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的选穴规律※

2023-08-09张笑雨王洪彬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1期
关键词:面颊配穴痤疮

张笑雨,王洪彬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具有一定的损容性,好发于颜面部及胸背部等机体富含皮脂腺的部位,临床上常以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为特征[2]。近年来,痤疮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0~19岁[3]。该病预后易遗留瘢痕,损伤容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可能与饮食偏嗜、睡眠不足、家族史、压力大、月经不调及外用化妆品等因素有关[4]。目前临床治疗痤疮的方式包括使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治疗、化学剥脱治疗和微针疗法等[5],但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光敏症、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析耳穴治疗痤疮的临床选穴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198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文献,采取主题词加自由词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痤疮”“粉刺”“耳穴”“耳针”,英文检索词包括“acne”“earacupuncture”“auricular acupuncture”“auriculotherapy”“auricular points”,检索日期为2022年2月10日。

1.2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 明确诊断为痤疮的患者。

(2)干预措施 以刺激耳穴为主,且明确给出刺激耳穴的处方,也可同时配合其他疗法,如面膜贴敷、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推拿拔罐等。

(3)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

1.3 排除标准 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皮肤病;重复发表或数据雷同的文献仅保留发表年限较近的1篇。

1.4 数据库建立与规范 将纳入的文献录入Excel软件,建立“痤疮耳穴疗法数据库”,并按照《耳穴名称与定位标准(GB/T13734—2008)》[6]规范耳穴名称,如将面颊、颊统一规范为面颊,脑点规范为缘中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 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768篇,最终纳入文献214篇,涉及耳穴66个,总频次为1157次。

2.1 基本情况 214篇文献中,应用频次最高的耳穴疗法为王不留行籽贴压法,涉及文献114 篇,占比53.27%(114/214);其次为放血疗法,共28篇文献,占13.08%(28/214)。此外,临床上还将王不留行籽贴压+放血、耳穴埋针、耳穴割治、耳穴针刺、He-Ne激光照射等耳穴疗法应用于痤疮的临床治疗中。

2.2 选穴规律

(1)频次分析 214篇文献中,应用频次较高的耳穴依次为内分泌、肺、面颊、皮质下、胃、神门。见表1。

表1 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的常用穴位(应用频次≥10次)

(2)聚类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对使用频次≥10次的耳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3类:第1类为内分泌、肺;第2类为面颊、皮质下、神门、胃;第3类为肾上腺、大肠、耳尖、脾、交感、肝、肾、心、额、内生殖器、缘中。见图1。

图1 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的穴位聚类树状图(应用频次≥10次)

(3)关联规则分析 采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应用频次≥10次的耳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置信度≥90%,支持度≥25%,共得关联组合12组,支持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内分泌-肺、内分泌-面颊-肺、内分泌-皮质下等。见表2、图2。

图2 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的关联规则网络图

表2 治疗痤疮耳穴关联规则分析(%)

2.3 配穴规律 214篇文献中,共有35篇文献采取辨证配穴,其中两篇未提及具体证型,其余33篇涉及47个证型,常见证型为冲任失调、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等;31篇文献根据伴随症状配穴,常见伴随症状有便秘、月经不调、皮脂溢出较重等;共有7篇文献同时提到以上两种配穴方式;其余文献均未提及配穴原则。见表3、表4。

