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博物馆空间设计的色彩应用研究

2023-08-14沈海泳张峰

设计 2023年13期

沈海泳 张峰

摘要:随着国家博物馆建设的不断发展,文化与艺术的观念不断进步,历史博物馆空间色彩设计面临着划时代的创新。博物馆色彩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线上观展的人数急剧增加,促使博物馆对线下空间色彩进行改良,同时也对线上展厅色彩的界定和搭配进行跨越式提升。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应用“色彩形象坐标”的设计概念,探讨当展厅空间色彩被主题及文物限定时,可通过该坐标快速抓取配色,来实现掌握整体空间色彩基调的作用。研究提出在历史博物馆空间色彩中,应注重展馆和文物自身的地域历史性和整体性,以人文关怀和理性与感性的角度,号召观展者对展馆空间色彩呈现的关注,凸显色彩对于展馆空间的重要性。希望借助文章研究的结论,可以为博物馆设计师在博物馆空间色彩设计过程中提供参考和改善方向。

關键词:博物馆设计 配色方案 色彩形象坐标 色彩优化 材质照明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3-0032-04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museums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nd art,the space color design of history museums is facing epoch-making innov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museum color design,the number of online visitor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encourage museums to improve the color of offline space,at the same time,the definition and collocation of online exhibition hall colors are leapfrogging. Taking Shaanxi History Museum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the design concept of "color image coordinates",explore when the color of exhibition space is limited by theme and cultural relics,the coordinates can be used to quickly grasp the color matching,to realize the role of master overall space color key.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in the space color of history museum,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gional history and integrity of the pavilions and cultural relics themselv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concern and rationality and sensibility,calling on visito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or presentation of the exhibition hall space,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lor for the exhibition space. It is hoped tha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improvement direction for museum designers in the process of museum space color design.

Keywords:Museum design Color scheme Color image coordinates Color optimization Material lighting

引言

色彩在历史博物馆中作用,是促进观展者与展品之间交流的感受,是观展者对历史感知的窗口。文章研究的是历史博物馆空间色彩设计,区别于常规单色空间的表达,而是在“展品为主”向“观者为主”的色彩服务类别中转型,可更直观地以色彩层次带动观者视觉和引导观者情绪,同时空间色彩设计也成为了判断博物馆空间设计优势的重要标准之一。

文章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空间色彩主题作为色彩分析的实例对象,论证所研究方法及设计概论的可行性,强化设计师通过“色彩形象坐标”概念,快速发掘空间色彩主次、冷暖以及色调统一的处理模式,以切实提升历史博物馆在空间色彩设计上的新里程。并以此能为历史博物馆空间色彩设计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历史博物馆空间的概述

(一)历史博物馆空间的背景:

博物馆空间色彩的设计理念对观展者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的需求正不断上升,促进“色彩空间”设计的高度提升。纵观,观展者情感的层出不穷和不确定性,因此研究其对空间色彩的需求,要建立在感性分析上,并通过理性搭配来进行研究。国内著名设计师张武率先设计河南大信华彩博物馆,以“正五色和间五色”为构架,全面展示历史色彩,由此结束了国内长期以来缺乏固定展示与弘扬传统色彩文化遗产的遗憾,也弥补了色彩主题的空白。

亦随之,现今历史博物馆“色彩空间”设计的完善,陕西历史博物馆更是以“华夏文明根脉溯源”的主题,凸显色彩价值的表现,以此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为观展者带来更为丰富的“色彩空间”视觉体验,切实地让观展者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中进行直接记忆,从而感受历史在“色彩空间”的诠释中发

挥到极致[1]。

(二)历史博物馆空间的优势:

提升线下展厅“色彩空间”的设计层次,可极大程度缓解观者的体验角度。但现今面临疫情防控的随机闭馆,也促使博物馆进行跨越式转型。近年,博物馆再融入更多科技水平后,线上主题展馆尤以重登热门,观展者线上观展,更增大了对博物馆色彩氛围界面的考察,也透析着观展者对其吸引程度和视觉感知程度的挑战,因此色彩设计显得极具特色。

