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和利用

2023-08-12张丽佳

炎黄地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历史博物馆红岩纪念

张丽佳

纪念类博物馆是用于纪念重要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博物馆,其兼具文物保存、宣传教育、传承文化等作用,文物档案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现从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现状入手,结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工作实践,总结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要点及利用方式,提升纪念类博物馆文物工作水平。

文物档案是文物发掘、鉴定、收藏、研究等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资料,涵盖文物生命的全过程,可有效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档案法》,对文物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纪念类博物馆应优化文物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提升博物馆文物建设水平。

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现状

在纪念类博物馆的文物档案管理中,管理制度、人员与技术是核心要素,部分纪念类博物馆不能协调利用这三种要素,导致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档案管理不规范。文物档案管理包括建档、借阅、保管等多个环节,不同管理环节的要求不同。工作实践中也普遍存在档案管理不规范问题,如文物档案建档不及时、借阅记录不规范、保管不合理等,使文物档案资料不全面或出现损坏,影响文物档案的开发利用。

第二,文物档案信息共享效果差。实现文物档案信息共享是提升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但是因为博物馆具有明显的本土性特征,导致个别文物档案只固定存放在某个博物馆内部,没有与其他博物馆共享。甚至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文物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主动探索文物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方法,这也是造成文物档案信息共享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第三,数字化管理缺失。新《档案法》强调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博物馆在实施文物档案管理时,应采用数字化管理措施,但部分博物馆尚未针对文物档案构建相关的信息系统,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薄弱,馆内的数字化管理缺失,降低了文物档案的管理效率及质量。

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要点

针对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的管理缺陷,本文借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文物档案管理要点,为纪念类博物馆提供有益探索。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为规范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纪念类博物馆可以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用以指导文物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遵循《档案法》《文物保护法》《革命博物馆工作试行条例》等,制定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实施专人专管工作,指明文物档案建档、借阅、保管等工作要点。

在建档工作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详细记录文物和标本的原始资料,整理文物的入馆手续、入馆凭证、鉴定记录等信息。其中,鉴定记录应涵盖鉴定意见与文物重要分歧意见,入馆凭证等相关凭证需装订成册,统一保管。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藏品设置总账、分类账及档案,并上报给市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在借阅工作中,明确文物档案的借阅权限,按照借阅清单的规范格式(如图1)记录文物档案借阅信息,规范文物档案借阅工作。在保管工作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做好库房的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等工作,营造文物档案的良好保管环境,避免文物档案受到损害。

图1 借阅清单示意图(作者自绘)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是纪念类博物馆开展文物档案管理的主体,纪念类博物馆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根据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针对性地强化文物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切实落实制度要求,提高文物档案管理的效率。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管理者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和要求,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培训。

第一,入职培训。对于新入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统一开展档案管理制度培训,使其明确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强化理论素养,并采用师徒制培训方案,由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人员担任师傅,带领新入职员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指明新入职员工在文物档案管理方面的实践失误,解答新入职员工的问题,提高其文物档案管理能力。第二,政策培训,在新《档案法》施行前,组织档案管理人员集中学习政策法规,对比分析新旧《档案法》的差异,归纳总结新《档案法》对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深化文物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认识,指导其创新开展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档案法》要求。第三,信息培训,在文物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对文物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信息软件的常见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如VR软件素材更新方法、文物档案大数据宣传推广注意事项等,使工作人员具有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落实信息管理工作

针对数字化管理缺失问题,纪念类博物馆应落实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文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处理文物档案资料,提高文物档案管理的效率,规避纸质档案寿命短、保管难度高的问题。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信息化文物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如下。

第一,成立电子数据库。为每个文物设置专属编号作为“电子身份证”,整合文物的各项档案信息,对其进行电子扫描处理,将各类电子档案信息归属于文物的“电子身份证”信息中,构建完善的电子数据库,按照文物分类,实现文物档案的科学化、数字化管理。第二,创新管理系统功能,根据文物档案管理内容,在信息系统中设计归档、借阅、存储等功能,提供不同文物的档案归档标准、借阅、存储格式,文物档案管理人员只需按照规范格式录入相关信息即可,且信息系统具备信息检验功能,如录入信息与文物“电子身份证”信息不符,可自動提示,提高文物档案管理质量。

