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2023-08-14刘未邦邓妍魏志喜贾光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4期
关键词:葡萄球菌病原菌肺部

刘未邦 邓妍 魏志喜 贾光祖

(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气道疾病,由气流受限导致呼吸困难的肺部疾病,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能引起肺源性心脏病,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夜间无法平卧,影响患者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由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受损严重,长期氧供不足,机体免疫功能逐渐降低,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研究指出,肺部感染可促进慢阻肺患者病情进展,增加预后不良发生率〔2〕。因此,尽早评估慢阻肺患者肺部感染状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尤为重要。既往临床多依据经验使用抗生素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易造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增加细菌耐药性。因此,准确识别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状况对科学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血清炎症因子与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3〕。血清降钙素原(PCT)是检测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且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临床常见炎症因子,当感染发生时其水平可明显上升,进一步损伤呼吸道,加重病情发展〔4,5〕。本研究探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并观察其血清炎症因子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男82例,女68例;病程2~13年,平均(6.58±2.14)年;年龄60~79岁,平均(68.73±4.21)岁;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22.31±1.86)kg/m2;舒张压63~96 mmHg,平均(79.84±8.49)mmHg;收缩压92~143 mmHg,平均(124.53±9.12)mmHg。所有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符合慢阻肺相关诊断标准〔6〕;(2)意识清楚,可配合相关检查及治疗;(3)存在脓性痰量增加等感染表现;(4)细菌感染。排除标准:(1)合并支气管扩张、肺结核;(2)近期接受手术治疗导致的肺部感染;(3)近期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所致的肺部感染;(4)合并严重营养不良。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病原菌检测 (1)取样:患者入院后采用过氧化氢(3%)漱口后用力咳嗽,收集痰液置于灭菌容器中送检,低倍镜下计数痰液中细胞数量,酶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且白细胞>25个即为合格样本,不符合上述要求则为不合格样本,需重新采样直至合格为止,送至细菌室培养。(2)细菌培养:采样细菌培养仪(BACTEC 9120)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Microscan Waik Away-40)进行细菌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7〕对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判定及解释。

1.3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检测 入院时,采集静脉血3 ml,置于抗凝管中,离心5 ml(离心速度:3 000 r/min),取血清,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IL-10、TNF-α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德国耶格公司MS-ISO)检测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1.4病情严重程度评估〔8〕轻度:FEV1占预计值%>50%,无呼吸困难症状,近1年内无住院史;中度:FEV1占预计值%>50%,无呼吸困难症状,近1年内住院1次;重度:FEV1占预计值%≤50%,存在呼吸困难症状,近1年内住院≥1次。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χ2检验、Kendall tau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 15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62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106例(65.4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8例、大肠埃希菌42例、鲍氏不动杆菌15例、铜绿假单胞菌22例、阴沟肠杆菌6例、其他3例;革兰阳性菌48例(29.6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溶血葡萄球菌9例、表皮葡萄球菌12例、其他4例;真菌8例(4.94%),其中,白假丝酵母6例、曲霉菌2例。

2.2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15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轻度49例(32.67%),中度68例(45.33%),重度33例(22.00%)。

2.3不同严重程度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FEV1、MMF、MVV逐渐降低,血清PCT、IL-6、TNF-α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严重程度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2.4血清炎症因子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血清PCT、IL-6、TNF-α水平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呈明显正相关(r=0.652、0.678、0.549;均P<0.001)。

3 讨 论

慢阻肺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长期吸烟、长期吸入化学气体、粉尘等因素有关。肺部感染是慢阻肺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细菌感染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轻度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通过口服抗感染药物及对症治疗可快速缓解病情,而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窒息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9〕。因此,掌握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状况的同时,准确评估肺部感染病情程度,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提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老年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广泛寄居于人体肠道中,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单细胞生物,可抵御多种微生物攻击,而慢阻肺患者长时间气流受限,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易降低其抵御能力,此时大肠埃希菌可向肠外转移,进而引发肺部感染〔10〕。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体皮肤、咽喉、鼻腔、肠胃中广泛存在,对环境要求较低,可存活于恶劣环境中,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侵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11〕。因此,临床可针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试验结果科学选择抗生素,提高临床疗效。

现阶段,临床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评估细菌感染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菌感染状况,但单纯采用上述指标特异性、敏感性仍不足。因此,临床仍需探寻其他与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程度相关的指标。PCT主要由甲状腺细胞分泌,在健康人群血清中含量较低,当机体出现细菌感染或炎症时,该物质可呈明显升高表达,其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证实〔12〕。I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细胞因子,人体各个系统均有IL-6分泌细胞,其在维持机体生理平衡中具有重要地位〔13〕。TNF-α主要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产生,具有提高抗感染、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免疫状态〔14〕。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慢阻肺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可诱导全身炎症反应,可对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刺激,增加IL-6、TNF-α分泌量,升高血清IL-6、TNF-α水平;此外细菌感染还可诱导内毒素释放,对甲状腺细胞产生刺激,促使其产生PCT,提升血清PCT水平〔15,16〕。而PCT、IL-6、TNF-α又可介导全身炎症反应、产生免疫调节等作用,加重患者病情〔17,18〕。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可通过检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IL-6、TNF-α水平以评估其病情程度,并及时采取抗感染治疗,尽可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葡萄球菌病原菌肺部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肉鸡葡萄球菌病诊疗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一例水牛疥螨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