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形式法则的“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适形设计

2023-08-14李帅李少博

设计 2023年13期
关键词:传统纹样

李帅 李少博

摘要:针对现阶段内蒙古“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与其衍生产品之间适配性弱的问题。以图案学中的形式法则为理论基础,探寻“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创新的新路径,以提高传统纹样与衍生产品之间的适配性。首先,运用个案分析法归纳出“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的形式规律并加以梳理;其次,根据形式法则归纳总结“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独特的适形特征;在遵循原有形式法则的前提下,以适形特征为基础对“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进行适形设计应用。适形设计能够帮助“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在现阶段焕发新的活力,为今后传统纹样再设计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形式法则 “贺·乌嘎拉吉” 适形特征 纹样再设计 传统纹样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3-0020-04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weak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He · Ugala Ji" in Inner Mongolia and its derivative products at this stag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rm law in pattern science,this paper explores a new way of traditional pattern innovation of "He-Ugalagi"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raditional pattern and derivative products.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rm law in pattern scienc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this paper explored a new way to innovate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He? Ugɑl?". First,the form law of "He? Ugɑl?" traditional pattern was summarized and sorted out by case analysis method. Secondly,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form,the special con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He-Ugalagi" are summarized.On the premise of following the original rules of form,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He-Ugalagi" was applied to the conformal design based on the conformal characteristics.conformal design is helpful to inherit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He? Ugɑl?",and can help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He? Ugɑl?" to glow with new vitality at the present stage,and provide a new path for the redesign of traditional pattern in the future.

Keywords:Formal law "He? Ugɑl?" Conformal characteristics Pattern design Traditional pattern

引言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創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艺术体现之一,再设计中采用理性客观的方法对其进行再设计衍生,以保证其传承性。基于此,本文以形式法则为理论基础,对“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进适形设计,以解决纹样与载体之间适配性较弱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解释

(一)图案构成的形式法则:形式法则是雷圭元在《图案艺术论》中提出的,以视觉手法进行呈现的造型艺术要想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就必须要遵循形式法则。[1]传统纹样再设计过程中,通过形式法则对线条、结构、组合方式进行有序变化,能够在保持纹样原有形式美感与形式特征的前提下,有效创新传统纹样。

(二)源于盘羊角的“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贺·乌嘎拉吉”是蒙古语对于内蒙古地区装饰纹样的统称,“贺”有装饰、美化之意,在纹样的整体概念中,侧重于“纹”或“饰”的一面;“乌嘎拉吉”特指像雄性野盘羊的大角一样呈圆弧形旋转之状的纹样;内蒙古地区的人民用“贺·乌嘎拉吉”左右对称式展开、向两边圆弧形弯曲、旋卷的盘羊角来指称所有的装饰图案。[2]

二、“贺·乌嘎拉吉”纹样中的形式法则

装饰纹样之美需要外在的形式作为寄托而呈现出来,较强的形式感对于装饰纹样有着美化的作用,在装饰纹样的表达运用时就需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也就是在贯穿了“和谐”“条理”“对比”“自然”等美学理念的基础上遵循着形式美的法则。

(一)侧重稳定的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图案大小、形状和布局基于中心轴两侧相对应。图1中A1、A2、A3三种纹样轴线两侧的纹样保持对称状态,属于绝对对称;A4、A5两种纹样轴线两侧样式不同,但整体视觉感受相同的,所以属于相对对称。对称和均衡法则的应用使纹样完整而不残缺,总体上给人以一种安定稳固的心理感受;“贺·乌嘎拉吉”对称与均衡法则呈现出的稳重之感,也预示了蒙古族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如图1)

(二)聚焦視点的对比与调和:对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在视觉上的比较与冲突,如颜色体系中的调和色、同类色、对比色等,在图案纹样中形体亦是如此。[4]图2中五种纹样的实线区域与虚线区域采用方圆对比的形式,但所有元素构成一个整体,使纹样的结合相对柔和。在蒙古族刺绣中,经常采用对比的手法,如大与小、多与少、方与圆、曲与直、疏与密等。[5]“贺·乌嘎拉吉”中对比与调和的形式美法则,使纹样整体画面感受更加突出,从而达到聚焦视觉点的目的。(如图2)

(三)注重秩序感的条理与反复:在传统纹样的再设计中,条理与反复可以使图案纹样产生秩序美感。条理是指纹样在造型等方面通过主观的处理,形成视觉上的有序感。图3中的D1纹样在横向与纵向空间上构成了一个四方连续排列的纹样;其余四种纹样都是通过单位纹样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纹样组合,进行有条理的反复排列。条理与反复的主要功能是创造秩序感,纹样在设计时按照特有的法则进行派生,使其在各种载体上都能保持各自特有的秩序美,实现乱中有序的视觉感觉。(如图3)

