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教学中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

2023-08-11王秋威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微课思政

何 宁,瞿 平,马 华,王秋威,孟 琦

(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 150076)

0 引言

随着5G和wifi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与网络终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科技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使得外语教育教学理念、思维、认知、方法及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由指导者变为助学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获取者,传统课堂变成“空中教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网络学习空间,以快捷多彩的网络资源丰富课本内容,多模板配合教学开展,形成以SPOC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有意识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学习空间是指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可以通过重构学习环境、优化资源供给、变革教学模式、重塑评价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水平等途径构建网络学习空间[1]。网络学习空间理论框架植根于杜威的实践探究哲学思想。杜威认为,知识不是存在于被动理解中,而是主体对不确定情境进行积极探究而形成的[2],知识形成与探究行动密不可分。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通过界定并描述教学、社会及认知三种临场感来构建学习平台,为研究者与实践者建立并评价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教学临场感强调教师在构建并管理网络学习社区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社会临场感体现了网络学习空间各成员的社会关系和属性,认知临场感又被称为“元认知策略”,主要关注空间中学生对认知、行为及态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方式,强调反学生的自控能力、行为及策略对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的影响[3]。

“空中课堂”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是远程电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即师生不处于同一时空界面时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平台,添加微课、音频、视频、课件等一系列媒介,开展线上教学实践活动。“空中课堂”利用信息技术,以资源投入为基础、教师线上教学水平为前提、教学平台及适当的学习模式为关键、教学监管为保障,确保能够高质量完成在线外语教学任务,提升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及跨文化交流水平,为推进智慧教学改革提供了帮助。

在“空中课堂”基础上构建网络学习空间,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室等固定状态转向时空分离的异步微课和同步面授课程等多样化的课堂组织模式,教师负责课堂的设计和导向,从中体现教学临场感。可以结合慕课、微博、公众号、个人教育网站、教育BBS等学习社区,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融入其中,体验社会临场感。可以嵌入影视欣赏、角色扮演等版块,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及内容,并利用教学平台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学生可自行查阅,时刻了解自己的薄弱点和擅长之处,总结认知临场感。教师需统计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评估,从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 构建外语教学网络学习空间

外语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空中课堂”形式进行线上直播,并在课后进行一对一答疑及作业批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趣味性软件打卡配音等,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期末,教师从教学平台上下载每名学生的学习档案袋结果,得到真实有效的成绩统计,整体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和专家的认可。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中需进行大量细致的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体验感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改革教学理念,结合“空中课堂”的实践基础和多年教学经验,打造以SPOC教学为主导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内容、形式、模块均较为完备的网络学习空间,不断开发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增强学生对认知、社会及教学的临场体验感。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教学步骤及环节,归纳网络学习空间的结构特点,并依据理论指导进行分类,形成体系。目前,外语教学中构建的网络学习空间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模块[4],如图1所示。

图1 外语教学中网络学习空间模块的设计Fig.1 Design of online learning space modu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教学资源型模块的设计。该模块以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教学为依托,利用线上信息化平台开展教学活动[5]。在选择学习资源时,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平台上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一一完成。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提供微课或慕课链接、课件、习题及相关内容的拓展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SPOC微课视频可以适当选用现有的MOOC资源,或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自行录制微课,便于面授时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教学。在线学习的疲劳期不同于线下教学,每节SPOC微课的录制不应超过20分钟,使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观看微课进行学习。PPT是学习资源的核心工具之一,要做到言简意赅、清晰醒目,可以适当嵌入音频、视频、超链接等素材,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发达的网络平台使资源型模块能够集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让学生体验到认知临场感,引起思想共鸣,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及质量。

2)学习社区型模块的设计。该模块是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就教学资源型模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由教师梳理问题并进行答疑,形成师生、同学间的互动,增加了教学的团结性、紧密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交互的平台,能够让独立的个体融入团体,形成社会临场感。该过程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监督,对积极向上的内容要鼓励赞扬,发现消极的内容要及时禁言,并与学生谈心交流,找到症结所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面授教学型模块的设计。该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线上直播或线下授课,此时教师体验到教学临场感,学生有被代入感。该模块应平行于教学资源型模块中的SPOC线上教学,二者可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分配教学课时。学生可以对SPOC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习社区型模块中的反馈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与学生互动,面对面解惑。可灵活利用教学平台的头脑风暴、弹幕、投票、分组讨论等功能进行线上直播教学,以多种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无障碍交流和讨论。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小品文等形式进行线下面授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上的组间、组内讨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4)电子档案袋模块的设计。该模块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时长、作业完成情况等各项学习指标数据的归纳、整理、导出,并进行评估,形成电子档案袋,通过该模块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情数据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及知识掌握情况,便于随时调整后期的线上授课节奏,修改课堂设置,筛选学习内容,明确授课侧重点。

2 外语教学网络学习空间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应用

高校外语教师要借助课堂教学主阵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及正确的价值观。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及相互沟通的工具或载体,语言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与吸收的过程,伴随着一定的价值取向,能够构成文化的精神内核,语言、文化、价值观三者间有着不可分割性及相互渗透性[6]。

外语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是基础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获取语言文化知识。应用技能目标是高级目标,旨在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网络学习空间是新的教学方式,课程思政是新的教学理念,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以达成知识目标、应用技能目标及人文素养目标。

1)课程思政元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在外语教学网络学习空间各个模块的整合过程中,要注意思政理念的渗透,微课的录制、PPT的制作、资料的选择都要围绕教学大纲展开,要选择性地融入思政元素。集体备课中,教师要在每个单元的设计中至少总结出1个思政培养目标,将课文向思政目标的方向引申延展,并要求学生发表感想,使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通过主题融入和语言点融入两种方法来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并结合听、说、读、写、译来实现课文主题与思政元素的对接。

综合英语4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高年级知识的前提,其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视角思考问题,把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实现学生专业素质及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综合英语4部分单元目录相应的思政目标及教学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英语4部分单元目录相应的思政目标及教学方式Tab.1 Comprehensive English 4-part unit catalogue,and correspon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2)利用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外语课程思政兼顾语言学习、文化获取、思辨能力培养及价值引领等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道德修养。将网络学习空间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努力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办学宗旨、特色学科及定位,应从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社会及学生的需求出发,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型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科研品质及科学家精神。师范类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师德师风,做到为人师表。航空航天类高校需要向学生普及航空航天领域我国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信念。医学院校应引导学生树立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通过融入个性化、特色化的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外语语言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有更明确的认识。

3 结束语

以SPOC教学为主导,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外语课程网络学习空间,转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尊重个性化学习诉求、增强团队意识及自学意识等方向发展,实现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统一起来。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要体现出文化的传承性和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及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和谐统一,实现外语语言文学教育与价值素养引领的同向同行,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及道德品质,使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价值观塑造同轴共转。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微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