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研学旅行课程设置初探

2023-08-12白战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设置

白战静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活动自2016 年试行以来, 深得学生的喜爱,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对学生而言,研学旅行可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对家长而言,孩子增长见识的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也在思考,研学活动实施六年以来,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将研学活动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呢?

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重旅行而轻研学,缺乏人文渗透

由于高中生课业负担较重, 平日里活动范围比较小,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使学生对外界环境充满渴望。

所以学校的研学旅行在很多同学看来,是一次走出校外的放松机会。很多同学缺乏对研学基地的深入了解,研学目的性不强,难免在实际研学时走马观花,只是支离破碎地听讲解员的讲解,更有甚者,将聊天拍照当作研学旅行的主要活动,结果自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研学活动没有进行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过程缺乏人文渗透,使研学效果打了折扣。研学旅行应该是一项课程,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提前筹备,进行相应的课程安排。

例如:在我校组织学生参观洛阳博物馆之前,语文教研组老师给学生做了如下准备: 印发博物馆的平面图、馆内代表性文物的介绍资料、文物故事等。给学生提前做了这些准备之后,再去参观,学生的目的性更强,研学效果也更好。后续我们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加强理解,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并在班级内展开交流。

二、研学中阅读浅表化及对策

受应试教育和高考压力的双重影响,越是到了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功利化色彩就越重,“有用”成了老师学生删选阅读材料的基本准则。在如此形势下,如何有效的设置研学阅读课程呢?

秉承学校“育人要活动化、活动要课程化”的理念。

教师在设置阅读课程时,应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最大化的通过活动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围绕主题做线路设计。比如传统文化路线,让学生通过对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景点作深入了解,汲取历史文化中的知识和智慧,明史知今;工业强国路线,以洛阳拖拉机厂为中心进行辐射,培养学生工业强国的使命感等。围绕主题做课程设计。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提高学生素养为基本目标的。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发展应是多维度的,涉及人文、科学、生活、实践等方面,所以在设计课程时应主题鲜明,以参观洛阳博物馆为例,应做的阅读准备有:河洛文明发展史、十三朝古都洛阳的辉煌历史、洛阳博物館“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等。

其次,整合多学科课程资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整合应当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特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应有系统性,以课堂学习为依托,并借助研学旅行的特殊性和趣味性, 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 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整合。例如,参加东方红拖拉机厂,就可以整合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历史、世界农耕文化的变迁、现当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大国工匠的精神传承等内容,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豪情。

再次,课程设置还应体现时代性和适应性。研学课程设置应遵循教育规律,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知识性、科学性、文化性及趣味性。将区域特色文化有机融入到活动教学中, 突出活动的教育目的和学生成长指向,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熏陶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

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 蕴含新的理念、新的育人目标。通过有效的课程设置,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更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设置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夏日旅行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