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恩如海

2023-08-15王立根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周宁县周宁母校

王立根

我常说周宁是我的第二故乡,是周宁一中培养我长大,在那里我有很多故事,那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1954年我小学没毕业就只身一人去周宁县读书了。那时我家道中落,每年总搬家,离开了三坊七巷,住宅越搬越小,最后搬离到十几户人家住的大杂院。母亲因患鼠疫去世了,姐姐改嫁,家中有了个继母,后来又添了三个小妹妹,父亲失业,我在小学五年级几乎无法读书,晚上要抱小妹妹,正好住在新開的电影院对面,于是晚上帮老父亲卖大碗茶,卖蒲扇,就不可能安静读书了,那时每每看到邻居小孩挑灯夜读,羡慕极了。后来我投奔到在周宁县工作的二姐那里。不料,二姐得了肺痨,又被精简回家。我不愿回福州,周宁一待就是七年,所以它是我的第二故乡。

当年,周宁是福建省最贫困的山区,山高地冷,但民风淳厚,我的周宁同学见我是福州来的,特别友好,许多老师都是福州人,视我如己出。我的语文启蒙老师是卢亮生,是民国的老学究,我永远都无法忘怀上周宁一中的第一课。当时学校正在扩建,我们的教室暂时安排在银屏峰对面山脚下的一个土砖楼里,那是初一年段最简陋的一间教室。那一天,卢老师穿着一袭褪了色的蓝色中山装,长须飘飘,夹着包,就这样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发现他走路步履蹒跚,每个人都静静地看着他,也许再顽劣的孩子也被他一身清风秀骨、书香正气所感染,按如今的说法就是:他,很文学。随即,他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唐诗,中国的瑰宝。”我们在他的引导下第一次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他爱人名叫宋竹萍,是校图书馆负责人,他就从学校图书馆里神奇般借来很多难得寻见的图书,我们简陋的教室里有了一个充满书香的角落,这个小小的图书角曾经滋养了我们年少的心灵。“每周一诗、听记练习、故事会”一系列活动,让我们对他的语文课,充满着期待,像小草盼望甘露一般,我们汲取着文学带给我们的雨露阳光。他每改一篇作文都很精细,用毛笔沾红色墨水,一句一句地改,我常常到他家,看他改作文的样子,那是一种享受。因为他改作文很慢,很费时,偶尔也叫我帮他改,从此我也学到修改文章的方法。开始滋生一份对文学的热爱,让我爱上书,爱上文学书。一次偶然的机会,师母带我去教师阅览室,发现学校好“富裕”,不大的古旧房子里居然有一个小书屋,让我很是惊喜。师母说,老师很少带学生进到这个书屋。我是幸运的一个了,好开心!那天我就借走了书架上的一本书。从此我成了这个书屋的小书虫,《三国演义》《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红楼梦》……是她牵引我与这些美丽的故事相会,每个周六的晚上我都去她那里还书借书。暑假时老师都放假回家了,我就从窗户爬进去读书,那里还有我最爱看的杂志《新观察》《旅行家》等等,有一次因偷看禁书“三言二拍”爱不释手,又因光线不好,灰尘抖乱,我几乎昏厥过去。

周宁一中老校长詹其道也曾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他是早年闽东地区中共地下党员,他是单身汉,也是爱文学的人,很爱护我。他见我暑假去打工,挑砖头,走十里路挑十块砖头才给七分钱,心疼我叫我不要去了,还补发我助学金。他每天下午叫我为他读书,他躺在竹椅上听,那时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这也许对于我的整个人生来说,只是学生时代的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但我收获的却是为整个人生起步的扎实奠基。他是一位宽容大度的校长,他教我们的是政治课,总面带微笑,从不训斥学生,有一次在他课堂上,我偷偷地画他肖像,被他发现,他没收了我的画稿,我吓死了,他却莞尔一笑,说:“画得还很像噢,不过上课还是要认真听讲。”后来,他到福州开会还特地买了一本画册送给我。他是老干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晚年从宁德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上退休回老家霞浦。那年他夫人得病,成了植物人,我和爱人从福州赶到霞浦,只见他仍然穿着套褪色的中山装,家徒四壁,只种些花草,我见到他时不禁号啕大哭,他笑笑说:“人生就是如此,哭什么,看到你们这些学生成才,我就很宽慰了。”那天我依依不舍向他道别时,恭敬地献上一些薄礼和慰问金,他突然大发脾气正色道:“想不到你也变得这么俗气,我绝对不会收的,再这样,我们断绝师生关系!”弄我和我妻子大惊失色,羞愧难当!

