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石钟山记

2023-08-08季羡林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石钟山彭玉麟苏轼

幼时读苏东坡《石钟山记》,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敢梦想,自己能够亲履其地。今天竟能于无意中来到这里,真正像做梦一般,用金圣叹的笔调来表达,就是“岂不快哉!”

石钟山海拔只有五十多米,摆在巍峨的庐山旁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山上建筑却很有特点,在非常有限的地面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今天又修饰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从山下向上爬,显得十分复杂。从怀苏亭起,步步高升,层楼重阁,小院回廊,花圃清池,佛殿明堂,绿树奇花,翠竹修篁,通幽曲径,花木禅房,处处逸致可掬,令人难忘。

这里的碑刻特别多,几乎所有的石头上都镌刻着大小不同、字体不同的字。苏轼、黄庭坚、郑板桥、彭玉麟等,还有不知多少书法家或非名家都在这里留下手迹。名人的题咏更是多得惊人。从南北朝至清代,名人咏石钟山之诗多达七百多首。从陶渊明、谢灵运起直至孟浩然、李白、錢起、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文天祥、朱元璋、刘基、王守仁、王渔洋、袁子才、蒋士铨、彭玉麟等都有题咏。到了此地,回忆起将近二千年来的文人学士,在此流连忘返,流风余韵,真想发思古之幽情。

此地据鄱阳湖与长江的汇流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几次激烈鏖兵。一晃眼,仿佛就能看到舳舻蔽天、烟尘匝地的情景。然而如今战火久熄,只余下山色湖光辉耀祖国大地了。

我站在临水的绝壁上,下临不测,碧波茫茫。抬眼能够看到赣、皖、鄂三个省份,云山迷蒙,一片锦绣山河。低头能够看到江湖汇流,扬子江之黄与鄱阳湖之绿,泾渭分明,界线清晰,并肩齐流,一泻无余,各自保持着自己的颜色,决不相混,长达数十里。“楚江万顷庭阶下,庐阜诸峰几席间”,难道不能算是宇宙奇迹?我于此时此地极目楚天,心旷神怡,仿佛能与天地共长久,与宇宙共呼吸。不由得心潮澎湃,浮想不已。我想到自己的祖国,想到自己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勤奋劳动,繁殖生息,如今创造了这样的锦绣山河万里。我真有点手舞足蹈,不知老之将至了。这一段经历我将永远记忆。

我游石钟山时,根本没想写什么东西。有东坡传流千古的名篇在,我是何人,敢在江边卖水,圣人门前卖字!但是在游览过程中,心情激动,不能自已,必欲一吐为快,就顺手写了这一篇东西。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没有能在这里住上一夜,像苏东坡那样,在月明之际,亲乘一叶扁舟,到万丈绝壁下,亲眼看一看“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亲耳听一听“噌吆如钟鼓不绝”的声音。我就是抱着这种遗憾的心情,一步三回首,离开了石钟山。

(选自《世态炎凉》,有删改)

赏析

季羡林先生这篇石钟山游记情感真挚浓郁,从幼时喜欢苏轼的《石钟山记》写起,用“爱不释手”“做梦一般”等词语表达了对石钟山的无限向往之情;接着引用典籍绘山之形,罗列名士描其石碑;然后写登顶感受,由写景升华到歌颂祖国及人民;结尾用“遗憾”“一步三回首”等词照应开头,使结构整饬。文章语言清新质朴,读之令人唇齿生香。大量的引用,既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又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链接中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途中,无论是怡人的自然风光,还是独特的历史文化,都让人如沐春风、如灌醍醐。你一定也有过旅游的经历,还记得那些难忘的景致、铭心的感受吗?特别是旅途中那些让人遐思的历史文化,请认真回忆,用心思考,写一篇游记。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抒发真情;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600字。(稿件请投至“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或“zkb.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

猜你喜欢

石钟山彭玉麟苏轼
彭玉麟:晚清帝国最后一抹斜阳
从善如流
访石钟山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我社承办“纪念彭玉麟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
纪念彭玉麟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不懂官场的湘军将领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