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古诗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意义初探

2023-08-15张礼娟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跨学科古诗文双减

张礼娟

自2021年7月24日,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要求将作业纳入教研体系,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科学作业,强调作业要以人为本,要遵从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新课标“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师都能积极践行作业设计新理念,但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思想的影响,古诗文作业布置的仍是背诵、抄写之类形式单一、操作机械、枯燥无趣的作业,看起来量不多,但学生心理负担重,耗时长,效果不佳。教师作业设计意识不强,不能从学生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出发;不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不能真正减轻学生古诗文的作业负担,甚至让学生失去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初中古诗文跨学科作业设计能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提倡跨学科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基于此,在初中古诗文作业设计上,要在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之上,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并注重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一、古诗文跨学科作业学生喜爱

(一)古诗文跨学科作业

“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古诗文跨学科作业设计,就是在古诗文学习任务之上,融合音乐、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表现形式,借助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教师精心规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活动。古诗文跨学科作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的巩固,更是一种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表现在作业,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表现在作业,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表现在作业。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跨学科作业提供了媒介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如:5G的网速,电视、电脑、手机移动终端,为人们提供了智慧生活、智慧学习的平台。

随着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之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如: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方电视台,都以国学经典为核心开展文化互动,如《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百家说故事》《百家讲坛》《开讲啦》《国乐经典》等,既把传统文化和古诗文的重要地位彰显出来,也把传统文化和古诗文与历史、音乐、绘画等多学科知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各种媒介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各种新媒介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如微信、抖音、美篇……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古诗文进行朗诵并录制成视频发布到微信朋友圈、抖音或快手短视频平台上更是随处可见,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而且学生收到点赞或鼓励性的评论后进一步激发了对古诗文学习的熱情。

(三)初中学生喜爱做跨学科作业

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喜爱做跨学科的古诗文作业。我们做了一项“减负”以来初中学生古诗文作业情况调查,调查488名学生,统计数据显示59.02%的学生喜欢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82.5%的学生喜欢趣味性的作业,67.01%的学生喜欢实践性的作业,60.45%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二、古诗文内涵丰富,跨学科设计作业天地广阔

古诗文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藏,五千年的文化涵盖其中。内涵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与多学科紧密相联,综合性极强,关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设计作业中介入其他学科元素,不仅能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还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更能扩大作业的育人功效,使学生得到由表到里、由内而外的渗透和滋养。这也是跨学科作业的综合价值。

(一)古诗文里的劳动美

劳动美,古诗文里有体现。如辛弃疾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二)古诗文里的音乐美

古诗文与音乐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古诗大多可以和乐吟唱。唐诗宋词亦均为和乐之诗。这都体现了文学与音乐的高度融合性。

(三)古诗文里的绘画美

绘画美,古诗里有体现,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湖心亭看雪》的白描手法,就是源于绘画的手法。

(四)古诗文里的地域风情

古诗文里还有地理知识。因高下差异,才会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美景;因纬度差异才会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奇景。许多古诗文里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描绘着或奇异、或壮丽、或秀美的地域风情。

(五)古诗文里的历史典故

古诗文里还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典故,文史向来不分家。如“坐观垂钓者”“烂柯人”……

(六)古诗文里的物理奥秘

古诗文里还有物理知识。如《河中石兽》倒在河中的石兽到底是在原地,上游还是下游呢?与水的流速、石头的密度与重力、沙子的密度与重力等物理知识都有关。

三、设计跨学科作业的意义

无论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用跨学科的方法去设计作业、推进作业,用跨媒介的方式去展示学生作业,都有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在跨学科作业活动中建立自信,体会快乐

运用跨学科的方法设计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用跨媒介的方式去展示学生作业,使学生从中找到归属感、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树立自信,积极主动参与作业活动,热爱古诗文的学习,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享受学习古诗文的美妙过程。