表3 耳穴疗法治疗痤疮常见证型的辨证配穴情况

表4 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的随症配穴情况

3 讨论

痤疮,中医古籍称其为“肺风粉刺”“痤疿”“酒皶”等[7],俗称“青春痘”,病位在肌肤腠理,与肺、脾、胃、肾关系密切,其发病多与风、湿、热、痰、瘀等病因相关[8]。中医认为其病机为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肠胃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发;或脾气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痰瘀凝滞肌肤而发[9]。《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对于痤疮的治疗,耳穴疗法具有简便验廉、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易被患者接受。耳与五脏六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证治准绳》记载:“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临床对于耳穴诊治疾病的作用机制说法不一,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学说主要有以下3种:①神经学说:耳郭内富含神经组织;②神经体液学说:耳针通过刺激耳穴神经,可改变体液中的各项指标[10];③全息理论:对耳穴实施的刺激,可通过全息反射路传达给相应的组织器官[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纳入的214篇临床文献中,耳穴治疗痤疮应用频次最高的疗法为王不留行籽贴压法。中医认为,耳穴贴压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12]。相关研究表明,耳穴贴压能调节痤疮患者性激素水平,降低机体敏感性,抑制皮脂腺旺盛分泌,从而起到消炎、消肿、散结的作用[13]。本研究结果显示,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的高频穴位前6位依次是内分泌、肺、面颊、皮质下、胃和神门。痤疮的发生与内分泌尤其是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14],内分泌和皮质下具有调节中枢神经及下丘脑-垂体系统的整合调节作用,可抑制皮脂腺分泌,调节性激素水平及内分泌紊乱[15]。痤疮的病位是肌肤腠理,肺主皮毛,皮毛病变可从肺论治[16]。《外科大成》记载:“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故选用耳穴肺可疏风清肺、清热解毒。内分泌和肺都位于耳甲区,刺激耳甲区可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褪黑素分泌,调控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睡眠状态,进而改善不良情绪,以达到缓解痤疮的目的[17]。此外,刺激耳甲区能够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产生副交感紧张效应,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8]。痤疮多发于面部,可取耳穴面颊以疏导面部气血,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作用。临床上将内分泌、肺和面颊组合应用,可发挥增效协同作用。患者过食辛辣肥甘,易致胃内郁热,湿热互结,上蒸于面,也可引起痤疮,故取耳穴胃以和胃健脾、通腑利肠,泄胃肠积热。痤疮的发病与患者情绪及睡眠也有关系,耳穴神门所处的位置分布有耳大神经、耳颞神经等。该穴是中枢神经调解点,为镇静止痛的要穴,用之可以改善痤疮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的配穴方式主要为辨证配穴和根据伴随症状配穴。治疗痤疮冲任失调证的常用耳穴为肝和肾。中医认为,肾气充盛,天癸充足,冲任二脉得到温养,功能才得以调和[19]。冲任二脉同起胞宫,出于会阴,而足厥阴肝经“入毛中,环阴器”,三经相通,可见冲任二脉与肝肾密切相关[20],故通过刺激耳穴肝、肾以调理冲任。痤疮肺经风热证主要责之于肺,大肠与肺互为表里,故取耳穴肺与大肠,以泄肺肠积热(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多数将耳穴肺与大肠作为主穴使用,而部分文献在辨证选穴时,将耳穴肺与大肠作为治疗肺经风热证的配穴使用)。痤疮脾胃湿热证责之于脾、胃,配穴使用频次最高的耳穴是脾和胃,以健脾和胃、祛湿化浊。痤疮常见的伴随症状有便秘、月经不调等。耳穴疗法治疗痤疮伴随便秘时,使用频次最高的配穴是耳穴大肠。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故便秘多选耳穴大肠,以通便泄热。耳穴疗法治疗痤疮伴随月经不调时,常配耳穴内生殖器、肝和肾,以调理冲任。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耳穴治疗痤疮的选穴规律,结果表明:耳穴疗法治疗痤疮的高频穴位前6位依次是内分泌、肺、面颊、皮质下、胃和神门,使用频率最高的对穴为内分泌-肺,使用频率最高的角穴为内分泌-面颊-肺,配穴主要依据辨证配穴和常见症状配穴。目前耳穴治疗痤疮临床文献多是小样本临床研究,设计严谨性尚待完善,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尚需开展严谨的大样本耳穴治疗痤疮随机对照试验,为规范耳穴疗法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面颊配穴痤疮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Manners in Four Different Countries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对位配穴”的临床应用规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再论“辅车相依”之“辅”有“面颊”义
幸福鱼面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