依据色彩心理学家小林重顺研究的“色彩形象坐标”理念可知,空间色彩设计具有将环境与人情感联动的桥接作用,即设计者可通过观展者对空间色彩的感知,以相应的形象色彩表达出来,促使空间情感的升华[2]。由此可见,随着大众审美的提高,设计上应更加注重完整的“色彩空间”设计体系,无论是在帮助博物馆打造线上线下的空间色彩方面,还是引发观展者情感体悟方面,均是最直接有效的人性化设计途径。

二、历史博物馆空间设计中色彩的作用

(一)历史博物馆空间设计中色彩的功能

色彩要与展示主题和文物属性的基本定位相配合。在“色彩空间”设计和搭配中,创造视觉体验和学习氛围是色彩设计的核心功能。在进行色彩空间的设定时,充分了解历史色彩和文物色彩是首要条件。例如考虑党政主题的空间时,会首选红色作为基调;考虑科技创想的空间时,会首选蓝色作为基调。论证主流色彩的定格中,通过观展者现存的色彩认知,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然而,对于更高的色彩要求,则可通过“原、间、补和邻近色”的设计方法进行突破。研究提出,色彩搭配强化了主题空间中视觉层面的冲击,深化了观展者与空间的体验交织,因此对于历史博物馆色彩的深度设计有着非凡的意义[3]。

(二)历史博物馆空间设计中色彩的调研分析

国内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王宏钧在任职期间以《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一书,切实表达了自己对于博物馆色彩设计的观点。其对于“色彩空间”中明暗设定的理解是色彩作为一般艺术规律应用于设展中。基于适当的艺术心理学分析,良好的色彩搭配与和谐互补,才是调度空间氛围的关键[2]。陆文郁在《美术装潢纪略》中详细记录了壁幕和基台等配色,明确了在灰调空间色彩设计中,应注重空间环境色、展品色和照明强度的融合考量[4]。

基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不同年龄层面的观展者和博物馆已有的“黛蓝、胭脂红、青绿、褐色、玄青黑和深棕”这七种颜色构成的喜欢度进行调研:总结出18岁以下到25岁的人喜欢胭脂红、青绿和松花绿系列较为鲜艳有活力的色彩;26岁到40岁的人则更喜欢黛蓝、褐色、玄青黑和深棕系列较为稳重典雅的色彩;40岁到60岁以上的人则更喜欢综合温馨和历史缅怀氛围浓厚的空间,根据下表可以观测更清晰的数据分析(表1)。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色彩系列中(表2),18岁以下到25岁的人喜欢黛蓝5%、胭脂红25%、青绿25%、褐色5%、玄青黑10%、松花绿25%、深棕5%;26岁到40岁的人喜欢黛蓝30%、胭脂红18%、青绿5%、褐色12%、玄青黑25%、松花绿3%、深棕7%;40岁到60岁以上的人喜欢黛蓝17%、胭脂红15%、青绿11%、褐色13%、玄青黑8%、松花绿16%、深棕20%。分析不同年龄层的观展者,其对于空间色彩的感知程度存在差异。研究提出,在色彩的选择上,既要考虑整体空间的色彩基调也要考虑对观展者个人的体验。在历史博物馆空间色彩设计中,不同的色彩表现会对观展者的学习感悟和体验沉浸产生积极影响。

三、色彩在历史博物馆空间中的区域性差异

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色彩空间”的设计分析,文章研究的表现方式为:照明色彩、材质色彩、组合色彩以及各展示空间色彩的设计,深入研究各表现范畴内色彩基调的表现形式,切实分析色彩设计的可行性,进一步提升观者的积极性和心理需求。

(一)照明设计的色彩应用

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色彩空间”中光源的设计,从直感性和间接性切入[5]。其一,直感性光源色彩是展品表面直接表现出光的变化,从而使人的物理性感应转化为心理体验,达到光色视觉表现力的充分发挥。其二,间接性光源色彩,是先通过观展者强烈的视觉感受后再次发掘的“光造”表现,是色彩导致的知觉于观者的视觉体验[5]。研究结论,“光造”是可以使物在“光色彩”的作用下,将文物的本质与光发生反应后进行视觉重塑。基于光“透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让空间内的氛围多样丰富。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使用射灯、白炽灯、荧光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等人工采光,达到主题气氛的同时易会聚焦观众。深入研究光源,除光彩、材质、色温和照度控制外,光的投射方向也尤为重要。从“顶光、底光、侧光和逆光”的多方位来塑造空间历史氛围。研究结论,该馆运用主光和辅光的光组合进行均匀照明,使文物质感、肌理和投影立体化呈现。其馆内的唐三彩文物灯光设计是主展厅视觉聚焦的亮点。

