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线上教学的“转关接缝”

2023-08-15黄瑛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

黄瑛

线上教学依托互联网,打破时空局限,在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知识获取的便捷度、巩固温习的长期性等方面都具备优势,是适应新时代信息化变革的重要探索。但是它也存在教学的监管力不够、网络非学习因素的干扰、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缺乏、学生视力负面影响等问题,需要通过多途径改善客观教学环境的同时,思考如何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性。而所谓有效,必须是要有人的主动参与,指向的是人的习得与成长。因此,教师只有运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挖掘网络、学科教学、学生学习注意力之间的交汇融合点,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线上学习,才能更好实现线上教学的有效价值,让线上教学成为与线下教学相辅相成的重要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基于网络的语文线上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重组教学内容,让文学阅读、写作与青少年的现实人生、当下时代直接有效地关联对接,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通过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线上课堂环节的精彩转折过渡、作业设计的无缝承接引练,即在重要的关节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本文试从“转关接缝”的角度出发,结合语文线上教学的实践,阐述提高语文线上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具体做法。“转关接缝”一词出自刘熙载《艺概》,本是古人诗文创作的“机窍之所在”(《艺概》语)。这一艺术理论原则对于同为跨时空、借助媒介载体实现交流并传达“意”的线上教学同样适用。

一、线上课堂的“转”“接”艺术

线上课堂是线上教学的主阵地。线上课堂如果照搬线下的模式经验,很容易流为照本宣科、满堂灌,如果仅借屏幕课件播放设疑答疑,很容易流于机械依赖的惯性思维。一旦学生的兴趣感、参与度降低,教学的效率也就打折。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懈怠情绪,思维固化。他们会借助课堂随时回放、电子设备多任务同时运行的便利,将课堂视为某种摆设,把心思放在课堂外的虚拟或娱乐空间里,自律性得不到保证。线上课堂的“转”“接”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转换更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课堂理念,探索网络平台框架内线上组织形式的多元化,衔接平台技术设备,实现新颖灵活的生本位云课堂,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语文线上课中得到能力发展与提升。

语文线上课堂的“转”“接”艺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开场:转轴拨弦,引时缘事

线上课堂尤其直播课,比线下课堂更需注重开场导入的激趣。比如,疫情期间最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的应该是疫情下的感悟与思考。我们从传统文化中《韩非子·五蠹》的“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出发,接入“知也无涯,为学待熙明”之句,作为第一堂课开场语,旨在用顺时应变的哲理引导学生静心投入网课。冒头数语,观古鉴今,合情、合境、合时宜,才能带入课堂,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注重情境驱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向,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以便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流行元素与语文教材的联结连动,也是接地气的课前转轴拨弦。在教学《逍遥游》时,我们不从学术思想高度切入以深攻难,而是选择一边近距离播周深的歌曲《大鱼》,一边全屏幕呈现动画电影《大鱼海棠》“鲲”出海、“椿”“湫”的高清剧照,引起学生视觉、听觉直接冲击与熟悉记忆唤醒,同时,引发学生惊叹:原来它取材于此。循此线接引,以“想象力的延续,美的创造”为主题桥梁,回头追溯庄子《逍遥游》的智慧、气脉。

生活处处都有语文的倩影,只要用心发现,默契接洽,就能产生电光火花。一则新闻报道、一条网络评论、一个感人故事短视频、一组校园实地摄影图片……都能成为语文课素材的来源与热情的召唤体,只要我们引入、设计得当,让学生实时参与线上讨论、时事点评,就能让开场气度不凡,在更广的视野和真实的语境下,帮助学生提升学科综合能力,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声文并茂,扩大群效应

线上课堂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有限,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節奏把控很重要。

播课的老师常称自己为“主播”,在线下线上的转换里,教师的声音是被放大化的元素。有效发挥声音的力量,可以借朗读的特有魅力。朗读是语文课的重要形式。线下课堂,学生朗读方式多样化。线上课堂,学生自读无法观察,齐读效果不理想。这时,常被忽视的教师范读,需要走到台前。适当穿插范读,既可缓解学生视力疲劳,又可将教师在文本中体会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比如讲评作文——

