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胃肠镜检查息肉检出率影响因素分析

2023-08-08赵晨晓张文玲范利平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2期
关键词:镜检查息肉胃肠

赵晨晓 张文玲 范利平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34)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胃肠镜检查中息肉检出率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20年1月~2021年5月天津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胃肠镜检查的216例糖尿病患者电子胃肠镜检查报告,分析胃肠息肉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息肉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有关,结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胃息肉,胃息肉患者71.4%同时存在肠息肉,其中50岁以上人群,胃肠共患息肉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做胃肠镜筛查,尤其是肠镜检查不容忽视,发现胃息肉更要警惕肠息肉的发生,50岁以上要常规行胃肠镜检查。

息肉是突出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道常见疾病。70%的息肉患者没有任何症状,30%的患者症状不典型、或轻微,因此未引起患者重视,从而不能及时处理,容易发生癌变[1,2],因此,提高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结肠腺瘤息肉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高于糖代谢正常的人群[3],但既往对糖尿病这一群体的研究有限,故本研究选取糖尿病人群进行息肉检出率分析,为糖尿病人群选择胃、肠镜检查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1 年5 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内镜中心同时行胃肠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共纳入受检者216 例,男性128 例,女性88 例,年龄23~81 岁,平均(55.69±12.12)岁。其中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07例,常规胃肠镜检查患者109例。结果显示:胃息肉检出49例,肠息肉检出127例,胃肠息肉同时检出35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周岁;②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

排除标准:①有遗传性息肉病史;②既往有息肉病史。

1.2 方法

检查前,入选病例均按照常规方法行肠道准备:检查前一日19:00将2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和爽: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20220712)分别溶于1000mL水中,于2h内喝完。检查当日4:00用同样的方式将两袋和爽于1~1.5h喝完。高血压患者于5:30用5mL水服用降压药,随后喝西甲硅油半瓶(15mL),之后禁水。直至排出无色或黄色透明水样便后,方可检查。检查当天不服各类降糖药。检查中:患者依次行胃镜肠镜检查,在内镜下用放大及染色功能观察胃、肠黏膜腺管开口,详细记录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并拍照保存。检查后:无痛检查患者检查完毕清醒后2h可将剩余半瓶西甲硅油喝下,行普通胃肠镜患者于检查后1h可将剩余半瓶西甲硅油喝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软件,由双人录入数据,并采用逻辑校对的方式保障准确性;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息肉检出情况分析

216 例受检者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5]将年龄分段,不同年龄段胃肠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麻醉方式息肉检出情况

2.2 不同性别息肉检出情况分析

127例肠息肉检出患者中,男性和女性胃肠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1,P<0.05),见表1。

2.3 无痛与常规胃肠镜息肉检出情况分析

127例肠息肉检出患者中,无痛检查患者76例(59.8%),常规检查患者51 例(40.2%),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两者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5,P<0.05),胃息肉检出患者中,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25例(51%),常规胃肠镜检查患者24例(49%),两者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 胃息肉检出患者与肠息肉检出患者关系比较

纳入患者整体比较,49例胃息肉检出患者中,有71.4%同时检出肠息肉,胃肠息肉检出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5,P<0.05),胃肠共患息肉性别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上人群胃肠共患息肉较多(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胃肠共患息肉检出相关分析

表3.胃肠共患息肉检出率与年龄的关系分析

3.讨论

筛查消化道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肠息肉能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6],既往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肠道常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等,患者具有更高罹患胃肠息肉的风险[3,7],2型糖尿病患者肠息肉发病与糖尿病病程有关[8,9],同时有研究表明大肠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有关[10],而目前,消化内镜能直观地观察胃肠黏膜,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检查手段[11]。有资料报道,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癌变有一定关系[12],所以尽早发现息肉,及早治疗是防止癌变最有效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尤其是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既往研究也提示除遗传、种族因素外,息肉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密切相关[13,14],所以提倡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更加重视胃肠镜体检。研究表明,结肠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美国癌症协会(ACS)指南将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筛查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CRC筛查提前到从45岁开始筛查[6]。胃息肉虽然不容易癌变,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胃息肉检出患者71.4%同时患有结肠息肉,其中绝大部分胃肠共患息肉患者年龄高于50岁。既往研究也提示胃息肉患者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高于没有胃息肉的患者[15]。因此,胃息肉患者更要重视肠镜检查,50岁以上应该常规进行胃肠镜双检查,及时排除息肉恶变的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提示肠息肉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8.5%>31.5%),这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更多有关[16,17]。吸烟、饮酒是肠息肉发生的单独危险因素。另外Williams等[18]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形成,也说明了这一结论。而胃息肉中女性多于男性(57.1%>42.9%),这可能与女性较男性更易精神紧张,多思多虑有关,既往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17]。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

胃肠镜作为一种侵入性和介入性操作,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恐惧,会对患者的胃肠管牵拉,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及疼痛等无法耐受的症状[19]。本文结果显示肠息肉患者中,无痛肠镜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常规肠镜息肉检出率(59.8%>40.2%)。这可能和镜头经过结肠弯曲部位时易对肠道造成刺激,引起反射性痉挛的出现有关,同时,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疼痛进一步放大,降低了患者的耐受力,影响息肉的检出率,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中胃息肉的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别,可能与样本中胃息肉患者人数少、胃腔较肠腔更短有关。既往研究显示,无痛肠镜过程中,受检者处于麻醉状态,肠腔松弛,肠蠕动减慢,视野稳定,避免检查过程中反射性肠痉挛的出现,提高了检查的准确性[20,21]。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无痛肠镜检查已成为下消化道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最标准的肠镜检查方式[21]。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本身罹患息肉的可能性高于正常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不论胃息肉还是肠息肉检出率均明显上升,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发生恶变,因此,在内镜检查中要高度重视糖尿病人群和年龄较大的患者,患者本身也要增强体检意识。另外,发现胃息肉患者要行肠镜检查,采用全麻的检查方式,能更准确地检出结肠息肉,内镜中心和医院应该更好地与麻醉科配合,建立健全的麻醉评估流程和机制,给予受检者更安全舒适的体验,从而降低息肉癌变的风险。

猜你喜欢

镜检查息肉胃肠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