例如《黄鹤楼》《钱塘湖春行》作业设计:请先查阅资料加深理解,再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各画一幅画(水彩、简笔、素描等形式不拘),结果效果非常好。所有学生在作业活动中都能找到存在感,主动学习,积极动手,能较好地完成作业。一幅幅画能从不同角度表达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因为诗与画其实是一对绝佳的搭档,古诗讲究意境,而中国画的神韵也在意境。我们很多的古诗文都有着画面感很强的描写,学生完成给古诗配画的作业,可以直接传达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亦可表现个性,传达对诗文的不同理解,从而提高鉴赏审美能力,获得审美愉悦,体会作业的快乐。

(二)让学生在跨学科作业活动中培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跨学科作业设计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学生在跨学科的作业活动中,能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情节生动,作业设计为:要求以课本为依托,去查阅历史资料,将古文改编成剧本并排演,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演绎。学生在作业活动中,查阅历史资料、撰写剧本、表演剧本的过程中,能到真实的情境中去了解故事、感受人物,逐渐加深对邹忌、齐王以及妻、妾、客的思想性格的准确把握,逐渐深刻理解邹忌是如何委婉规劝君王广开言路的。进而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内容,理解主题,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生在这样创意表演的作业活动中积极主动,自主策划,自主探究,自由合作,包括服装、道具、音乐等都考虑非常细致。他们彼此沟通、合作、交流,各展其能,各司其职,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彼此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把合作探究学习推向纵深,升华彼此的自我认知,促进彼此共同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让学生在跨学科作业活动中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习总书记对学校美育工作高度重视,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基础教育领域,美术课、音乐课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学科,其他学科也可以在教学中自然渗透美育,其中,语文学科就是除了美术音乐课外,最有利于承担美育的学科。语文学科不仅是认识世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美学元素。”许多古诗文作业,可以根据古诗文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布置跨音乐学科的作业。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业设计:为了加深对词的理解,并加强记忆效果,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音乐基础,借助媒介或自由吟唱、或配乐吟唱、或表演唱诵、或跟多媒体学唱、或自己编曲配乐吟唱。通过音频或视频在微信中展示,形式不拘,能理解能记住就好。

一些音乐素养比较好的学生,能在鉴赏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古诗文进行编曲并自己弹唱;一些音乐素养差一点的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吟唱或跟多媒体学唱。学生在跨音乐学科的古诗文作业活动中,通过跨媒介学习、交流、创意表达与展示,对这些作品有独到深刻的理解,也更契合自己内心。由此,古诗文的思想精神、审美情趣,就融进学生的灵魂,沉淀成智慧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并获得美的享受。

(四)让学生在跨学科作业活动中发展多元智能

跨学科的作业活动能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学生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智力不仅仅是平常被学校教育定为重点形象思维语言的智力,逻辑思维的数学智力,还包括形象思维的音乐、美术智力、体育运动智力、反省智力、交流沟通智力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的多元智能都会在后来的环境中受阻,或得以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古诗文学习为核心,跨学科设计古诗文作业,跨媒介展示作业,能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例如根据诗文意境、语境想象其色彩、形状、动静之态,并以绘画的作业形式表达出来,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智力;以吟唱、诗配乐朗诵的作业形式,能激发学生的节奏智力;从历史地图册中寻找古诗文中的地名,并与今天的地图册对比去理解诗文内容、情感,能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智力……

跨学科的古诗文作业活动以丰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从多角度、多维度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多元认知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古诗文跨学科作业融合其他學科元素,尤其是介入艺术元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乐学乐做;鼓励学生跨媒介表达,把听、说、读、写与诵、唱、演、画结合起来,作业形式灵动新颖。学生在轻松快乐、合作探究、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的作业活动中,体会到古诗文的意境、思想、情感,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建立自信。从此,学生改变害怕做作业的心理和厌恶做作业的态度,把作业当成一种享受。作业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从而提高作业效率,提升作业效果,从根本上落实“双减”政策,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质”。

猜你喜欢

跨学科古诗文双减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