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疏导与社工支持的社区“一老一小”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

2023-08-11陶庆雯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群体心理健康老年人

陶庆雯

(沈阳化工大学,沈阳 110142)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一老一小”领域的国家部门规划和政策密集出台,这些聚焦养老托育领域的政策呈现出台级别高、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包含生育政策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银发经济发展、养老服务市场环境深入优化、老年群体应用智能技术屏障解决等领域,我国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正加快健全完善。

老年与儿童群体受其影响重大,积极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朋辈支持网络尤为重要[1]。社区环境涵盖了老幼群体除家庭以外的人际交往关系网络,在优良的社区朋辈群体影响下,老年人和儿童的心理弹性空间会变得宽裕,心理情绪状态会朝积极良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情况,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老年人与儿童在社会中是较弱势的群体,其基本心理健康需求与其所受到的关照与服务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分析“一老一小”群体内部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探知老幼是相互包容又相互排斥的群体,老年人顶替忙于工作的父母担任长期陪伴在儿童身边的监护者,与儿童的关系渐趋紧密。而由于老年人与儿童存在代际差异,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会发生碰撞,甚至会出现老年人利用身份压制儿童的情况,这又可能导致两个群体间矛盾激化。

可见,老年人与儿童拥有独立的性格特征,要求社会工作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服务来消除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隐患,深入了解老年人与儿童共同参与活动的特点,把握心理健康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效果。“一老一小”心理服务体系的积极建设能够提高老幼群体对公益性生活的参与度,打造由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文化场域[2],充分利用社会工作者与多元主体协同的互动机制优势,整合符合老幼群体需求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人力资源与物质条件,加强对老年人与儿童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与服务[3]。

基于项目调研问卷及网络层次分析法,了解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托育服务需求,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提出解决老幼群体心理发展相关问题的有效路径,以期为老年人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1 “一老一小”服务项目设计

在老年人方面,通过社会工作者服务团体的介入,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发展需求,推动适老化社区的建立,采用实地工作法探索其与儿童群体的联结。在儿童方面,通过探究儿童群体的综合发展能力,在心理与价值观塑造、学习指导等方面制定全面的帮扶及增能方案,打造未成年人综合优养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构建与老年人群体的密切共融性联系。

1)个案服务。通过重点探访及定向探访的方式,对社区内老幼群体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其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帮扶。在心理疏导方面,评估和诊断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为其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焦虑和精神压力等[4]。

2)小组服务。采用“社工+高校志愿者”的模式,成立老年人发展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促使其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定期为社区内老年人开展长者生命回顾主题服务,帮助老人回顾生命故事,助其从中获得自我认同感。成立少儿行为矫治小组,定期为社区问题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开展行为矫治活动,培育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立儿童兴趣养成小组,定期为社区内青少年儿童开展书法、绘画、科技等兴趣活动,助其从中获得自我认同感。

3)社区服务。发挥邻里互助优势,组织社区内青少年儿童定期为老年人开展智能教学服务,帮助老年人再社会化,拉近老幼距离。设置“一老一小议事厅”,促进老幼群体情感交流,鼓励老年人与儿童参与社区政治生活。开展“一老一小园艺课”,增加老年人与儿童对生命的积极向往,不断促进老幼群体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5]。

2 项目开展后服务对象的心理变化

服务项目开展后,收集服务对象关于服务收益与心理健康情况改善的反馈信息,发放问卷1000余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6份,其中老年人问卷426份,儿童问卷380份。在项目中期满意度上,调查结果为良好的老年人占76.93%,儿童占89%,这说明很大部分老年人与儿童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受益,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整合“一老一小”群体心理健康服务调查问卷数据信息,绘制项目服务周期心理弹性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粗线代表老年群体心理弹性变量,细线代表儿童群体心理弹性变量,随着项目服务的开展,老年人心智较成熟,前期心理变化较为平稳,心理弹性较为稳定,儿童接触新事物时兴趣较浓,心理变化幅度较大,心理弹性不断上升。图中中期节点前的实线区域为可视化心理弹性变化结果,虚线区域为预测的老幼群体心理弹性变化趋势[2]。在项目服务后期,老年人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心理弹性变化趋于稳定,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项目服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图1 “一老一小”服务项目周期心理健康弹性变化曲线图Fig.1 Mental health elasticity curve of “one old and one young”service project cycle

基于服务评估结果,分析老年人与儿童的前测后测心理变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心理支持服务体系等需求在服务过程中逐渐得到解决,其心理抗压能力增强,心情舒缓指数较服务前期大有改观,心理弹性不断增强,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与日俱增。在服务过程中,其身体机能、精神情绪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健康化改善。儿童前期与朋辈群体同质性程度较高,外来多重诱惑影响其心绪发展,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导致其成长矛盾激化等特征。项目开展后,儿童能够更好地处理朋辈群体的关系,建立和谐互助的友谊,学会排解压力,在社会工作者及校方老师们的教学与帮助下掌握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在产生心理与情绪相关问题时会主动寻求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帮助,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与条件[3]。

