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护生“老年护理学”社会实践教学学习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2023-08-08王芸芸熊吴燕王秀红王先美

护理学报 2023年14期
关键词:护理学受访者老年人

王芸芸,熊吴燕,王秀红,王先美

(贵州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性服务课程[1]。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日益加重的老龄化对我国医疗卫生,尤其是老年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学好老年护理学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老年护理学存在实践教学缺乏、护生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2-3]。此外,不少学者调查发现,护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不高[4-6],而既往教学中没有特别注重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导致本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发挥不够。因此,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如何通过课程教育教学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和老年护理工作意愿,是老年护理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校自2020 年起,通过开展老年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养老志愿服务和长者访谈,来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和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本研究拟通过现象学探索本科护生“老年护理学”社会实践教学的学习体验,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和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3 年2-4 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大学护理学专业2020 级本科生。纳入标准:选修“老年护理学”课程;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参与长者访谈实践活动;自愿参加本研究。根据现象学主张同质小样本抽样的观点[7],以及参与学生性别、年龄、平均学分绩点等特征的不同,遵循最大差异化取样,以访谈过程中资料重复出现,信息达到饱和为标准[8],停止纳入受访对象。

1.2 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 通过文献分析[2,9]结合研究目的制定初步访谈提纲。咨询长期从事护理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和长期从事质性研究的教育专家各2 名,对访谈提纲进行修订。通过预访谈后确定最终访谈提纲(见表1)。

表1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收集资料的方式采用个人深度访谈。提前与学生约定时间,访谈地点约定在办公室或教室,确保舒适、安静和隐私,访谈时间控制在30~60 min。访谈过程采用“漏斗注入”技术[7],以反思和开放的态度进行,根据受访者反应抓住分享的信息线索,进一步加以追问或提示。期间注意观察并记录受访者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非语言行为,避免诱导式提问,鼓励受访者说出最真实的想法。在访谈过程中,围绕提纲,根据受访者的回应及时调整问题。

1.2.3 资料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 访谈结束后24 h内由1 名研究者将访谈录音转换为文字,另1 名研究者进行核对转录信息。录音资料经转录后采用Colaizzi 分析法[10]分析资料:(1)仔细阅读所有资料;(2)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3)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辨别出相似的观点;(7)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由2 名研究者分别独立分析文本,进行初步编码,形成2 份报告,对报告中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讨论后达成一致,对不能达成一致的内容,由第3名研究者核对原始材料并参与讨论,最终确定编码和主题。

2 结果

参与“老年护理学”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的护生共有540 人。本研究共12 名护生参与,按照访谈的先后顺序以A~L 依次编号。共访谈12 人次。均为面对面访谈。年龄(22.08±0.90)岁;男4 名,女8 名;平均学分绩点≥3.5 者4 名,2.5~3.4 者4 名,<2.5 者4 名。每次访谈时间为30~62 min,总访谈时长576 min。共转录文字约6.5 万余字,通过反复阅读所得访谈资料后,将本科护生“老年护理学”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学习体验归纳为6 个主题、8 个子主题。

2.1 提升关爱老人意识 12 名受访者均认为老年社会实践教学提升了护生关爱老人的意识。“在照料和陪伴老人过程中,能更加深入了解老人,思考我们如何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老人的健康”(学生A);“关怀老人,有时候不需要‘大动干戈’,给老人多一点耐心、尊重和理解”(学生B);“以后我会多陪伴家里的老人,将‘孝老爱亲’落实到行动中(学生D);“我会为家里老人的手机设置好亲情快捷键,让老人在无助时能第一时间找到我”(学生G);“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学会宽容的对待老人,懂得换位思考,从老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生I)。

2.2 促进护生成长 受访者普遍认为,老人有很多品质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老人给我讲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是我从书本中无法学到的”(学生A);“老人特别热情,把平时不舍得吃的点心都拿出来招待我”(学生D);“老人关心国家大事,喜欢读(听)书看(听)报,每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学生E);“老人很感激我们的到来,不停的对我们说感谢”(学生F);“当我给老人讲解如何预防跌倒时,老人边听边记录,‘活到老学到老’的品质值得我学习(学生G)。

2.3 良好的学习途径 老年人是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要求护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维护老年人健康。社会实践为本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途径,提高了学习效果。“课堂上学习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相关知识,课后用于社会实践,将书本上的文字入脑入心入行,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B);“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学生C);“为做好社区老人预防跌倒的健康指导,促使我提前查阅了很多资料”(学生G);“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明白,把理论知识学好学扎实了,在实践操作中才更有底气”(学生H)。

2.4 知识储备不足 受访者普遍认为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全面、专业、及时的回复老人咨询的健康问题。“我无法对老人正在服用的药物进行专业的、详细的用药指导”(学生D);“老人主诉皮肤瘙痒,我只叮嘱老人前往医院皮肤科挂号就诊,不要滥用偏方或药物,未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学生E);“不会使用老年人综合评估中的某些量表和问卷”(学生F);“当老人知道我是医科大的学生后,咨询了很多问题,但我却无法解答,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学生H)。