【题目】

“给疫情中的‘你写一封信——‘你可以是这场战‘疫中的一线工作者;可以是尽力而为的支持者;还可以是恶意吐痰的,坚决不戴口罩的他……”

【教学步骤】

1.回顾信的格式、写法。(教师设疑,学生思考后编辑答案发送至平台对话框,教师点评)

2.展示学生作文片段、优秀范文。(学生比较,编辑观点、看法发送至对话框)

3.播放《见字如面》节目特别制作的短视频——明星叶璇读夏江临致奔赴湖北抗疫前线丈夫许诗琨的家书。(营造氛围关联当下,群体线上同悟信情)

4.转接文学经典——在不平凡的岁月里烈士的无畏与抉择,推荐并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情感推向高潮,引发群共鸣)

很多同学听完《与妻书》后都自发回复“感动”“流泪”……也有评论林觉民、陈意映的伉俪情深,林觉民的爱国、战士精神,对文言文写信的点赞……教师范读,可以将语言文字的力量直接播撒进学生心田。

线上直播学生人数多,恰当利用对话框可以实现文字与教师声音的互动,与文本对话,扩大群体效应,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可采用与助教合作方式,在维护对话框发言秩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点燃课堂问题讨论热情,将优秀发言鼓励表扬、置顶示范。巩固练习可采用抢答比赛形式,作文观点和素材可直接集思广益。

另外,教师的朗读也要因时因文制宜,在需要转换的节点上有效选择文段。如果感觉范读效果不佳,可广泛获取、深入比对网络各种朗诵资源,选择最震撼人心的。比如:《离骚》的华调吟诵;《登高》选择“喜马拉雅”平台的康震教授朗诵与解读,教师自配图文重点等。

(三)探文体之妙,打通文路

文言文教学时,除了关联已学知识推测语境义外,及时梳理整合文言现象,尽量探索形象化手段,在紧要处增加学习趣味性。

2.图文转换。如“缇骑”“缙绅”等词,可充分利用网络图库。链接“橘红色衣服”的明代骑士服饰(有兴趣的同学会立马说出北镇抚司、飞鱼服等相关术语)。借助上朝士大夫的图片,让同学圈出“笏”“绅”,演示“搢”。《指南录后序》一文,在链接《宋史》资料,搜寻文天祥“学霸”状元身份、传奇经历基础上,让同学们画出课文中文天祥的行踪轨迹图,标出他在各地的遭遇,概括心境。通过直观的方式制造相关学习任务,打通思维玄关。

3.衔接写作。比如《谏太宗十思疏》《伶官传序》分别为典范的政论文、史论文,在教学这类文章时,我们从议论文的思路、观点、论证方法等角度去进入文本,再由文本进入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实践。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建立联系,回归传统文学作品的优秀创作价值,切实用好古代优秀文章的创作规范。

古诗词教学:诗词本可入乐歌唱,播放《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新声翻唱视频,都是可帮助记忆理解的有效渠道。改编歌词与原诗的进一步比较,可探寻原诗的形象意境之美。在古诗词和现代语境之间、学生的兴趣点和提升点之间搭桥接榫,是古诗词线上教学可开拓的维度。

总之,把握文体特征,融入先进技术,打通读写之路,将听、说、读、写、看、思、感等多脉联通,让课堂活起来,有利于形成各要素协同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四)课与课之间:藕断丝连,伏脉照应

不同教学内容的衔接应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语文线上教学,需根据实际情况重组教学内容,形成适合实际的专题或系列,通过课与课之间的巧接暗连,启发学生思考,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比如,教学《离骚》后,我们紧接《屈原列传》,以“不同时代的高峰,体异而神髓通”为主题,接续诗与文,共探屈原、司马迁穷厄的处境,不平的鸣唱,讨论得出“屈原,是太史公笔下理想人格的化身;司马迁,正是屈原的光辉的继承者”“文化最终沉淀的是人格”等结论。在下一堂课,由“文化人格”引入生活:我们不该忘记清醒的灵魂、崇高的人格,转入时事写作课,由贴近生活的图片、视频、文章分类提炼观点,创造写作的契机。

