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安市体育旅游业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3-08-15王智

福建茶叶 2023年6期
关键词:六安市六安景区

王智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1 六安市产业基础条件

1.1 茶产业基础

地理位置决定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创造产业优势。六安,别名“皖西”,是安徽省大别山地区主要城市之一,有着森林覆盖率过半和靠南部山区达到七成的独特自然资源。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正是这样的优质环境才培育出六安的主打品牌产业——茶产业。

早在2015年,六安就出台了茶产业的振兴计划,计划于5年内开辟新茶叶产区并解决部分茶园的低产问题,同时配合热门网络营销手段打造茶叶国际市场和凸显其特色品牌。2018年,安徽省政府继续提出提高每亩茶园平均收益、巩固茶叶品牌历史地位和影响力等产业发展目标。2019年,为了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六安的茶叶特色,六安市把4月26日设置为六安茶消费日,用以推动茶产业开展电商新模式,助力农村脱贫等。综合以上政策措施可以看出,不管是六安市本身还是省政府相关部门,都注意到六安市茶产业的独特发展潜力,并给予茶产业各方面的鼓励与支持。近年来,六安市茶产业建设已初具成效,人们对于六安“千里大别山,好茶在六安”的评价已经根深蒂固,六安各个区县的代表茶叶品种既多又全。其中,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金寨翠眉和六安瓜片是茶叶多样性的代表。霍山黄芽个小精致,舒城小兰花名副其实、形似兰花,华山银毫细长秀丽,金寨翠眉样貌均齐,而撞脸瓜子的六安瓜片不带芽梗,是中国历史上十种名茶之一。此外,舒城兰花、霍山黄芽和六安瓜片还是受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茶产品。可以看出,六安市茶产业名品辈出,闻名遐迩,拥有不小成就和巨大发展前景。

1.2 旅游产业基础

首先,六安市拥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份交界处的位置优势使得其在高速、铁路上有横贯东西、承接南北的功能,十分利于外地旅游者往返[1]。其次,由于六安紧挨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多年前早已融入合肥经济圈,六安在合肥的带动下逐渐积累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并长期处于高速发展中。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对原始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力、完善了各级景区的服务设施设备,使得旅游业容纳量、供给能力相应提高;在消费端进一步增长了市民进行旅游消费的可能性和积极性,打开了旅游市场。在自然条件方面,其拥有山区、丘陵等主要地形,配合大量湖泊水域、植被覆盖面积产出了各类环保绿色旅游景区如马鬃岭景区、大别山主峰景区,皖西大裂谷等山类景区;响洪甸水库、梅山水库、佛子岭水库等水库类景区。在人文条件方面,以红街、苏家埠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革命主题旅游和经开区皋陶文化旅游元素也成功传播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再者,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六安市交通局开设了金裕两区两条长途特色旅游公交专线和一些其他短途专线如末站为南山草原景区的33路等。这些旅游公交均从南站公交总站出发,紧挨大型汽车南站和火车站,途经各类特色景区,极大的方便了旅客换乘和市民下乡散心、探亲等活动,十分受市民欢迎。可以看出,六安市旅游产业在政府帮助下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3 体育产业基础

为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和相关体育产业政策,六安市积极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通过开展体育文化讲座、举办大小型体育赛事、组织社会体育培训等形式引导市民主动参加锻炼、健身活动,并尽可能提供体育场馆、健身广场等平台以方便其放松减压和保障身体健康,目前已建成六安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安徽省小球训练基地、六安市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六安市在体育赛事举办方面也成果颇多。金安区举办过2017ITF国际网球公开赛和2017-2019年三届大别山国际马拉松;裕安区举办了多届茶谷自行车公开赛;金寨举办了2017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体育赛事。《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达到约130亿元、体育产业市级示范基地10个以上、每人平均体育场地达2平米、市民体育消费意识普遍增强等目标[2],这给六安市体育产业指引了方向的同时也提供了保障。

根据2022年9月“六安这十年(科教文卫篇)”发布会,过去10年,六安市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除了以上提到的体育赛事举办之外,六安市在体育营业总收益、体育行业从业人员阵容、单项目体育协会建设、体育表演、体育彩票售卖等方面也呈现出较好态势。此外,为了培养高水平体育事业后备人才,河西成功投入使用了六安市体育运动学校。这所学校给了各类喜爱体育或有突出体育特长的青年学生群体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为日后体育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 体育旅游业与茶产业融合可行性分析

