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价值奠基,思维品质助力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试题分析及例文点评

2023-08-14胡桂琼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作文题科技作文

胡桂琼

(贵州省遵义市第三中学)

2023年高考虽已降下帷幕,但作为备受全社会关注的高考作文,热度一直未退。

从作文材料及命题形式来看,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高度关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立足《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试题的育人功能,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整体上来看,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呈现出以核心价值为基石,全面考查思维品质、思辨能力的明显特征。

写作试题

(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试题分析

1.情境分析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人利用技术更好地管控时间,也有人对技术发展过度依赖成了时间的仆人这一现象来作为试题情境。材料暗含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意在告诫当代青年,要克服浮躁的心态,合理利用技术,理性掌控时间,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2.关键能力

试题主要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加工、语言建构与运用、逻辑推理与判断等关键能力。写作时,首先要明确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毋庸置疑的;其次要判断“掌控时间”与“成为时间的仆人”的关键因素都是人。

3.必备知识

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信息获取和加工的思路和方法,也需要积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写作学知识,掌握概念、判断与论证等逻辑学知识,积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知识,包括语言、修辞知识等,另外还需要了解高考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规范。

二、命题特征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具有以下特征:

1.选材灵活,关注情境设计

从选材方面来看,试题仍是新材料作文,采用三层式的模式来进行呈现:材料+导引语+写作要求。材料简短,仅用“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一句话完成情境的设置,呈现了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学生需要由表及里,从真实存在的现象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深入探究,并联系社会现实进行阐述。

2.紧扣时代,关联社会生活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从文字表面来看,似乎在说“技术与时间”。从文字的内涵来看,实则是说“人” “技术”和“时间”三者的关系。技术发展是时代的必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和时间,谁应该是主宰?关于时间的掌控问题(可理解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增加生命的厚度与深度),是当下一些人普遍存在的现实困惑。试题紧扣时代主题,紧贴社会生活,充分发挥了高考正向引导的功能,引导学生理智面对社会生活现象,理性做出合理判断与选择。

3.多元思辨,提升思维品质

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国甲卷“可为”“有为”“直接移用” “借鉴化用” “独创”“技术” “人”“时间”

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为“可为”“有为”二元思辨,2022年为“直接移用” “借鉴化用” “独创”三元思辨,2023年为“技术” “人” “时间”的三元思辨。由此可见,多元思辨类作文已经成为作文考查的热点。思辨类作文题,强调学生思维品质的塑造与提升,要求学生能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实证、推理,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论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在更高层次上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思考。高考作文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已然成为作文命题的一种趋势。

三、审题方法

1.精读材料,厘清思辨关系

精读作文材料,不仅要关注材料的字面内容,更要关注句子和关键词的内涵,厘清关键词的思辨关系。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的材料只有一句话,虽简短,但内涵丰富,且前后形成转折关系——前面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后面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弊端。从文字表面上看,这句话是在讲技术发展的利与弊,其实不然。这句话的主语是“人们”,因此,要深入考虑人在技术发展、在掌控与被掌控之中的作用。

“人” “技术” “时间”三者中,“技术发展”是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在此基础上,去辩证思考“人与时间”的关系。有人合理利用技术成了时间的主人,有人沉迷技术成了时间的仆人,“人” “时间”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要在考场上做出合理的选择是比较容易的,难点在于需要阐述如何合理利用技术成为时间的主人,提升生命的质量,增加生命的厚度与深度。

写作思辨关系类的作文时,需要梳理观点的内在逻辑,厘清思辨关系,如对立统一、条件、并列、递升、纵深、时序等关系。二元或三元甚至多元关系往往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不可分割。因此,在确定结构时,必须以其中的一面或两面为重点,兼顾另一面。

2.审读导引语,明确写作任务

审读导引语,要落实到词。“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中,“这句话”说明写作不能脱离作文材料,写作的中心应该来源于材料,提炼观点有依据;其中“你”字限制了写作主体,强调作文的主体意识;“联想与思考”是作文的过程、方法,也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强调写作要有自己的认识与真实深刻的感悟。

写作前审读导引语,明确作文的写作任务,既不可脱离材料空洞说理,又不能只就事论事。唯有挖掘出材料中的深层意蕴,文章立意展现的境界才能开阔,眼界才能高远。

3.研究要求,明确写作限制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写作要求属于常规要求,但要注意“选准角度”这一信息也暗示了材料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明确文体”说明文体意识仍然是强调的重点,该题比较适合的文体是议论文,切不可将文体写成“四不像”。

①借现代技术二三,留今朝一轮明月;

②以“技术”为基,增“时间”之华;

③在最美的年龄,书写最精彩的人生;

④用好“技术”,掌控“时间”;

