须依靠信息化的手段,建设综合保障平台。

——统筹数据资源(航道资源、锚地资源、应急资源、科技数据资源、人才队伍资源),形成长江航运资源数据库,实现各类资源一图掌控、直观调度,指导优化全线站点布局和资源配置。

——探索建设“长江新链”(卫星、船岸、岸基等多重手段相融合的无线宽带通信传输网络),利用政企合作等方式探索与运营商合作共建沿江无线网。利用卫星通信等方式,完善应急通信网建设。此外,要打造“一中心”,统一数据资源;构建“一中台”,统一数据治理。

——强化监测运行,对通航建筑物等基础设施和网络,强化监测预警、运行分析、智能研判等功能。

——加强协同管理,整合完善系统内办公系统通用功能和移动办公,实现综合管理协同、高效、便捷。

(四)长江航运公共服务平台

持续完善“长江e+”,打造一体化、扁平化、综合性、聚合式服务平台,为船方提供导(助)航、政务办理、船舶过坝、污染物接收、岸电服务、信用信息等基础性公共服务,实现“一网通查、一网通办、一网通评”。推进物流全程可视化建设,实现可监测、可追溯的“一站式”物流功能。“长江e+”与17 个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从软硬件两端为行业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时段公共服务。

(五)建设统一开放的长江航运市场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建设统一开放的长江航运市场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了支撑保障。统一开放的长江航运市场具备7 个方面特征:协同匹配的运输要素、优化合理的运输结构、便捷高效的运输组织、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撑、功能完备的服务体系、智能有效的监管手段、公平友好的营商环境。

——在科学统筹方面,重点是要调整优化长江船舶运力结构和运输市场经营主体结构,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引导强化行业自律,通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更高水平的分工协作,建设供需适配、竞争有序、经济和民生贡献度高、统一开放的长江航运市场。

——在分类推进方面:一是打造舒适化、高端化、特色化旅游客运市场。形成5-7 条享誉中外、主题鲜明的长江游轮旅游航线,3-5 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长江游轮领军企业和一批后方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的游轮港口。二是打造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液货运输市场。调整优化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分类精准管理,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货物动态跟踪。三是打造绿色化、协同化、便利化集装箱运输市场。开展甲醇混合动力、标准化箱式电源换电模式试点应用,推进舱位互换和航线联盟,推进“散改集”“一单制”,加快发展全程物流。四是打造班轮化、品质化、组织化载货汽车滚装运输市场。打造统一的网络售票服务平台,鼓励港口经营人和船公司通过互相参股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融合发展,依托专委会实现行业自律自治。五是打造集约化、大型化、标准化干散货运输市场。研究长江普货船舶运力调控方式方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船舶,优化运力结构。

猜你喜欢

航道航运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港口上的笑脸
新航道
惠东港口
我国首条40万吨级航道正式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