掌握工作细节

在收集档案资料时,首先应重视档案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在时间跨度上应严格执行追根溯源的工作要求,尽量确保文物档案信息的说服力。其次在内容上应做到真实准确,要求工作人员认真考证不同材料来源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确认无误后才能分选出合适的材料并将其作为编研、展陈以及推广的素材,必要时工作人员可请教相关方面的专家,或者富有经验的老者,充分听取对方提出的宝贵意见。最后在载体选择上应兼顾典型性。文物档案数量众多,因此工作人员应结合本博物馆的教育任务以及馆藏档案资源实际情况,重点选择可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有宣教价值的文物档案资源,确保文物档案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利用方式

在有效管理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的同时,博物馆管理者应注重对文物档案的开发利用,呈现出文物档案的历史、文化及教育价值。

设计体验活动

在纪念类博物馆中,文物档案资料围绕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背后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故事,可通过VR、3D等技术,将文物档案从二维形态转变为三维模型,创造体验情境,设计体验活动,创新开发利用文物档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依托于丰富的革命文物档案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为参观者提供新颖的参观体验,使参观者能直观感受文物档案背后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引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

例如,红岩博物馆的技术设备部依托于文物档案资料,深入分析文物档案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通过三维技术模拟文物档案中“重庆大轰炸”事件中渝中半岛的场景剪辑为3D短片,可使参观者置身于抗战时期的重庆,体会重庆的历史,发挥文物档案的历史价值;红岩博物馆利用数字展示交互系统,将文物档案中的人物进行立体化呈现(如图2),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发挥文物档案的文化价值;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展示毛泽东特型演员书写、吟诵《沁园春·雪》的场景,将文物档案内容进行虚拟现实处理,使参观者亲临革命岁月,对文物产生不同的情感,发挥文物档案的艺术价值。

合理开发资料

文物档案内容丰富,是开展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文物档案管理者应合理开发文物档案资料,为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提供支撑,最大化利用文物档案资源,满足用户需求,发挥文物档案的价值。就学术研究角度而言,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基于文物檔案资料,开发出版了多本书籍,如《红岩档案解密》《魔窟》《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故事读本》等,这些书籍既可用于学术研究,也可深化群众对红岩精神的认识。就宣传教育角度而言,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文物档案为基础,在馆内举办以“心中的旗帜”为主题的红岩故事讲解大赛(如图3),鼓励博物馆工作者合理开发利用文物档案,探究其背后的红色故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参观者介绍,既可以实现文物档案的有效开发利用,更好地传承红岩精神,也能够提升博物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强化宣传教育效果。同时,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利用丰富的文物档案资源定期举办展览活动,强化革命精神传播效果。

图3 红岩博物馆故事讲解大赛现场图(作者拍摄)

重视文物档案的宣传推广

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发挥文物对文化的传承作用,应积极改变传统文档的使用方法,加快档案走出库房的步伐,改变传统博物馆“橱柜的固定陈展形式”的教育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视文物档案宣传推广方式的创新。例如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在文物档案推广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文物档案,并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分享档案内容,在线下同样鼓励广大群众走进博物馆近距离了解档案内容,解读文物档案背后的科学价值与历史信息等。通过此类媒体宣传互动以及线上线下相互协调的新工作模式,可最大限度上推动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资源的利用与推广,具有深远影响。例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文物档案资料,由内部工作人员还原档案背后的历史故事,并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法将其上传至抖音或者快手平台,让广大群众看到“活的”文物档案,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宣传利用效果,还可以提升档案资源利用率,具有可行性。

重视文创研发

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被认为是文创产品设计的基础,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充分挖掘文物档案背后的文化价值,也要挖掘档案自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精神价值,进而提升文创产品质量,设计出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加深群众对文物档案的认知,也是提升博物馆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可考虑制作《新华日报》印刷机,爱泼斯坦的记者证等类似的文创作品,让群众近距离接触历史,在感悟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同时,促进文旅融合。

构建新的协作教育机制

为提升博物馆文物档案利用率,未来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资源,构建“博物馆+”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以本地区青少年为主要教育目标,引导其他年龄段群众积极参与,最终形成多层次、齐头并进的新教育体系,这对提升文物档案利用率的意义重大。例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采用“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与当地多所中小学签订流动课堂协议,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校园板报等宣教平台,节选文物档案中的《红岩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训教材》《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故事读本》等精彩片段并进行大范围宣传,鼓励青少年学生阅读书籍资料然后写读后感,用此类教育方法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领悟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达到协作育人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在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存在档案管理不规范、人员素养薄弱、数字化管理缺失等问题。建议纪念类博物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落实信息管理工作,并通过设计体验活动、合理开发资料等措施,有效利用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做好宣传教育与文化传播工作。

(作者单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猜你喜欢

历史博物馆红岩纪念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简介(续)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忘不掉的纪念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室
以大阪历史博物馆为例 架起考古与大众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