(二)博物馆序厅的色彩应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序厅空间的高潮展示,可以让观展者直接感知展示内容。其色彩搭配的基调多使用亮眼和魅力的表现方式,以做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彰显该馆特有的历史氛围。然而,要做到引导性空间,还需巧妙利用色彩的层序性和延伸性设计,使观展者更快进入观展状态。

基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序厅空间的色彩设计除了有序的概括展览内容和交代历史背景,更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去把握歷史与当代的共性。并在取得较好参观效果的同时,文章更希望可以深入对色彩设计的研究,达到高度一致、一脉相承的艺术化诠释和体现,切实调度空间色彩设计的节奏和韵律。

(三)博物馆主展厅的色彩应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展厅的色彩作用,是在烘托文物和深化历史的同时,还要创造一个艺术高度浓厚的色彩环境。基于该馆三个主展厅的色彩应用,其空间色彩的设计统一而变化、沉静又灵动,配合人工采光加之顶棚天花设为暗色,以及墙面、地面均为玄青黑以及大型古铜色的浮雕造型,才会让空间的核心视角“唐三彩及土色、青绿、褐红和浅红”等色彩的文物尤为突出。构成此灰色调空间的色彩张力可极大程度上让观者沉浸在历史的畅想中。

该馆中人工光色及软装色彩的设计都在为文物的展示做铺垫。馆内灯光的组合投射在环境光向弱调试下才发挥特点,通道的材质、光感也是照度的微控,不干扰整体的前提下看清线路即可。所以基于该馆的设计理念,可以分析空间色彩设计在历史博物馆中,光色应以灰暗色为基调。例如该馆融合七个历史年代的不同质感属性的文物,空间色彩的冷暖关系对比(如图1)、墙面喷漆大面积的吸光黑材质、展柜用深棕色木贴面以及地面和天棚均为黑色,即可在虚化背景环境的同时,更加突出文物展示,主次分明,来调节观者的视觉层次度。

(四)博物馆展品背景的色彩应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示背景色即为展品的环境色彩设计。在色彩设计的要求规范内,要最大限度突出文物为空间主体。在色彩层次上,展品的色彩氛围、灯光照度上要更聚焦亮眼,色彩纯度不能出现相互融合的情况。该馆展示背景设计的色彩表现层次即是通过特定主题进行设计的(如图2),暖则亮、冷则暗的搭配理念,使局部色彩设计上更为细致。

该馆中玄青黑和黛蓝的色彩基调,在控光的作用上发挥卓越,才是其为什么能使文物氛围亲和性高的原因。综合国内的历史博物馆展示背景色彩定调的发展,也综合多方面形式的因素下,研究提出,“色彩空间”尤为注重的是环境与展品相辅相成的转合变化,多纯度相近且有色相变化的色彩调和更是引导观者进入沉浸观展的首要原因。

(五)博物馆展具的色彩应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展具的作用既要理性的切实可行,也要有感性的艺术色彩审美的功效,因此不能减少色彩对于展品设计的作用和诠释。高展柜,通常高度为220cm、长度为180cm、宽度为60cm;矮展柜,通常高度为105-120cm、长度为180cm、宽度为60cm;斜展柜,通常高度为105-120cm、长度为180cm、宽度为60cm;桌式、立式展柜,通常高度为120-140cm、长度为120-140cm、宽度为70-90cm;补充立式展柜通常总高度为180-208cm。另外,展柜的色彩灯光表现与柜体融合的灯位在柜体顶部的灯槽,既可使柜内有足够的亮度也对柜体的色彩产生调和。布景箱为箱体式展示结构,通常总高为180-250cm,深度为90-158cm。最后,对布景箱的光线材质处理也在整体单元空间的色彩基调下,玻璃质感对光线的反射与折射都会产生涣散色彩的效果。