2.1 休闲文化一致性

体育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是建立在一定体育资源和体育设备基础上、以旅游产品为表现形式、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类综合性服务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游客的特定体育需求。体育旅游突出的特色就是用体育的动态性、健身性来加强旅游的功能性,从而使得消费者达到放松、休息、修身养性的效果。在有钱有闲的前提条件下,人们迫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学习中的压力等问题而产生了强烈的放空与休闲需要,人们开始想着慢下来,希望获得片刻的宁静与释放,寻找内心最真实的诉求。尤其是在已经满足了基础的吃穿需求以后,以户外休闲活动为主的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众多分支中的新类型,其亲身参与性显著,能让游客获得更深刻、加倍强烈的旅游体验,在旅游过程中对游客心情的调节更为有效,旅游活动结束后游客的记忆也能持续更久。最主要的是,相比于静态观光,更多肢体活动带来的益处是踏踏实实存在的。俗话说运动能医假病,体育旅游能从身体、心理两方面减轻旅游者以往积累的不适感,获得休闲自由的感受,根本上为游客应对接下来的生活状态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众所周知,茶产业伴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特色。首先是在制作茶叶方面,其过程具有复杂性、耗时费力,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茶叶的辛苦种植、采摘时的精挑细选、取叶剔梗、存放、烘培、炒制等各种制作流程来看,每个步骤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精细的工艺,且不经意就体现出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和井然有序的休闲生活态度。其次是泡茶喝茶时的茶道文化,茶道、茶艺促茶缘,茶道精神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气氛和谐,清静无声但又互相理解,一切尽在不言中。品茶人的举手投足之间同样表露出对悠闲与安逸生活的追求,这也是当代大多数忙碌的“打工人”追求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体育旅游业和茶产业有着相同的休闲文化作为基础,其宗旨都是为了让人们从忙碌中解脱,获得理想中的休闲。

2.2 绿色属性相似性

无论是何种旅游资源,其最本质的特征都是区域性和地域性。地理上的不可移动使得每个景区都是不可替代、绝无仅有的存在,纵然科技和经济条件逐渐发达,其他地区想要仿造相同景点特别是其中的自然景观依旧相当困难。就算仿制成功,仿制旅游产物脱离了历史和人文环境,也就失去了原景区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越是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资源越是具有垄断性[3]。这种垄断性使得过多的人造景观显得徒劳,从侧面上也反映出体育旅游产业的天然、环保属性。体育旅游景区很大程度上都是尽可能保留原始河流、道路、山脉的走向,在开发过程中也是沿河沿路进行原地改造与提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要求发展,以减能、再利用和低废物排放为主要特征,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是典型的低碳产业、环保产业。

一直以来,茶叶都是六安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茶产业作为一种兼农业和文化于一体的特殊产业,也早已成为公认的生态类产业。起初辛苦培育和种植的茶叶即使通过了后期的高温翻炒等各种人力加工,其终产物也是无公害的健康产品,具有抗衰老、清热降火、醒酒等功能,而且除可用产品外少有产业废料,产业产出效率高。总之,茶叶的绿色生态属性和体育旅游业如出一辙,发展理念相似,二者具有强大的融合匹配性。

2.3 经济目标同一性

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一定的经济条件,反过来也能带动经济尤其是乡村经济的发展。六安市作为依靠旅游精准扶贫的代表,金安区委联合多部门在分析该市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基础上开发了天堂寨、六安茶谷、九十里山水画廊风景道等旅游示范区,构建起旅游创收、逐步脱贫的发展模式[4]。尤其是部分乡村景区充分利用山区地势的险要性融进刺激体育元素,打造了峡谷漂流、悬崖蹦极、跑酷等极限运动,更是吸引了诸多青年人来尝试与体验,丰富了旅游选择,促进了旅游业收益。以2020年为例,纵然国内外疫情形势纷繁复杂,给各地区旅游业造成不小打击,六安市国内外旅游收入依旧可观。参考六安市2021年统计年鉴可知,当地2020年的旅游外汇收入达553.6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289.6亿元[5]。

茶叶与大米、青菜等农作物不同,需求弹性大,目标消费群受限,再加上制作与运输成本偏高,注定了其售卖价格不低。开展乡村扶贫工作以来,六安市茶谷数量不断增多,产业面积也逐渐扩大,成功增添了农业园区收入,并与淠河生态经济带相辅相成,形成“一谷一带”的富民发展格局。显然,茶产业和体育旅游业都是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去减轻农民生产生活压力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两产业发展的初衷就是为了获得大量经济收益,意图能改善乡村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差距、个人贫富差距过大等而带来的种种问题,最后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让尽可能多的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享受闲适而自由的惬意生活。