二十四节气的排序题曾有很多同学误答。我们选取直播课当天所属的节气,每隔一段时间,给同学补充相关的风俗文化,前后衔接。利用课间,播放节气视频歌,同学们自由表达,说说记忆里在该节气的活动。

课间播放音乐、视频是线上课堂舒缓节奏的常用形式。语文课前课后,我们以主题形式,放送精选内容,有的与课文关联,有的做素材积累。如“平凡的伟大”主题单元,播放支教教师与孩子们合唱的《苔》;作文“做自己”,播放热门晚会现场版五月天的《倔强》等,寓教于乐,呈现歌词串联语文。

二、自学内容的“转”“接”设计

课堂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是教学是否有效的试金石。从线上课堂至课后自学的过渡转接,教师也应积极参与,整合资源,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真正自学的能力。语文线上教学统筹内的自学内容“转”“接”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意犹未尽之处是“转”的触发点,乘兴而往,“接”载精选的资源包。

有的是课堂上言不能尽意的,比如作者生平经历、主题拓展阅读等;有的是课堂有意的留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精选的资源包应无缝对接课堂,且自成脉络,形成一定学习群体范围(班级、年级等)的共享资源库,发挥长期效能。

2.联通互联网,多点辐射,以不拘一格的作业形式实现多维度综合发展。

比如,诗词教学时,通过承接课堂的朗读与鉴赏、课间听演唱、课后推荐名家讲诗词、演唱视频加歌单助记诵等,我们将《朗读者》开场集锦视频作为观看任务发给学生,进行两条作业线设计:第一,以董卿的呼唤引起学生朗读的欲望,鼓励学生朗读所学诗词,从中选择最喜欢的一首,录制音频或视频,配乐,上传班级群;第二,从视频十个主题词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摘录积累,自己跟写一句主题词的理解,学有余力可自行观看节目视频。

再如,衔接课堂“底層的光芒”,我们在作业设计中指引学生关注当代生活中的品质与精神之光:(1)提供“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网址链接,学生进网站点击候选人,浏览、翻阅事迹,参与网络投票;(2)提供往届颁奖典礼的网页和视频链接,学生查看获奖人资料信息、颁奖词,选择印象深刻的二至三个进行资料整理记录;(3)模仿央视颁奖词写法,为自己投票的候选人写一段颁奖词。

又如,清明节全网哀悼逝者,我们鼓励同学加入网祭献花留言。课堂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特意关联悼词的写作指导。链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清明哀悼文,范文指路。推送“湖北省评定的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首批14名烈士”的报道,让学生阅读新闻,结合报道信息,选择其中一人写一段悼词。

3.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直接引导“转”为自学内容组织的幕后引导。虽然不露声,但却转为文字在对话。自学内容的布置当有温度,字里行间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与关怀。同时,以问题设计为导向,“接”通学生思维,引入深度学习。

根据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情况,利用群、线上会议等形式,组织学生阶段性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读写感悟的活动,让学生自由表达见解,发表看法,教师搭建好平台,引好路,设计好学生互动交流的具体流程,激发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激活思维,反馈自主独立作业的完成情况,让不能在线下课堂完成的当面“说”的形式转为线上的文字碰撞、语音交流、视频对话。采用小组分组形式,安排小组学习的具体目标,形成小组活动记录,共享小组研习和讨论成果,鼓励和评选最佳作业。通过层级式的设计,做好自主作业的展示衔接,让线上学习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时推进学习的过程。

结语:课堂与作业、教师与学生、学科与生活是语文线上教学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各要素充分吸收线上功能的优势,趋利避害,关联配合,便能凝聚合力,良性循环。语文教师应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学会使用线上教学的新理论、先进技术,融合线下、线上教学多方位的实践,关注时势,载情、援理、披时入语文情境,在线上教学的各关节缝口,转好力,接好线,自然贯通、环环顺扣,使学生的主动参与贯串始终,让学生能力的提升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