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腔喷雾器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8-08王东常红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03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喷雾器嗅觉鼻窦炎

王东 常红 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鼻腔喷雾器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均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院治疗,6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以前瞻性随机分组,各32例。对照组以一次性冲洗器冲洗,观察组以鼻腔喷雾器冲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81.3%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6.9%的比例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对照组为31.3%,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CCCRC嗅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d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3周及术后8周,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嗅觉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对比,差异较小(P>0.05);术后1周、术后4周、术后12周,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腔喷雾冲洗器冲洗,可提升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术后恢复效果,应用价值高。

慢性鼻窦炎为临床常见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发病时可出现鼻塞、流涕以及头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采用保守治疗一般效果欠佳,而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和创面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为了提升术后恢复效果,一般采用鼻腔冲洗方式治疗[1]。对于鼻腔冲洗的方法,目前临床还未有统一的意见,因此,本次研究将一次性冲洗器与鼻腔喷雾器冲洗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安全可靠的鼻腔冲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均于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入院治疗,64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以前瞻性随机分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8~68岁,平均(41.6±4.2)岁;观察组男20 例,女12 例,年龄20~65岁,平均(42.0±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经专科检查确诊慢性鼻窦炎,均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研究资料完整、齐全且意识清晰。

排除标准:术后存在严重并发症者;合并严重机体病变者;存在其他耳鼻喉科疾病者;严重不依从者;沟通障碍或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3天将鼻腔填塞物取出,并在隔天进行鼻腔冲洗。冲洗液选择高渗鼻冲液,以海盐和枸橼酸钠、柠檬酸适量于500mL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冲洗器冲洗,将冲洗液抽到输液器中,护士指导患者张口低头,将输液针去除,并将头端与输液器相连,输液器连接冲洗液袋,插入患者鼻腔。一手扶住冲洗头,一手使用调节开关进行调节,利用重力作用,保证冲洗液顺利进入鼻腔。冲洗液进入口中后,指导患者吐出。冲洗液保证40°左右,并在冲洗完毕后指导患者使用温水冲洗口腔。先冲洗较重一侧鼻腔,再冲洗另一侧,护士应叮嘱患者治疗时避免讲话,防止呛咳,观察组采用鼻腔喷雾器冲洗,护士指导患者平躺,并保持头向后仰,喷嘴对准患者鼻腔,轻轻按压6~10次,冲洗完毕后,换另外一侧冲洗,冲洗完毕后将鼻涕擤出鼻腔。每天治疗3~5次。

两组患者均每天冲洗1~2次,坚持治疗2个月。对其鼻腔内分泌物、痂皮、囊泡,出现粘连时予以分离。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以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者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鼻窦黏膜上皮化,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为显效;以上述疾病症状及指标均出现明显好转为有效;以上述症状未见改善且术后残留物多,发炎及化脓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评估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头痛、流脓涕、黏膜水肿及鼻腔粘连。

1.3.3 评估两组疾病预后。以嗅觉障碍评分(Connecticut ChemosensoryClinical Research Center,CCCRC)评分为评估标准[2]。CCCRC量表测试评分为0~7分(0分最差,7分最佳),平均评分计算为总CCCRC测试评分。0~1.75分为嗅觉缺失;2.00~3.75分为严重嗅觉减退;4.00~4.75分为中度嗅觉减退;5.00~5.75分为轻度嗅觉减退;6.00~7.00分为嗅觉正常。

1.3.4 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

1.3.5 评估嗅觉功能。采用嗅觉评分量表,-1~1分表示嗅觉功能正常;1.1~2.5分表示嗅觉功能轻微下降;2.6~4.0分表示中度下降;4.1~5.5分表示严重下降;>5.5分表示嗅觉功能全部丧失,分值越高,嗅觉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s评估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评估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组间比较存在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的81.3%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6.9%的比例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包括1例头痛,1例流脓涕及1例黏膜水肿,对照组为31.3%(10/32),包括2例头痛,3例流脓涕,3例黏膜水肿,2例鼻腔粘连,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更低(χ2=4.730,P=0.030)。

2.3 两组疾病预后分析

观察组治疗前,其CCCRC嗅觉评分为(4.0±1.2)分,对照组为(3.9±1.4)分,对比无显著差异(t=0.307,P=0.760);治疗后,观察组评分(5.8±1.5)分,对照组评分(5.0±0.9)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587,P=0.012)。