(四)形态舒展的顺应与自然:顺应与自然是通过简单的排列组合方式,在不破坏元素构形的基础上,展示元素的整体美感,体现一种舒适、自然之美。图4中五纹样的形态轮廓由各类纹样环绕而成,整体连续性较强,强调保留纹样的整体面貌,以呈现顺应与自然之美。“贺·乌嘎拉吉”的顺应与自然美不仅是一种视觉呈现手法,再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顺应与自然,调和纹样与应用载体之间的关系,使图案在载体中能够形态舒展的自由组合。(如图4)

(五)强调曲线美的环绕与连续:“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当人们以自身为原点来环顾空阔的草原,天地在远处的视平线交会,形成天圆、地亦圆的一个无比巨大的圆形空间。[6]环绕与连续的形式法则也因此形成。图5中的F1、F2、F3三种纹样所使用的线条皆为曲线,虚线区域内的线条与邻近线条相互环绕,有良好的连续性;F4、F5两种纹样中虚线区域内的纹样相互环绕连续,且虚线之间也呈现出曲线环绕关系,以环绕的方式构成整体形式。“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中蕴含着一种曲线美,纹样中的线条虽有种种,但最具有中国风貌和特色的可谓卷曲线构成的纹样。漩涡线或卷曲线都属于一种线的形态,在动势上都表现为鲜明的旋动感。[7](如图5)

“贺·乌嘎拉吉”中形式法则是对北方游牧民族审美特征、审美偏好的抽象和总结,从侧面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纹样形成阶段所具有的习惯、居住等设计要素。从“贺·乌嘎拉吉”中进行形式分析可发现,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一是存在着与现代美学观点相一致的法则,从理论层面看具有足够的可行性;二是“贺·乌嘎拉吉”开始设计时不限于法则,而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使用环境进行设计,因此“贺·乌嘎拉吉”既能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载体,又能兼顾艺术性。

三、形式法则所构成的总体适形特征

通过对“贺·乌嘎拉吉”形式法则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包含内在的演变规律。[8]此外,“贺·乌嘎拉吉”纹样的整体特征与其他纹样不同,其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线条形式相对自然舒展,具有独特的适形特征。适形是民间美术中最常用的造型方法之一,强调纹样与装饰载体的符合。[9]总体而言,适形是指纹样随着载体形态变化而变化,形随型制、因形制型、以形用型,从而形成适形的形式特征。

(一)载体为主导的适形而装饰:适形而装饰是指纹样依据载体外形(适形区域)而规划内部纹样的组成形式,从而对载体进行装饰,载体外形为主体,引导装饰纹样进行排列组合,以达到自然、舒适的效果。适形而装饰在纹样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是使纹样通过与载体适形,将纹样的形式美感尽可能在不同的装饰载体中体现。

图中器具是蒙古族常生产、生活用品,其中实线区域为载体外形(适形区域)。H1为蒙古族马镫,虚线区域为载体的装饰纹样,通过纹样与外形的形态相一致的手法达到适形而装饰;H2为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琴身中的纹样与琴身外部的梯形轮廓相贴合;H3为蒙古包中的木门,虚线区域内纹样在门框中自然环绕,与载体轮廓线相对应;H4为蒙古族火镰,纹样通过对比与调和的形式法则与载体相呼应,载体的外形轮廓偏向于矩形,内部纹样偏向于圆曲形,从而加强使用者的视觉感受。适形而装饰的重点是利用形式法则对纹样进行组合变化,以应对不同载体的特性。(如图6)

(二)注重纹样美感的适形而造物:适形而造物是装饰纹样与应用的载体相结合,装饰纹样为主体,引导载体形态的结构,内部的装飾纹样以环绕的形式与外轮轮廓相呼应,纹样本身即为装饰纹样,也为载体形态轮廓线条,二者形成一个相互关联有机整体,适形而造物依据纹样的形式法则去达到装饰载体的目的,在形式上更能体现装饰纹样的韵律感。

图中J1为蒙古族皮带扣,其虚线区域纹样通过环绕与连续构成整体机构的一部分,所形成的区域转换成器具外轮廓的其中一部分,以达到适形而造物;J2为蒙古族剃刀,器具外形依照虚线区域纹样的外轮廓进行设计,使纹样既加强了水壶自身的美感,又构成了水壶的部分外轮廓;J3为勃勒,其整体的造型构成完全依照内部纹样的形式变化与线条走势,在不破坏原有功能前提下,极大增强了载体的美感;J4为蒙古族皮雕头带,内部纹样通过变化组合形成了皮雕头带的轮廓外形。在蒙古族的器具中,适形而造物的特征体现最为明显,也符合蒙古族崇尚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如图7)