3 六安市体育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3.1 理清层次关系,优化融合结构

体育旅游业与茶产业想要做到成功融合必须先理清两产业的结合点和融合思路,把握融合产业的中心和发展方向,尤其是要注意对融合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其各组成部分占比合理,主次分明。茶谷生态旅游就是茶产业与体育旅游产业理清融合结构后的代表产业之一,其中需要明确的是,旅游活动是基础,茶元素和体育元素为核心,应有茶文化、乡村文化、体育精神等必要的内涵支撑,最后才搭配上旅游通用的吃、住、行等综合服务体系。具体可以在茶谷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引来人们观赏,也可以发挥制茶的运动体验性,让旅游者亲自参与采茶、炒茶等实践活动,体验茶艺流程,享受制茶与泡茶的乐趣。另外,还可把动态形式的体育项目和静态的茶文化联系起来,如舞剑、武术、太极拳等项目古老不失精华、活泼不失优雅,最适合与茶道相配合,打造新的体育旅游卖点,即在原有的体育旅游产业基础上利用茶叶特色文化刷新旅游呈现方式,更新游客的体验需求。

3.2 抓住融合本质,理性看待收益

融合的本质是产业边界的模糊直至消失,是两个或多个产业对于相同技术、资源、理念等的共享,甚至是对目标消费人群的扩充和争抢。融合过程使两个或多个原本毫无关系的产业开始有了竞争和可比较、可相互借鉴的地方。最终,各产业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改革和创新,有了拓展业务与产品范围的可能性。带有茶元素的体育旅游业针对的消费群体还是希望获得休闲和健康的人群,其产业属性依旧是绿色、可持续、高效率的产业,新产出的融合产业必须符合这一点,不能一味的为了经济收益而违背产业本质、急功近利,破坏长远发展基础。确实,如果将各部分收益分开来看,在吃住、购物方面的收入通常大于在特定体育精神或茶文化相关活动上的收入。但是,只有长远的收益才是最好的收益,忘记初心的短期疯狂营业只会破坏旅游特色,砸了产品招牌,为以后融合产业的没落埋下病根,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只有理性看待收益、牢记产业核心与融合本质,才能细水长流、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和风险。

3.3 更新销售模式,线上线下互动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普及更新了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自然引发了人们需求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工业时代逐渐变得信息化[6]。这就要求茶园体育旅游景区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等云方式更新融合产业信息,拓宽茶文化体育旅游产品的销售与推广渠道,尤其要重视对景区多重功能和特色亮点的介绍。比如对于不熟悉茶工艺的潜在旅游者,需要构建茶园旅游线上平台,把种茶制茶、茶叶鉴赏、茶道体验等一体的动态流程进行云展示来吸引游客注意。对于茶叶爱好者、体育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等各类目标人群分别做好品牌宣传和个性化服务,如景区咨询、网络订票、打造真实的评论与建议区等,对游客提出的疑问与质疑进行解答,虚心接受合理建议并及时反馈、讨论和改进,线上线下配合,争取逐步提升绿色、生态、安全放心的融合产物影响力。

3.4 促进职校合作,培养复合人才

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体育旅游业与茶产业的融合同样需要专业的规划和大量经营人才的支撑。除了花大量资金从外地引进,景区或企业依托特定学校、自主培养能适应当地就业环境的人才是个更加踏实且合理的选择。目前,六安市有关体育、茶叶的专业院校不多,已经建设好的如六安市体育运动学校、舒茶高级职业中学等体育运动类或茶叶类职业学校合作发展、互助意识较弱,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重视相关职业学校的建设工作,号召已有的相应专业或职业学校协作发展,互相配合,共同培养知识面广且具有特定技能和精湛手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来弥补融合产业的职位空缺。

4 结语

综合以上观点,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六安市的体育旅游产业和茶产业有融合的基础条件和可行性,融合时需注意产业之间的层次关系与结构,紧抓融合本质,更新营销策略和持续培养新型人才,这样才能使各组成部分强强联合,保持绿色发展的同时增加融合产业的价值与收益,进一步发扬休闲文化、丰富旅游体验和不断适应游客需求。

猜你喜欢

六安市六安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六安茶香也袭人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