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探秘之结肠与直肠

2023-08-15柯星

食品与健康 2023年8期
关键词:腹痛结肠直肠

柯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肛管)。口腔至十二指肠的这一段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则为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布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唾液腺,以及肝脏和胰脏。

成年人大肠全长约1.5米,起自回肠,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主角——结肠和直肠,即临床上常说的结直肠。结肠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乙状结肠处相连接直肠。直肠则位于盆腔,骶骨和尾骨的前方,下端连接肛管。

结直肠的功能

1.结肠的生理功能

结肠处于小肠尾端,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几乎绕腹腔一周,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绕在内。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电解质、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物质,储存粪便和帮助排便。其中,升结肠和部分横结肠可以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主要功能为储存粪便。相对于小肠,结肠的运动少而缓慢,对刺激的反应较为迟缓,是理想的粪便“存储池”。

结肠黏膜所分泌的碱性物质,能够保护结肠黏膜、润滑大便,保证肠道的润滑性,避免发生粘连,促进排便。结肠可以通过有规律的收缩蠕动,将食物残渣转变为粪便,并通过肠道蠕动,将粪便排至直肠。结肠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厌氧杆菌、链球菌等,可以帮助维持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抑制某些病原菌,还可以利用肠内的物质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

以下因素可对结肠运动产生影响:(1)部分药物可通过兴奋支配胃肠平滑肌的副交感神經,影响胃肠平滑肌的收缩;(2)机体内的某些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等,可影响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功能;(3)进食、排便可影响结肠的运动。

2.直肠的生理功能

直肠位于大肠的末端,上与乙状结肠相连,下与肛管相连。男性直肠的前方是膀胱、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直肠的前方是子宫和阴道。直肠有分泌作用,分泌的黏液能够保护黏膜、润滑粪便,分泌的免疫物质可以预防肠道感染。直肠还可以吸收少量的水分、葡萄糖、盐、药物等。例如,儿童可进行直肠内塞药进行退热和镇静。

但直肠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贮存粪便、引发便意与排泄粪便。粪便从结肠进入直肠后,直肠壁的持续性舒张作用和肛管的舒张作用,可以让粪便在肠腔内积存,短时间储存大便。当直肠内的粪便成形,达到一定压力,且人产生便意后,会引起排便反射——人将大便排出体外。

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引起人的便意。有些朋友因为工作需要或习惯原因,经常在有便意之后“憋着”,令直肠无法及时排空。直肠长期接受粪便的压力刺激,便会对这种刺激失去敏感性,因而也就不能及时引发便意。此外,由于长时间“憋着”,大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会加重排便困难,令人陷入便秘困境。

常见的结直肠疾病

1.功能性疾病

常见疾病类型有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老年人便秘等。患者常有腹痛、腹胀、嗳气、便秘等症状,伴有焦虑、失眠、易疲劳等精神症状。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引起胃肠道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

患者无组织学器质性病理改变,常见的发病因素有胃肠运动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改变、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关键是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内容,辅助使用多潘立酮片等促胃肠动力药,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类药物。

2.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可引起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肠炎、痢疾、霍乱、伤寒等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绦虫、蛔虫、阿米巴原虫等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疾病类型有急性结肠炎等,患者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患者应根据病因调整饮食,补充水和电解质,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溃疡性疾病

常见疾病类型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结肠肿瘤、药物性肠炎等。患者常有反酸、腹痛、腹泻、呕血、黏液脓血便、黑便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反复发病转变为慢性疾病。

发生在结直肠的溃疡性疾病,多由感染、缺血、炎症、肿瘤以及药物使用不当所致。具体病理表现包括局限性缺损、溃烂等。治疗药物一般包括抗感染药物、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4.梗阻性疾病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常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等。该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严格禁食、给胃肠道减压、控制感染、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或者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患者,可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5.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炎症性肠病、麸质敏感性肠病等。炎症性肠病是一类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性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这类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免疫反应异常、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有潜在的癌变风险。临床一般使用抗炎药物、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等进行治疗,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6.占位性病变

占位性病变指患者结直肠内有异常肿物,导致肠黏膜局部发生隆起性病变,如增生、息肉、间质瘤、腺瘤、脂肪瘤、纤维瘤、恶性肿瘤等。这类疾病多由炎症刺激、遗传及基因变异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肛门下坠感、血便、肠梗阻等。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患病。

猜你喜欢

腹痛结肠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