⑤推开技术的大门,探寻时间的奥秘。

佳作一

于时光的沙漏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高二25班 祝斌斌)

沙漏中沙沙作响的沙子诉说着时间的宝贵,人们手上滴滴答答的钟表倾诉着对时间的挽留,树木上一圈圈盘桓的年轮表达着对过往的怀念……科技飞速发展,时间概念深入人心。人们重视时间,但有人却在这种重视中迷失了自我,成了时间的仆人。

回望,古人如何处理与时间的微妙关系。

庄子曾在《逍遥游》一文中阐述生命的有限性和时间的无穷性。他以时间为磨,磨去人世间的浮躁和虚荣,磨出心灵的自由和宁静。庄子并未因技术的发展而成为时间的仆人,反而借助技术的发展,将时间的意义推向更深远的哲学领域。在《逍遥游》一文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技术发展是必然的、无限的。如果我们盲目、无目的地追求技术,就会被时间奴役,失去自由和生活的乐趣。

且看,近代人们如何看待时间与生活的关系。

在《哈姆莱特》一书中,莎士比亚说,时间的车轮又在它的车辙上碾过。这不仅是对时间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提醒。我们应该明白:技术的进步不代表对时间的控制,真正的掌控时间并非追求效率的极致,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有价值的选择。正如萨特所说,人不是生活在时间里,而是生活在瞬间里。我们不能被时间的洪流所淹没,而应该成为时间的主宰,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技术的进步中保持自我,不被时间奴役。

再看,现代人们如何将时间融入生活。

马尔麦克说,时间有虚实,也有长短,全看人们赋予它怎样的意义。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在得知自己所剩时日不多时,最后问医生的问题是自己能否再多活6天,将新书的提纲写完。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从旭日东升写到繁星密布,然后与世长辞。这样的努力和对时间的执着成就了他的人生,他是时间的主人。

对技术的使用,就如同硬币拥有正反面。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体验到了现代生活的便捷;但也使有些人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忘记抬头看一看窗外的世界。

不因科技的发展将自己定义为时间的奴仆,我们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时钟还在滴答滴答地转个不停,要把有限的时间化作无尽的动力,于时光的沙漏中,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总评

这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较为清晰。全文从古人的时间观、近代人的生活观、如何成为时间的主人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在技术发展之下,应该如何处理人与时间的关系,才能不被时间洪流所淹没,成为时间的主宰,思辨性较强。本文材料丰富,语言较有文采。在论证的每一个层次中,作者都列举了丰富的材料,有庄子的«逍遥游»、莎士比亚、萨特、马尔麦克、巴尔扎克等。材料的使用丰富了作文的内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指导教师: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 周璇)

佳作二

握科技的利剑,做时间的主人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高二8班 代正维)

尼尔波兹曼曾说,每一种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在当今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下,有人成为时间的主人,亦有人匍匐在时间的脚下。人们只有把控科技的利剑,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技术让我们得以认知、界定和规划时间。打印机的诞生,让人们不再将时间浪费在复刻文字上,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基于手机的网络购物,人们寻找心仪的商品不费吹灰之力,不必在熙来攘往的市场疲于奔波;高效且便利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既可以大幅度降低检索信息的难度,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理信息的效率,让人们足不出户获得精确信息。《三体》一书中有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我们要用科技来掌控时间,成为时间的拥有者与控制端。

然而,人类通过技术精确利用时间的同时,也愈发深入地陷在时间的限制、催促和束缚下。有人在享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ChatGPT一夜之间爆红网络,有人为了节约时间用ChatGPT写论文;短视频风靡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其中,虚度了光阴;大数据的精准推送,让太多人陷入“信息茧房”的舒适区,丧失了对自我意志觉醒的渴求和自我边界拓宽的能力。我们与其在虚拟世界采撷“不实月”,不如以科技力量赋予时间日月光辉。

人只有掌控好科技,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我想说,假科技者,立足时间之洪流。科技是我们驾驭时间、提升效率的武器,但若陷入科技的桎梏,只怕会迷失自我,成为时间的奴仆。此时自我意识才是最可靠的方向盘,决定我们如何手握科技之剑,突破信息重围,做时间的主人。

笛卡尔曾言,我思故我在。诚如此言,我们是“起舞弄清影”的思考者,而不是喑哑得说不出话的枯井,我们意志尚存,赤诚不改。

总评

这篇文章主旨明确,结构清晰。从标题开始,作者就表明了观点:要握科技的利剑,做时间的主人。文章在肯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人在技术使用中的主观性及如何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思辨性较强。本文举例贴近生活,引用恰到好处。文章开篇引用了尼尔波兹曼的话,中间部分引用«三体»一书中的句子,最后引用«劝学»中的名句,准确而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指导教师: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 朱小曲)

猜你喜欢

作文题科技作文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