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采血不简单

2023-08-15姚美娟

食品与健康 2023年8期
关键词:指尖空腹部位

姚美娟

在医院里,静脉采血是最常见的检验方法。采血时,检验技师把一根穿刺针插入患者的静脉血管,然后抽出一定量的静脉血液用于化验。采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

静脉采血与指尖采血的优缺点比较

除了静脉采血法,另一种常用的采血方式是毛细血管采血法——也就是“扎手指头”,采集指尖血。那么,不同采血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1.静脉采血法

当化验项目较多,需要大量血液时,一般选择静脉抽血。静脉采集血液的代表性强,无组织液影响,适合进行临床研究,可重复进行实验,也可追加其他实验。患者被采集静脉血时,采血穿刺造成的痛感较轻。缺点是,新生儿、幼儿的血管很细,很难进行静脉采血。

2.指尖采血法

指尖采血是通过手指的毛细血管采集血液,应用于用血量较少的检验项目,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这种采血方式适用于那些采血比较困难的幼婴儿。其优点是操作很简单,速度很快,成本也比较低。

缺点是手指头末梢神经分布丰富,“扎手指头”的疼痛感比较明显。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受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冬季,手脚血液循环差者、老年人、低幼儿童采集指尖血的检测结果不够稳定。末梢采血因采血量少或出血困难,经常要施加一定的压力——检验技师要挤一挤、压一压,患者的血液才能顺利流出。因此,手指末梢血中可能会混有组织液,对检验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指尖血的采血量比较少,样本不具备进行重复检测的条件。

静脉采血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吗?

人体中有4000~5000毫升血液。在大多数情况下,失血量在人体总血量的10%(约400毫升)以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一次无偿献血不能超过400毫升的原因。

静脉采血的采血量一般为:血常规2毫升,凝血功能3毫升,肝肾功能3毫升——采集的血液量远远低于400毫升,因此不会对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不会让疾病进展得更快。患者及家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和紧张。

抽血时,为什么要紧紧地绑一根“带子”?

那根“带子”学名叫作压脉带。抽血前,检验技师会在患者采血部位上端约6厘米处(通常是上臂),用压脉带绕手臂一圈,并打一个活结,同时要求患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静脉隆起。压脉带能增加静脉局部充盈,有助于减缓血液回流心脏的速度,可以方便“入针”和“出血”。

抽血有空腹要求的原因

抽血化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一般来自于大规模普通健康人群空腹抽血验血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出的“中位数”结果。人进食后,血浆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检测值。比如,进食高脂肪含量的食物,血液内的甘油三酯含量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数倍;在食用高糖食物后,血糖水平会迅速升高。所以,患者如果要检测一些容易受饮食影响的采血项目,需要空腹抽血。

1.需要空腹采血的项目

(1)糖代谢:如空腹血糖/胰岛素、空腹C肽的检测等。

(2)脂代谢: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

(3)肝肾功能:如血清肌酐、尿酸、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等。

(4)骨的重要代谢标志物: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等。

(5)血液流变学(血液黏稠度);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

2.不需要空腹采血的项目

进食不会对血常规、凝血功能、乙肝三对、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艾滋、梅毒、丙肝等检测项目的验血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患者无需空腹采血。

空腹采血的具体要求

空腹要求至少禁食8个小时,如果能空腹12~14个小时更好,但不宜超过16个小时。通常来讲,在静脉采血的前一天晚上,患者正常飲食即可。空腹期间,患者不可以摄入任何食物,但可以少量饮水。空腹时间不足或者过久,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一般情况下,患者可在上午7∶00~9∶00进行采血。

抽血需要限定时间的原因

人体内激素的释放具有生物周期性——根据昼夜的不同,激素水平会发生节奏性变化。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于早上8点时,分泌量达到峰值,此后慢慢降低,至夜间零点时达到低谷值。如果需要检测相关指标,患者应按医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日期进行采血,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静脉采血的常用采血部位

静脉采血可以选择多个部位的静脉,验血结果不存在太大差异。为了操作便利,检验技师通常选择走向直、粗大、充盈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比如肘正中的静脉、头皮静脉、贵要静脉(上肢浅静脉之一)、颈外静脉、股静脉等。采血时应避开静脉瓣、静脉结节、水肿或瘢痕部位。

1.婴幼儿患者

由于婴幼儿不配合,其血管细小,不易触及,其采血部位通常为头皮静脉、颈外静脉、耳后静脉、股静脉等。

2.成年患者

对于成年患者,临床常用的采血部位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也可选择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进行静脉采血。

3.老年或危重症患者

由于老年患者、危重症患者周围血管塌陷明显,穿刺困难,常用的采血部位为股静脉、颈内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

不良反应的预防建议

1.皮肤淤青或鼓包

静脉采血后,患者皮肤发生淤青、血肿的主要原因是按压时间过短,针眼处血流未凝固所致。其次,如果按压面积过小,不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也会导致淤青、血肿的发生。此外,对针眼边按边揉同样会妨碍血小板凝固,甚至可能加速出血,引起皮下出血。

对于已经形成的血肿或淤青,应避免用该侧手臂提重物,在三天内进行冷敷能够减轻局部充血与出血。三天后,患者可以用温热毛巾热敷针眼处,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瘀血吸收。

2.晕血或晕针

患者采血前应刻意转移注意力,保持比较稳定的心态,采集前进行深呼吸、身体放松,同时闭上眼睛,头朝向侧方,避免直接目睹采血的过程。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疼痛感,从而减轻不良心理影响。若患者发生晕血或晕针,应立即暂停采血,采取正确的体位(平卧位),并饮用温开水或葡萄糖溶液、热糖水,注意保暖。

猜你喜欢

指尖空腹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指尖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