我想如果没有詹校长就没我,师恩如海,衔草难报,教泽流芳,倾我至诚。1958年大跃进,周宁一中首办高中,那时我想退学,是詹校长叫我留下读高中,我说,家里没钱,可能读不上,他安慰我说,有共产党在,就什么都不怕!1961年高中毕业,我去县文化馆谋到一个临时工,詹校长坚决反对我去工作,要我去参加高考,那时我们考点在福安一中。因为我神经衰弱总失眠,詹校长让我与他共处一室,三个晩上,他总是半夜起身,问:“立根,睡着了吗?”至今想起他嘘寒问暖的样子,我还是不禁热泪盈眶。

更重要的是,周宁一中是精神成长的地方。当年我只身一人从福州到山高水寒的僻远山区周宁县读书,全靠免学费和助学金读完中学。那时候物质非常匮乏,生活非常艰难,我穿的是人民武装部救济的棉衣,吃的是地瓜米饭,喝的是萝卜叶子汤,唯一的享受是读书。那时候由于周宁一中藏书相对较少,我每天下午四点多就跑到县城唯一的一间新华书店看书。从学校一路跑去,周边都是水田,从学校到街心要穿过一条田埂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跑,生怕新华书店关门了。路上我仿佛看到店里的图书,向我款款走来,每一本书的作者向我深情地打招呼,在我心目中他们都是我向往的大师。每天在书店里的时光是最愉快的。当然书也给我带来了生活的力量和勇气,我永远忘不了,那时候读伏尼契的《牛虻》无比激动的情景,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心潮澎湃!

那些年我阅读了不少外国名著,惊喜地发现不管是哪个文明,不管是属于什么阵营,不管是贫穷或富有,人类的很多感情是共通的,遭遇的人生困境大抵是相同的。人类的爱恨情仇,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同,那些人生的憧憬、欣喜、兴奋与失望、迷惘、彷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在同时上演着。因此,当你痛苦的时候,只要你想到,这样的痛苦在全世界都有,并不独是你一人的,你就会觉得痛苦并没有那么可怕,没有那么难以忍受。有一次,我在新华书店读到《郭沫若文集》中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剧本后,我把自己的读后感寄给郭沫若先生,信上还斗胆请求他把不用的藏书寄给我。十多天后,不曾想郭老真的让他的秘书寄来了一大摞书,其中有他的新作诗集《百花齐放》《雄鸡集》等等。他的秘书用非常工整的钢笔字写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郭沫若院长收到你的来信,很敬佩你求知的精神,郭院长叫我寄上十几本书,希望你学习进步!”这封信用中国科学院的特大信封寄达,轰动了周宁一中。老校长詹其道还特地为此事约我到校长室谈了一个下午。

我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达我这个已有80高龄学生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上次回周宁我又一次探访母校,受到了书记、县长和母校领导的热情接待。我再一次沉浸在第二故乡的美景之中,我从周宁县的任何一个角落出发,都可以欣赏到青山绿水、云雾缭绕的美景。苍山连绵不断,山峰起伏,山间溪流潺潺,飞瀑流泉,水声悠扬。特别是鲤鱼溪那山岭间的小村镇,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文明的气息,让我回到了少年时期。特别想到母校校史室展示一百多位博士的风采,展现了周宁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我认为周宁一中永远有着一种文化的静水流深的底蕴,保留着广大校友对历史的情感,感受到文明学校,师生之间不可或缺的婉转和体贴……这记忆中还有一种过往的甜蜜。

猜你喜欢

周宁县周宁母校
LARPing in China
周宁县滴水岩水库大坝坝体防渗加固处理
告别母校
周宁县妇联举办大型公益婚纱摄影活动
如何上好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
周宁生态茶园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