(三)强调功能的适形而应用:适形而应用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实用与美观二者的有机结合,装饰纹样与载体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重点以应用为主体,强调赋予纹样更多功能属性,如连接作用、防滑作用、支撑作用等,通过适形的特征,根据不同载体的使用需求进行设计,以达到适形而应用。

图中K1为蒙古族家具中的柜门,其中虚线区域内的纹样形成凹槽为柜门把手区域增加了摩擦力,加强了其装饰属性;K2为火撑子,纹样为器具的支撑结构,与其他结构共同受力,加强了器具的整体强度;K3为蒙古包的支撑件,其中虚线区域内的纹样与整体的T形结构相融合,从而在两侧起到支撑作用;K4为勃勒,内部纹样形成的镂空区域,从而起到勾挂作用。(如图8)

“贺·乌嘎拉吉”纹样通过不同形式法则的运用,强调了纹样形式感,并在应用载体中具有装饰、协调、加固等作用,使纹样不仅美观,还具有不同的功能。“贺·乌嘎拉吉”“适形”的形式特征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中有章可循,其在纹样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一种特色,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自身美感的形成,这种形式特征也被保留了下来。

四、“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适形设计实践

(一)“贺·乌嘎拉吉”适形设计原则:通过上文分析,“贺·乌嘎拉吉”纹样的适形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从而在保持其传承性的基础上衍生新的纹样。

第一,延续纹样原有形式法则。在纹样设计中,“贺·乌嘎拉吉”纹样所呈现出的形式法则和设计规律依然可以被应用,应该将其融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适形设计过程中应延续原有形式法则,尝试通过形式法则对“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进行再设计,寻找其与现代设计主题、应用方面的契合点。例如,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将“贺·乌嘎拉吉”纹样的形式感应用到产品的造型设计中,创造出更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作品。总之,“贺·乌嘎拉吉”纹样的形式法则和设计规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第二,遵循纹样适形特征。“贺·乌嘎拉吉”纹样适形设计,应在符合自身形式美感前提下,遵循“适形”的形式特征进行再设计,从而解决“贺·乌嘎拉吉”纹样在现阶段与载体适配性较弱的问题。“贺·乌嘎拉吉”纹样中“适形”的形式特征,着重强调的一种总体特征,而不是具体的设计方法,适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纹样的实际应用场景和载体的形态特征,不能完全根据载体的形态,应在保持原有形式规律的前提下,有选择的随形而变、依形而动,从而达到保留形式特征的目的,以确保纹样与载体的完美结合,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第三,体现纹样的文化属性。在对“贺·乌嘎拉吉”这一传统纹样进行再设计时,需要深入了解和挖掘游牧文化,使文化与纹样完美交融,从而体现纹样的文化属性,再设计的纹样才能在被大众接受的前提下,清晰地呈现其特点。[10]“贺·乌嘎拉吉”是北方草原上诞生的传统纹样,各种纹样代表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纹样的意义,如只从形式、结构、用途等方面入手,难以保证其文化传承性。优秀的产品应做到把文化寄托于产品上,在产品中散发文化底蕴,从而衍生出更多的产品达到文化的传播。[11]

(二)“贺·乌嘎拉吉”适形设计过程

1.身份牌纹样适形设计:身份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人群较多,包括学生、职员、教师、医生等行业人员都需要用到身份牌,所以选取身份牌为适形设计载体之一。在进行适形设计时,首先,需要对身份牌的载体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载体所承担的功能以及使用需求,确定适形区域为身份牌的勾挂连接处,因为此区域原有形态不够美观,所以选取此区域进行设计,既能替代原有的勾挂功能,又能在载体中体现纹样美感;其次,通过对适形区域的形态和大小进行分析,以此确定纹样的大小和比例,选取“贺·乌嘎拉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纹样作为单位纹样进行再设计,根据所选的三种单位纹样特征,采用顺应与自然、对称与均衡、环绕与连续三种形式法则进行组合变化,变化的过程中结合适形区域对纹样进行整体修饰,使纹样在保留原有形式美感的同时,能够与现阶段应用载体更加适配;最后,在组合变化纹样的过程中,通过适形设计将新生成的纹样与身份牌进行结合,形成镂空区域用于勾挂,使载体与纹样之间在功能与视觉层面达到有效结合,从而提高纹样与载体间的适配性。

通过适形设计,新的纹样在载体中不仅体现出装饰属性,同时也成为身份牌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以实现勾挂作用,最终达到适形的目的,增强了纹样与载体的适配性,使身份牌在运用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脱落或损坏。在身份牌上,纹样与载体的有效结合,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也符合现代人对于美学和实用性的需求。(如图9)(如图10)

