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注射流速对冠脉CTA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3-08-15黄云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6期
关键词:外渗伪影室间隔

黄云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故尽早明确诊断对指导患者早期治疗及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心电门控冠脉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具有无创性、检查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2]。冠脉CTA检查过程中需对患者注射碘对比剂,使得冠脉血管显影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对比,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提供重要参考[3]。研究[4]显示,适度且均匀的冠状动脉显影程度是精确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保证。冠脉CTA检查对高压注射器的注药速率要求较快,需要以4.5-5.0ml/s的速率注入,对血管壁的冲击力较大,极易造成外渗的现象,尤其是对于长时间化疗、肥胖、老年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均需实施加压注射,由此导致造影剂外渗几率较高[5]。一旦造影剂外渗,则会对皮下组织造成较强的刺激性,从而压迫血管神经,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局部疼痛、坏死、肿胀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我院行冠脉CTA检查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注射流速下对冠脉CTA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我院行冠脉CTA检查的8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年龄37-78岁,平均(56.83±2.91)岁;体质量指数20.05-26.38kg/m2,平均(22.86±0.37)kg/m2。对照组年龄36-77岁,平均(57.02±2.15)岁;体质量指数20.10-26.27kg/m2,平均(22.76±0.41)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接受检查的患者血压均正常;心率较齐,心率为60-70次/min;未服用或服用降心率药物后心率约为<70次/min;年龄均≥18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可配合完成冠脉CTA检查。排除标准:既往存在碘过敏史及甲亢;肾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术后心率严重不齐;冠状动脉钙化严重,伴有闭塞或严重狭窄;精神异常,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使用20G套管针对患者右侧肘静脉进行穿刺,CTA检查前均行呼吸训练,检查时结合患者体重指数明确对比剂使用剂量。对比剂均使用370mg I/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注射液,应用飞利浦IQon光谱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3.0-4.5ml/s的流速注射对比剂,对照组采用4.5-5.5ml/s的流速注射对比剂,且两组患者均于对比剂注射结束后立即使用相同的每秒注射量注射40ml生理盐水。

1.4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主动脉脉根CT值:对其行CT值测量时,选择主动脉根部血管腔的中间,检查时尽可能避开主动脉瓣膜,减少容积效应对CT值的影响,感兴趣区域的选择为90-100mm2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测定主动脉脉根的CT值。②对比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对比度较差,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边缘模糊不清,细小分支不显示或显示较为模糊,无法有效判断患者病情为1分;图像对比度一般,管腔连续性较好,冠脉主干及分支边界存在轻微的模糊,不会对总体病情的判断造成影响为2分;图像对比度良好,检查中未见任何伪影,管腔连续性较好,冠脉主干、分支及边界较为清晰为3分。③对比两组伪影发生情况:右心室及上腔静脉均未见硬化伪影为0级;右心室及上腔静脉存在少量伪影,对比剂混合不均匀为1级;右心室及上腔静脉检查时可见大量伪影为2级。④对比两组室间隔显示评分:左右心室对比效果较差,室间隔显示差为1分;左右心室对比尚可,室间隔显示效果较好为2分;室间隔及左右心室显示及对比均较好记3分。⑤对比两组外渗发生率。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应用SPSS22.0软件,以±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主动脉脉根CT值、图像质量评分及室间隔显示评分比较 研究组主动脉脉根CT值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室间隔显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主动脉脉根CT值、图像质量评分及室间隔显示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主动脉脉根CT值、图像质量评分及室间隔显示评分比较(±s)

?

2.2两组伪影分级比较 研究组伪影分级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伪影分级比较[n(%)]

2.3两组外渗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检查过程中未发生对比剂外渗,对照组检查过程中发生3例外渗,发生率为6.82%(3/44)。两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80,P=0.240)。

3 讨论

冠脉CTA检查过程中需要予以患者注射碘对比剂,使得冠脉血管显影与周围组织间形成良好的对比,是现阶段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参考依据。现阶段,冠脉CTA检查前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冠脉显影精确程度存在密切联系,研究[7]显示,若对比剂注射速率过快,对于血管较差的患者而言极易导致外渗,从而增加其他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选择适度且均匀的对比剂注射速率对降低外渗发生率及确保冠脉图像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主动脉脉根CT值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室间隔显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与4.5-5.5ml/s注射速率相比,采用3.0-4.5ml/s的流速注射对比剂获得的影像学图像质量更好,伪影较少,外渗发生率较低,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分析其原因可知,日常工作中采用的高流速对比剂注射虽可满足冠脉CTA检查的需求,但对于血管条件较差、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而言,采用高流速的对比剂注射极易增加外渗发生率,导致对比剂外渗后刺激皮下组织,病情严重者还可因压迫血管神经引发血液循环障碍,增加溃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8]。此外,虽然高流速注入对比剂获得的图像CT值较高,血管强化效果明显,有助于病情的判断,但过高的CT值也会出现硬化束伪影,与钙化斑块间的鉴别难度较大,影响病情判断[9]。而低流速的对比剂注射可较好地减少对血管造成的刺激,即便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仍可适用,且低流速注入对比剂可更好弥散,可有效提高对比剂分布均匀性,有助于更好地显示病灶情况,提高病变检出率[10-11]。此外,低流速对比剂注入可减少碘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

综上所述,冠脉CTA检查中选择3.0-4.5ml/s的流速注射对比剂可减少伪影发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并可减少外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但因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试验中对患者数据处理时存在人为误差,故在后续研究中需扩大研究样本量,并对研究结果行进一步分析及探讨,以明确3.0-4.5ml/s的流速注射在冠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外渗伪影室间隔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成功救治1例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