3 项目层次分析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法)是从多种维度对评价对象进行考量,采用比较优势度对多个元素相互交叉的影响进行评价的理论方法。在ANP法中,元素之间存在相互独立或相互关联两种情况,需要使用两种比较优势度来对风险元素进行比较。

3.1 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的指标体系详见表1。

3.2 权重构建

将指标间关系输入ANP决策软件——Yaanp软件,建立评价的ANP网络模型。权重计算采用9级标度法,通过专家打分形成指标的重要性矩阵。遇到一致性检验未通过情况时,询问专家判断依据并重新阐述项目的风险元素与评价原则,对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的风险元素进行再次判断,得出元素组与元素间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最终结果。

如图2所示,对“一老一小”产生影响的因素排序依次是亲属、公益组织、政府、自我。亲属方面,应重点给予老幼群体精神陪伴。公益组织方面,应重点做好定期的心理辅导工作,注意对社会现状的调查记录。政府方面,应重点发挥监督职能。自我方面,老幼群体可从事力所能及的兼职,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

图2 “一老一小”网络分析权重图Fig.2 Weight of “one old and one young”network analysis

4 建议与思考

创新养老育幼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养老育幼一体化发展,推动基于心理疏导与社工支持的社区“一老一小”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个体层面上要通过互动促进代际间情感、知识与文化的传递,社会层面上要通过心理服务进行养老育幼服务的有效整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一老一小”心理建设需求为重点,构建代际良性互动的全龄共享友好社区,将成为城市社区更新改造的重要方向。目前“一老一小”友好型社区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瓶颈,需建立“一老一小”多元互助协调友好机制并加以改善[6]。

4.1 大力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统筹社区资本积累

要积极促使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与现实发展状况相匹配,为老年人与儿童的发展创设优良环境。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政策应不断完善,让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得到发展。要鼓励高校培养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推动我国老幼福利的发展,积极推进基层社区自治管理,鼓励基层社区自主探索构建友好社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大力推动社区经济发展。

4.2 建立社区智囊团,制定长效发展策略

建立包括当地高校教师和学生、社区工作者等多方合作的项目研究智囊团,通过专业的学术研究,向社区老幼群体开展医疗卫生知识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与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促进“一老一小”项目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实事求是地开展老幼群体的相关工作。要打好“一老一小”代际融合基础,做好社区老幼群体的民意调研信息反馈工作,鼓励老幼群体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与基层事务,建言献策,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4.3 搭建社区“养老+育幼”融合发展信息平台

搭建社区“养老+育幼”融合发展信息平台,精准匹配老幼群体的需求与供给,是建设社区“一老一小”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搭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等多种形式的线上共享载体,将老幼基础信息、代际融合服务需求、互动活动组织与管理、公共活动空间管理、满意度评价等统一纳入平台,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确保老幼代际服务的有效衔接和递送。利用线上平台广泛征集老年人与儿童的活动需求,根据双方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推出多元化的活动内容,提升老幼共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7]。

4.4 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在场所空间与代际活动的耦合作用下,打造社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文化角”,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老幼之间、老幼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多重互动,促使老幼在相互交流中建立情感关系,实现自我价值。可通过试点实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发挥专业团队力量,通过社区走访调查,筛选老幼群体中的重点帮扶对象,开展心理干预,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定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灵活运用个案工作及个案辅导等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

4.5 促进多方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率

多元主体的社区老幼代际融合模式的推进实施需要多方联动、协同参与。要构建涵盖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的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各主体在服务供给上的优势,促进社区养老育幼服务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实现老年人与儿童之间的互惠互利。集中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围绕硬件设施及心理辅导资源,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服务运营机制,提高社区为民服务的效率,系统性解决“一老一小”相关心理问题。

5 结束语

积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态是老年人保证生活品质、继续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也是儿童保持乐观心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源动力。社区“一老一小”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由党建引领,各种社会主体力量积极参与[8],围绕保基本、促普惠、市场化展开,增加老幼群体喜闻乐见的文娱精神服务,鼓励多元主体团结促成社会支持体系,推动城市“一老一小”整体发展,加快形成社区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促进的服务体系,打造创新融合、包容开放的发展格局[8],切实增强“一老一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以更好地匹配和适应不断增长的养老育幼需求。为了提高社区资源利用率,可以尝试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再打造。

猜你喜欢

群体心理健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