2.保温杯纹样适形设计:内蒙古地区处于我国北方,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全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更加寒冷,所以该地区保温产品的使用场景较多,如日常通行、短途出差等,都需要用到保温杯,因此选取保温杯为适形设计载体之一。在保温杯的设计中,首先,确定适形区域,适形区域选在杯口处,因在保温杯开合过程中,杯口处受力面积较大,需要承担较大的摩擦力,传统的竖纹设计难以满足美观性需求,故将此处作为纹样的适形区域,从而以纹样代替传统竖纹设计,以增强其美观性;其次,在纹样的选择上,选取在“贺·乌嘎拉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纹样进行适形设计,运用形式法则中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条理与反复三种形式法则对纹样进行变化组合,并且更具适形区域对纹样进行整体修饰,同时,也需要考虑纹样的文化属性,使文化与纹样完美交融,从而形成新的纹样;最后,将新生成的纹样凹印在杯口处,提升载体美观性,通过凹凸不平的表面,增加开合时的摩擦力,使新生成的纹样与载体能够在功能与审美层面,更加密切的结合。

再设计完成后,通过在杯口处凹印纹样,不仅达到了美观的目的,还增添了隔热、防滑等功能,使保温杯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便捷。这种设计方法既能保留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又能符合现代人对于美学和实用性的需求,同时还提高传统纹样与衍生产品之间的适配性。(如图11)(如图12)

3.移动电源纹样适形设计:移动电源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电子设备,使用频率较高,受众人群较多,所以选取移动电源作为适形设计载体之一,在以移动电源为载体的纹样设计过程中,首先,确定载体的适形区域,根据移动电源日常使用场景,适形区域选取为正面的边角处,因为移动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中部区域多被手机遮挡,边角区域的展示时间更多,更具有设计价值,而且能够为载体增加一定的摩擦力;其次,根据载体的适形区域,选取三种单位纹样,通过顺应与自然、对称与均衡、环绕与连续三种形式法则对单位纹样进行变化组合,根据载体的适形区域进行整体修饰,从而形成了新的适用于载体的“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最后,将新生成的紋样在载体的适形区域内进行组织变化,在四角处印制纹样,使其既能体现出纹样美感,还能为载体本身在边角处增加了一定的防磨属性,从而提高纹样与移动电源间的适配性,使设计更加实用。

利用形式美法则对纹样进行变化,之后通过纹样与载体的适形应用,将传统纹样“贺·乌嘎拉吉”与现代化的移动电源相结合,提高了载体本身的美观性,达到了美观和实用的双重效果,使载体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成为纹样的传播载体之一,促进“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在现阶段的有效传播。(如图13)(如图14)

结论

通过对“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的形式法则进行分析,并根据形式法则对“贺·乌嘎拉吉”进行特征分析,总结出适形而装饰、适形而造物和适形而应用三种形式特征理念,之后将适形特征理念融入到“贺·乌嘎拉吉”纹样适形设计中,以形式为基础来改善纹样与载体之间的匹配性。最后,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进行了适形设计衍生,从而解决了传统纹样与设计载体之间匹配性较弱的问题,拓宽了研究视角与设计视角,为今后其他民族纹样再设计提供新的设计视角。

基金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蒙古族传统纹样“贺乌嘎拉吉”信息可视化系统研究(批准号:20EG210 );

2.内蒙古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2JBTD014)。

参考文献

[1]雷圭元口述,杨成寅,林文霞记录整理.雷圭元图案艺术论[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2]王清锐. 基于形状文法的“贺乌嘎拉吉”传统纹样设计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3]马敏,李少博.蒙古族马烙印图形特征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24):326-331+344.

[4]陈之佛著,陈池瑜编.陈之佛全集.1,图案法 ABC 图案构成法[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M]. 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96

[6]何红艳,乌兰托亚.旋转的世界——论蒙古族图案的装饰意象[J].装饰,2013(06):122-124.

[7]周岳,陈思.旋动、飞动、律动:传统纹样线动之美的类型分析[J].装饰,2019(02):90-91.

[8]吉日木图,刘沛闻,呼斯乐,李少博.“贺·乌嘎拉吉”中哈木尔纹的构成特性研究[J].设计,2022,35(11):36-41.

[9]赵梦秋.民间美术适形造型的形态方式分析[J].美术大观,2011(05):56-57.

[10]韩冬楠,边坤,韦贝贝.蒙古族图案元素提取与重构[J].包装工程,2019,40(06):1-7.

[11]钟豪,万萱.传统图案在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三化”设计研究[J]. 设计,2021,34(02):130-132.

猜你喜欢

传统纹样
浅析冰裂纹的形式美感与现代艺术应用
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
传统纹样与风水学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吉祥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用品中的运用
传统纹样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广彩传统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诗意化整合
传统纹样融入现代图案设计教学研究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试分析传统纹样对平面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