2.5 社会实践不能完全替代实践教学 由于学生体量大,加之疫情因素影响,近3 年本课程未开展临床见习,受访者认为社会实践不能完全替代实践教学。“学习了多病共存的护理,特别想了解如何为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制定护理计划,而养老院或居家的老人病情和症状较轻,和临床真实情况不一样”(学生A);“在老年人综合评估中介绍了多个量表和问卷,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仅用到2~3 个问卷,最想了解的评估方法没有合适的对象可供调查”(学生F);“短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作用有限”(学生H)。

2.6 社会实践教学促进护生对中国养老现状的反思

2.6.1 农村老人生活贫困 有10 名受访者在长者访谈活动中的访谈对象为农村老人,其中7 名受访者表示,农村老人生活贫困,需要多关注。“老伴早逝,儿女在广州、浙江打工,两三年回来一次,自己种庄稼维持生活”(学生B);“子女生活不富裕,也没有多余的钱给我养老”(学生C);“养了鸡鸭,邻居帮忙售卖后,换油盐酱醋”(学生E);“每月有一百多元的社保,节约一点够日常开支”(学生F);“害怕生病,子女经济条件不好,负担不起”(学生H)。

2.6.2 老人健康素养较低 受访者表示,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老人的健康素养较低,尤其在慢性病的日常保健方面。“由于老人经济收入限制,加之交通不便利,即使身体不适,也很少到医院就医”(学生A);“老人的文化层次水平偏低,忘记了卫生院工作人员上门交待的注意事项”(学生C);“从祖辈或邻居处学习的偏方,如皮肤瘙痒用盐和醋擦拭患处”(学生E);“几乎不按医生要求时间复诊,感觉非常不舒服了才会就医”(学生I);“认为人老了,身体就会有不适,不用去医院”(学生K)。

3 讨论

3.1 社会实践教学优势体验分析

3.1.1 社会实践是“老年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对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稳定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积极意义[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实践提升了护生关爱老人的意识,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相契合。00 后护生在成长中普遍缺乏与老人长时间相处和生活的经历,加之社会中一些对老人不友好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护生通过社会实践教学,走进社区、养老院,照料、护理和陪伴老人,感受老人身体老化带来的不便,了解老人的身心需求,学会如何维护老人的尊严,体会到老人对护理需求的必要性;此外,护生与老人沟通交流过程中,感知到老人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老人优秀的品质,进而促进护生照顾老人意愿的形成,于无形之中帮助护生形成专业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政育人的功效。

3.1.2 社会实践是具有现场感、立体式的教学资源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实践能帮助护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活化书本知识,提升教学效果。社会实践的教学环境是开放的,与相对封闭的理论课教学环境比较而言,社会实践向护生呈现出具有现场感、立体式的教学资源。护生与老年人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护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不同于课堂、不同于学校的全新体验,会从多维角度思考问题,视野会更加宽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开拓。此外,在养老志愿服务和长者访谈中,护生能意识到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表现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因知不足而后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护生在理论教学中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思考和讨论也更加深入,会主动检索文献资源,思考如何解决老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同时,护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对中国养老现状进行反思,继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法。有不少护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研究生学习阶段会选择老年护理方向,继续深入研究学习。从课堂理论的知晓、实践教学的深入探讨再到课后的科学研讨,社会实践教学打通了理论到科学研究桥梁,促使教学效果从理论-实践-研究的升华。

3.2 社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实践教学是护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一步。当前,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形式仍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课后实践与见习等环节较为薄弱[13-14],以社会实践来弥补老年护理实践教学的缺乏是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实践不能完全替代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社会实践的地点相对固定,场所较单一,活动项目较少,内容简单,不能全面覆盖教学内容,高阶目标达成度低;参与的老人相对比较开朗、乐观,身体状况较好,不能充分体现对老年护理的需求,且护生参与次数和时间有限,导致社会实践对提高护生专业实践能力作用有限。因此,建议统筹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培养护生尊老敬老的人文关怀素养的同时,提高护生老年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如校内建设老年护理实训室,开展穿戴式老化体验、失能老人康复训练等实训项目;进入临床见习,开展老年人的综合评估、老年人共病管理等实训项目;进入社区、养老机构,开展老年社会实践项目,形成“体验老化-老年人综合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疾病护理-为老服务”层层递进的学习模块,在未增加学时的前提下,掌握老年护理学的核心技能,提高课程高阶目标达成度和育人效果。

3.3 局限性 由于护生体量大,课程学时较少,本课程中大部分学生仅参加了一次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和一次长者访谈活动,护生实践教学体验不够细致、深入。在长者访谈活动中,由于我校学生生源地95%以上来自贵州,约76%来自农村,也导致护生对中国养老现状的反思不够全面、客观。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可考虑增加养老志愿服务场所,增加不同背景的老年人参与访谈,帮助护生更好的了解和服务老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

4 结论

社会实践将“老年护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对于护生而言,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关爱老人意识,为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老年社会实践教学为护理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思路,以丰富本专业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护理学受访者老年人
今天,你休闲了吗?
认识老年人跌倒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