2.4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对比

术后2d,观察组与对照组VAS 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3周、术后8周,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对比(±s,分)

表2.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术后2d 术后3周 术后8周对照组 32 6.26±1.09 5.20±1.15 4.08±0.85观察组 32 6.28±1.05 4.23±0.94 3.21±0.69 t 0.075 3.694 4.495 P 0.941 0.001 0.000

2.5 两组嗅觉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嗅觉功能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4周、术后12周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两组嗅觉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3.两组嗅觉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4周 术后12周对照组 32 4.47±0.59 3.89±0.35 3.16±0.27 2.48±0.85观察组 32 4.48±0.56 3.12±0.27 2.35±0.29 1.67±0.17 t 0.069 9.854 11.564 14.361 P 0.945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嗅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且直接影响着患者健康,嗅觉具有生理调节、识别及报警等作用。嗅觉功能障碍包括传导性异常、神经异常和感受器异常。嗅觉黏膜处于机体上鼻甲内侧面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位置。嗅神经是接触外界环境的双极神经元。识别气味过期间,刚开始阶段为相互作用阶段,其能够对嗅觉受体间及嗅质作用,同时根据嗅觉信号传导的特异性能够对嗅觉受体分子进行判断。因为机械性阻塞影响气体抵达嗅上皮,最终引起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现阶段,关于鼻窦炎的治疗以镜内手术为主,手术实施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鼻腔通气功能,但是嗅觉功能的恢复状况与手术治疗效果存在紧密联系。鼻内镜手术期间,因为器械之间相互摩擦,再加之填塞物的应用,进而导致水肿、鼻腔出血的发生,同时鼻甲黏膜组织发生纤维素性反应,形成伪膜,鼻窦底部分泌素聚集较多,同时于窦口部位形成痂皮。临床上,主要采用鼻腔喷雾冲洗鼻腔,采用鼻腔喷雾清晰,有助于鼻黏连发生率降低,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

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鼻内镜手术的应用,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保证。手术后,患者鼻腔鼻窦黏膜受损,出现肿胀及分泌物增多情况,随着黏膜及创面的愈合,还会形成肉芽,出现增生及上皮化不完全或者鼻腔粘连等情况,也有极高的感染风险。针对鼻内镜手术后患者鼻腔黏膜修复、创面愈合的需求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需要,需要进行鼻腔的冲洗治疗[3,4]。通过鼻腔冲洗,可将手术后形成的分泌物进行清理,还可保证鼻腔内清洁,保证窦口顺利引流。还可消除炎症反应,缓解鼻腔充血、肿胀等对预后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5]。

在进行鼻腔冲洗过程中,选择的生理盐水为海盐、柠檬酸以及枸橼酸钠,生理性浓度和pH值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且通过大量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可充分发挥清洁和灭菌作用[6,7]。采用一次性冲洗器冲洗,冲洗液注入鼻腔的速度难以有效调节,压力过高容易引发呛咳,且生理结构不能有效贴合鼻腔,导致冲洗不到位,死角区域可能出现细菌残留。而采用鼻腔喷雾器冲洗,通过微扩散形式,将冲洗液向鼻腔内均匀喷洒,可达到鼻腔的每一个细小部位,达到清理灰尘及污垢,清除分泌物,将病原菌进行清除的目的。鼻腔喷雾器还设计了双正压反回流冲洗技术,在冲洗充分的基础上,可对冲洗强度有效控制,避免呛咳的发生。通过鼻腔喷雾器冲洗,可将受损的鼻腔黏膜及创面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将细小的血块、痂块以及形成的脓性物质彻底清除,有助于为黏膜及创面的修复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时间[8]。从本次采用一次性冲洗器及鼻腔喷雾器进行鼻内镜手术后的鼻腔冲洗,可有效发挥鼻腔清洁作用,相对来说,鼻腔喷雾器清洁面更广,杀菌作用更明显,因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

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的81.3%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6.9%的比例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对照组为31.3%,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更低(P<0.05)。CCCRC嗅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鼻腔喷雾器冲洗鼻腔,可有效对鼻腔黏膜和创面进行清洁,提升其术后愈合效果。并且可有效降低鼻腔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远期恢复效果看,可有效恢复嗅觉功能。

综上所述,鼻腔喷雾器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中,效果好,可有效完善预后。

猜你喜欢

喷雾器嗅觉鼻窦炎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不同喷雾器喷药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控效果
超强嗅觉
喷雾器新传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设置加固扣带的背式喷雾器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