探析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柜多以清灰台面为主,更能突出石刻文物的材质及色彩质感。深棕、褐棕的柜体背板色调在呼应文物的同时,更能调动整体空间的层次色彩,故而该馆的文物氛围升华的原因即表现于此。胭脂红的大空间墙板造型,也是清灰空间中大型石刻的环境辅色,是环境氛围的象征。其次,展柜的位置在空间合理布局的规划上,引导色彩的走向和分流,从而带动空间动线的特点。研究提出,曲折弧度的柜体形态变化,也让附着于材质上的灯光变化产生波澜,点线面及光的有机结合,也会使博物馆空间色彩更赋予变化[6],使展馆和观展者的体验度更加生动沉浸,多展柜形式与色彩都和空间氛围相得益彰。

(六)博物馆组合布展的色彩应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组合布展更多表达的是展厅空间中色彩层次的多元组合搭配产生的创新视觉效果。基于色彩心理学和色彩搭配的理念,在色环中的提取补色圈层的色块序列是达到观者于视觉的更高需求。不同的色彩尺度上和层级上的调整与叠加高度,是可以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实验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如图3)。该“色彩空间”的戏剧化和灵活化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待提升的空间。研究提出,设计中的色彩形式、形态和表面都可进行组合发展成为新的空间色彩设计语言及逻辑,带动观者对空间色彩氛围和文物文化输出与吸纳的情感连接。

(七)博物馆材质的色彩应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内部空间材质的色彩设计,是照明材质和硬装材质的表达。其是空间色彩设计的另一个阶段,是一个创新思维和提升色彩想法的阶段。“全球化”思维模式是博物馆材质分析的首要观念[5],全球内的新型材料研发与普及是设计行业内的新推动力,通过对该馆及国内外历史博物馆的展馆色彩及材料托色的研究寻找共性材质,改变风格定位和加入文物历史是新的突破与跨学科发展。材质的选择、风格的定位和质感的色彩共同打造历史博物馆大空间的新色彩。研究提出,材质适配主空间的色彩基调,不论是突出和融合、改革和沉稳都是空间材质对于色彩设计和观者体验的可行性研究与应用方向。

四、历史博物馆空间色彩的应用与解析

(一)色彩形象坐标概念空间应用分析

陕西历史博物馆更应考虑色彩搭配的创新点则是“色彩形象坐标”概念。其概念是小林重顺先生及团队将130个代表色的色相和色调体系为中心拓展新的配色范围,并以WC(暖冷)/ SH(软硬)的二维坐標进行配置分析[7]。其坐标概念中最为核心的是“单色形象坐标”概念,以多种色彩相互联系的比较方式最为适用于历史博物馆空间色彩设计的“线性”表达(如图4)。

概念中单色形象坐标将色彩定位在暖(W)冷(C)软(S)硬(H)清(K)和浊(G)组成的坐标色彩轴中表示。分三点解析坐标,其一,坐标核心是以清色和浊色划分色调(表3),清色色调分锐(V)明(B)淡(P)最淡(VP),浊色色调分强(S)淡弱(Lgr)弱(L)涩(Gr)钝(DI),其次在心理浊色和无彩色分析中也做了划分,心理浊色色调为浓(Dp)暗(Dk)最暗(Dgr),无彩色色调为白(N9.5)黑(N1.5)灰(N9-N2),以此便可直观地研究如上图(如图5)的单色形象坐标表[8]。其二,距离远的色彩形象间差异明显如黑、白、红,相反居中相近的色彩差异相似。其三,以图表中心作为基准参考点,左右上下的不同方向分析色彩,可发现色彩的强弱趋势。

研究总结,由此坐标概念中的“色彩分隔技术”的应用分析适配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色彩设计搭配层次上的优势,可切实体现在当色彩被主题及文物限定时,可快速把握和抓取配色,来实现掌握整体空间的色彩基调。例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选用浓墨重彩的深色系,其幽静深沉的色彩基调表达出强烈的历史氛围;香港历史博物馆:选用经典的棕灰色彩,融合自然历史、考古文物和本土民俗的藏品本质,真实表达香港6000年的发展历程。由此可见,人对色彩产生的敏锐感知心理可使得建筑室内色彩给办公者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9]。

