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2023-08-10江文哲

学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江文哲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学,其具有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图文信息、声音信息、数字信息的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推动中职电子教学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中职电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中职电子课堂教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原则,同时从教师发展、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基础、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五个层面提出几点融合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电子课堂;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5-00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07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中职电子课堂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于课程教学势在必行。教师应该摆正教学态度,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不断组织信息化的教学活动,推动中职电子课堂教学信息化实现长效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则

(一)生本化原则

教育的接受者是学生,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设计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只能引发学生消极学习的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1]。在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生本化教学原则,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工作的重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方法,谨慎选择教学评价,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效益性原则

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力有限,动辄长篇大论的注入式教育会消耗学生的学习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信息化中职电子课堂中,教师应该遵循效益性原则,同时考虑教育、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中职电子课堂上以较少的精力、较短的时间收获知识,形成技能。根据效益性原则,教师应该建设好教学硬件、教学软件,不仅要保证教学硬件(如多媒体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音响等)的质量,还要注重开发教学软件的功能,确保教学环境同时满足现实教学与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最优化原则

让学生主动接受、主动思考教育信息,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是信息化教育的追求。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遵循最优化原则,即选择与组合实际教学过程中最优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课堂呈现最优的状态。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意识到没有一种信息化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教学主题、实际教学需求、学生的发展需要融合应用课件教学、微课教学、MOOC教学、模拟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法,弥补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保证中职电子课堂教学的质量[2]。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奠定融合教学基础

教师是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职电子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者。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与融合教学能力是教学融合的前提。然而目前中职教师仍然存在对信息化教育认识不深刻、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的问题,影响融合教学顺利推进。中职学校应该发挥管理作用,加强对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融合思想水平与技能水平。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做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要求教师明确文件的要求,掌握文件的主要思想,并以此为根据规划、落实信息化教学融合方案[3]。同时,中职学校还要倡导学校教师积极学习信息化教育的新理念,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通过宣传教育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的二元论模式、连锁模式、同中心模式、循环模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做好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工作。比如,培养教师操作多媒体电脑、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制作数字化教学材料的能力等。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确保其胜任信息化教学工作,为中职电子课堂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融合奠定基础。

(二)整合创新教学资源,丰富融合课堂的内涵

传统的中职电子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师只能围绕教材给出的课题、案例展开教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宽度。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解决教学内容匮乏、教学案例陈旧的问题。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等微端设备,借助互联网技术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技术发展历史、技术应用实例、技术分析等图片、文字信息,并将其编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延伸与拓展教材教学。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还可以使用视频微课、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经典教学视频、经典习题、变式问题等,通过呈现多种教学材料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促使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知识、学习更多技能。

(三)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1.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前预习教学。预习是预先学习教学内容,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中职电子课堂的教学内容,为深度学习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等传统的预习手段无法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预习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预习指导教学,通过布置线上任务、组织线上互动、开启线上直播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提炼中职电子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分层化的预习任务,由任务驱动学生提前探究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使用钉钉、蓝墨云班课等线上教学软件分享拓展学习资料,通过呈现预习指导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速学生建构新知、旧知的关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公示中职电子课堂教学的目标,通过呈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为学生指明自主学习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习成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薄弱,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线上导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开启课前直播,通过课前直播解答学生的预习疑惑。

2.将信息技术融入课中新知教学。课堂是教学新知、培养技能的主阵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创新传统课堂形式,激活学生的多元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鲁兰斯·萨拉赫丁诺夫提出的深度学习概念解决了“梯度消失”问题,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4]。教师可以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将学习分为理解、认知、内化、迁移等过程,并根据学生不同过程的学习需求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理解阶段,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教学知识,让学生在阅读、浅层思考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概念;在认知阶段,教师可以使用希沃电子白板呈现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知识,达到认知的程度;在内化阶段,教师可以使用WPS软件绘制表格,组织学生总结反思,通过汇总学生的总结、反思内容加强学生关联新知、旧知,促使学生达到内化知识的学习状态;在迁移阶段,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呈现多种类型的题目,如基础概念题、操作题、探究项目等,让学生在综合练习的过程中学会灵活应用新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后复习教学。复习是重复性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后复习教学,可以解决传统复习教学的复习资料冗余、复习方式单一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可以将蓝墨云班课作为线上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在线组成学习小组,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程复习的重点、难点,并将其公示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这样教师能够明确不同学生中职电子课堂学习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复习方法补足学生的知识遗漏,减少复习教学的冗余。在明确主要的复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这一信息化的知识总结工具应用于教学。借助图形、图片、文字、特殊符号等内容梳理逻辑结构混乱的课程知识,从而加深学生记忆知识。然而仅仅通过小组讨论、建构思维导图无法体现学生复习的主体性,容易造成个体的复习疏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设计线上测试卷,通过测试的方式找出学生没有解决的复习问题,为进一步精细化复习教学提供支持。

(四)组织混合教学活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1.组织虚拟实验活动,培养操作能力。实验教学在中职电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实验对实验场所、实验器材、实验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验学习,自然无法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5]。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电子课堂实验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缺失,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虚拟实验平台引入教学课堂,通过融合知识点、程序编制等不同的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学习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学生“观察者”的身份,让学生以“参与者”“操作者”的身份参与实验学习,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相关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之后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充分参与程序编制、仿真测试等仿真实验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仿真实验与实际的实验操作仍有一些差距。在仿真实验教学顺利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安排学生走进真正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组织线上实训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实训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训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然而传统的实训教学对中职学校的校外合作企业发展情况、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有较高要求,部分企业、基地的发展建设情况没有达到实训教学标准,影响落实实训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实训,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带给学生真实的工作感受,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比如,教师可以使用VR模拟实训教学中心进行虚拟实训教学,促使学生通过感官、语言、手势、表情与计算机进行深度交互,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职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其实践风格、思維方式也存在差异。在信息化教学融合背景下,教师可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实训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五)加强教学反思工作,促进融合长效发展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重复思考教育工作。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在融合应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教学问题,如信息化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衔接生硬、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教学时长过长等。如果教师不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只会导致此类问题重复出现,阻碍中职电子课堂教学信息化发展。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根除教学积弊:第一,使用行动研究法,将课程教学安排、教学实践情况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客观的角度梳理、思考课程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认识对象,通过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获取其反馈意见。整合自我思考反思、学生反馈内容,确定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第二,使用总结法。教师应记录好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内容。通过写“课后一得”“教学日记”“周后思”等教学反思笔记,梳理某个阶段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成果与不足,从而实现完整思考融合教学过程,确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第三,使用集体反思法。在独立反思未取得良好成效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用集体反思法。通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同事的教学实践与其讨论信息化教学问题,通过讨论加深思考融合教育,得到解决信息化教学问题的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电子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明确目的、突出效益,通过选择最优的信息化教学科技构建优质的教学课堂,确保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整理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技术等教学工作,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实验、实训、竞赛教学活动,通过建设电子类教学资源库、开发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多种方式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课堂教学实现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小跃.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146.

[2] 柏丽.基于“互联网+”时代中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98.

[3] 赵越.信息化教学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高考,2019(35):171.

[4] 李艳春.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18):170.

[5] 黄利.基于“互联网+”时代中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36):10.

[责任编辑 李 媛]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