(二)陕西历史博物馆色彩搭配技巧

基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选用“色彩形象坐标”概念中“单色形象坐标”分析的色彩分隔技术,更是适配于该馆“色彩空间”的发展。该馆主展厅现有七色的色调分别对应为黑(N1.5)清色(B)強浊色(S)和涩(Gr)故而其线性的分析为间色和色相相异化适中,给人黯淡的稳重感觉和大唐遗宝风格的沧桑与智慧,所以色彩要在同一基调的前提下,在色相、纯度和明度的变化下进行调整光色与材质色,最后让整体空间更有起伏和有规律的变化[10]。

深入分析陕西历史博物馆空间色彩的表现基础。其一“黛蓝色(B/V)”是文化绵长主题,展品均为唐三彩,为完整呼应文物展示台运用了黛蓝色台面以作衬托;其二“胭脂红(R/V)”是盛唐气象主题,展品是石刻材质,清灰色的石材搭配战火烟红的背景色显得氛围尤为震撼;其三“青绿色(GY/V)”是冲突融合主题,展品是青铜器,深青暗雅的质感色彩搭配明亮白底对比强烈且突出主体文物的细节展示;其四“褐色(P/S)”是大唐雄风主题,展品是沙漠黄灰色的文物搭配褐色的氛围实景组合,使空间繁荣鼎盛;其五“玄青黑(N1.5)”是东方帝国主题,展品是秦始皇兵马俑代表的土色陶俑,黑色为底色搭配主灯及辅灯的氛围使展品细节和色彩尤为突出;其六“松花绿(GY/V)”是赫赫宗周主题,展品多为暗色系和深绿青,故而用明亮的送花绿进行调和;其七“深棕色(P/S)”是文明摇篮主题,以深棕的展柜、展台和暖灯来表现文化的延续悠长。

研究通过单色形象坐标表中的抓取差异化小的色彩作为辅色,则更能深入体现主空间色彩的线性化进程。针对此概念研究提出,将人五感考虑其中,基于色彩心理学研究人对色彩的识别度:20秒的色彩感觉占80%,形体感觉占20%,两分钟后的色彩感知占50%-60%,5分钟后色彩和形体的感觉各占一半,并且以此状态持续保持可见色彩给人的印象是迅速深刻和持久的[11],也因此诠释了色彩坐标概念在历史博物馆色彩设计中的可行性,也为观者品读岁月沧桑与智慧、探究古代历史浓墨与重彩的心理以震撼收尾。

结论

历史博物馆色彩设计定位,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稳步发展,以“色彩形象坐标”的色彩概念进行“色彩空间”的提升和优化,是未来设计师应着重考虑的方向。陕西博物馆空间色彩设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在“引导主题展示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从传统的单色到现代的彩色高级灰系统,也是设计师在设计水准和概念上的改变。在美化“色彩空间”氛围的同时,更显示出对观展者视觉色彩识别上的调节作用。故而,在此基础上对空间色彩环境进行搭配时更应该重视展示文物的自身色彩和历史背景色彩,再与艺术、舒适和观感等原则相结合,最后提高空间中色彩变化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让观展者的体验与感知达到空间与人融合层面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吴迪珂.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1(11):19-20.

[2]邓师瑶. 博物馆空间陈列设计色彩研究[D].厦门大学,2018.

[3]司聪,晋洁芳.情感体验设计在主题展馆中的应用分析[J].设计,2022,35(11):76-78.

[4]唐可星,蒋凡.色彩设计在展览环境中对观众认知的影响[J].艺术设计研究,2022(01):63-68.

[5]李佳. 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色彩情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6]蔡璐,周越.色彩设计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22(01):209-212.

[7]陈梦,朱炜婧,鲁佳亮,张红霞.基于DigiEye测色系统和色彩形象坐标的自然色彩提取与优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Z1):33-35.

[8]小林重顺.南开大学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译.色彩形象坐标[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 社,2006.

[9]黄兵桥,林蛟.建筑室内设计的色彩元素应用原理和创新策略[J].居业,2021(08):9-10.

[10]王生元.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2(09):83-85.

[11]翁春萌,吴雅歆.基于五感体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11):8-10.

图片来源:图1-5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